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访谈
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第一件事是建立一致和共同的理解,即传达出病人是被接纳的、被重视的,具有独一无二问题的独一无二的人。
共情不是提供担保,空乏的担保注定失败,因为过去病人的朋友和家人就是这么说的。担保会让病人觉得访谈者并不欣赏真实的痛苦。“考虑到你所经历的事,我能理解你的感觉”。
精神病学家是像好判断的父母一样的人。
如果挑战病人的陈述过早,会让病人已有的恐惧加固:动力学和医学访谈的区别
1。医学模式是从主诉到病原学、病因学,病人会配合因为要减轻痛苦或者症状;精神病学家如果试图这样做,就会遇到坎坷或者得绕行。第一,他经常会发现病人无法很快找到重点,说不出是什么在困扰他们;第二,病人还可能很矛盾,因为精神疾病经常是可以适应的,所以会矛盾要不要放弃症状;第三,病人还可能对自己的症状觉得尴尬而隐瞒一些信息,以留个好印象。
2。诊断与治疗之间的关系:
医学模式是先诊断、然后处置。精神科的模式是,在访谈中获得历史,本身也是治疗。病人前来求治,任何为他所做的事情,只要与他有关,就是治疗,不管医生会管它叫什么。这是曼格宁在1962年说的。因此精神科总是治疗、然后诊断。
3。主动和被动的维度:
医学模式里病人是配合、回答问题的,医生做诊断就好像拼图游戏。
精神科访谈强调病人的贡献。如果病人一开始很焦虑,精神科医生不要太快投降到药物阵营,应该一起探索焦虑的来源。比如:“对这个访谈有什么想法让你此刻感到焦虑?”“这个情景让你想起过去什么相似的唤起焦虑的场景?”“你是不是听到一些关于我、或者一般的心理医生的东西,可能让你焦虑?”
在有成效的动力学访谈中,医生一定会引出一些关于症状或者病史的信息,能够做出描述性诊断了。但为了促进病人的开放性,医生要注意不要过分强调诊断标签,不要让病人觉得自己像个病理标本,那样他们就无法揭示自己的问题了。
4。选取相关数据
第一,当引出了符合描述性诊断分类的症状目录之后,就停止收集信息,这种倾向需要警惕。病人内在精神生活才是信息池中最大的鱼。 第二,强调医生在访谈过程中的感觉,这告诉了医生别人被病人唤起的感觉。也就是
移情和反移情
病人过去就诊精神科的经历,媒体对心理医生的描述,过去与医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体验,或者对权威形象的一般态度,都在产生移情。这是评估的重要维度,因为它会影响与医生的合作。
通常在一开始就要指出这些移情扭曲,如“是不是我的某些行为或者话,让你很难开口讲话?”移情提示了病人过去生活中的重要关系,也揭示病人当前的重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