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的概念
作者: 发信人: fengqianru / 16623次阅读 时间: 2010年3月08日
来源: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 标签: Freud freud Kernberg Klein klein Kohut kohut 自恋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W)r)n.W0自恋的概念

w:i'\ }!|~a%L0

(一) 自恋的文学性概念:心理学空间'?a y4m X e c

5Yz'w4]B5y#d\0Narcissism这个词,直译成汉语是水仙花。这来自一个美丽的古西腊神话: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心理学家借用这个词,用以描绘一个人爱上自己的现象。

1j8`a#B.R'E-J-f eT| P o0

(二)精神病学特别是精神动力学对自恋的理解:

XlFb3P|9j0

X2sP%Y}Vtv3o.BR}0 1、古典观点

c-l4`i2WGG:|0

Pwy;[x|zm#_'h+Nb0 A、Freud的观点:心理学空间 ]})Otkh,M,bh3\

心理学空间@3S9b?7qL#j ev

  Freud自恋的概念成形成于1914年,在他的论文"On Nareissism"讲述了他对自恋的理解。Freud认为它是一种未区分的精神能量,首次用于自我。最初称之?quot;原始的自恋"。Freud 在这篇论文里用了一个术语"ego",这个 ego与后来的ego-psychology(自我心理学)不同,在这里,ego指的是一个人整个的自身--包括内在的精神和血肉组成的身体;精神系统功能的这一部分演变成了以后的心理结构的一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中的自我。心理学空间GMRe;Jv`i

k%h)HJ b`0  原始的自恋:

h,OrfUX.S$Y0心理学空间2{'B ]7Fl&a

a.首先爱自己,健康发展,投向客体。Object

-?Pg(g&}7lH9S'^-uQ0心理学空间I2bE Z:t

b.投向客体的爱受挫朝向ego。(Secondary Narcissism)心理学空间1Xr_bQ\m9W

v+^D2qecv['P!c0Freud认为,这首次的自主的性满足是作为一种活命的功能来体验的,它的目的在于自我保护,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个养育者,Libido被首先投注给母亲,母亲因而成了最早的性的客体(爱的客体),在某些个体,这被保持到成人的生活中。心理学空间W&M2DCN-P.V3l?S

-Yw'S"G$W0  例如,一些同性恋者(Homosexuals)--爱自己?原始自恋存在于每一个人(一种活命的功能),有些个体可能支配客体选择,但弗洛依德认为客体选择的形式(男or女)对于每个人都是开放的。?对于那些放弃自己的自恋而去寻求客体的爱的人来说,另外人的自恋被推测为具有具大的吸引力。心理学空间~8WfSz0q

心理学空间/bAeD.\ Q/qw!L

自恋的爱:爱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爱他人--他或她是自己的一部分;?要求得到的爱:无私的给予,无私的支持,无条件的赞美  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无所不能和特别。? (希望得到的是无私的父母式的爱)心理学空间!p"N*['S)gb |

6w*}9p2V[0Kernberg:自恋者爱自己象他们爱别人一样的糟糕。一个人成熟起来、就不会长久的保持这种童年期,全能、完美、自恋的幻觉。他将以寻求理想化的自我来代替自恋的爱。

hMWJB!K0心理学空间!`F yIS yJM&s

ego-idea:具体化的文化与伦理

&HA\gj0

;H!h,I({6Je0self-regard?self-esteem 依赖于自恋的libido心理学空间iH)h2e*]

心理学空间^K#o@Ku6r2?P_

对于自恋者来说,他或她既需要依赖Deeply,但同时,依赖(dependent)于一个爱的客体导致低自尊,所以,他又时常在逃离这种依赖。?"一部分自尊是原始的--是婴幼儿自恋的残留物,另一部分来自于理想自我的逐步实现,第三部分来自于客体爱的满足"。心理学空间\w [Bj$W.e$|:X

心理学空间:wG!qP ?o b

B、弗氏的问题:心理学空间;W-@ {$D!^1eR"_

q+rz/siB0N a+N0"On Narcississm"是一篇划时代的论文,这篇论文的重要性在"现代 Freud"这篇文章里被详细评述。但问题也被评述心理学空间#CDo/id*\

Z]#j5aqK!S:U0a.自恋概念中Id与ego是混合在一起的,甚至到1920、1930、1940年的论文中结构与内距力仍然不分。直到Freud 1940年的论文里,仍然没直接地认为攻击性与自恋有关。心理学空间 R5j}"N6I$`

y X+L w_!m0aNl0b.Freud的"自恋Libido"、"客体的Libido"、"同性恋的Libido",带来了许多概念上的混乱,非常暧昧不清地定性其不同,Freud 对于这个术语自恋的引用也是暧昧不清的,他认为自恋是种抵押(hypothecate)的能量,是自身的爱。诸多现代的观点认为他的解释不够 经济,明了。

VC D1T/f1h FIA0心理学空间d0ZZ wA#j[m

c.后世对Freud最强烈的反抗在于他的自恋理论是他Libido理论的一部分。ego有许多复杂的源泉和许多防御和适应能力,这些不能单独由内距力理论解释。

c4k1~"tH(d*t0

u4ZECQ(M5Lu0d.Freud认为自恋者因Libido朝向自我,故不能与人建立关系在分析场合不能产生移情,故不能被分析。

&g^b0vgY/V6^B7}VY0心理学空间s*[J:hq|K&L

2、现代观点

X v0v lt8q;Q+J0

d5GH7`9nw~v0修正后的自恋:

P"FblE n$b0

v#EaT7G0Joffe and sandler 1967 "临床上认识自恋和自恋障碍必须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对其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和理想是后现代心理学的很重要的部分,因而研究自恋必须考虑上述因素,而不单单是内距力或假设(hypothetic)〓libido的问题。

;s2[J sN0

[e ?S V.k C6u;N.u01968年,美国心理分析学会定义自恋为:"一种心理的兴趣集中在在自身的注意力"。a concentration of psycholgical interest upon the self 。 pulve 1968"一种广阔的,非特殊的概念,描述了许多现象,所有这些现象归功于对自身的评价。"心理学空间"{(gPt'[/O

心理学空间 R;ZEAV

1、melanie klein的观点

#Xr%w7C%f hY#p e4v0心理学空间"a1K[/YL ?`9SU"V

klein将Freud的自恋是自恋libido或客体 libido的差异转化为是内在或外在客体关系的差异。心理学空间P~ qewi*g%cx

NT^,B1a"w(P0klein的客体关系理论:心理学空间$x GW,f5p5z zlI9F

H:s| dpxU N01964-1978: Paper详细描述了自恋性人格障碍的结构特征和在分析过程中移情的发展,她发展了第一个关于病态自恋的现代理论。

){ }v Y,yBb0

Y~.C r `w.W`0特征:心理学空间1M[FCo3?I

心理学空间%Id&I.}n[

①将自己的自身完全投射到他所关注的客体,否认自己和客体有任何区别,或完全不将自己和客体分开(一个人)心理学空间0wGn'h`8f

zF3t&ElF&b0②如此的自身与客体不分,导致病人否认自己有任何对外在客体依赖的需要,因为依赖对方也是依赖自己。?因为依赖意味着对爱的,但伤害过自己的,自己非常"痛恨的"客体的需要。

E%[0MM*YBN$i0

2|&D3Ddugx2wQ(|0③认为是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的最初Intrapsychic表达,是客体关系里最早的攻击性显示。

g u3y:k!^:NOU0心理学空间;d+P O"uUd

④自恋的客体关系能逃避导致挫败的攻击性情感和任何嫉妒的觉醒 。心理学空间 sq0ore-K V2[.UO|L

心理学空间 Uwd6o*y`3x

⑤非常高的理想化的自身形象,完全否认任何有碍于这种完美自身形象的人或物。

q3c3}jV+UN\q0心理学空间 mLY{4q0H-b2Md

⑥非常快地同化其它人的价值,主见,并将这些看成是自己的,或者可能潜意识的降低他人的价值,并贬低从他人那得到的。因而对于从他人那儿得到的有种习惯性的不满意。

&l e&l ]Ar1B(g;E0心理学空间nW7b pw9BB&~&W-l

⑦这样的人格结构来自于患者将自己并不认同的部分自身self潜意识地理想化,在这些前提下,患者潜意识地痛恨一切好的,有价值的,不仅是外在客体,而且也包括内在正常的那部分自身对客体依赖的需要。心理学空间L/IE)p$F

\(?TK[@Wq0⑧患者可能潜意识地将他们内在的和外在客体的男性和女性气质合并,以致于他们能对依赖产生免疫。在治疗中,当上述这些被解释所克服时,患者可表现出深深的、真实的依赖,进入一种抑郁状态和体验到Oedipal 冲突。这些病人,病态的无所不能的自身(grandiose self)反映了较原始、较严重和顽固的对治疗的阻抗,这些阻抗超过了潜意识的产生于施虐性自我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在负性的治疗反应中表现出较温和的特征。心理学空间!UCvW jrXI

0kL|1aWq0不同意见心理学空间!hj:r @&Wk#H

心理学空间.e-HEef/O.o%\MV-L {

①envy是天生的死亡本能的呈现;心理学空间8?c\B5Ns9Q:Y8U

心理学空间v"[}!e^v_Y9U1VE

②自恋冲突反映的是出生第一年的冲突;

7C4D M"@$be0心理学空间u!o7N~VXL

③自恋人格否认自身与客体的分开(不是否认分开,而是否认有差异);心理学空间+^{/w oj"z'b

*Uk#S{tBw#~X0区别:自恋与分裂:心理学空间[*dU2n3V [A

心理学空间RI@H%MW0Gq3r+Pk

分裂的病人在动力性治疗中,他们完全不能区分他们与治疗师之间,身体和思想的体验。?Klein理论中最主要问题之一:是术语Psychotic的乱用。心理学空间!O)xM5N%a z

t,W;wd_&J~0④不是所有的自恋病人都能被分析?(具有强烈攻击性特征的自恋病人不能被分析)

}5H bz@Z0心理学空间Mt.[w"QG){oT Y-v

 2、Kohut和自身心理学的观点

of.\;^B0

-g/R ZKkn%h0①1971-1977(此观点见于一系列paper和两本书中)?Kohut设计了完全不同的对自恋性人格障碍后现代心理学的临床解释,以及治疗模式。他认为self是一种相对于object的概念,他发现了这样一类病人;一方面,他们的精神病理介于神经症和边缘状态之间,另一面,他们的精神病理介于温和的人格障碍和神经症之间。

S9oQZ-Uht5H0心理学空间p'C6UP)Gkv

在kohut的观念中,这类型的人格障碍能否被分析,只要看他们的移情,而不是由其它的临床描述。

dY jq+P8ai'b]-LyN0心理学空间6s&L-R6t {)P)d

在分析场合,一种关于自恋人格的诊断,在于认识和发展两种类型的移情。心理学空间-O!D!d&]1|-N'gUto

心理学空间ILd"Sip&EB

idealized transference--理想化的移情

n'DrG&K.E C0

*I [K{)E[7tH m^2k0mirror transference--镜映移情

H5F,`6T+ed0

(bg?.{7U2cC0在分析场合,激活了一个发展阻滞时期,一个原始的无所不能的自身,这个脆弱的原始自身需要共情以及将母亲作为一个"自我客体"的正常的镜映功能,这个母亲的爱和照顾首先允许无所不能自身的强化。随后,随着越来越成熟的自尊自信的逐渐发展,原始的镜映越来越少。?②理想化的移情反映了对理想化的父母形象的激活,这些来自于原始的,发育不全的自身客体(selfobject)。当病人与这个理想化的移情对象分开时,他感到空虚和软弱无力。kohut认为,这种对理想化客体强烈的依赖是由于病人希望以此来代替自身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结构。?病人通过对过去创伤性失去的自身客体的目前复制品的兴趣和赞美来保卫自恋的平衡。同进,与镜子似的客体的理想关系也帮助自身客体正常理想化的发展,这个自我客体之源自原始的无所不能的自身,此时此刻,呈现在与一个理想化自身客体的关系中,这个关系的顶点即定Kohut称之为对理想化客体的"transmuting internalization"变形内化,进入内在精神结构,这些将是建立理想自我的源泉,并给超我提供理想的内容。所有这些将保存在新的内化的自尊规则里。③镜子似的移情:

zBC;R7c0

)M6|JJ |1r6V:|~L0病人在分析场所,发展了一种癖好--复活无所不能的自身,即在分析场所,发展一种癖好--复活无所不能的自身,即在分析场合激活一种镜子似的移情。(将治疗师作镜子)。

x2S M-?!I'u8V0

7jF wp(L+E/X2n-t5R d0mirror transference三个水平的退缩:

sv$sX7v7jwu0心理学空间@tU0u+P3{t

a."merger" 合并(一个人)--无所不能扩展到分析师(来自于最初始的对自我和客体的认同)心理学空间 `v3|8j&C1vHh

(U2{f.W;u0b."alter ego" or twinship--病人推测分析师或喜欢他或与他相似心理学空间e xj?qG

Nr2i KV?ed2_i0c."mirror"--病人体验到分析师是与自身分开的,但是作为满足自己的被激"活的无所不能的自身,是精神上的一体。?"④自恋的病理:

kP(fx6u#D2]X0心理学空间/H$n3g.PW3VvX#Q

病态的自恋来自于共情的母亲功能的创伤性失败,以及正常理想化过程发展的失败。这些创伤性的失败带来的发展阻滞(arrest),并固着(fixation)在原始的婴幼儿的无所不能自身 精神结构的需要。?自恋发展时期的病理开始于原始的无所不能的自身,结束于自我理想的变化中的内化,这种自我理想需要在双向自身的盛衰变化中被检验(bipolar self:grandiose self;ego idea )心理学空间zX^7@3mCnH

心理学空间yf9F~ ]V7}

kohut 认为心理学空间 PDT)i,o C$c

4OMh9M_H4DQ R0a. 无所不能自身的核心统一进童年期雄心里。ambition心理学空间5D5dd#BPTo,co5i4Y\H i

心理学空间Op2V!|1h2g3i FV:~

b.自身理想化的目的结构在随后的发展中也要求着。?这两种矛盾的自身源自于母亲镜映似的尊重地接受中,它证实了核心无所不能以及来自母亲的容纳和照顾,这种爱心允许与理想化全能的自身客体合并的体验。?kohut 修改他早期的自恋移情源自Lidido的理论,他认为自恋移情是自身客体的移情。他背叛了Libido理论--背叛了内距力和冲突是早年发展时期主要动机压力理论,他相信达到了对理想化自身客体正常。有所转换的内化,并将此内化到内在三分的精神结构,这一理论是由于Freud创建的三分化心理结构整合的贡献。心理学空间8s/OL]r!GRe

心理学空间e_1~ VKU6Af @A

⑤Otto Kernberg指出存在的问题心理学空间V#cW EEg

y?5V3A'o,L/tX&gz0a.理想化与反抗攻击性的防御有关,这种理想化是种贬值的分裂的理想。

k9{'K"F/x'g g X0心理学空间w2M3}QBj

b.理想化作为一种反抗内疚感的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心理学空间 F:b A2{'C9I f:k!D*Q

心理学空间~0L5rN/T7J.s#NX

c.理想化是作为一种病理无所不能自身的投射?kohut接受这种移情超过了分析这种移情,他没有从婴幼儿正常的自身形成中区分病理性无所不能。他努力于保存这个无所不能的自身,并允许其在一个错误的形式中分解内化了的病态的客体关系,并希望其变为更适应生活的形式。

.x)zO8D nF0

n0K$FGd7VY+_l)@-V0主要的问题:(Kernberg 质疑的问题)

-@F @DQ_0心理学空间*E*|h/T#U/gZ)@a

自身如有一条独立于客体的发展路线可能导致好的治疗结果,这条独立线尝试着保存,支持和强大无所不能的自身。似乎有一个印象,这个目的唯一的是逐渐调和无所不能的自身,仅仅是系统的病理性无所不能的分析,导致逐渐去暴露它的防御功能,最终被正常自身置换,允许病态自恋和这些病人病态客体关系的分介。心理学空间.Zn/T8_{U.M

K'lm.g@ H1KL `!y|03.自我心理客体关系的观点(ego-psychology object relation )心理学空间.W[3\%Rj'p

KW%s1N+xx0a.自恋的libido客体libido (来自Freud)心理学空间rw5UR'sF ]/~

B&[6N@N.q*d9Ji{0b.自恋的libido和客体libido是在一起的(开始时),然后分开。在自恋人格的攻击性是继发于他们自恋的损害(Kohut)

Lm;Q:fK'w1oC0

*F,l"?4_o+H&U9{ k0c.正常和病态自恋的发展总是卷入在自身印象和客体印象的关系里,并且,外在客体是被视作一种卷入了libido和攻击性本能冲突(kernberg)心理学空间d$]~sr)^

心理学空间(Kv^6bQ

d.对自恋的研究不能从对libido和攻击性的盛衰以及内化的客体关系的研究中分开,即自恋的研究包括二方面:libido,aggression盛衰?内化的客体关系

5?QI ] l.fL+gN0心理学空间6H&p\O mc;Kb@

e.Self的概念是自身印象在所有发展时期的完全整合性概括,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心理本质。心理学空间u4p'nl N+n-U` M

3@ OW+rkJ0关于自恋人格的临床特征:

5oam0} XUT+y0

2rQ rnK!qj-An0正常Self:整合了好和坏的自我印象进入一个真实的自身概念自恋人格病理与病态的自恋相关心理学空间a iq5Q `,p`{

.^#GM;L3{3Qy0A.病理的无所不能的自身包括:真的自身,理想的自身和理想的客体印象心理学空间VdJ |-t

心理学空间cK a ?G'R

B.贬值或攻击性的自身和客体印象是被分开的或分离的,压抑的或投射的

&x^(f1z|8S+C0心理学空间.p}haPV+uP*[

C.在对无所不能自身的精神分析方案中,无所不能的自身是作为自恋人格阻抗的系统分析的一部分,原则上激活移情--最初的客体关系,冲突,ego结构,不同发展时期的特征性防御,这些移情总是被oedipal冲突浓化,所以他们惊人地相似于边缘性人格组织的病人(BPO)object Good Bad Good Bad OBJ?OBJ OBJ OBJ OBJ Good and Bad Good Bad Good Bad selfSelf Self Self Self Good and Bad??② ① ③心理学空间}pfv.A9c6s^0Jo

心理学空间0~ op t8v8g r

分裂 合并 整合

W&f*uB yO6v0

{&ik |#R/]:Z[!iX0D.对这些原始移情和与他们相关的潜意识冲突和防御,允许逐渐整合包含libido和攻击性 矛盾的自身和客体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整合和强化正常的自身。心理学空间6NW{y];n.P9P

心理学空间 b*gQ3K7p4}7Z._

E.病态自恋中可见恋母和攻击性内距力的消长盛衰?病态的自恋人格不能视作正常发展的固 着或某种内在精神结构发展的失败。现在认为,自恋性人格必须被看作是病理性ego和Super ego发展的结果,它来自于自身病态的发展。

EBxH$S pc-d0

+Ke'g}1cI+X03、客体关系中正常的自恋与病态的自恋:

,Qp}i%X0心理学空间p&N3S&SL&G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在所有正常爱的关系中,都包含有自恋的因素。如何区别正常与异常不太可能有一个定量的尺度。?在这些正常爱的关系中,特别是年青人的爱情,总包含着对爱的客体过高的评价,甚至也包含着将旧的自身印象投射到爱的客体上,但是这种爱的关系区别于病态的自恋在于:

3g6z hmt5N0P,o0心理学空间 ]9o7Z*M`

正常爱的关系中,虽也有将自我理想投射到对方身上,但能意识到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不同于自己的欲望和需要。比方说:如果送一份礼物给对方,其原始的目的是让对方作为一个不同于你的人感到快乐,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好的评价。再比方:如将一个正常客体爱关系中的人置于新的环境中,他或她会为失去了他或她所爱的人,对他或她有价值的一切,而感到较长时期的孤独。他或她不可能在保持着对老客体的思念中,很快地与完全不同于老客体的新客体建立亲密关系。?但病态的自恋则不同,在新的环境中,他或她可以视而不见新的变化。他或她很快地将对老客体的印象置换到新客体身上,在他或她眼里,新、老客体无任何不同。全按他或她自己的欲望来要求。极端一点地说,病态自恋者视周围的人为不承在。他或她眼中只存在自己,周围的客体对于他们来说只被当作一个解除寂寞的用具。或仅作为一面镜子,其中可证实无所不能的自身。心理学空间*Td tut?

U;q} f&@4J@L0另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

j+|2Y)v#YB6KD0

TP Y*s;X?3?d`j0从临床的角度看,正常客体爱中,双方都无极难理解的人格,他们有共情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对爱的客体的需要,持有兴趣以帮助对方保持自尊。比方说,当对方需要倾听时,自己有能力去倾听,当自己有这种需要时,对方也能报以相应的回应。?病态的自恋则相反,他们根本无共情的能力。

Z%T{ C&t`5]'k0心理学空间2vdp Vh#?x{

共情(empathy)原始:来自于自恋的关系,象母亲与婴儿的关系,他们同时感受到相同的事物。随后发展到感受他人的感受,允许对方与自己不同,允许对方与自己不同,允许对方有自己的欲望,自己的兴趣。病态自恋没有?随后的发展时期。

6z!XG"g3Mx0

$}P'I~*n'e3yf-d0 

5T_;s"B8G0

/cHH+L j0b ^ J/L0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Sun Sep 29 22:31:57 2002)

$F5U q5K3I5fe#U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Freud freud Kernberg Klein klein Kohut kohut 自恋
«Echo & Narcissus 厄科/回声&那喀索斯/自恋 自恋 Narcissism
《自恋 Narcissism》
AUDIO: NARCISSISM AND SEXUALITY»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