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作者: 新华社 / 6618次阅读 时间: 2012年10月30日
来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标签: 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法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qh$e EceI|0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

ss/Y:aa"~1D6E ?0心理学空间JF.t,nj9uU5g

(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TL(L,NA Q!T G5H0

lm4eZV\u.e"]0目 录

;Ja@l9D/w0心理学空间L @'c-Ct-[(QG-_

第一章 总 则

"n(L?-}.w P2lj0

bplq7dk'V5Q?0第二章 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心理学空间3zq(yN!Ru6OF \

.ta*`#HM:`2E(L5_0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心理学空间 B{CJ Fc9U

心理学空间7oU,{x\:rY.O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心理学空间7k1h%DnH{z S y

心理学空间ob aG xLJD c

第五章 保障措施心理学空间T)W2sU5r1x,H7_

2dNv%O(@N0第六章 法律责任

4wt-mAK8n0心理学空间%\TjwQ,f

第七章 附 则

2y'h cF%~.h0心理学空间~+Q6APZ{

第一章 总 则心理学空间8l l3[,d$m XI5r{0O

4H Zr9N3s)_2]Zp4A0第一条 为了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心理学空间za1K+w3wznU

;N~Y m:UJ0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活动,适用本法。

w&r(o(f nz'{3\OPl0心理学空间!B` Xp C$r

第三条 精神卫生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A$d-y9t ]pu0

J$a:O$CM ?+G`0第四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心理学空间6uV*E7b7P

h)C-{!|i#m0精神障碍患者的教育、劳动、医疗以及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心理学空间&u jy'O^ J~ U3?

$e'ct%hg2RL6K3y-{G0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姓名、肖像、住址、工作单位、病历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身份的信息予以保密;但是,依法履行职责需要公开的除外。心理学空间n/yLg6mvLs

心理学空间$h f~ V1o]b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学空间k0{} t h

心理学空间9RQ/d7mW]"[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心理学空间BCzssUR

心理学空间N lrTN6K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心理学空间 IX6l8r` }

心理学空间^B(Syn"`/~K7Q(A

第六条 精神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心理学空间 T p-?]9TL(SAy4DF

心理学空间%zkoAnY e t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精神卫生工作,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

,p{5Tn(I!F"s0

g:p]N6?/^0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预防精神障碍发生、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等工作。

fQ-y!\ O7F0心理学空间9_6Y djl,V

第八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精神卫生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精神卫生工作。心理学空间v;l]K/z7rrquA

i$mS/@E K&wD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民政、公安、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精神卫生工作。

Ti'L"d~+P1G0

pWWZD5EJ0_O0第九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pZv XXC hlO0

\I&t}S0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遗弃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学空间d0b6jb;?+D

8Ib'Z*n1f1Q0第十条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精神卫生工作。

,khx:fr;OZH!w0

`9Do*`7Yk7eF]kV$k;W0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照本法的规定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并对所在地人民政府开展的精神卫生工作予以协助。心理学空间B H5E!H!|}2g

心理学空间I*E_8U P'wf

国家鼓励和支持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科学技术协会等团体依法开展精神卫生工作。心理学空间%bediX!D;w:m3~

心理学空间s!YG7oP @q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专门人才的培养,维护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心理学空间5F!b-n [ Q*gIt

心理学空间)z OzT#U c$^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现代医学、我国传统医学、心理学,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科学技术水平。心理学空间"{^&d'_V#}[s

'u*}t9E-V#X1c0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ig@4]'w rFq0

ku,X DCe0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组织、个人提供精神卫生志愿服务,捐助精神卫生事业,兴建精神卫生公益设施。心理学空间;W"T a3\6PW

心理学空间:jp!wq)y&NN-{M

对在精神卫生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k0AQ4^K UP)N0

I BQJKH$e0第二章 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

7X'A k`2^G"n&Z8F0心理学空间lWv{R)W1o/t Q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工作,提高公众心理健康水平。

D?/n1zn4b)`Q)G0

a_cv-CT0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心理援助的内容。发生突发事件,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组织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m#GS+m$sA0心理学空间v7X SNH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对处于职业发展特定时期或者在特殊岗位工作的职工,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ES%cl-K2]0

O v,v^-|M0第十六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

3};at Yr~(C"PF0心理学空间r/n.b5ylD'af8s7gl

发生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公共安全事件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事件,学校应当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心理学空间.g[k o'FvJ

心理学空间3sv5Ekw;D,~[ u?0^

教师应当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学空间&N7J_+ge~

]Tvb2c4t G VZ+j0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学空间)`X9t2` m.[&c

,?qQw.K|"h,W0第十七条 医务人员开展疾病诊疗服务,应当按照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的要求,对就诊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发现就诊者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9BJ"U'Hh5b&H"ii.a0心理学空间g f"qk;y

第十八条 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场所,应当对服刑人员,被依法拘留、逮捕、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等,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心理学空间(u'q+Ta.\c3]5e

心理学空间h!z)l4L'o4\$`d$S)I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对本法第十五条至第十八条规定的单位履行精神障碍预防义务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

]/NHH }0心理学空间 WZ(k |S}"?Z

第二十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创建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社区环境。

Ep(rX2^y-y9C5w]0心理学空间H$I l0o [j:i8H

乡镇卫生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为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vX%t*g5M @0

C z$V`0\^ U0第二十一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关爱,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提高精神障碍预防意识;发现家庭成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帮助其及时就诊,照顾其生活,做好看护管理。心理学空间-d }1w^*aH s:F

'LM1Y5zB"w.UO0EE0第二十二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开展精神卫生的公益性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公众关注心理健康,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心理学空间J7^:Ck A8l)H7X

心理学空间&_kxC0t

第二十三条 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P{v M)x9ErjM&m0心理学空间/wc rk"Gz ^%pq

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心理学空间4qw.ob,x`9u

@_]%n^#f0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l7Y%Xx I0[s0

!PS:{ x{ _nFA0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心理学空间I7B%Bd.A+@-m

心理学空间(Z3z~{_Zx8J c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精神卫生监测网络,实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制度,组织开展精神障碍发生状况、发展趋势等的监测和专题调查工作。精神卫生监测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心理学空间w-f:DNCong,o)`

y+fx*M!V/j#xr0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精神卫生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交流共享。

1Z:i5lMv+qk0心理学空间Ojpt"QD"PD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心理学空间j {~*[ @ a

H5@W/b~[k ~_7Q0第二十五条 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依照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h-M.m L&a0心理学空间Eh`E XL!]6]

(一)有与从事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相适应的精神科执业医师、护士;

y^,E+Tn%jm0

&~Q:l(dPY&TPq$C0(二)有满足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需要的设施和设备;

^?(Wb-^ X w@3j0心理学空间`,q'L'z-n'wy

(三)有完善的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制度。心理学空间%H4FZ/E@+Us

[;F2|f@7r4H4i V H}0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专科医疗机构还应当配备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心理学空间J9V%Nr lJQ n,\

U{+sq(Qw}0第二十六条 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应当遵循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尊严的原则,保障患者在现有条件下获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心理学空间R7D@UTT2hR:n!n

lXQ!udx8^?} RO;Y0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

i-b B;l&Yd@0心理学空间NDRCC@2K2F

第二十七条 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心理学空间pVJycwL @}

心理学空间 UwiwI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

,y2p+JR |?eE]E.[0

;hH1A0bN%t2^0第二十八条 除个人自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帮助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WIyP5Jn0

o?3`A eZ;^g.b0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H F8KcP9O2a0

NmDq;P pz ]0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出诊断。心理学空间L)hk#S,hk,?Z)V7S9O

'CU~4c)G&[3w TW'@0第二十九条 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

HX"vx-_^:}0心理学空间q4B7`zUm;B

医疗机构接到依照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应当将其留院,立即指派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诊断,并及时出具诊断结论。心理学空间2gyy$PN1{Q

心理学空间w&H&Le eQ8r8Zml }i

第三十条 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

7O(b@u v)Qi R0心理学空间1B.o#ew5?K&x/O.E

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

;C L-Iu'ya9@pY0心理学空间 jg,D*W b7Fp[

(一)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

nV,j3` HM0

$Q%TD|!O N3X0(二)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O:K*q K](g6W(M%]0

,S cS&m2}/Hr-A0第三十一条 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一项情形的,经其监护人同意,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不同意的,医疗机构不得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应当对在家居住的患者做好看护管理。

&sZ5Zd Rp0心理学空间F!gG4T.Q3c5Ap[-`

第三十二条 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

t(AX^ U T$\2^Dw0

9M/\ ?[*tj} `,@2wv0依照前款规定要求再次诊断的,应当自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三日内向原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提出。承担再次诊断的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再次诊断要求后指派二名初次诊断医师以外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再次诊断,并及时出具再次诊断结论。承担再次诊断的执业医师应当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面见、询问患者,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Cb2`-g3ga'J0

:ph:] LD0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医疗机构应当公示经公告的鉴定机构名单和联系方式。接受委托的鉴定机构应当指定本机构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二名以上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并及时出具鉴定报告。

txN[fbd.d0心理学空间n2H2nJs[4u9pe"A

第三十三条 鉴定人应当到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机构面见、询问患者,该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4?2j[A'Dr+yO0

6rpIf+joN%S4U2v0鉴定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鉴定事项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独立、客观、公正进行鉴定的,应当回避。

6Xk HInX0心理学空间 tCF0h'kH-[6I

第三十四条 鉴定机构、鉴定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按照精神障碍鉴定的实施程序、技术方法和操作规范,依法独立进行鉴定,出具客观、公正的鉴定报告。

S`BT~%xZX7_5t0心理学空间Qf$KUI!E} b{P'y

鉴定人应当对鉴定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名。记录的内容应当真实、客观、准确、完整,记录的文本或者声像载体应当妥善保存。

E`snJ3fE.YBN0

4uk4@2S%QH$xR'R0第三十五条 再次诊断结论或者鉴定报告表明,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或者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不得对其实施住院治疗。心理学空间 v7l7jycJ

心理学空间GT C.UAU{ j

再次诊断结论或者鉴定报告表明,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其监护人应当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阻碍实施住院治疗或者患者擅自脱离住院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心理学空间X"|b$e A/]

\h.obQr"g6sB0在相关机构出具再次诊断结论、鉴定报告前,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诊疗规范的要求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

T.P(r6ZI%Y0

&erx5Un~n0第三十六条 诊断结论表明需要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本人没有能力办理住院手续的,由其监护人办理住院手续;患者属于查找不到监护人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由送诊的有关部门办理住院手续。心理学空间t t:Q~5N

心理学空间 Z"L R W T

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其监护人不办理住院手续的,由患者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办理住院手续,并由医疗机构在患者病历中予以记录。

T#|I.bF5??3f0心理学空间]4Q5\ A l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精神障碍患者在诊断、治疗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告知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心理学空间^-pnHxs

心理学空间5YJ z;q$`2^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适宜的设施、设备,保护就诊和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安全,防止其受到伤害,并为住院患者创造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Fw7^!}"NvY0心理学空间"X8`e.af YZ&t M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制定治疗方案,并向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目的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心理学空间"N-o|1T P9]d F

,rO].y7o"p0第四十条 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应当遵循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并在实施后告知患者的监护人。

wJ v:PT]'Fh$x!B0

2bf ]X4}0禁止利用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惩罚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学空间gb4u(C d5{;[p/I

4KP&A)|$c0第四十一条 对精神障碍患者使用药物,应当以诊断和治疗为目的,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不得为诊断或者治疗以外的目的使用药物。

:r B rr x$@m-r W0

7HZ.v x-G p/]8K5M0医疗机构不得强迫精神障碍患者从事生产劳动。

;UqHa+e*i0

Q#T+xx?GlDy0第四十二条 禁止对依照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实施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以治疗精神障碍为目的的外科手术。

,W^l-b KR0心理学空间/O }B(R8N(u5~U

第四十三条 医疗机构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下列治疗措施,应当向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无法取得患者意见的,应当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经本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

;t,zO9V \0心理学空间A.v'A/ajK

(一)导致人体器官丧失功能的外科手术;心理学空间D!iK0^%IO

心理学空间j4zN J%g*z4XG/_N

(二)与精神障碍治疗有关的实验性临床医疗。

j:?Zl/^)J&x!c0心理学空间1Oy/^/bNp\

实施前款第一项治疗措施,因情况紧急查找不到监护人的,应当取得本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伦理委员会批准。心理学空间 @S1CF M Q

a[?7@G0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与治疗其精神障碍无关的实验性临床医疗。心理学空间!G.M:QD ^3z!FO

p@q1MP0第四十四条 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心理学空间^a?7P3o

心理学空间Tu)bV-Q%j7?2u

对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一项情形的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监护人可以随时要求患者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心理学空间0\`q j zE

;V/f4x6^ u+LTT:L,?0医疗机构认为前两款规定的精神障碍患者不宜出院的,应当告知不宜出院的理由;患者或者其监护人仍要求出院的,执业医师应当在病历资料中详细记录告知的过程,同时提出出院后的医学建议,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签字确认。心理学空间$}f ciy!Om aA\

心理学空间tP+esC{W]

对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住院治疗,医疗机构认为患者可以出院的,应当立即告知患者及其监护人。

td5b6i+[;j ?*Vd0

+U'Q!cut6RQ0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及时组织精神科执业医师对依照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实施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患者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通知患者及其监护人。心理学空间Uh.Id&p2nN[2I&~+i

L)}+v)D-fSo8{t0第四十五条 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本人没有能力办理出院手续的,监护人应当为其办理出院手续。心理学空间Q m*d6nV*s

心理学空间#},WW4Uu/|Z%|N

第四十六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尊重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通讯和会见探访者等权利。除在急性发病期或者为了避免妨碍治疗可以暂时性限制外,不得限制患者的通讯和会见探访者等权利。

4H0j1o%F'bs ?0

E mM$g.E0第四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病历资料中如实记录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用药情况、实施约束、隔离措施等内容,并如实告知患者或者其监护人。患者及其监护人可以查阅、复制病历资料;但是,患者查阅、复制病历资料可能对其治疗产生不利影响的除外。病历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三十年。心理学空间:Nq^;^U

5P2X8~ _'i g`Sr0第四十八条 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者是精神障碍患者,推诿或者拒绝为其治疗属于本医疗机构诊疗范围的其他疾病。心理学空间Tm/uQ?d?:~

t$]1\E_W!Gcm0第四十九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妥善看护未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医嘱督促其按时服药、接受随访或者治疗。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患者所在单位等应当依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的请求,对监护人看护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xfU3d |4]X0

TV-Um1O h0F A6^+j0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就下列事项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心理学空间,l*a6BK] o9F

:l2Mf ~7aI0(一)相关人员、设施、设备是否符合本法要求;

;T XG0C;Ap0

3]H9a:u2M+YUe FcB0(二)诊疗行为是否符合本法以及诊断标准、治疗规范的规定;心理学空间V;Mf9VC,\

P ~` GR!HT2z~0(三)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程序是否符合本法规定;

x'A6Br`%PYLQC&s0

kH R sJJd0K ]:gm0(四)是否依法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心理学空间 BQLCW,Y%I*q

JH z}U/W*z8?&| ahl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前款规定的检查,应当听取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的意见;发现存在违反本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制止或者责令改正,并依法作出处理。心理学空间9[g R9q].bBG?

3UvbFZ I(b%A0[0第五十一条 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不得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的技术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心理学空间wE%@} f4r'}

心理学空间'_k]q E

第五十二条 监狱、强制隔离戒毒所等场所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患有精神障碍的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获得治疗。心理学空间S:hT%kdPM

心理学空间 AX&HO v

第五十三条 精神障碍患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触犯刑法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处理。心理学空间U7G n#z^_$nA(\f

心理学空间W-G M*e4Q B U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康复

?|BzFA#P0心理学空间 J%@(FjP `g\$}u

第五十四条 社区康复机构应当为需要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场所和条件,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心理学空间/Rr.C7G}T1hf

心理学空间6W W#O+j!jE3a

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为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精神科基本药物维持治疗,并为社区康复机构提供有关精神障碍康复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R8{xQ,CA_ n`S0心理学空间bQz9}i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当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档案,对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并对患者的监护人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和看护知识的培训。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上述工作给予指导和培训。心理学空间0S ^3k.l Z

心理学空间$N s%g0S%Yr!M

第五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为生活困难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提供帮助,并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患者及其家庭的情况和要求,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为患者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qHe?Hg0心理学空间g7Fb1s(iE9o d

第五十七条 残疾人组织或者残疾人康复机构应当根据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需要,组织患者参加康复活动。

1v&Q[0\([0

(bK#t` A nX0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精神障碍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保障患者享有同等待遇,安排患者参加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患者的就业能力,为患者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对患者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予以鼓励。心理学空间yT$[A so ~tA

心理学空间,C,mby,I;iwG

第五十九条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r:g8w8{2sT0

~U"B0o!_G:f~0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在看护患者过程中需要技术指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康复机构应当提供。心理学空间[Dmm3OH R

心理学空间z |yl~k f

第五章 保障措施

+MF'T#b-r'j0心理学空间/~dK1a\ fo3TY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

*VN'MK9?sZ1Lz d:x/O0心理学空间 },dxduR

精神卫生监测和专题调查结果应当作为制定精神卫生工作规划的依据。

-r0Rc9oM1E.Zp _C0心理学空间*M{x,ks`(_

第六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心理学空间+rqE7AB#`g

M%p7Ar'M I5m9g0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机构。

7c%sEV~0

O5{ FX:Y ~O6U!U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医疗机构和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机构。心理学空间.h9N6V^0C%y*Nux X(O q

心理学空间)[m E Jk,C1V

第六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心理学空间6k2f+\5b|P)Z D

心理学空间$Jvf;^UE(A`

第六十三条 国家加强基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扶持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精神卫生工作,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心理学空间"U#Z_1R.IG|

心理学空间"@/](D$o5f4Y~ G

第六十四条 医学院校应当加强精神医学的教学和研究,按照精神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培养精神医学专门人才,为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8cB#RD!ul L0心理学空间:DW jD9v6Y fy!m+s

第六十五条 综合性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开设精神科门诊或者心理治疗门诊,提高精神障碍预防、诊断、治疗能力。心理学空间-k'Xt&H^)IO7A"Z

5}N*q`L EB0第六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组织医务人员学习精神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 B EB)S-f\-r0

+l(q"vc'Tr0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康复的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更新精神卫生知识。

1H C/r+PMcfE0

O1YiXz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识别精神障碍的能力。

kii Vb4P0

*Q E"g(@J,e!|0y0第六十七条 师范院校应当为学生开设精神卫生课程;医学院校应当为非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精神卫生课程。

J,e\)OM9Z:N*K \!x0心理学空间EA+ldUc~-h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培训,应当有精神卫生的内容,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qvR WY%M:tTy0

&Xi zj ~2?0第六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医疗机构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心理学空间Q3sc'kh{B

心理学空间 R|1`^7^u

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有关社会保险的规定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资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民政、财政等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简化程序,实现属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结算。

l3^WR-by9h0

"cE5PF&Pmm:Y0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后仍有困难,或者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用的,民政部门应当优先给予医疗救助。心理学空间.} I(|#p)^`s(c

vv;f8Blwa0第六十九条 对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3Oys![eLl4K }S0

3Q@ e6cN8h/E0对属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城市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供养、救助。

6V%_2e!lj0

$LY Rh'@1uf(NT C0前两款规定以外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有困难的,民政部门可以采取临时救助等措施,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

JbgN{/J0

C0^yzD*N9k[0第七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有精神障碍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扶持有劳动能力的精神障碍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为已经康复的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心理学空间H w)Ik;Pd%ET(C

心理学空间 X y+{ Em? r

国家对安排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

fv5i;jJ0

8b g"y!|8L7O;q0第七十一条 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全社会应当尊重精神卫生工作人员。

}9nsA{^@0心理学空间.b3r!{A7n?}\&?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提高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并按照规定给予适当的津贴。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因工致伤、致残、死亡的,其工伤待遇以及抚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kAm@$} Vp7h`0心理学空间;q$VP |*q%jl

第六章 法律责任心理学空间1{0z9]LU)AKINH2O

i]{8Z@Z;|0第七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精神卫生工作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v'p(n%C5Y\8J0

s#M;z/e1}wJ0第七十三条 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擅自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相关诊疗活动,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吊销其执业证书。

"U4@[+T!_ F0

:yIZ1K$Z:Kz0第七十四条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责令有关医务人员暂停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执业活动:心理学空间6X J/I5XnG

-{}!f~Xmf5d0(一)拒绝对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作出诊断的;心理学空间1j1tT&KQ} I

心理学空间{T"u:NIk

(二)对依照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实施住院治疗的患者未及时进行检查评估或者未根据评估结果作出处理的。心理学空间 vH)L$@/K } JB

(X lf-rGy1i0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

AB7M;K$K~c8~0心理学空间"?R-a1J/jg

(一)违反本法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心理学空间 d!sF&h#y3J.D

心理学空间7n.K/~g |3`P

(二)违反本法规定,强迫精神障碍患者劳动的;心理学空间:RH1v,@7}/t+s

Z9m+zd_0(三)违反本法规定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或者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z4I| o Zd,gO3a,O(d0

\&[!X"N'l6xn;b!p0(四)违反本法规定,侵害精神障碍患者的通讯和会见探访者等权利的;

8e |i+`m @Fx1v0心理学空间*_L |)tRF6Yx \

(五)违反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将非精神障碍患者诊断为精神障碍患者的。

_bSX#RaCw1O0心理学空间'\8D"d*o1O _ jhH

第七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执业证书或者营业执照:

|.~*@4`2l y4{x}vo%a0

| A ZVj2C.A2z&q0(一)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的;心理学空间7`9` } @%i2RJ;h

!~)u Y6lt$L%ZU2C0(二)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医疗机构以外开展心理治疗活动的;

bm#[7s+\z(v]cE0心理学空间E~0H3WG7Pg

(三)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的;心理学空间{4f@t$}

!iQ2XRy/i(h0(四)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为精神障碍患者开具处方或者提供外科治疗的。心理学空间hqZsy5J:K

心理学空间(H g-ar6^~

心理咨询人员、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活动中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K3o?7h%BV0心理学空间 k/I9_0z4a9Q

第七十七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第四条第三款规定,给精神障碍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心理学空间g@~WRC.IP

心理学空间JSa2?]#|5}{7mN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给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他公民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心理学空间`XX mk&c"M

X[1R PG&e2f0(一)将非精神障碍患者故意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入医疗机构治疗的;心理学空间\ In|Z5H'Y R

心理学空间1mCU5f*gzH;|,~i

(二)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遗弃患者,或者有不履行监护职责的其他情形的;心理学空间'Lx Uy)E }

!Zgo qbM0(三)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侵害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的;

1O'nn,r!oXI7c1[x0心理学空间5p7['g _*tv5`'u

(四)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人身自由的;

zbN`%y3[c/o*}V0心理学空间h CI3?9H"k*{7u

(五)其他侵害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情形。心理学空间k#`5T&CGI!};h x

U:X DT9@9[0第七十九条 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结论表明精神障碍患者应当住院治疗而其监护人拒绝,致使患者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或者患者有其他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情形的,其监护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心理学空间(mb_s [3l/j4]

3m*H7y)@/K2q0第八十条 在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鉴定过程中,寻衅滋事,阻挠有关工作人员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职责,扰乱医疗机构、鉴定机构工作秩序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t+yo#O2Cc:w,pcl0心理学空间R}#_.V(nk\/qR `^I

违反本法规定,有其他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U-['oV?iO+t0

*@Ez MeAa Wk0第八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心理学空间.Q'r)X| Hi0^0K%o4F

;eq%j/PU#W/~r0第八十二条 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认为行政机关、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患者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1J8af M5w I0心理学空间 }5}a8x p'a Z&z

第七章 附 则

!a9E.i#x t#}(me0心理学空间 R|8gv3qy:e ^ Sf

第八十三条 本法所称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患者明显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等功能损害。

vHa|6g&\O(D){Ct0心理学空间6X#|\,o[SCtQ NA

本法所称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或者不能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心理学空间4sy|)B&dhff

9L;Xa jO8QR)^!X0本法所称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是指依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可以担任监护人的人。心理学空间0X*u"cGjmP

心理学空间-r#L1R2dBQ

第八十四条 军队的精神卫生工作,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制定管理办法。心理学空间J3e6ZW#\+lw

%XuW}W,a:p0第八十五条 本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A'H4B]U,RKT+B0心理学空间Jfm-h0__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法
«荣格的阿尼玛情结及其启示 督导/案例/设置
《督导/案例/设置》
精神卫生法第23条的补充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