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帮助关系的建立
作者: 郑希付 / 14681次阅读 时间: 2008年7月01日
标签: 来访者 帮助关系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d NZ8B"gRAl L0第十章 帮助关系的建立心理学空间2Eg;ZZ?RrD w
帮助关系又称咨询关系或治疗关系、咨访关系,它是整个咨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多数咨询流派都重视良好帮助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认为这是心理咨询取得成效的基础。按照布拉默(L.M.Brammer)等的观点,帮助关系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是用于引发和处理重大情感和想法的重要媒介,以改变来访者的行为”,而且在于它常常能够决定“咨询本身是否能够进行下去”。有研究表明,治疗关系的质量“对于人际沟通、开放性、可说服性以及求助者最终的积极改变,均可产生积极有力的影响”(Sherry Comier等,2004)。本章讨论下列问题:怎样理解帮助关系;帮助关系的基本模式有哪些;建立帮助关系的方法有哪些;不良帮助关系的处理等。心理学空间-|,N5Tu%o)w ^ H
心理学空间0Vmp0i Q'`$h;eG
第一节 帮助关系的性质心理学空间g W8}9QYN7o
心理学空间6b0}%S1i,mn{j
一、帮助关系的定义
8r ]1z L'q0
$K;V[S1r^0帮助关系或咨询关系在理论上、实践上已成为一个关键的概念,但由于不同理论取向的咨询者对帮助关系的重要性的看法不同,对帮助关系的定义也一直难以统一,以下九种定义供大家参考。心理学空间 HZ_xK2?&g

1f,|.x$aIa T$x\B F0(1)帮助关系是一种协助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至少一方的目的是促进另一方的成长、发展、成熟、改善关系、改进处理生活的能力等。另一方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心理学空间{EK U/s:G4pv

rp)VY6B!Z&zr#nM0(2)治疗关系是一种治疗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工作联盟,咨询者和来访者要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工作。就像划船那样,如果一个人摇桨,船在水中就不会行进得很好。心理学空间 G1J|0B(F;K'L{?a

'[;cn?i k1e0(3)心理治疗中来访者的变化是通过人际关系中那些支持性的因素而产生的,这种关系可称作治疗的联盟。
5P+I~I*E*Kh0
4A*ExSl8L0(4)帮助关系是一个假设的结构,这个结构用来标示两个个体之间可观察到的交互作用的特征。
r\+G!u#p*eqj"D Z0心理学空间,EK$a.X)HG4I
(5)帮助关系是一种努力,这种努力通过与另一个人的交互作用,促使其以一种更容易、更积极的方式去改进。心理学空间4T2S'ig[f A.i^t
心理学空间3WDH n[;ef#|
(6)治疗关系是一种职业关系,它不是建立在社会交往的立场上的,它完全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期限内隐蔽的、具有保密性的特殊关系。
tK+|9X/JsPm,v0
6p o"OV]-R@0(7)帮助关系是咨询双方对彼此的感情和态度,以及表达这些感情和态度的方式。
!Qr)Xu}2`7ha)o0心理学空间/l:|e(R Jv,I(O0Dv
(8)帮助关系和治疗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从咨询的开始到结束,帮助关系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建立咨询联盟是其咨询第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心理学空间:^2old3XE.L#xk.Y.\

1Zs{RT/cL;z{9b0(9)咨访关系可解释为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给予这种帮助的人之间结成的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通过这种关系达到心理改善的效果。心理学空间~"{,E8ys,{I^3wUl2B
心理学空间_B(X'Y;{#KB f
综合上述定义,帮助关系是一种职业性的助人关系,是一个独特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咨询者帮助来访者运用其内部资源以获得积极的成长,发生认知或行为的改变,并实现自我的潜能。心理学空间:iP&_*zv
心理学空间^3L7`7kpu9v^
二、帮助关系的特征
&Ca)vP xx0
5Va t2~:M#u@q"tc0帮助关系是发生在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动态联系,有其显著的特征。舍特泽(Shertzer)等简洁地概括了帮助关系的十个特征,并认为这些特征不仅揭示了什么对于帮助关系是基本的或典型的,而且揭示了帮助关系与其他关系的区别。这些特征如下。
2_+@Z}-x%J5F2cr0
K\!g-?Y9z^Z.K0(1)帮助关系是有深刻意义的。帮助关系的意义是参与双方所赋予的,二者都接受这种关系的价值。之所以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它是个人的、亲密的而又恰当的关系,不同于其他的社会交往。它能通过引发焦虑和降低焦虑以及相互的自我承诺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心理学空间k(lL|C.n

"u yU(\:a,J-s@$Gl0(2)感染是帮助关系的重要表现。这种感染是相互的,因为双方在帮助关系中,都自我专注地探索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态度,并都自我暴露,敏锐地感受彼此。首先是在咨询者的感染下,来访者进行自我暴露、自我探索;在来访者的感染下,咨询者采取相应的对策;然后在咨询者的感染下,来访者的态度、认识、情感和行为方式发生变化。
P q%C8onG:|0
cAqce1|iN#V8__0(3)这种关系保持个人完整性。在帮助关系中,无论是认识或情感,双方都要相互忠诚,互相尊重。双方都把对方视为可信的、可靠的个体。
U)i P'}&AzV/btBI0心理学空间kW_e-[-L
(4)帮助关系是在双方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双方态度的认同或默认是很有必要的,虽然个体可以被强迫进入某种关系,但不可能被强迫接受帮助或变得对自己有帮助。没有压力、双方认同是帮助关系的特点。心理学空间 cD${@i%\
心理学空间'\Ve.s7U3K-T&i
(5)帮助关系的形成原因是来访者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咨询关系实际上开始于来访者的需要,他们的需要多种多样并因人而异,如获得信息的需要、获得建议的需要、获得理解的需要、接受咨询的需要等。因为他们缺乏专业知识或能力,感到困惑、无能、焦虑或低效,所以他们寻求帮助。咨询者则通过他们成熟的个性、专业的方法或技能、丰富的经验、真诚的态度等来帮助来访者。心理学空间9Zs pS4i)etg da

JCO#HD*Y nb0(6)帮助关系的构建是通过沟通和交互作用的方式完成的。沟通是帮助过程的核心部分,不仅是言语方面的沟通,还包括非言语方面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发生交互作用,任何一方都会被另一方的言语和非言语的信息所影响,而且这种作用过程是有多种形式的,如信息的交流、认识的交互作用、情感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也是经历了很多阶段的,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显然,双方的交流越清晰和清楚,帮助关系越有意义。
4uL-r Z"bYc-U0心理学空间:x j Zm$l6WX\
(7)帮助关系是一个结构化的关系。与其他社交关系不同,咨询过程的帮助关系是一个结构化的关系。这种关系有确定的目的和程序。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有严格计划性,如时间计划、方法计划等。这种关系还包括工作的基本构架,如咨询时间的约定、费用约定、任务完成约定、相互信任约定、保密性约定等。双方都有责任维持基本的结构,结构对于期望的咨询效果有重要作用。心理学空间{8f v+f#}0T I5q
心理学空间 f'~ r7jl
(8)合作是这种帮助关系的重要标志。来访者和咨询者朝着一个共同接受的目标一起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之间的合作是必需的。这种关系不是一方支配另一方的关系,如师生关系、领导和下属的关系等,而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也有很多要求和建议,如来访者有权拒绝似乎不合适的技术,建议采纳那些合适的技术等。另外,咨询者要根据来访者的具体表现采取具体的程序。他们全部的技能服务于来访者的需要,给予并支持来访者自主选择的权力。咨询者的任务就是让来访者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问题。这一合作的努力加强了帮助关系。心理学空间%K.W6Tbn)a#v
心理学空间%c|6|X4Ca$t7gc
(9)咨询者有明显的可接近性。这是与其他关系不同的重要特点。在这种关系中,咨询者必须有人际接近性的特点,能够接纳他人以及他人的想法、情绪等,拒绝人际接触和人际排斥是这种关系所不能接受的。而且咨询者没有不适当的恐惧、怀疑和焦虑,情绪具有稳定性。
9{dE*^.s(y.K0心理学空间-u:]\S_[Q
(10)改变是帮助关系的目标。在帮助关系中,双方的目标是改变来访者的行为或认知,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咨询成功与否的标准也要参照这种目标达到的程度。心理学空间8pO:mU Ma9@8H
心理学空间8b F5vO$c
国内许多学者也对帮助关系的特征进行了总结。钱铭怡(1994)认为,帮助关系具有独特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以及专业限制性三个特征。在此基础上,乐国安(2002)将帮助关系的特征概括为五个:(1)是一种同盟关系;(2)是隐蔽的、具有保密性的关系;(3)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关系;(4)是受多重专业限制(职责的限制、时间的限制等)的关系;(5)是以来访者具有一定强度且持续的求助动机为前提的关系。张松(2004)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特征:是一种独特的职业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邢邦志(1997)则将帮助关系的特征概括为协助性、隐秘性、时空性、非评判性、纯洁性。李正云(2002)认为,帮助关系具有客观性、限制性、保密性、人为性四个基本特征。<p> </p>心理学空间I|cx:Q8H#X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来访者 帮助关系
«第九章 临床会谈的准备 郑希付
《郑希付》
第十一章 咨询者、来访者特质分析»

 郑希付

郑希付,1963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专著、译著十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