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兰与耶鲁研究
作者: 转载 / 16132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2月05日
标签: 卡尔霍夫兰 说服力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I:i | N9l-e0霍夫兰与耶鲁研究

[8Np!w~%p&]$u0心理学空间?I0l5SS.Xv

Ⅰ、传播来源心理学空间+Hdp9Z-_.XJ

uS8NWGW01、知名度

QZAQbX bXp0

-Pc_q;aD!w0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出自不同的传播者,人们的接受程度不一样,获得的传播效果也不同。一般来说,信源的权威性知名度越大其可信度就越高,传播效果就越好。  

m%p6r4GH0心理学空间G:z&iN Yj

2、可信度 

*G-D*g]H y0心理学空间f#?_ t`KJ X

1951年,霍夫兰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并提出"可信性效果"概念:即信源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明效果越小,此概念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进行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Wza~ J(X;B&U0心理学空间'm.Z N{pTy#^J

3、睡眠者效果/休眠效果(Sleeper effect)心理学空间6u5s/C$W/P6B!x1c2w

心理学空间5Xyc(M[%j J4Y#I Y

信源的可信度与传播效果之间的一种变动关系,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面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度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或消失以后,其说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霍夫兰等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经过一段时间后,消息来源与观点有分离的倾向。受众对传播来源印象逐渐模糊,只记忆内容本身。这表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Rm a X\ |:]0

b2v1Z`?.e8Sl T04、动机 传播来源的动机与传播活动的效果二者关系,当传播者的动机同他本人的利益相反时,他的劝服力量才最大,即使传播者的威信不高,也能人们的态度改变。 

$z,up:B:P:N o2R0心理学空间0H#Bs)`5b%}

Ⅱ传播方式 心理学空间7XW au |9}

心理学空间zO(d1aG h'X+F

1、"只说一面"与"两面都说"

;zK+m)i6n0

#F9ZS? @M0_01)"只说一面"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观点集中,简洁明快,但易产生心理抵抗。"只说一面"对于原来就赞同此观点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有较强的说服效果。 心理学空间LbY.S*Ht5]9I

心理学空间6`9\ u.H-C+V'_Y

2)"两面都说"心理学空间l9y.C4D3n5S:h

心理学空间+Z9EpX x'MK L

在提示已方观点或有利材料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给对立观点的发言机会,有"公平感",可消除心理反感;但论旨复杂,理解难度增加,不易把握。"两面都说"对于原来反对此观点,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有较强的说服效果。 心理学空间a+z ]&S~W)OH

心理学空间MY0p9mj

2、"先说有利,后说有利"心理学空间'H H9D j7S

心理学空间^ @s6Cdc

施拉姆认为首先提出论点在引起注意上是有利的,而最后提出论点在被记住上是有利的,新闻写作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有利于唤起人们注意,金字塔结构则有利于加深人们的印象。 

'N ShY H{0

z-UK^oU*|4M03、"结论由传者提出还是由受众自己得出"

ir!s)C my0心理学空间#`vL*c [

耶鲁研究表明:"明白"优于"含蓄",直接表述更有效。但相反的观点认为:受众自己得出结论容易记忆,效果更好。因此得出结论:对于通情达理者含蓄暗示更有效,对于轻信盲从者直接给出结论的方法更有效。 心理学空间!K3FsBam }

"a$Itqj @04、"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心理学空间#sg(m ER

心理学空间1MSN cp9p\h

研究表明,动感情的诉求方式较之逻辑理性的诉求方式更可能导致态度的改变,然而现实一般是两者并用。在现实的传播内容中往往既有情感因素,又有理性因素,前者打动动受众的感情,改变其态度,后者使受众认识深入,改变其观念与行为。将二者结合,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服的效果最佳。 心理学空间q3e8M8l.UG.q

心理学空间F-Tn8g;D(vbr

Ⅲ传播对象心理学空间 h`R(I5Jla.s

心理学空间 g7J9YrV0ZpF

1、听从性心理学空间B xM Me:t{

心理学空间H:~F{$rM?

听从性大的人容易被劝服,决定听从性大小的是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自我评价高的人听从性弱,自我评价低的人听从性强。 2、诉诸恐惧(警钟效果)心理学空间9o,Yfz5dL,p;S {

心理学空间C"i j/tQa[ pDi

所谓恐惧诉求,是指在劝服信息中夹杂有威胁性成分,使受众产生惧怕心理,借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至于威胁性成分多少和程度如何才是有效的劝服手段存在不同的意见:贾尼斯刷牙防牙病实验说明"轻度"诉求效果最好,"中度"、"重度"最差;霍华德等人的实验证明最强的恐惧最有效;另外一种主导的观点认为:中等程度的恐惧诉求导致最大的态度改变(如倒"U"形状曲线)。实际的情况多种多样,而决定恐惧度强弱的主要因素又在于具体的传播内容。 

0zk@V-D@1P^#D0

$T)q$E(@R `03、预防接种理论(防疫论)

'y TM%N7t.}UB0

dq2g,P#vK)C0预防接种理论又称防疫论,美国学者威廉·麦奎尔20世纪60年代进行实验,寻求抗御态度改变的有效方法,经研究提出预防接种理论,并提出"防疫"一词。其基本观点包括: 

ph$DY@R0

`J'gd[s f0他在研究中发现:当说服对象接触到对于基本信息的攻击,以及这些攻击的反驳(即反宣传)时,原先接受单方面讯息的几乎都受到了相反观点的影响,而那些原先接受正反两方面讯息的人的态度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心理学空间:A8E;Rybe F:X

Smd'`X3h0因此,要增强一个人思想上的防疫力,可以使用滋养法。即让一个人事先接触支持其基本信息的观点,也可使用接种法,即让一个人事先接触一种弱性的,为刺激其防卫的反面观点,一般地接种法较前者有效。 

]*`cq+U.CD%q0心理学空间*C,k!zY5dI8f:g Sti

经过预防接种的人在接触到了对于基本信息的攻击(反驳)时会形成一种通用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足以使这些基本信息在接触到另一种攻击时也不至于改变。

*ns@Oo/efyU4M0

8zE2l_;E-A aiQ0对霍夫兰与耶鲁研究的评价对霍夫兰与耶鲁研究的评价对霍夫兰与耶鲁研究的评价对霍夫兰与耶鲁研究的评价心理学空间%EyJ?tPz k

心理学空间Vq:i ?)G X#n:^P

这些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它们对传播学的重要意义是很明显的,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不能不注意这些劝服艺术。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耶鲁研究的弊端也是存在的,他们过于拘泥于实验性的论据,而实验环境大多是认为的,同实际的传播环境距离是很大的。

`%l4j"S;bS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卡尔霍夫兰 说服力
«Carl Iver Hovland Carl Hovland,卡尔·霍夫兰
《Carl Hovland,卡尔·霍夫兰》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