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所在不在與無所不在
作者: 鄭瑋寧 / 17090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月13日
来源: 芭樂人類學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S#ith+Qe'q3r_

「隔离隐没」不表示没有

k(?6|s8X*w/~@0v'U0心理学空间E|Ju@*T{

Giddens心理学空间;W U d8xN$^#R9t

-q_q%@/I}3})w\K~q0在某个意义上,非主流婚家恋论述宛如被主流婚恋家所体现的现代性所封印的潘多拉盒子。让我借用Giddens(1991)对于现代性必然伴随以社会建制来将某些人类经验加以隔离隐没(sequestration)这个角度来进一步说明。所谓的制度性的隔离隐没系指:具有在经由现代性抽象系统所建立起来的日常生活常规中,将生活经验的基础,特别是道德危机移除的能力,而现代性最常对以下的人类经验进行隐没隔离:疯癫、犯罪、疾病和死亡、性与(身体机能运作的)自然现象。这些或被隔离在机构之内,但更多时候是被隔离隐没在现代性的内在参照系统/自我反思之一般性特征内;将那些会造成人类核心道德困境的基本经验加以隔离隐没,将有助于个人道德存在论上的安全。这套家庭建制被认为是唯一合法的、有资格出现在公共论述之中,是所有身处其中的人用以自我定位的座架,这个被现代性所净化的座架展现了所有合乎理性化的美学、美感与情绪,让文明、礼节和理性得以在日常生活景观中立足、扎根,并深化至思维、价值乃至于爱欲。从个人知识形成的角度来看,主流婚家恋论述者对其所陈述的内容究竟合不合乎逻辑并不在意、当然也不关心其推论过程,所有被抛出来以建构家的单一基础与单一样貌的知识,为的只是否捍卫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以及一个想象中,却不一定被具体实践出来的家的意象。在这些拼凑的知识片断中最关键的是:界线清楚的性别与人群范畴、依此而生的行为规范所共构的安定、稳定、可预测的秩序性。而这恰巧是现代性与文明所允诺的安全生活之基础。心理学空间*o`A ]&~7L(q&~

心理学空间2N+T;_"N"jj

为什么家作为表述个人存在论上的安全承载体的这一套知识会在慌乱中以如此急迫的速度被抛出来,甚至引起那些平常不关心、不参与公共论述的人纷纷现身发声?我认为是出自恐惧,而仇恨是恐惧的极端表现形式之一,距离毫无理性的攻击仅一步之遥。坚持多元成家、重新定义家的构成与随之而生、理所当然的性别范畴,对主流婚家恋论述者,等同于要拆除这些主流婚恋家论述者赖以定位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座架。另一方面,座架并非抽象范畴,而是透过具体的制度安排而将人在生活中加以定锚,类似谢国雄(2013)所说的存在感。能让人意识到座架的是当支撑座架的制度基础开始受到事件、政策或个人行动的威胁、毁损甚至崩坏时,依赖座架以确立存在意义的这点便会浮上意识。心理学空间&a x~#[}%?"en

心理学空间S)c cO4Xs%c H*}-L

与其说非主流婚家恋论述引发了这场对于家的性质的公共争辩,我认为,其实在非主流婚家恋出现之前,包含主流婚家恋论述者在内有感的人,在当前毫无章法的施政、市场神学导致经济空洞化以及民选政府公然反民主的种种现象、事件乃至线索中,早已感受到家这个支撑人们存在意义的座架不仅被威胁、受损毁,其基础更被这些庞大结构性力量侵蚀、甚至连根刨起:因为「天赐良机」而完成大埔农地强制征收;军中科层僵化至几乎视生命如无物、而触动役男及其家庭长期积累之悲怨忿怼的洪仲丘事件;政府治理失能放任派遣劳动进驻公、私部门而造成中下阶层生活恶化;青年失业率与总体失业率;财团不再隐身而是自己粉墨登场、更能公开展示「资本就是力量」;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现在还有什么能吃?」成为日常流行招呼语;优游两岸三地的太子党以及目前还深不见底的金融黑洞;依法行政的法律拜物教仍有阶级、党派之别;要不到一颗茶叶蛋的加薪却换得政府官员威吓劳工让你一粒米都没有;不管国际原物料上扬或下跌,民生物价却是一路飞涨;不知劳保年金会不会破产且一直活在可能发生「改革越多、领得越少」的持续不安中、甚至让劳工与军公教变成彼此对立的阶级;在经济自由化是唯一选项的泡沫担忧着工作或事业不饱,还得义务担任国营企业亏损的提款机;花千万聘请律师团向失业劳工求取代位赔偿的劳委会;伴随着鲑鱼返乡的热钱流向服务富人的服务业与房地产;两岸三地在经济上的三角恋,让经济成长的神话与生活现实脱钩;进入贫穷线者日益增多;商品化逻辑不断向高等教育延伸并要求自我繁衍;受薪阶级的赋税率远远高于知名企业、财团;进行分配正义的社会福利不仅少得可怜,申请时得处处看公家机关脸色。对很多人而言,生存意义被威胁并不是单一事件,很可能是某几件事件彼此接合、重迭、交错或累加的社会图像所致—即使事件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事实上,制度性的崩坏并不会因为支持执政党就能让你取得上天堂的号码牌,除非你领有1%俱乐部的会员证。心理学空间I8e)z/l-X'@ pU

http://times.hinet.net/photos/BCC/20130719/ac007a885d_pcz_20130719_002000.jpg

心理学空间 ~ Y"u$Ty V1s _ s;k
心理学空间"t(v-L)B9v IS

5c&b_zn;a0f0Py0各类口号、言不由衷的陈述而形成的表象,与这些表象所再现的社会实在之间的断裂已然过宽、过深到了表象无法掩盖的地步,从而一分为二。作为今年年度关键词的假,反映了表象与实在的彻底断裂。后果就是直接威胁甚至直接侵蚀作为定锚我们存在的家:物质的、象征的、想象的与存在的层面,无一幸免。环顾四周却感受不到任何希望,因为看不到未来;至少当下生存所在的家还是真实的、可依靠的、可信赖的,只要财团还不想圈地圈到我的家,家还能担任避风港:无论它是什么样子,至少可以确保人能安居其间。在某个意义上,家的意义是寻常百姓和主流婚家恋论述者共同认定的避风港,这是如假包换的社会实在,同时是指涉那个能让人感受到安定感、在家感的所在。

#c7O:MD2B a)V1P*b#W-O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你是過動兒嗎?看你住在哪個國家而定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三支香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