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访谈的逻辑
作者: 吴张彰 译 / 4942次阅读 时间: 2021年7月16日
来源: 神分析行知学派(EPS) 标签: 初始访谈 拉康 吴张彰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初始访谈的逻辑心理学空间?Mm{:G
作者:Jean-Marie Jadin
"O4{:Yh:J:}B0译:吴张彰
Abr)R*c]0校:贺丹雅
L-H%X9s9K*W2_p,l0来源:精神分析行知学派(EPS)心理学空间)D ^+__a7|9G)wa
心理学空间]5s(| R `p
心理学空间3|9}/@+X!dp)}p E` E;j,XF
心理学空间| kU+R6X&v2lK

心理学空间1[7_`.^)t!tqq3r

初始访谈的问题一开始就尤为困难。的确,我们对此富有一些多少有点长期的经验,也有着散布在弗洛伊德拉康(文献)中的一些建议,但是我们又缺乏一种可以些许给予我们指导的总体性规制和原则。心理学空间#}-R W[#_S;u

0s,_pM)t2w0在第一次可以预期的平淡的接待中,初始访谈之所以具有“初始”的意味,这仅仅是因为,除了其内容之外,这些访谈在时间上先于在躺椅上进行的精神分析。这是不言自明的。我们这里说的这个初始都是在一个日常的线性时间的意义上,也就是日期、时钟的那个时间。心理学空间ac7h){#mr.L0N

心理学空间D1V{c @UQ.C

有时候,这就是我们第一时间只能认识到的时间,但理性、逻辑的理想过程并不总是如此。只有当分析者在躺椅上说话,出现面对面说话之后时,情况才是如此。但是,在此,去关注这个“看”会得到一些结构性的结果。不论如何,只要分析家不说太多,分析者位置的改变都是越来越明显的。

4\1TC)?n[0F0

'gy2C W%M0DpBt0在日常的时间中,只有分析家可以放过这位准分析者的一种线索,并且也未能引入什么作为逻辑判断的东西时,才做出这样的决定。有时候,只是对于分析家来说,面对面的话语的数量已经足够了。有时候,只是督导的提议,创造了转向躺椅的机会。心理学空间*i9T j'wb Wy

;`E-g~r6S ba0分析家给出一种有点分析架子、有点专断的命令,于是很明显就处在一个近乎神的位置上,即一个知道的角色,拉康称这个位置为没有划杠的大他者。但是,不要忘了,这个分析家也有自己的无意识。他是一个划杠的大他者。他并不知道自己建议分析者上躺椅,是出于什么无意识的理由,但是这种理由就是存在。心理学空间 Js6{MCl

-P y2luJ#To0更理想,也更常见的情况是:上躺椅是在一个不同于时序时间的另一种时间上,一种由非时间的瞬间所关联的时间,一种不连续的时间,所谓的辩证时间,即一个颠倒的时刻。如拉康所提到的[2],这就是弗洛伊德在面对杜拉时的那个时刻,当时弗洛伊德问这位先前在抱怨自己父亲的女病人,她在这件事上扮演了什么角色。杜拉之前回忆起,父亲经常把她交给K先生,以便自己去找K夫人,而她自己也在照看K夫人的孩子的同时喜欢这种关系。心理学空间I%AOIN3f9dK(c3e ^

心理学空间Z!T yG M9P

还有其他一些可能的上躺椅的摆动,比如说,当主体对自己、对某个他者、对分析家从一种事实描述过渡到评判时;或者病人之前描述了一位残暴而令人创伤的父亲,并把自己的症状都归因于他,而当病人承认,这位父亲同时也曾经是他所爱戴、敬仰的人时。还有可能是这样一个时刻,即先前对于发生在病人身上的事情的冗长描述,突然之间变成了一种对某个愿望的阐述。因此,也就是当一位女性准分析者断然声称,她不想成为自己母亲那样的人时。更宽泛地说,最好的时刻就是,主体意识到了,至少部分意识到了,在自己问题的源头上,他归结于命运或归结于父母的某些东西。

bKVwz{#X0N$@J0

1fk.Y-C$hx[0我们可以说,这常常就是“自我”的引入,自我被当成了一个过渡的信号。我们每一次都要从“它我”走向“自我”。当然,分析家要试着去激发这种摆动,正如弗洛伊德所做的那样。他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于准分析者的类似者的位置上,好似他对分析者低语:“我向你提议的,就是让你到我这个位置上来,正如我做过的那样。”后一句明显是潜台词。在这种辩证的返回中呈现的“自我”和“类似者”可以用拉康L图[3](图1)中的a和a’来代表,而这个L图又可以很轻易的变成“内8图”[4](图2)心理学空间B&tE&k,{"z:i r

图1:拉康的L图心理学空间n``j)I/e8U
图2:转变成“内8”图的L图
心理学空间)i^*?(}1J_v+@


.yi/a AWAL'o_0

}sqw_6l9v0

4j3V%A\Ip0在这之前,准分析者身上必须显露出一种欲望。这是一场分析成为可能的必备条件。在咨询的开始,分析者的这种欲望的第一次呈现,往往隐藏在去除痛苦的要求之下。心理学空间$} O'QN#R

S5~ONA%cbXlHH&P0这种要求是有缺陷的。比如,当分析者有一种“成为”的愿望,如“成为分析家”时。倘若没有任何表达出来的痛苦,那么在我看来,最好先不要进入分析。同样,当一个倒错者满足于自己的倒错,比如说以这样的形式给予肯定:“我就是个暴露狂”,而没有加入某种愿望时,也是如此。想要“成为”或肯定“成为”是不足够的。有时候,主体只是想找一个说话的地方,除了这种乐趣之外毫无其他原因,那么这肯定就是完全不够的。

#XY e*IOw'f0}0

Zr%A$o-u Z5n0但是,与这种期待相反,有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便没有明显的痛苦,分析家还是可以通过某种情景发现,分析者想说话是为了被听到,比如说被一个父亲听到。那么这个欲望就可以是被一位父亲承认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也是可能的。在此,正是分析家创造了上躺椅的最小节奏划分。

2{J R }n,ExL7Ed K0

S JHE9CTX0我认为,这种辩证摆动的出现,就从分析家听到真正的要求的那一刻开始,这种要求涵盖了一种平面的欲望。事实上,这也就是分析家的欲望起了作用,这一刻也就是辩证时间开始翻转时刻。这种欲望的引入的作用,就像是分析者欲望的回音。

'f;~*d.c J2N,e%O4Jj0

Rr6eUx'Od'R0因为,这种辩证具有一种“对话的”“对话逻辑”(dialogique)的对话的特征,即对一个问题的回应的期待。上躺椅也呈现在这种回应中。“辩证”这个词源于dialektikos,其词根就是legein(说话)和dia(彼此之间)。而且,不要忘了,拉康曾说过一种“分析的辩证”,他通过杜拉个案详细阐述了这种辩证,同时还提到了一种翻转的过程。心理学空间BEd)Q|N

心理学空间eD(W%x`T(k+LV

很有可能的是,初始会谈具有一种逃避真相的特征,仿佛这些会谈包含了之后的分析将要呈现的内容,有点像一场否定性的初始分析,就像否定性的神学图景是通过上帝不是什么来定义上帝的。上躺椅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发现,到底什么被隐藏了起来,是什么完全阻止我们找到一个开始躺椅分析的准确时刻。

/v _blr q"qN0

0}a9QTvf0我们可以展示出这样的材料:一个年轻人想起了他的痛苦,感觉不到活力。这个主题本来可能会一直说下去,说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但(上躺椅的)摆动时刻明显是以一种武断的方式被选择的,是为了终结这一地狱般的重复。此人上了躺椅,自上次以来,他就一直想要上躺椅。结果,一种幽暗的沉默出现了。或许他无法在分析中承受这种“成为”[5]?这种张力变得极为强烈。分析者突然坐了起来,重新回到了面对面的状态。他讲述到,在他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才两岁半,他的母亲让他躺在父亲的尸体一旁,并要求他不要发出噪音。而躺在分析家旁边,他完全重新体验了这一事件中的这些能指。我们本可以随便选择一个时刻让他上躺椅,他也本可以不会更好,也不会更糟糕。这里并没有一个恰当的辩证时刻。关键在于,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讲出的东西。必须的一点就是,这种摆动要出现。初始访谈之所以初始,是因为这些访谈避免了一上来就说重要的主题。通常,初始访谈的功能就是:通过不说,来避免最根本的东西。心理学空间3woW)D8be7U/h X A

y;Q8x C*lJ!Slsw0在线性、牛顿式、柏格森式连续时间这边,时间是持续的和共时的[6],而在辩证的巴歇拉尔式断续时间这边[7],时间是所谓的辩证时间,其是通过对立、颠倒、整体代表部分的方式演进的;还有第三种时间,即更为普遍的逻辑的时间,即拉康的逻辑时间。在我看来,它包括了日常的历时时间和辩证时间,二者就像俄罗斯套娃,因为三种时间是同时在运作的。我们可以确信,在线性时间中,一切已经被说出的东西,都可以被认为是初始的,其是相对于对在那(涉及到第一次会谈)之前的,在那几次会谈之前、在第一次会面之前、甚至在几年前做的第一场分析之前的内容的重提而言。整个分析都可以如此铭刻在一种后续的辩证关系中,正如拉康通过杜拉个案所阐述的。心理学空间-d6bx/I!@1p+bdg*G"e

:[:c4Qr0]mo3s0可以同时整合、包裹这种辩证关系的逻辑时间在哲学上是神秘的。这是事后一连串的、内嵌的反向的、多倍化的前未来时间。用动词式时间和官方语法的坐标式连接词来描述它们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一种拉康一直在关注的嵌套式时间。这种逻辑时间总是被结构为三个时刻,每一个时刻都只能通过另外两个时刻而到达:看的一瞬间、理解的时刻、结论的时刻。最后一个时刻可以通过对之后的一些时间重新思考,从而再次成为新的“看的一瞬间”。逻辑时间可以不断的巡演。它也是一种分形时间[8],在其中,整体和部分具有同样的结构,而且可以再次成为更大的一个“超整体”的部分。

K'r)@ _7F_0心理学空间 Of} g dI~O"^

我们可以说,这种时间把主体的实现的时间分解成了三个运动,而主体实现的时间在我看来,总是要重新开始的。主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分析所获的一种重新吸收总是可能的。一场分析就是穷尽要求,直到捕捉到欲望。拉康提到,对一位分析家来说,至少处理两个围绕着欲望的要求是必须的。我们可以自问,这种建议难道不正是拉康所描述了主体的出现的内8环的暗指吗?难道这里面不是必须要有两个圈吗?最终通过一种理论工作的形式,分析家延长了自身的分析,而且他可以把这两个圈带给他的分析者们。心理学空间#`W\1N-m c

VJE%k t0为了理解这种逻辑时间,我们必须想起,拉康是从一个数学谜题开始的。在这个谜题中,三个囚犯每人背上贴着一个黑碟子或白碟子,碟子是从三个白的、两个黑的中选出来的。这些犯人只能看到这些碟子,而不能说话,他们得到了一个承诺,三个人中谁先通过推理找到自己碟子的颜色,谁就可以获得自由[9]。实际上,每个人背后都是白碟子。这三个人同时找到了答案。每一个人都会发现,另外两个人所想的内容,都是在猜测第三个人的想法。这种推理包含了两种“悬置的节奏划分”,一种是第三个人的迟疑,另一种是另外两个人的迟疑。不用说,这个谜题并不实际。它只是一种抽象的活动。

A5Yq J8[E {0_9]0心理学空间)i g:S3V:ga/v

这种逻辑时间与拉康的“L图”有着同样的结构,也等同于“内8”环(图1和图2)。我们可以如此想像这个环:数字8上面那个圈比下面这个圈小得多,然后再把这个小圈折下去,折到下面这个大圈里面。“L图”的A点,即话语出现的大他者那个点,代表着观望着另两个人的三个囚犯种的每一个,当他观察到另外两个人都是黑的时候,便可以一瞬间得出结论。在“内8”中,我们必须从底下开始。从左边开始,你们可以追溯到一个点,其中,线条开始勾画一个小圈,直到跟自身发生重叠。这也是A线的第一次停止。这意味着,没有人可以在一瞬间得出结论。接着,出现了一个类似者,也就是自我。这就是“L图”中的“a”和“a’”,两者迟疑的时间更长了一些,因为两者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看到两个白色时,反思了一定的时间。这种迟疑的时间更长一些,因为必须理解一个事实,即没有人立即做出结论。一个主体的到来必须经历这个时间,才能理解。心理学空间5F(rj h8nqT

sKtD,@0代表着第二次迟疑的“a”和“a’”的小环重叠的一个新过程之后,我们又回到了A的大环,但是这一次,这里构成的是主体S。它和A是不同的。由于正字法特征,一个话语的书面化在此覆盖了A所创造的“啦啦语”[10]的纯粹声音,也就是说,覆盖了最初的声音面团。例如,声音[sinj]在此成了动物“猴子”(singe)或者“乳房我”(seinje),指代着对于乳房的一种口腔认同。这就是“L图”的左上角。也就是目前三个人的每一个人的位置。这个位置满是A和“aa’”,还有他们的迟疑。这条通路不断地在运作,无意识地结构化了A的日常历时时间,并把辩证时间变成了其“aa’”时刻。“内8”的这条路构成了主体S,S也就成了欲望的主体。心理学空间Y ~&y `D5{aAZ7j-_

Bi%b:A n]f9r%X3e0在分析家的欲望的构成中,这条路也呈现出来了,其从分析者的欲望开始,接着成了一种从事分析的欲望,最后成了对前两种欲望的整合和超越。分析家的欲望使得将基于三个时刻的三种欲望裹挟在一起是必须的。倘若三者之一的任何一个欲望缺失了,那么三者就会解体。

DD3` ` ^-vz0

Z$SU"fA)W'^/DK0一个分析家可能会固化在前两个时刻的其中一个上。当他询问分析者有关其事实的传记性内容时,他可能固化在日常的历时时间上。也就是在狼人个案中发生的事情,弗洛伊德为此建立了一个有关其童年的连续材料[11]。然而,他仍将狼人固化在了第一个时刻,因为他人为地决定了一个结束分析的日期。心理学空间QhR0o f#g

心理学空间e+Z3R,m9~(x

在“aa’”时刻之外,主体同样也成了缺失的主体,这就是“交叉帽”[12](图3)垫圈的切口和丢弃所呈现出来的,交叉冒垫圈代表着想像的身体客体。这种垫圈的丧失只留下了上面的部分,即一个自我跨越的“莫比乌斯带”,其有着一个“内8”的边缘。心理学空间/chf&E``G

图3:拉康的“交叉帽”
心理学空间B{3m9Ku%hPw#M}

主体或多或少可以从这种想像的身体客体中摆脱出来,这种客体被假设为可以填补大他者的缺失。这种缺失在“内8”图中呈现为A和“aa’”(图2)的两种悬置性节奏划分。A起初是使得主体所想像被其类似者剥夺的东西缺失的东西。拉康的幻想公式,$<> a[13],总结了在“内8”图线路出口处这种操作的结果。主体此时成了“a”的缺口。第一个时刻是一个全知、全视的上帝的时刻,这个时刻也在说着实在[14]。对于上帝来说,一个词可以代表一切。第二个时刻出自想像的“a”,这个a来自于类似者。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诸多能指的建立,过渡到符号阶段,每一个能指都通过词符号化了物的丧失。由此,符号很明显地区别于想像。不论初始会谈的内容如何,都构成了一个对来自于大他者的“啦啦语”的异化时刻,主体必须不断地依赖于这种啦啦语,并将之放入文字化中。上躺椅的时刻就是对类似者的客体进行异化的时刻。在穿过这两个时刻之后,幻想公式就可以从整个实在或想像的故事中剥离出来,被代数化、符号化为$<> a。心理学空间S1y@ gD7v.V2p7C6y

心理学空间{*H;Q }Q8Q

上躺椅不应该成为一种付诸行动。它应该以一种“凯洛斯讽刺式”的打断,打断准分析者的对话,这种方式最好的表达就是前苏格拉底的乔治亚斯提出的凯洛斯[15]。也就是从恰当的话语到恰当的时刻,恰当的话语只能在逻辑时间的出口才能实现。

(pD@@7AYp0心理学空间2rb-I5@d dq

这是一种准备。对此,重要的是,分析家一开始就要参与到准分析者这边;这样某一天,我们才能过渡到分析,这一点打碎了第一个时刻的完美。他在此失去了暗示的能力。随后,比较好的一点是,他可以说出(此刻,或者之后)在他看来,精神分析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精神分析倾向于面对面。最后,对基本规则的提出,同样应该在一次或多次的初始会谈中呈现,即必须说出出现在心灵中的一切,即便是一些琐碎的、不重要的、离题万里的东西;而分析家要做的就是以同样的一种关注去倾听,时不时地说点什么。当主体第一次躺上躺椅的时候,我们需要再一次明确地阐述这种基本规则。再次阐明时,我们可以简略一点来说。这不是一种礼拜式的仪式,而是一种对不对称的强调,即“aa’”对话双方的不对称。这一次,是主体导向了他的话语,而不是第一个时刻的大他者,或者第二个时刻的类似者。

"VOiI g} [-H6h0心理学空间&NOc_7]$az

正如弗洛伊德在《释梦》中的描述,基本规则本身是以一种“侵入观念”(Einfall)[16]、一种“掉入”的形式被强调的,,也就是说一种观念掉入了头脑中,它类似于一种他者的观念。自一段分析之初,分析就准备好了接受那些能指。那些能指的特点是:不论它们是什么,它们都像是他者。此外,在“侵入观念”中有一个“一”(Ein)。每一个能指都是“一个”片段能指,等同于一个“一划”,而非一个浸入在连续流中的东西。这种离散的整体性片段构成了能指。这是隐喻和换喻的条件,也是替换和联结的条件,因此也是主体的条件。心理学空间-sjq:a"n.A&K,C&y

心理学空间[b3N7C_Q(Hp

逻辑时间的三个时刻也出现在弗洛伊德那里,其运作的方式改变了年岁的时间性。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17]的第三章提到了这一点。在讨论《弗洛伊德技术论》[18]的第一个讨论班中,拉康划分了弗洛伊德的不同理论时期[19]。“萌芽期”是从一开始直到1910年左右,“中间时期”是从1910年到1920年,最后是“元心理学时期”或“结构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对应着另一种理论构想。我们可以将之安置在逻辑时间的三个时刻中。心理学空间S?.C;Nvs+nL

(? u$v dc'wJl#}6v1y z ui0一开始,在“萌芽”时期,分析旨在猜测一直隐藏在分析者身上,并且向分析者诉说的无意识。于是,分析家应该具有一种猜测的才能。这就好像逻辑时刻的A主体在看的一瞬间,分析家立即根据他独有的知识做出结论。分析家倾听主体的话语,将之视作一篇神圣文本,从而解码主体的这些无意识形成。许多分析者由于抱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来找我们。心理学空间7H'\/l(y%D&x4a

v1h+Bp^ T0弗洛伊德在中间时期,即技术论时期所给出的建议,可以被视为引入了某种裂痕,一种对于基于猜测而作出解释的保留态度。自此,这里被引入的是一种“不知”。在多篇文献中,我们会发现,弗洛伊德肯定了一点,即独一的认识是不够的[20],理论知识从属于方法论[21];其建议就是,不要立即向分析者揭露他所压抑的无意识[22]。揭露无意识只是治疗必备的初始条件之一,他的确用了“初始”这个词,即Vorbereitungen[23]。因此,知识只是一个最初的时刻。弗洛伊德还指出了其他的一些限制:只在单独的一次会谈中去解释一个梦,而不要在之后[24]的会谈中重提这个梦。他不建议使用“这个”符号[25],其意味着一种即刻的解释。所有的建议都在知识中引入了一种“悬置性节奏划分”,也就是一种无知。我们可以说一个德语的词语游戏,即unberwissen,这个语词新作代表着将无知放入到知道中。Unbewußt(无意识)是引入到第一个时刻中的第一个失败。心理学空间ED-Zb mA

心理学空间MQ7]"KM'B M

这个技术论时期开启了一个相互性时刻,对于弗洛伊德而言,此时涉及到,要求分析者肯定分析家的观点。因此,他如此要求狼人,期待狼人肯定从一个梦推导出来的原初场景的现实。众所周知,这是一次失败。心理学空间 X*E P3u kd[z4{ C @ G

,@@@!AvA0第二个时期的结束,在于在技术中引入了弗洛伊德之前发现的“重复的强制性”,即Wiederholungszwang。想像的相互性中的失败于是在“符号”时期有了位置;在“符号”时期,分析旨在抵达在转移中经历的重复。我在这里引用《超越快乐原则》第三章:“他(分析者)只是被迫在当下重复了被压抑之物,即一种曾经经历过的经验,而非将之作为一种过去的片段进行回忆,后者正是医生所期望的[26]。”这类“成为-主体”有三个阶段,这种主体化符合拉康的逻辑时间,也符合他的“L图”或“内8图”。弗洛伊德在一生中重复了整个分析的运动,这也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分形特征。一场精神分析只是有限的一个部分,但这有限的部分能够并应该在整个一场理论生命的更大运动中重现。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或应当如此。

'a3M ~kh#uZ0

N+z8LJs7{ ?0注释心理学空间l_S!i!r ]%O^I d

%m8H AE Y0[1]本文摘译自《LesEntretiens préliminaires à une psychanalyse》中的一篇,作者为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精神分析家。心理学空间Kn2?qG\%sx6hL

心理学空间%xE'Xq/qr*BM

[2]J. Lacan (1951), « Intervention sur le transfert », dans écrits, Paris, Le Seuil, 1966, p. 215-226.

(u3}S!W@n6R;Rd K'S0

RMS_,\l$^0[3]Ibid.

*\ lTA|8R0

#nIUaxkZ0[4]J. Lacan, Le Séminaire, Livre XI (1964), Les quatre concepts fondamentaux de la psychanalyse, Paris, Le Seuil, 1973, p. 142-143.心理学空间9S&N/lK5a

心理学空间:I4z6L8G$G-` Cq%i'@ j

[5]Patrick Landman a évoqué cette difficulté dans un article, « Les entretiens préliminaires », Figures de la psychanalyse, La structure et la névrose, n° 12, Toulouse, érès, 2006.

8{T9TaE0

Z T }V2OE!^a0[6]G. Bachelard, La dialectique de la durée, Paris, Puf, 1950.心理学空间p k}h)i

心理学空间o,Y gt(g5ZE)x#h

[7]J. Lacan, écrits, op. cit., p. 197-213.

&q E s GB0心理学空间Eb-MLz6ay

[8]B. Sapoval, Universalités et fractales, Paris, Flammarion, 1997.

[;C7{w\9? u0

c sfJ/P7\0[9]J. Lacan, écrits, op. cit., p. 198.心理学空间)scm3q#{w1\

Eh~O*~2`W8Z'p0[10]M. Ritter, « L’inconscient nodal II », dans écritures de l’inconscient, Strasbourg, Arcanes, 2001, p. 291-295.心理学空间*H+W0o@l:x O bM_

,^a|6T _l:Y0[11]S. Freud, « Extrait de l’histoire d’une névrose infantile. L’Homme aux loups », dans Cinq psychanalyses, Paris, Puf, 1967, p. 325-420.

o G|^[i0心理学空间U#Q@%Z*^b

[12]J. Lacan, Les quatre concepts fondamentaux de la psychanalyse, op. cit., p. 143.心理学空间)t$n]$l M7Ud

心理学空间he#u k9Y4d7W

[13]Ibid., p. 190.

7K ] J H2xL h g0

P{[Z rh1J$lNS6P0[14]O. Mannoni, Un commencement qui n’en finit pas, Paris, Le Seuil, 1980, p. 91-93.

!r(A1w~(k/v3y0

s d7di y8{m0[15]A. Tordesillas, « L’instance temporelle dans l’argumentation de la première et de la seconde sophistique : la notion de kairos », dans Le plaisir de parler, Paris, Minuit, 1986, p. 31-61.心理学空间{JS@V!u/@*qY8y

sPL7i7v5d g0[16]A. Rondepierre, « Concept essentiel de la règle fondamentale de l’analyse freudienne : l’Einfall – le “ce qui vient” », dans La règle fondamentale, Apertura, volume 1, Paris, SpringerVerlag, 1987, p. 89-98.

S+Z/T|5f'|3t4AZ0

0{3?:b(n4b0[17]S. Freud (1913), « Au-delà du principe de plaisir », dans Essais de psychanalyse, Paris, Payot, 1981, p. 57-64.心理学空间,e~!fNKU

心理学空间!F.p K{z)Ec"f6O

[18]S. Freud, La technique psychanalytique, Paris, Puf, 1953.

.XQ4ex-g;rp0心理学空间*h3reXc]/yoz

[19]J. Lacan, Les écrits techniques de Freud, Paris, Le Seuil, 1975, p. 14.心理学空间-[/l8~d f8OUp"f

心理学空间X0D:Q AA'iv b9T

[20]J. Lacan, Les écrits techniques de Freud, Paris, Le Seuil, 1975, p. 14.心理学空间6s3U@,_`:E0\ Z

心理学空间{'vHqiXq~]

[21]Ibid.

y,V,cMl(D0

'k,L-Zq3g0[22]S. Freud (1910), « à propos de la psychanalyse dite “sauvage” », dans La technique psychanalytique, op. cit., p. 35-42.

vNX M!oB0\4Rq3q U(g_0心理学空间+v1nO8nS

[23]Ibid., p. 40.心理学空间 {&K:^&G"[)Y

心理学空间X0_#Ex*tf*Fj

[24]S. Freud (1912), « Le maniement de l’interprétation des rêves en psychanalyse », dans La technique psychanalytique, op. cit., p. 43-49.

&Z@+eAx0心理学空间 GW,M$|mQU

[25]Ibid.

'S b+FN lVw b P0心理学空间I/wn0v3NH rD&E

[26]S. Freud, « Au-delà du principe de plaisir », op. cit., p. 57-58 (souligné par Freud).心理学空间*S E(j)NE9C(^_C JF

心理学空间/{%e-L2NM$`L \)z

u1LPw#y!TO*e!ub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初始访谈 拉康 吴张彰
«认知在精神病理学中的重要性 问诊策略与技能
《问诊策略与技能》
情绪词汇表»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