精神分析辞汇
作者: 心理空间 / 97485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2月2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j5O]G5s0d

心理学空间v,\5C4M/F&e]

心理学空间5Bb2J1y-G:s7t!s

(|:B&V6p~p5o~+|071.变形distortion

]U%K]9xM0心理学空间tP/wr4Y`ga$S3Z

心理学空间 q)oK7h IM N

?#OM _`\S0梦工之整体效应:隐思维被转变成一难以辨识的显产物。心理学空间$O7Z6L7Lp n!]

HMs,yMU0

3f%V6InT f4iB0心理学空间~(y6O,U4}*D't fN

请读者参阅“梦工”、“显内容”、“隐内容”等条目。

0H1W|'?Lz0心理学空间iYp YT3WO"`

《梦的解析》法译版将Entstellung 译为transposition(移位)。这个字对我们而言似乎过于薄弱。隐思维不仅被表达在不同领域中(参照:一个旋律的移调[transposition]),而且还被损毁外形,以致只能藉诠释工作来复原。αltération(变造)一字因其所具有的贬抑意义早已被排除不用。我们建议使用déformation(变形)一字。

/HuiN z0心理学空间\0G;g}0` d

*k&e$~Y8i4T0心理学空间)\` Pl!n0JK

72.否否negation

/] I0L7U9a_uZB/km6dK0心理学空间&p3]{i#wrH

心理学空间%sP[r bOn%Au*{+N

心理学空间` B'v.oj

指一种过程,藉此主体一方面表达出在此之前一直受到抑制的欲望、思想或感觉之一,但同时以否认这为他所属的方式持续予以防御。

&Us4I'cx+H:?0

L0T7T%v/S],B{{c\2{0心理学空间(ok|%^?

心理学空间];D&H/w`&fma

首先需对该词提出一些术语方面的说明:心理学空间;@4Xt?cj+D

AX7S4h!NWp$Cjf\3n4K01)在一般的语言意识上,未必每种语言对于表示否定行为的词汇均有明确区分;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不同的词汇之间更少有双-单义(biunivoques)的对应。

:hL4C5O~%l0心理学空间(|2^-ZhI ePo

心理学空间9IP3w KOR6m

心理学空间_7G+oJ;VN;pT-`2k

德文Vemeinung一词指逻辑或文法意义上的否定(négation)(德文并无neinen或beneinen这样的动词),但同时也指心理学意义上的否认(dénégation)(拒绝自己所陈述或别人加诸于已的断言,例如:不,我没这么说,我未这么想)。而Verleugnen(或leugnen)一词则比较接近第二个意义上的verneinen,意指:不认(renier),拒认(dénier),不承认(désavouer),驳斥(démentir)。

KHW;U/eLC0

X;`$EjHi7|!S5@ s0

S B+[X i7Ud8i0心理学空间cP&Io;eK

法文上则可区别文法或逻辑意义上的否定(négation),以及表示抗议、拒绝的否认(dénégation) 或拒认(déni)。心理学空间$k{V e'\ T

&yf_%x n X Ko0心理学空间C1z l;k&k$_&h

心理学空间J n;J&~%Y)O

2)在佛洛伊德的语用中,我们应可区分verneinen(否否)与verleugnen(拒认)这两种不同用法。实际上,在佛洛伊德晚期著作中,verleugnen倾向指对外在世界中无法回避之事实的知觉所作的拒绝。在英文中,《标准版》(Standard Edition)的编者们注意到佛洛伊德verleugnung一词具有特定意义,于是决定将之译为disavowal(不承认)。我们建议法文应译为déni(拒认)(见该词)。

ER Q PSh)HacC&j.\0

&A'qg3a2_?)X0心理学空间`#\E,DV

0cJ}f3h0关于佛洛伊德对verleugnung的用法,对法文读者而言,必然会出现否定-否认这种歧义。甚至,这种歧义或许正是佛洛伊德论Verneinung 一文之所以丰富的原因。但对译者而言,不可能在每个段落去选择译为négation (否定)或dénégation(否认),因此我们提议的解决之道是将Verneinung 译写为(dé)négation(否否)。心理学空间q)m'J5gVN ]E Z9MD+r|9E

心理学空间~ew3~ Jv

/VeLH&W,q U,J0心理学空间l:F;kR Ne7m:R

此外,佛洛伊德有时也使用拉丁字源的德文字Negation(否定)。上述概念与术语上的区辨,截至目前均未曾在精神分析文献及译著上被提出。例如,安娜·佛洛伊德(Anha Freud)之《自我与防御机制》的法译者,便将Verleugnung 一词译为négation(否定) ,但实际上作者的用法却类近于佛洛伊德的用法。

;z4m.hA f9C$C2Y0心理学空间7q6db BG6D t?

#a0svBp4f-K0心理学空间nH},[M v2uIJ

*:佛洛伊德是在治疗经验中凸显否否的过程。他很早便在接受他治疗的歇斯底里患者身上遭遇过一种特殊形式的抗拒:“……愈是深入,浮现的记忆便愈难被接受,直到逼近核心时,病患甚至拒认记忆的再现”。“鼠人”提供了否否一个相当好的例子:在童年时鼠人曾经想过,若他蒙受什么不幸,小女孩就会爱他:“……他涌现的念头是,这个不幸可能是他父亲的死。但他立刻强烈地排斥这个想法,直到现在他仍反抗曾经如此表达出一个‘欲望’的可能性。这只是一个‘念头的联想’。——我反驳他:如果这不是欲望,为什么你坚决反对?——对吧,只是由于父亲可能会死这个想法的内容”。后续的分析证实,鼠人确实对父亲怀有一个敌意的欲望:“……在最初拒绝时的‘不’上,立即加上了一个先是间接的肯定”。

W&k'T;j'N0

!k9]2g}!R2v&@ I0心理学空间rmZmI

心理学空间.y\+jy.B8BNi

佛洛伊德1925年论否否一文的出发点便是此一观念:在治疗中,否否通常是意识到被抑制物的讯号。“没有什么比被分析者以‘我没这么想过’或‘我(从来)没这么想过’这些话来反应,更能证明我们成功地发现了无意识”。

qhz'K_/ytT0心理学空间Za,\^0E@4v}

1k3J:p8r|.}3B6} Q0

0qF7Y M X$r*k$p0当否否对立于分析师的诠释时,它同样仍具有肯定的价值。在此,佛洛伊德并未忽略一种原则性反对意见:在《分析中之建构》一文中,他自问这种假设难道不会产生分析师永远都对的危险? “……当他[病人]同意我们,他是对的;当他反驳我们时,这只代表其抗拒的征兆,更证明我们是对的”。对此批评,佛洛伊德的答复语带余韵,他鼓励分析师从治疗的脉络与发展中来证实这点。然而,即使如此,对佛洛伊德而言,否否仍有一种指针价值,它标示出一个无意识欲望或观念开始浮现的时刻;并且不仅在治疗中,在治疗之外亦是如此。

.j^b3cH7A.B0心理学空间^]1A)yc,Q6UwO

心理学空间2^}\wk:^rO7r

)kp Y'sx4Gs0佛洛伊德主要在《否定》一文中赋予该现象一极为精确的后设心理学解释。从这个解释发展出以下三个密切相关的结论:心理学空间^.m"p`%p_!@

心理学空间`B4`&_WP @3w)J*_(i

1)“否否是认识被抑制物的一种方法……”;

J.A|h1`!p%s0

ZYwH'@!b02)“……被退回的,只是抑制过程的许多结果之一:即,使其表象内容不达到意识层面这个结果。这导致虽然心智上接受被抑制物,但在抑制上主要部分仍然持续……”;心理学空间SK `Ze9ku-Hl u

心理学空间-T$i4p/[.G$R

3)“透过否否的象征,思维可以不受抑制的限制……”。

2{l5NR@H6g0心理学空间6PIi@x&fT@

CC\%?Y)c_0

U:FL[$h7N0最后一点显示,对佛洛伊德而言,精神分析所谓的否否,与语言、逻辑意义上的否定(“ 否定的象征”)有共同起源。这也正是这篇著作的主要命题。心理学空间t{ _)M:yQs"S8n*_h

@g.axc5t0心理学空间 TAMnV w.y$l2\

心理学空间nwyLo o|X+x-a

【译注】心理学空间'J%ldxR E.|

心理学空间Nl_ AO3T7`_H5u(s:J

选用“否否/否定”而不以一个单一字词来翻译德文Verneinung一字,用意在于凸显两位词汇作者之一拉普朗虚日后对该译词的修订,他修正此条款的复合字创新词折衷作法([dé]négation,否否)转回到更单纯日常语言的直译(négation,否定)。“否否”的译法一方面表征无法把握佛洛伊德的Verneinung的多义性,但又想将之保留悬置的意图;另一方面则是对拉岗(Lacan)翻译成否认(dénégation)之见解的质疑。

9P#^? dQ}0心理学空间!v0T!W1R)sB D|X w_

心理学空间4\ pssw8E8};}+e

心理学空间kg {2G8[~P

否否/否定的译写法,不可否认地,想将法译-德文的矛盾明显展露。

!jW(j u^?/E0心理学空间|? Y!A Cmt;W(?!Ux

从佛洛伊德Vemeinung一文目前已有十八种以上法译版本,可见佛洛伊德Vemeinung概念的困难。正如词汇评注所示,佛洛伊德《否定》一文的原动力在于“否认”这个心理机制是逻辑、文法上“否定”意义的来源。然而若视上下文脉在文章中时而译为拉岗建议的“否认”,时而“否定”,将无法呈现佛洛伊德对此概念的丰富阐述,而且容易引起混淆(虽然这个暧昧性无法避免),这种作法因此自不可行。但在为法文《佛洛伊德精神分析著作全集》所作之《词辨》中,拉普朗虚坦承将Verneinung 译写为(dé)négation 这个复合词汇,虽然兼顾上述两个面向,但该词“人造”的痕迹不免引人非议,最后基于以下理由而选择将之译为前gation“否定”:1.德文Verneinung一词本身在一般用语上便同时含有文法、逻辑上否定的意涵,但也有心理意涵。2.法文négation一词也不欠缺心理否认的意义(参阅:拉普朗虚《词辨》。心理学空间4tk6{1Xmy`#gj.~G

s K.S o6As&z-}Oy0

A8Q&V0Q5_4N3zC B`l0

WMwP2?S0z G~0我们选择将(dé) négation译为“否否”(“否认之词。对于关于自己的事实或行为表示不承认”。见《大辞典》,台北:三民书局,p.695) ,而négation 则译为“否定”,dénégation译成“否认”,以便呈现出法文翻译佛洛伊德思想的整个动力过程和历史脉络。

9f Ew*[8G6[j0心理学空间&B6qO#C9DT

*uA2| p3KV0

L*P2A?DMC%f073.拒认(现实)disavowal(或denial)心理学空间 K]~3Cm

a{+f c5ho0b `0

TovII#kT'D0心理学空间/Je8~!X3g

佛洛伊德将该词用于一特定意义下,指主体的一种防御模式:主体拒绝承认一个创伤性知觉——主要是女人没有阴茎这个知觉——的现实性。佛洛伊德特别援引此种机制来说明恋物癖与精神病。心理学空间dn)^(J&LJ

e A8AcEn"Q0

]N(j0OtyJC0心理学空间/?,s/O3dH,O*n|

从1924年开始,佛洛伊德便将Verleugnung(拒认)一词用于一个相对特定的意义上。在1924-38年间,他曾多次论及这个过程,并且在《精神分析纲要》中赋予它一个最完整的说明。虽然佛洛伊德并未对此提出一个理论,也未严格地将它与其他近似的过程区分开,但我们仍然可就这个观念的演变汇整出一个主要方向。

jD7JQ|?}0

VII]4^&c.R/e0

$?(u!}DRV0Own C0心理学空间\LM'|6FKc

佛洛伊德在有关阉割的问题上开始描述Verleugnung。面对小女孩没有阴茎这件事,儿童:“……拒认(leugnen)这个欠缺,而且无论如何都认为确实看到一个器官(Glied)……”。逐渐地他们才认为没有阴茎是阉割的结果。

i Di_+~ }*S"[%r4C0心理学空间nd3D#}0i

心理学空间:T;x8^6Q'm:i

心理学空间4?6W H:o]!Uu

在《性的解剖学差异之若干精神结果》一文中,佛洛伊德认为拒认在小女孩与小男孩身上都会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这种过程属于精神病机制:“……出现的这个过程,我称之为‘拒认’(Verleugnung)。在儿童精神生活上,这种过程似乎并不罕见,亦不太危险;但在成人身上,它将是精神病的一个起点”。由于拒认所针对的是外在现实,因此佛洛伊德认为,相对于抑制而言,它是精神病的第一个阶段:神经症患者是由抑制“它”的坚持要求开始,而精神病患者则是由拒认现实开始。

Dd?;X rz/}N0

nw0u/]1D0心理学空间~1xk4D E}MV

心理学空间9g2zf'a `#I

1927年之后,佛洛伊德主要在恋物癖的例子上研究拒认的观念。在对这种倒错的研究中(《恋物癖》) ,他指出恋物癖者延续了一种儿童期态度,并使两种互不相容的立场——对女性阉割的拒认与认可——并存。但佛洛伊德对此的解释仍然模糊;他尝试以抑制的过程以及冲突中两股力量之间的妥协形成来说明上述这种共存状态;但他同样也指出,这种共存状态是主体一种真正的分裂为二(Spaltung [分裂], Zwiespältigkeit[二分])。

;E1H8~;Y+D;`4hrj'd0心理学空间3h3EO"Eb,C!}6?!_

#RR%HseU2~-|9n0

'V0Zw4V5I B MK$C0在佛洛伊德后期的著作中(《防御过程中之自我分裂》《精神分析纲要》) ,自我分裂的观念才比较明确地澄清了拒认的观念。恋物癖者的两种态度——拒认女人缺少阴茎的知觉,以及认可这种欠缺并得出结果(焦虑)——“……一辈子共存,彼此互不影响;这便可称为自我分裂”。

I)l8p0_g0心理学空间;nia h h;eN

A3uj#G;Z*[ J$d0

1f0l)I_8_"ZRa0这种分裂与神经症抑制在人格内造成的分化有所不同:心理学空间 r:yfqa0p@ x

心理学空间9i&v(DS`K"{3o

1)它是两种不同类型自我防御的并存,而不是自我与“它”之间的冲突;

F8c2kDCSuM5bu0

VxT:wZ6UF!^02)这两种自我防御其中之一针对着外在现实:即拒认一个知觉。心理学空间*p4N!w;\1r

心理学空间t?9]%}YF

心理学空间\9Xi{(^

LQu`8Dr x0佛洛伊德逐步厘清拒认过程,正表示他始终有心想要描述一种针对外在现实的原初防御机制。这个顾虑特别表现在他关于投射的最早概念(见该词)、撤回投资的观念或是精神病中失去现实的观念等等。同样地,拒认的观念同属这个研究方向,其轮廓较明显地浮现在“狼人”一文的某些段落中:“最后在他身上并存有两股对立的流向。其一厌恶阉割,另一却可以接受阉割,并以女性性质为替代以自我安慰。第三个流向,最早且最深遂,则是单纯地弃绝(verworfen hatte)阉割——在此还未有判断阉割现实性的问题——这个流向当然也可能复发”。这几行文字已经肯定了以下观念:人格会分裂为各种独立的“流向”一种目的在于彻底弃绝的原初防御;这种防御机制特别针对阉割的现实性。

1f7] {h|W-P c ^VV0心理学空间oA ?'t(H

心理学空间"_$MFw[0g0^

"}-_CoTH_ {0无疑地,最后一点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佛洛伊德拒认的概念,同时也延伸并更新了其课题。假使拒认阉割是其他各种拒认现实的原型甚至起源,那么应该要探究佛洛伊德所谓阉割的“现实”或对阉割的知觉为何。如果被拒认的是女性“欠缺阴茎”,则很难称此为知觉或现实。因为没有(absence)本身并无法被知觉;只有与可能的有(présence)比较之后,没有才可能成为现实。如果被弃绝的是阉割本身,则拒认所针对的即非一个知觉(因为阉割本身从未被知觉过),而是一种对事实的解释理论(一种“儿童性理论”)。关于这点,佛洛伊德经常认为阉割情结或阉割焦虑不是对单纯现实的一个知觉,而是以下两种与件的汇集:对性别解剖学差异的观察,以及来自父亲的阉割威胁(见:阉割)。上述说明容许我们质疑,是否根本上拒认——它在现实中的结果是如此明显——所针对的是一个人类现实的奠基因素,而不是一假设性的“知觉事实”( 亦见:除权弃绝)。

!aW{A2_0心理学空间D2q e$k\)t

心理学空间 h_!o` g5`4E`j6^

6[x_ ]M'rROc7r0*:我们选择以法文déni(拒认)翻译Verleugnug,它与dénégation(否认)有以下几点细微差异:心理学空间$pQ}X5}#~-V

心理学空间*H xSy-rw

1)déni通常更为强烈,例如,“我拒认你的肯定”;心理学空间[.D9H8^kbUV

ii7E5wL&p FDD02)déni不仅针对一个人们不同意的断言,而且也针对人们所拒绝的权利或产物;

?9d+J-_,Cf ~-N-fBd G0心理学空间"Q/^ tcm%^_3y0R%a

3)后一个例子中的拒绝是不合法的,例如拒绝审判、拒绝抚养等对必要事物的拒绝。心理学空间h;L$zM s,Z F0h9}

~5h;L],D|-F.X,ORE0以上这些细微差异均与佛洛伊德Verleugnung 的观念一致。心理学空间b6XL)@SGX+xQt

5\o7}nL5t QW)LA9o0

;Y1K|$lgO~k0

E+^8l;EvB$Q \1{{V074.移置displacement

;Ir:|ECI!im0心理学空间`.?bk+o4VG

m#Jc8R8N0心理学空间'Z_uA5S })C,t

指一表象的重点、旨趣、强度可以被分离出来,经由联想链转移至与此表象连结的其他原本强度微弱的表象上。

$ub,UFEVt+KS0心理学空间 ] l:E5N,?^0B

此一在梦的分析中特别明显的现象,亦存在于精神神经症之症状形成中,以及,一般言之,存在于所有无意议形成(物)中。

w4zRPc0

3C ?p){t&a@0精神分析的移置理论藉助于一个能量投资的经济论假设:即能量可脱离表象,循着联想路径滑移。心理学空间 t wu?eu

&Fh)g_b:[yn/Y0此种能量的“自由”移置,是支配无意识系统运作之原过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心理学空间&w(hOQ@1SQ&SP

-_}J]9bHlfd0

1l$URsf [0

6{jOy"C"j01.移置的概念从佛洛伊德关于神经症理论一开始就已出现;它与对于情感及表象两者间之相对独立性的临床观察,以及对此提出说明的经济论假说(投资能量“……可能增加、减低、移置、卸除”)有关(见:经济论,情感定量)。心理学空间4`2sb[8vB*rb R

(y;}7Io*d0心理学空间:t4b#rm#N'|F&c

_"\Z } O3T4CY6f0对于此假说,佛洛伊德在《科学心理学大纲》中,以“神经元装置”运作的模式彻底将之发展:“量”沿着神经元所构成的路径移动;根据“神经元惯性原则”,这些神经元只具有完全卸除之倾向。“完全”或“原”过程是由一表象的所有能量移置到另一个表象上所定义。因此在症状形成,以及一个歇斯底里型的“记忆象征”的形成中:“所改变的只是[量的]分配。由[表象]B 撤回的某物,被添加到[表象]A上。病态过程是一种移置的过程,一如我们在梦中所认识的,因此是一原过程”。

A$}:IP4^/W1V(E0

W9o"Qt9K H0

{Pv7Lc{~3Ob0心理学空间%Y(x*Gk*F

移置也可在次过程中被发现,但其行程有限且只针对少量的能量。就心理学的观点而言,我们在佛洛伊德的著作中可以观察到,他显然对移置一词之广延犹疑不定。有时他将移置——此一现象产生于表象之间,并且特别表征了强迫[观念]型神经症(替代物藉由移置而形成:Verschiebungsersatz)——对立于转换,于后者中情感被消除,投资的能量其范畴改变,由表象的领域移转到身体的领域。有时移置似乎表征所有症状形成,于其中,满足“……经由极端的移置,可能被局限在力比多情结整体中的一个小细节上”。就这点而言,转换本身隐含一种移置,例如由生殖器快感移置到另外一个身体带上。心理学空间!qw+T I0Q]

心理学空间7e-f Q#I|j0j,t!S1M

8D(pefQw$Tc;d0

$Z`c ZU)D5i02.佛洛伊德特别在梦中揭显了移置。梦的显内容与隐思维间的比较,正好显现了重心的差异:隐内容最重要的成分被无足轻重的细节所代表,它们往往是无关紧要的最近事件,或者是在童年中早已运作移置的那些久远事件。就此描述性的观点而言,佛洛伊德最后将那些包括移置的梦与那些不包括移置的梦区分开来(如)。在后者中,“在梦的形成中,个别的成分或许甚至能够保留它们在梦思维中所占有的地方”。此种区分似乎出人意料,如果人们坚持接受佛洛伊德所肯定的话:自由移置是无意识过程所特有的运作模式。佛洛伊德并不否认移置能在梦的每个元素上运作;然而在《梦的解析》中,他往往使用“传会”这个词汇来概括表示一个表象之精神能量过渡到另一个表象上;反之,他以移置来表示一种在某些梦中更为鲜明的醒目描述现象,能够导致所有对梦之阐明的中心偏移:“精神价值的易值”。心理学空间 a`)le3`i x+@&G

心理学空间_8a*zTmO

心理学空间c6q-K|g[;~]K3?

心理学空间W1F(Q(k}_g

在梦的分析中,移置与梦工之其他机制紧密连结在一起:由于移置沿着两条联想链达到构成其交会点的表象或语言文字表达,它实际上促进了凝缩的运作。当一抽象意念藉由移置过渡到一可被可视化的对等物时,显象性变得更容易,精神旨趣由此转译成感官强度。最后,次加工藉由将移置从属于自身的目的性之下,继续执行后者的工作。

RO q)n!YA0

h)Z8P%R7IBKPB0心理学空间JH} G:X!Sz8m1vh

w~p a,D_0*:在分析师发现的许多不同形成(物)中,移置具有一种明显的防御功能:例如在恐惧症中,移置到恐惧对象上的作法,使焦虑得以被具体化、定位、划限。在梦中,它与检禁的联系十分紧密,以致于它几乎成为后者的效应:“施者受益(Is fecit, cui profuit)。我们或许可假设,梦的移置藉由检禁这个内源精神防御的影响而产生”。然而,就其本质而言,移置可被视为以自由的方式运作,它是原过程最确定的指标:“[无意识中]笼罩着投资强度相当大的可动性。藉由移置的过程,一个表象可以将其所有的投资定量留给另一个[表象]……”。这两个论点并未相互矛盾:检禁只在下列情况下才引发移置:它抑制了某些被吸进无意识、且被原过程法则所管理之前意识表象。检禁利用移置机制来独厚那些无关紧要、现时的(actuel1es)、或可被整合进与精神冲突差距甚远的联想脉络之表象中。

8t"N4j;g6oj'r_0心理学空间M+Z1H0i&|sg

On4Y#QA)tKo2i,J)l+M0

n_TRc*OAz R+K6a0移置一词并不意味佛洛伊德的著作独厚一些移置沿其途径执行的某类联想关联:藉由邻近性或类似性的联想。语言学家罗曼•雅可伯森(Roman Jakobson)曾将佛洛伊德所描述的无意识机制,与隐喻(métaphore)及转喻(métonymie)的修辞程序相互联系;他将后两者看作是所有语言的根本两极;他将移置比成近似转喻,主要是邻近性连结;反之象征法对应于隐喻向度,其中类似性联想占有优势地位。贾克•拉岗(Jacques Lacan)采用并且发展这些指示,将移置同于转喻,凝缩类同于隐喻;人类欲望被无意识法则所根本结构,显著地以转喻构成。心理学空间(M-K;H8K}]U

心理学空间R]*t9i4x]Ds

心理学空间Y7J4V+V'w"Q-^

3s3^!z b8@5v*{ox075.撤回投资withdrawalof cathexis心理学空间-n m.QN,` ~

'NHJ!wh4x$m0

3?3r4I0r O8c meN0心理学空间 l6}%r e*u8N+~

指撤回先前附着于表象、表象群、对象、审级等之上的投资。

;C} ?(xAV;T(PASc0心理学空间/SL$KtJ}!aB

亦指被撤回投资或无任何投资之表象的状态。心理学空间!J l'r-XX-X

心理学空间 wrDfi/vG

心理学空间\.pyY,u|

'd CS4Of m/L r E0精神分析假设投资的撤回作为许多精神过程——尤其是抑制——的经济论基础。佛洛伊德自始便认为,抑制的决定因素是情感定量脱离了表象。当他系统地描述抑制时,他指出,所谓“后遗的”抑制假设了先前曾被允许进入前意识-意识系统——亦即受它投资——的表象失去其能量负载。由此释放出的能量则可被用于投资一个作为逆投资之对象的防御形成(反应形成)。【参阅《无意识》】

c|` [jj0

-rM"p_1O0同样地,在自恋状态中,自我投资的增加会与对象投资的撤回成比例。【参阅《自恋导论》】

iig%a6vR/R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odern Conflict Theory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从地形说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