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境中弗洛伊德“ Unconscious”的翻译及相关问题
作者: 阎书昌 / 15106次阅读 时间: 2018年1月16日
来源: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年5月 标签: Unconscious 弗洛伊德 潜意识 无意识 下意识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汉语语境中弗洛伊德Unconscious”的翻译及相关问题
阎书昌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2t NDB\$A%p0

M am%q,hQ E#_0摘要:Unconscious术语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基石,而在汉语语境中该术语的翻译乃至其人格结构体系中Preconscious和Unconscious之间关系的界定存在着混乱状况。经过考察弗洛伊德著作的英文译本以及中国最初引介弗洛伊德理论的文献,可以认为,Unconscious既可以翻译成“无意识”,又可以翻译成“潜意识”,但是在同一部著作中它被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来使用是错误的。Subconscious可以翻译成“下意识”,但它不是弗洛伊德的术语。同时,前意识是描述意义上的无意识,不是动力意义上的无意识,因此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无意识不包含前意识。心理学空间2i#Y Xc#I B1_

cz X C/F7ho Y0关键词:弗洛伊德;Unconscious;潜意识;无意识;下意识心理学空间-g$UY)WD0G?

心理学空间-uDq7vK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72(2007)03-0068-05心理学空间q EK#M&f1a

心理学空间;]:^P ngo8m~

1弗洛伊德“Unconscious”概念汉译的混乱状况

7? Svbx)X0心理学空间+Y1@M?H

弗洛伊德的Unconscious概念是整个精神分析心理学宏大理论体系的基石,而在汉语语境中这一术语的翻译却存在着很大的混乱现象。诸如有人认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可合称为无意识。”[1]而有人认为Uncon-scious既可以翻译为“潜意识”又可以翻译为“无意识”。[2]还有学者将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划分翻译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3]在车文博主编的《心理学新名词》中将Subconscious翻译为“潜意识”,郑声滔等主编的《汉英心理学辞典》中“潜意识”对应着Subconscious和Unconsciousness这两个词。在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编的《心理学名词》(1999)中将“Subconscious”译作“下意识”,将“UnconsciousInference”译作“无意识推理”,将“Nonconscious”翻译为“潜意识”。[4]也有文献称弗洛伊德理论中“心理主要分成意识和无意识(下意识)两个对立部分。。。有些心理家据此认为不应该称为‘无意识’,遂另称为‘潜意识’(一译‘下意识’)。有些心理学家则认为下意识区别于无意识和潜意识,下意识是指自己的行为活动不能十分清楚的自我观察,只能部分地知晓。”[5]也有人认为:“‘无意识’(Unconscious)又称‘潜意识’(Subconscious),有时又称‘下意识’或‘隐意识’”。[6]有人也提出潜意识和无意识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甚明显,就是在弗洛伊德的著述中,也常有混用的现象。目前出现的两种概念的使用,往往有应用领域上的差异,其实质内涵是一致的,例在文学艺术领域多使用‘无意识’(Unconsciousness),而在心理学领域则用‘潜意识’(Subconsciousenss),然而严格地说潜意识和无意识是不能等视的。”[7]到底孰是孰非?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著作英译本及汉语学界早期对弗洛伊德学说的引介性文献入手,进行梳理,以便我们能够看清弗洛伊德Unconscious概念汉语翻译形成的过程,进而更准确地使用这些词语。

s]Q%us9{0

(`;t/l/wi/i2y02“Unconscious”在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位置及其与前意识的关系心理学空间9uROnS

1{,U1n!_Ged0弗洛伊德自己提到:“将心理区分为意识与无意识,这是精神分析学的基本前提。”[8]那么前意识摆在什么位置呢?弗洛伊德是将前意识看作是一种描述意义上的无意识,而不是动力意义上的无意识。“我们现在有了3个术语: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它们的意义不再是纯粹描述性的了,与其说前意识接近无意识,大概不如说它更接近意识。”[9]“术语‘在描述性的意义上包含两个东西——

4\E2C*rS/V#}0

,yi.g"M avT/_-~0无意识’—潜伏无意识和被压抑的无意识。但是,弗洛伊德本来可以更清楚地表述这个思想。他本来可以更明白地说,在描述性的意义上有两种无意识的东西,而不是两种无意识。”[10]由于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心理动力学性质,在其精神分析理论中每每提到无意识是从动力意义上讲的,只有具有动力意义才是精神分析体系下的无意识。因此可以认为弗洛伊德自己并没有把前意识(描述意义上的无意识)看作是无意识的一部分,所以那种认为无意识包括前意识的观点是错误的。

1Z4]W%m0B Xs)r E9X0心理学空间x rd)C/F~@K$Q

在弗洛伊德著作的英文译本中还有一个词Subconscious,该词总共出现过10余次,而且主要出现在《癔症研究》(Studiesin Hysteria)一书由布洛伊尔所撰写的章节中,而由弗洛伊德自己使用的次数寥寥无几。The Pelican Freud Library的编辑者称,弗洛伊德后来摒弃了使用Subconscious这一术语。而布洛伊尔在行文中确实有将Unconscious, Subconscious二者等同视之的情况。[11]在《梦的解析》(The Inpretation of Dreams)一书中,弗洛伊德再次使用了一次Subconscious,而这次他是将它与Supraconscious当作对应的概念来使用的。[12]此书首次出版于1900年,可以作为精神分析的发端。作为精神分析的开山之作,其中的术语无法与弗洛伊德后期成型体系中术语的地位相媲美,因此笔者认为严格来讲,Subconscious并不能作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不过,令人费解的是,也有学者用图表表示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时,将Subconscious列入,与Preconscious并列同属于Unconscious。[13]加纳德·墨菲曾提到,“Subconscious概念广为卡彭特(Carpenter)、哈特曼(VonHartmann)、让内(Janet)、梅耶斯(F。W。H。MYERS)以及詹姆斯(James)早期著作的宣扬。因此,认为烦扰的倾向被强制进入Subconscious的假定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这也导致了没有意义的敌对批评。说来奇怪,这并没有对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构成什么参考。”[14]这一资料从侧面说明了Subconscious并没有被弗洛伊德作为自己心理学体系的一个术语来对待。心理学空间8F-H J#CxL;m

心理学空间+t1Yr7Ey l_b G

3弗洛伊德理论在中国传播早期阶段“Unconscious”的翻译状况

*~0e6Yc5} kQ0心理学空间;Xd-B-W,SF$_"B7K3~2a

就“无意识”一词在汉语中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王国维翻译海甫定的《心理学概论》[15],此书首次翻译出版于1907年。此后再版过约有10次,这本译著对我国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后世翻译精神分析中Un-conscious概念必然会产生影响。不过此书中的“无意识”概念还停留在弗洛伊德之前的意义上,并不是在精神分析意义上使用的。我们现在不妨回溯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传入中国学术界的年代,来分析Uncon-scious的翻译问题。就弗洛伊德理论传入中国之初的这些文献来讲,部分文献仅是只言片语的提及,主要是观点介说,对其基本概念的提及较少 。所以难能看到Unconscious的翻译问题。如在《梦之研究》(1914)一文中,“福留特氏,谓吾人所不愿见之者,及至吾人所欲为所欲得者,常于梦中实现之”[16]是仅有的一句介绍弗洛伊德观点的内容。心理学空间@2sF c4z~

N4o9z]*p0而在《梦中心灵之交通》(1918)这篇译文中,可以看到接近于弗洛伊德理论的更多内容,“且吾人精神状态中,有一种潜在之精神,凡外物之感触,一一留印象于潜在精神中,虽极细微之事,为显在精神所不感知者,每于不知不觉间留印象于潜在域中,睡眠以后,遂演成离奇之梦幻,醒后追思深感梦象之无端,实则此种梦象亦由感觉而来,特此感觉,印入潜在域中,为显在精神所不忆及耳。”“据多数心理学家之经验,知灵通之感应,必先达于受感者之潜在精神中,复由潜在精神以达于意识域,然潜在精神之活动时期,仅限于睡眠及通俗所谓亡魂失魄时。”[17]从第二段引文来看,其内容和弗洛伊德关于意识与无意识的论述极为吻合,由此来看,愈之是用“潜在精神”一词对应翻译了Unconscious。这样就为后来学界中将Unconscious翻译成“潜意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心理学空间TsO txjk!l

&c t Ww&^-S0在《佛洛特新心理学之一斑》(1920)一文中,作者提到“佛洛特又谓不特梦为然。凡人之一切习惯,为下意识所支配者,几乎都可以梦之说明加之。”“佛洛特乃谓吾人心理之本质,有‘不起意识的’(Unconscious)与‘前意识的’(Fore-conscious)之二部。”笔者认为作者在这里是将Unconscious翻译成了“下意识”。[18]

{"A)ndw*f4X cw5n0

`2~7c3nc3z#H3t{0S0汪敬熙在《本能与无意识》(Instinct and the Unconscious,1920)[19]和《最近心理学之趋势》[20]两篇文章中均使用了“无意识”一词。前者实际是介绍在伦敦大学召开的一次辩论会上6位学者关于本能与无意识内涵的各自观点。每个学者都是从自己的学术立场阐述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精神分析的起源和派别》(1923)一文中,作者吴颂皋介绍精神分析时使用了“无意识”翻译Unconscious。[21]在《析心学论略》(1923)一文中,作者汤澄波也使用“无意识”一词,并提到“大多分心为三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22]心理学空间 u|c/XLU5OG"[)^6FF#o

$nu.s#o:d8X%M.?7s0在《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1921)一文中,朱光潜特意地使用了“无意识”和“隐意识”两个词,认为无意识适用于大多数研究者,在弗洛伊德之前有很多人研究过这个领域,而“隐意识”用来专指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的概念。同时朱光潜在该文附注中提到“陆志韦君在南京高师演讲,译Unconscious为隐机,汪敬熙君在《最近心理学之趋势》中译Unconscious为无意识”[23],而朱光潜本人认为译为“隐意识”更贴切。朱光潜认为陆志韦将Unconscious译成“隐机”的说法可能与事实有出入。陆志韦在《普通心理学》(1929)中是将Complex翻译成“隐机”,例如将Repressed Complexes译为“被压逼之隐机”,而是将Unconscious翻译成为“无意识”,Subconscious Wish译为“下意识之欲望”。[24]

/@&R5`r7[oJ0心理学空间iqI)Y5]!Vm6N

赵演在翻译Barbara Low的《弗洛特心理分析》一书中沿承了朱光潜的译法,使用了“隐意识”。[25]与此相承,朱光潜在1929年写成的《变态心理学派别》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特意辨析了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隐意识几个概念:“德文Unbewussten,英文Unconscious通常译为‘无意识’。原来这个字在心理学上有两个意义:1)暂时不在意识境界的心理构造和机能。2)通常不能回到意识境界的心理构造和机能。第二义本包括在第一义之中,而却不可与第一义相混。第一义可译为‘无意识’,而第二义则译为‘隐意识’较为精确。比如反射动作和习惯动作大半是‘无意识’作用而非‘隐意识’作用,做梦大半是隐意识作用,若称为‘无意识’则不免混糊。‘无意识’的范围比‘隐意识’大。非‘隐意识’的‘无意识’,弗洛伊德称为‘前意识’(Preconscious),即通常容易召回的记忆。法国派心理学者所谓‘潜意识’或‘下意识’(Subconscious)则用得很含混。它是‘固定观念’所形成的系统,为精神病源所在,所以近于弗洛伊德的‘隐意识’,但是它并不一定是不能召回记忆,例如两重人格的两重记忆常自由交替现于意识界,所以它又近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26]

`K,R1Xd YdV}0心理学空间,}k _L+Vxr/J

从这段长长的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问题。第一,朱光潜本人区分了Unconscious的两个意义,这和弗洛伊德所称有两种描述意义上的无意识是相吻合的,并指出第一个意义的范围大于第二个意义(即弗洛伊德动力学意义)。基于此,朱光潜专门用“隐意识”来对译弗洛伊德体系中的Unconscious。笔者认为这一点很有意义,目前无意识概念在多种领域都有所使用,很多的是在非精神分析意义上使用的。第二,将法国派学者所用Subconscious翻译成“潜意识或下意识”,促成了后来的学者将Subconscious翻译成“潜意识”。同时也表明,Subconscious是法国派学者使用的概念,而不是弗洛伊德所用的概念。心理学空间$A.A&X y6_"N4R-C+r

]wzp*OmgAs0创办于1922年的《心理》杂志,是中国第一个心理学专业杂志,该杂志创刊以后,发表了不少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文章。在张子和的《梦之研究》(1922)[27]、容肇祖的《变态心理学的历史》(1924)[28]、余天休的《分析心理学》[29]这3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使用了“无意识”术语。杜元载在《梦》(1924)一文中使用了“下意识”概念表达了I。H。CORIAT的观点。[30]在谢循初《佛洛德释梦》(1926)[31]和《佛洛德传略及其思想之进展》(1932)[32]中作者使用了“潜意识”。在由张君劢口译、葛承训笔录的杜里舒《近代心理学之变迁》一文中将“Un-conscious”翻译成了“无意识”。[33]心理学空间Y8ZNyiTTB

+i@y4e.b7]:W3V0高觉敷(笔名高卓)在《新心理学与教育》(1923)这篇较早的文献中使用的术语是“心识”和“潜心识”,仅有一处使用了“潜意识”。[34]在《心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924)中使用的是“潜意识”一词,也出现了“下意识”一词。同时也阐明了弗洛伊德所使用潜意识的含义不同于传统潜意识的含义。“新心理学所谓潜意识除前意识外,还有原始的下意识(the primary unconscious)和福鲁特的下意识(the secondary unconscious)。”“。。但是被抑的意绪(即Complex—心理学空间jh c-BQ8LH

心理学空间7xJn)^tr,tr@

引者注)倘使有热烈的情绪作伴,大都不能消灭于无形,他们虽被阻抑,却苟延残喘于潜意识之内,而为潜意识内容之一部,即福鲁特的下意识。福鲁特的下意识若不戴上面具便没有侵入意识的希望,所以和前意识不同,而且从前被斥在意识域之外的缘故,乃由于阻抑和遗忘等作用,所以和原始的下意识又有区别。”[35]高觉敷在行文中有误将前意识看作是潜意识其中一部分的嫌疑,前文已经讨论过潜意识(即无意识)并不包括前意识,不再赘述。另外,由华超译,郭任远校的《心理学与精神治疗法》(布拉文原著)一书中将Subconsciousness翻译成了“下意识”。将Unconscious翻译为“潜意识”。[36]

`5C+LmFqq*GZU0心理学空间_%]r9[ |

按照时间的线索顺序,早期精神分析的汉语文献中将Unconscious译为“无意识”的学者分别是汪敬熙(1920)、张子和(1922)、余天休(1922)、吴颂皋(1923)、汤澄波(1923)、张君劢或葛承训(1923)、容肇祖(1924);翻译成“潜意识”的有高觉敷(1923)、谢循初(1925)、华超或郭任远(1929);译为“隐意识”的是朱光潜(1921)、赵演(1929);译为“下意识”的是Y(1920)、杜元载(1924);译为“潜在精神”的是愈之(1918);将Subconscious翻译为下意识的是朱光潜(1921)、陆志韦(1929),同时朱光潜又将Subconscious翻译为潜意识(1929)。精神分析在中国经过七、八十年的发展之后,目前这些术语中“隐意识”的使用频率比较低(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朱光潜先生创设这一术语的良苦用心),其他几个术语使用频率明显较高。遗憾的是,在使用这些术语过程中混乱不堪。鉴于心理学界几十年来对无意识、潜意识广泛使用的事实,笔者认为,Unconscious既可以翻译成“无意识”,又可以翻译成“潜意识”,但是在同一部著作中同时作为两个不同的概念来使用是错误的。Subconscious可以翻译成“下意识”,但它不是弗洛伊德的术语。同时,前意识是描述意义上的无意识,而不是动力意义上的无意识,因此在弗洛伊德理论体系中,无意识不能包括前意识。

~5W%X:h iK9h1q$L}8j0

^ew)z*_na9K04 Subconscious缘何被当作精神分析概念心理学空间SDH2t+[.K6C.GG#|

心理学空间(e_y;kx.]

最后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Subconscious为何会成为早期中国学界精神分析文献中的一个术语。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第一代心理学家主要接触的是美国心理学。就笔者手头方便得到的20世纪20~30年代的英文心理学原著来看,有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是将Subconscious等同于Unconscious的,如波林(E。G。BORING)[37]、墨菲(G。MURRPHY)[38]。而卡尔(H。A。CARR)是在非精神分析意义上使用了Subcon-scious,如Subconscious region,Subconscious self概念[39]。安吉尔( J。R。ANGEll)则同时使用了Subconscious和Unconscious作为两个概念,同样也是在非精神分析意义上使用的[40]。铁钦纳(E。B。TiTCHENER)则在Sen-tience对应意义上使用了一次Subconscious[41]。而盖茨(A。I。GATES)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意义上使用了Sub-conscious,并与Unconscious替换使用[42]。由此可见,Subconscious在当时美国的心理学界也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概念,甚至被视作Unconscious的同义词。因此,中国接触西方心理学的第一代心理学家们经常用Subcon-scious在汉语学界描述弗洛伊德的概念也是事出有因了。

G b@"mf'k P0

C^o|{Lm*{6Z0——————

f"?1d6rYO0

%^C5I:lR6t b0作者简介:阎书昌(1970-),男,河北孟村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学理论与历史、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空间,W[ Y6AC#o6D

心理学空间+va&u J%z @.[6dS

①本文涉及到很多中国早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文献,佛洛特、福鲁德、福留特、佛洛德、弗洛特等均指弗洛伊德。析心学、心理分析、分析心理学均指精神分析。心理学空间:YT)s&i-_-c2O.d

_VD)S.bq(?!g1u0参考文献:

[,Yj(Z,p$j5[0

,z$@!D(qP ]TE'Ja0[1]杨鑫辉 .心理学通史(第四卷)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437.

+r2Dn C j kp0

o7](N4|)p cp2c8l0[2]张厚粲,孙晔,石绍华 .现代英汉心理学词汇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心理学空间{j O ~vQ K1r{/O

uZ ]F&Y-]0[3]NYERD.三种心理学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197.心理学空间-n%o/W!M!x T(~I:O

-V/p1N3j$k1dH {-y0[4]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心理学名词( 1999)[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13-124.

%i,jbUzGL#i0心理学空间R;CVMW

[5]宋书文 .心理学名词解释 [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4:24-25.心理学空间,V$t'd{4Rw

心理学空间#h,R6E\Gj6c#N0g

[6]戴桂斌 .论无意识的本质、特征和功能 [J].四川联合大学学报, 2001,(1):8-11.

Uzg.{9H2L0心理学空间&bObQ"ud%p:A

[7]姚本先 .潜意识理论发生发展探微 [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9,(1):78-83.心理学空间D:^/BF5W&R,tg

心理学空间Y kL h+qy"y

[8]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160-162.

s,OL0_n K0心理学空间+n1E?;Xa0Ln }K Md

[10]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211.心理学空间 zK1L Q:b

+q3``xkD!gS0[11]BREUERJ,FREUDS.StudiesinHysteria[M].Harmondsworth:PenguinBooks,1986:100.心理学空间 iwY`G8~eq N

心理学空间5a4j4d]6lF

[12]FREUDS.TheInpretationofDreams[M].Harmondsworth:PenguinBooks,1986:774.心理学空间"K\ |IV*j%^9q*W?

p/?H+Kc7e_"V |d0[13]BRENNANJF.History&SystemsofPsychology[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25.心理学空间*K x3jn$F0~` ]0w `

心理学空间flqf:vO3R

[14]MURRPHYG.AnHistoricalIntroductiontoModernPsychology[M].NewYork:Harcourt,BraceandCompany,1929:304.心理学空间$}xln;Kz

心理学空间hm4B.h%v)~1a

[15]海甫定 .心理学概论 [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6:93-113.

]|D^+QN#I`0心理学空间%a?!a}B2ie3\;?0t

[16]钱智修 .梦之研究 [J].东方杂志, 1914,10(11):7-8.心理学空间J*O0FNy!dKg

z.~g2\XJS0[17]BRUCEHA.梦中心灵之交通 [J].东方杂志, 1918,15(1):89-93.

UEJv)I"F4z0心理学空间{.H~#n%V^

[18]Y.佛洛特新心理学之一斑 [J].东方杂志, 1920,17(22):85-86.

|)e6YR-@'H4j0

@S7})eQ%W0[19]汪敬熙 .Instinctandtheunconscious[J].新潮, 1920,2(4):818-827.

5DQc j\-\:\s0

bN,DjM@h*?0j0[20]汪敬熙 .最近心理学之趋势 [J].新潮, 1920,2(5):889-902.心理学空间5maH/Vp1` Fe1I

心理学空间jM}Al&I.~

[21]吴颂皋 .精神分析的起源与派别 [J].东方杂志, 1923,20(11):82-90.

U(s:On!X k*w7].G0

GG8uB|r0[22]汤澄波 .析心学论略 [J].东方杂志, 1923,20(6):71-77.心理学空间8l/m'Pr9m,G

`M*C0@0j3l:i-xF l072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 年 5 月心理学空间!VD:wZC PK

心理学空间^ ]U$x#^3D5J[z*E

[23]朱光潜 .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 [J].东方杂志, 1921,18(14):41-51.心理学空间P r{+sa-ei1{

心理学空间h-g5`f)N

[24]亨德 .普通心理学 [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58-89.心理学空间E.l/m!l(Z8X,c B

b(U1^ D9Mu?0[25]勒.弗洛特心理分析 [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10.

&I4c&Fxq0|%aN0心理学空间&];~A/Q8~"zm6k'H8u

[26]朱光潜 .变态心理学派别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7:44.

%_-w+G+VM(s8m Ep;S0心理学空间 t` @"pXS0U

[27]张子和 .梦之研究 [G]//张耀翔 .心理杂志选存 .上海:中华书局, 1932:347-482.

W${"p2Ie$r'H {A0心理学空间a{G/i!O!b)TV

[28]容肇祖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 [G]//张耀翔 .心理杂志选存 .上海:中华书局, 1932:361-366.

:km z.QDE6e0

9s3Xq5^JkS/P0[29]余天休 .分析心理学 [G]//张耀翔 .心理杂志选存 .上海:中华书局, 1932:477-482.

C8pdc i`x0

5k?*wg@4tI0[30]杜元载 .梦[G]//张耀翔 .心理杂志选存 .上海:中华书局, 1932:366-383.心理学空间baz O wW%W1c

心理学空间B~b"r+ip:[

[31]谢循初 .佛洛德释梦 [G]//张耀翔 .心理杂志选存 .上海:中华书局, 1932:392-398.

Fx)`3X%b+k0

1U4Z!kJ4i0[32]谢循初 .佛洛德传略及其思想之进展 [G]//张耀翔 .心理杂志选存 .上海:中华书局, 1932:468-476.心理学空间X9~2r2e5` R)R6R i

!a%TD({'M/|U0[33]杜里舒 .近代心理学之变迁 [G]//张耀翔 .心理杂志选存 .上海:中华书局, 1932:455-463.

9}6Yagw0心理学空间"?'s_(v6s:m

[34]高觉敷 .新心理学与教育 [G]//心理学论文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5:170.心理学空间 \-mg/y;r'u

心理学空间.y LH5oxi ^ A

[35]高觉敷 .心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G]//心理学论文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5:20-23.心理学空间Hk }c$}b Q1u

&ga~S] dT+y0[36]布拉文 .心理学与精神治疗法 [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9:24-25.

)P7g1d)wYM@)U*c0

2ey8i%a @Z'hv @G0[37]BORINGEG.AHistoryofExperimentalPsychology[M].NewYork:TheCenturyCo,1929.心理学空间4vG Z+jp d

(w+nH`)m?o0[38]MURRPHYG.AnHistoricalIntroductiontoModernPsychology[M].NewYork:Harcourt,BraceandCompany,1929. [39]CARRHA. Psychology,aStudyofMentalActivity[M].NewYork:Longmans,GreenandCo,1925:255-353.心理学空间#\8\ j8R e/P[)g

2@h'RR4h/R~)v1u(T}0[40]ANGEll JR.Psychology:anIintroductoryStudyoftheStructureandFunctionofHumanConsciousness[M].NewYork:Henry Holtand Company,1908:82-455.

z(K)AU\Qx0心理学空间.s6Ru3m0^$y.TAr

[41]ANGREllJR.SystematicPsychology:Prolegomena[M].NewYork:theMacmillanCompany,1929:237.

X0x`(D7YI0

,\!I#R+R T8idc(s0[42]GATESAI.ElementaryPsychology[M].Shanghai:MacmillanCompany,1930:266-269.

%R"GFp$]^Q0

.u R!}0i`{Ip Z0(责任编辑心理学空间4rV#Z@9o4Ssk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Unconscious 弗洛伊德 潜意识 无意识 下意识
«幻想和小说中的现实与非现实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潜意识»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