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缺席以后的亚洲社会
作者: 王浩威 / 5808次阅读 时间: 2015年10月01日
标签: 王浩威 社会退缩症 hikikomori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C5x-G"[*ck4R._

这些年来因为工作专业的关系,参加了许多亚洲地区或国际性的会议,因此也认识了不少其他国家的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师。日本的田村毅教授是其中的一位。

1E z6P |`6q.i1^0心理学空间3Z5J!Y+~9nX\B

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2005香港举行的国际家庭治疗会议吧,他当时就报告日本的拒学问题。2013年他又做了同样主题的报告,这次关心这个问题的人更多了。在台上报告的他,最后问了大家:为什么拒绝上学的问题,在日本、韩国、中国这些近期已经开发的东亚国家,变得越来越严重呢?心理学空间9H5M)P;i qiG|5}Y

心理学空间},t.}(l!Ls M

以前,如果有孩子没去上学,通常是指他们跑到外面游荡,可能会学坏而出现偏差行为,最后甚至变成帮派少年。现在却不同了。许多孩子想上学却上不了学,他们也许是因为恐惧人际关系的困难、说不出的内在挫折、或是各种莫名的焦虑,而产生对上学的矛盾情绪。这些没上学的现象,最近国际学界普遍称之为拒学行为(school refusal behavior)。

3Z!p4Ck]8{2Km#p!Q0

KDP7j1J}0有些拒学行为可能会继续持续加重,甚至到完全足不出户或昼伏夜行的程度。這時候日本将这样的情形称呼为hikikomori,而且这个日本名词已经在国际学界普遍使用。在台湾最普遍的翻译是茧居族。有些西方学者则翻译为社会退缩症(social withdrawal),指的也是同样的情形。心理学空间]q:L U'I6HuV

$u1w;LM'o J:G`0

▲日本社会的hikikomori现象,台湾翻译为茧居族,西方译为社会退缩症social withdrawal
心理学空间EhC[U9MkF

心理学空间 TM |C dH?~

这样的一个趋势,从文化变迁的立场是十分值得探讨的。2013年《东亚教育》一书就指示:“在东亚,八零年代以后,校园暴力、儿童心理问题、霸凌、拒绝上学等等问题,因为僵硬的教育体制跟升学考试,还是变得十分严重,成为了社会的议题。”

;K.@&?#d%W@0h\ J#y?/a(q0心理学空间+]$y G(N9ib4|8s

齐藤环(Kazuhiko Saito)是日本的另外一位关心这一个议题的精神科医师,他指出:“茧居族的问题原本只存在日本,如今也可以也存在于别的国家,特别是在都会地区,也许跟全球的社会文化快速变迁也有关系。”

.| k6c}'[9F Xj0

S'Re^b0这问题有多严重呢?2010年日本文部省公布是这样的情形共有70万人,平均约30岁,几乎是占日本年轻人人口的百分之1-2。

Ij-ctP2}zx0

3ij Sq q3^1AHi0田村毅回顾过去30年,他认为日本的茧居族特征也不断在改变。

ym4p{"esg0

4h%H'Fx&[o3Z0“以前以十几岁的国中生、高中生为主,最近的茧居族年龄层有高龄化趋势,从20岁世代至30岁世代都有,其中也有不少40岁世代的人。“心理学空间$rS m:u}O'D

4avh;| yRG3B0“以前是将脾气发泄在家人身上,对家人施以暴力。现在也是有这样的年轻人,但数量在减少当中。变成将脾气发泄在自己身上,做出割腕、大量服药等自伤行为或自杀的年轻人变多了。”

uG2W^`PQ0

TA;y@-G/Vzjc2q0“以前几乎都是母亲接受咨询辅导,最近前来咨询的父亲也为数不少。”心理学空间5`*z?1`(G&z

)L.i-v5^'W`0台湾的教育单位并没有太多的相关数字,目前的统计除了休学或没就学的数字,只能查到缺课的情形,无法从中区分是否达到拒学行为的程度。然而从各个领域的食物工作上来看,不论是学校、社区社工、还是医院工作人员,这样的情形似乎越来越严重。

!yN(g:Sv!Oq\9?0心理学空间/sw6IK4^%gBT%D3w3R{

今年六月底,田村毅教授来台湾举办关于拒学症的工作坊,付费报名来参加的专业人员出乎意料的踊跃,而且都是年轻的实务工作者。这也反应出来在第一线的接触中,拒学和茧居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挑战了。

]BV/lS GoxWk:?8X;x0

!G0i'QP{7pX/Oph0心理学空间.ncI'~g IT x @+F

心理学空间dXo6] RhuK J

这些年来,拒学行为的问题不只是在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地变得严重,在中国的都会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等,都成为教育界和谘商界的重大议题。心理学空间"w~-{ SK6b-^E

w+YQo7`ut0这样的情形,当然不只是在亚洲。齐藤环在他《社会退缩》一书英文版序里就提到:西班牙和意大利也开始面临社会退缩问题。而这两个国家,恰恰好都是西方各国中较倾向家庭性格的。

G:qoV n$P h0

sWUW7Z0为什么这样的现象,在强调家庭文化的国家,经历了经济起飞以后,比较容易出现呢?关于这一点,恐怕只能留给社会学家或人类学家来思考了。心理学空间!lFU ~s

心理学空间 F l`9Syb w

田村毅认为这是父亲角色在家庭里面缺席的关系。心理学空间T#z |f;m3E

心理学空间1aw&r1?E m2S

这让人想起华人人类学家许烺光的理论。许烺光认为,同样是以家族为重的亚洲文化里,华人社会在传统的社群关系里是以父子键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延续费孝通对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说法,做出更进一步地说明。

[fUlC LV0

:ST`7QVzB@0费孝通和许烺光是英国人类学家马凌诺夫斯基前后期的中国弟子。费孝通先提出这样的看法,认为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这就是他所谓的差序格局。而许烺光进一步比较相对于个人主义的美国文化,在日本、印度、和中国等文化之间,又有怎样的不同,进而提出其中更细腻的差异。心理学空间{'y8P-E| Q!}d0WS

心理学空间EwSro}xM X^d

在台湾也好,在中国经济起飞的都会地区也好,传统的宗族早已经不再有影响力,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过去华人的社会里,再说有的关系中父子键之所以是最重要的一环,是因为有宗族为底的社会结构。然而现在的台湾也好,北上广也好,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是以核心家庭为主体,跟过去已经不一样了。心理学空间:@yrt-io7gu

i L!NP?P5D0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却还继承者传统的价值观,对父亲的角色还是一成不变的期待。然而,真正的事实是:失去宗族的结构以后,在核心家庭中的父亲,其实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更是找不到如何执行自己功能的方法。于是,大部分的父亲都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席了。心理学空间!l9Ne _2B \x-rG)V

心理学空间 P#}&F9R$\o5i

在现在以核心家庭为主的社会,母子键取代了传统的父子键,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决定性的因素。而母亲的角色往往是家庭内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即使再如如努力,顶多也只是将家庭面的功能沿用到家庭外的领域,孩子的成长也因此出现了不容易离开家庭的现象。而拒学行为或茧居族,都是这种进不了社会的情形。这时候,父亲的社会角色也就显得特别的不可或缺。心理学空间kU)s0NTFp:ow4N

5K*Ha-B%t+]Q2~Y0在田村毅今年出版的新书《抢救茧居族》里,他在家族治疗的实务工作中,指出许多提醒。其中,将父亲重新引进到这个核心家庭内是关键的一步。而在许烺光的理论中,日本社会是以家元为基础而非以宗族为基础、以母子键为主而非以父子键为主的。如果在日本社会,这样的实践果真可以行得通的话,在华人的社会中当然是更有说服力的。心理学空间5R e|5iT6f6l2@N

心理学空间&] p+d4Z"F}V W

▲田村毅

ql[f/bg{0心理学空间IO#dvv.]

拒绝上学的行为只是冰山的一角,代表着潜存在海洋底下看不到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临床的工作人员往往只是这社会中最前线的一环,因此也就最早接触到相关的现象。然而,在这样的临床现象当中,单一个案的处理背后的社会结构问题,并不是心理专业人员所能够承担的。

#QM&LO#Fg Q~0

ew YL"Oie GO0这样的激烈变化,对各个领域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每个领域而言,都是需要足够的敏感度和创造力,才能够推出有实质意义的因应之道。而这也许是东亚国家,在经济崛起以后,继续保持繁荣的关键因素吧。

~o&a.wS%Z0{2u1z0

c-P Q}y%F6y0田村毅第一次来台湾的时候,我去旅馆找他,十分讶异地发现,他是带着自己的脚踏车,用空运送来的。热爱四处走动的他,其实也是热爱认识各种不同的文化,喜欢在这里头找到意想不到的差异。

j[JYF k1L0心理学空间%j2v2F!EN4M%U!K3B

这一次刚刚出版的新书《抢救茧居族:家族治疗实务指南》,就是他一直保持相当高度好奇心而进行着思考和实践下的产物。在现在的社会里,心理或社会的工作者往往要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挑战。田村毅说展现的不只是拒学行为和茧居族的处理方法,更是所有临床工作者面对当下的时代应该学习的实践态度。心理学空间'}"@#z]6y-Q*W,W;e&Le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王浩威 社会退缩症 hikikomori
«也谈“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为什么男性更容易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