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成長模式的應用》
作者: 約翰·貝曼 / 45085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1月10日
来源: 心灵工坊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ts] M#O y C
心理学空间{Y1|ez

]"c'b2R)W0薩提爾來台記事 心理学空间Rrc:v%?:I6C L|
書序作者:吳就君∥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理事長
}&u lvOv\?ZT0
DI-R*X#we{k%q,~T0薩提爾全球會議(Satir Global Conference)即將於今年(2008)8月,薩提爾九十歲的冥誕時,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舉行。薩提爾常常在科州主持Process Community。她常爬山、散步、喝茶的老礦坑,也是有名的滑雪區,冠孤山(Mt. Crested Butte)就在附近,可從丹佛開車約五個小時的車程。我預備八月帶著小孫子,走走峰崗,懷念恩師維琴妮亞.薩提爾。
4g @.K$f,R/w1n f#f0這本《薩提爾成長模式的應用》要在薩提爾九十歲冥誕前出版,以示共襄盛舉。這事對愛護薩提爾精神的實踐者而言,是充滿歡喜和興奮的。所以我決定寫下這篇〈薩提爾來台記事〉的記錄作為推薦序,同時也以此彌補心中的些許遺憾。因為看到本書包括防治自殺、同性戀的自我認同,以及香港小學親師研討會應用薩提爾模式等多篇文章,讓我想到台灣方面有關薩提爾模式的碩博論文雖有數篇,社區、各級學校、醫療院所等不同人口群應用薩提爾模式的方案也不少,卻沒有一篇趕上這本書的出版,誠屬可惜。心理学空间6\w*x ?P j*s;y
這麼多年來我對薩提爾的感情是一往情深的,隨著歲月的增長,愈久愈肯定。平日生活上常會出現用情不專的我,為此會困惑的自問,這份愛她的動力是投射我對人間的憧憬和讚美!?是彌補我對生命的失落感和恐懼感嗎?心理学空间6y]kfj.}If'K
曾有一次,聽到身旁有人對薩提爾的非議(1988),我內心深處會有蠻強的指責情緒出現。又記得薩提爾來台的工作坊中(1983),有位知名大學的副教授要求現場與薩提爾做角色扮演,其間演練的過程中,他的言語出現讓我聽來是故意作弄和否定薩提爾的人性接觸,當下我看到薩提爾對他真誠和尊重的回應,勇敢地冒險做一致性的表達。當時我看在眼裡,臉上淌著熱淚。結束時,我緊緊地抱著薩提爾哭起來,但這也許對薩提爾來說,本來就是很如常的事。心理学空间aNPi4U1^(G C K
回想1980年的春天,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好友米樂教授(Dr. Milton H. Miller)來電話鼓勵我參加薩提爾在魁北克(Quebec)的家族治療工作坊。米樂醫師曾擔任台灣大學附設醫療精神科客座教授,當時我擔任台大醫院的精神科社工。曾經某次我們的交談中,我提到聽他講授「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和我讀薩提爾的《聯合家族治療》,心裡感受很相似,都會喚醒我內在生命的力量。同時,我表達希望此生有機會見到薩提爾。他表示自己曾經擔任威斯康辛州立大學精神科主任,當時,薩提爾、羅傑斯(C. Rogers)與華特克(Whitetaker)等大師們跟他是先後同事或客席……等語。果然後來他沒有忘記我的願望。1980年,我獲得亞洲協會的部份補助,如願地參加薩提爾在魁北克的家族治療。我心中銘謝米樂教授的引介,就不在話下。心理学空间f"c8k4| J~h5p:A
那一次魁北克的工作坊約有一百人參加,多數來自歐洲,其次北美、南美洲的家族治療師,加上一個來自亞洲的我。大家齊聚一堂連續相處三十天讓我看到、聽到、感受到薩提爾如何「引導過程」,幫助這群人的生命資源浮現、靈性甦醒、自我價值感提升。那不僅是我感動的時刻,更是我一生學習的轉捩點。我發現她的生命和工作是創意的、驚喜的,也是美的實踐。這些在在令我心嚮往之。
S YE2cM? r01983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現名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是楊國樞(註1)、總幹事是吳英璋(註2)。我當時擔任理事,力邀薩提爾來台做「家之生」工作坊。
^B`\Ys.Z3q X&X0工作坊為期五日(而已),全程由學術交流基金會(當時的執行長是吳靜吉(註3))出資,由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攝影團隊(註4)負責拍攝工作坊的全程(註5)。工作坊的全程由衛生署和國科會部份贊助,部份學員自費,工作坊地點在陽明山教師研習中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理事群,除了前述四位之外,還有黃堅厚(註6)、宗亮東(註7)、陳珠璋(註8)、李叔佩(註9)以及亞洲協會執行長謝孝同(註10)等教授共同出席。薩提爾來台的歡迎茶會,在台大校友會館「熱情」相見。好友夏林清(註11)、楊素端(註12)、戴傳文(註13)夫婦、黃梅羹(註14)、陳韺(註15)、王守珍(註16)等人擔任招待,林國卿(中國時報編輯)也到場進行採訪報導,場面簡單中充滿歡喜。心理学空间7n;]?3Ay4P].rS
高大、溫柔的薩提爾擁抱個子瘦小的宗亮東教授,這個溫馨鏡頭仍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在這回憶的時刻,我要向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理事女士、先生們,以及所有當時的同好致敬和致謝,我們曾經為心理健康的理想,共同攜手努力過。
kC;}Fd$h'M^G0陽明山的二月常常落著綿綿細雨和驅之不散的寒意,薩提爾卻絲毫不在意天氣,她全然地和我們在一起。我們這一群有來自台灣、香港的朋友,身分包括社會工作者、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教育諮商、牧師、神父(註17)、教育及行政等各行各業的專業同好。薩提爾運用經驗學習法讓我們體會家庭動力與家庭系統的概念,並在當下觸發個人的行為、情感、態度的覺察。吳靜吉教授看完薩提爾好幾場的示範過程之後,他的評語至今猶在我耳際,他說︰「薩提爾的系統觀超越學派、心含全相、包容創意,令人相信人類的存在是有各種可能性的。」
k W?:A1\Bc0經常一語驚人的文榮光(註18),他熱情邀請薩提爾在陽明山工作坊之後,大家一夥兒到墾丁與陽光相會,同時在南部做一場婚姻治療的示範。我考慮到薩提爾五天的工作坊之後,再安排一場工作,會對她是過度負荷,結果出乎意料之外,她答應文醫師。事後,我私下問她︰「你有沒有感覺累過?」她直視著我,自然地說︰「從前我會覺得累(feel tired),現在不會。」我問︰「為什麼?」她說︰「當我與人接觸的時候,覺得能量會循環。」當時我四十三歲,聽不懂她的話卻沒忘記。十餘年後,我聽懂了,也體會到了。「維琴妮亞,謝謝妳。」
9HF'F(vz3Hm2h0薩提爾曾經答應1988年要再訪台灣,結果這一年,她離開人間。
QE#R hZ0薩提爾來台之後的二十多年,台灣的朋友對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特別積極。呂旭立基金會成立台北薩提爾中心,多年來,邀請瑪莉亞.葛莫利與約翰.貝曼,從事薩提爾成長模式課程輸入,再加上台灣朋友的學習條件富裕之外,我們仍有不少人特別被薩提爾迷住了,那究竟是什麼?心理学空间,eO]7Qu}Y+j
王行(註19)在張老師月刊發表的一篇文章裡提到「薩提爾之風」──如「罐子」裡的「風」。以此譬喻當前台灣薩提爾模式的教學,我覺得很傳神。將知識整理為模式,裝成罐子,有形有象,容易行銷,方便傳達,結果推廣相當普及。但是對我來說,真正迷住我認真實踐的精華,是薩提爾她那美妙的「治療過程」,很難用模式套裝來傳授。我願意盡畢生去學習接近自己,如實地與自己和他人連接,成為一致性的人。不知不覺自己也能夠引導自己風格的治療歷程,我認為那不是模式能達成的,而是薩提爾精神的實踐。心理学空间q|?:|t
從1997年起,我接受好友吳慈恩(註20)和思河(註21)的邀請,每年在高雄家庭協談中心進行一次到四次的「家庭溯源與自我成長」工作坊,至今已進入第十一年。參與者包括所謂的「案主」、志工及專業人員。大家一同思考如何放下自我依附的框框,學習與人接觸,正向關懷自己與他人,提升覺察和悅納自己與他人,改變永遠是可能發生的。心理学空间9]$S2{9Kf"W[1b$j
近年來,我專心投入家族治療師的訓練,某次工作坊中有位學員是金庸迷。經過幾番經驗歷程與回饋之後,忽然他給我一個令我十分驚訝的回饋,他說︰「我來接受訓練已進入第三年了,雖然還不是個成熟的治療師,不過我把握到學習的精要,有如張三丰給張無忌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要他把見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賸,才能得其神髓……。如果我老是拘囿於技術、方法、步驟上,所出現的治療過程,也總是卡卡的……技術與人、與情境脫節……」我肯定這位學員正在成為治療師的路途上,也發現自己的訓練特徵是師徒制的。訓練工作坊的過程中每逢感動的時刻,在我心中的薩提爾精神就會共鳴起來──每個人都是生命能量的展現,值得我們由衷地敬重。
Y2SXQ O?0薩提爾結束台灣的工作坊之後,我們共同沈浸在陽明山溫泉浴中默默不語,熱呼呼的水汽使我如身處雲霧中,這時,在身邊的她輕聲喃喃地說︰「此刻我覺得自己的精神是和耶穌、孔子、釋迦摩尼佛、默罕穆德同在一起。」我想,為什麼不呢?我也跟隨著她默想。
9l\k]"N,w0DKA(L0
?h X2[;x0心理学空间4mI,w)A)[4bZI8Oy$k
註釋心理学空间Sv7E z,B+s
1.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心理学空间3M ?NH+B#A"`o$j/V
2.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心理学空间]~c0n:G2A V8l5a
3. 政治大學心理系教授心理学空间)vy[ G2i*l1}
4. 沈楚文教授擔任榮總精神科主任
J B1FMB } F05. 錄影帶母帶交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保存之後,很不幸地在前後任理事長交接時,把母帶遺失了。
9|+Gtz\ Y06. 師範大學諮商與輔導系教授心理学空间0ptUWz U@
7. 師範大學諮商與輔導系教授心理学空间M"w+o,|4H
8. 台灣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心理学空间$`,ku*_UoR+Q]
9. 師範大學衛教系教授心理学空间KHRp6r[h$q
10. 台灣大學動物系教授
a5B7vM/T,g%d_011. 輔仁大學心理系教授心理学空间uzp-l]
12. 台北縣社會局局長心理学空间r:{;I2VH w"fZ
13. 衛生署心理衛生課課長心理学空间.a4h2I6sx N(CG [
14. 台灣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社工師
;I|2zJ!L:zj(Ua*{015. 馬偕醫院精神科社工師
e z ]o q016. 台北市立療養院臨床心理師心理学空间3i-]S-AG+H X
17. 朱秉欣,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王輔天,新竹生命線及天主堂神父。心理学空间 @k'u"iM/c
18. 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心理学空间K*t,Uf@QI5vn
19. 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心理学空间a+n+N7k J#T6fn
20. 長榮大學心輔中心主任
/m$PP)`o"U4z0j%h021. 高雄家庭協談中心主任心理学空间 O(j`0v{i f
心理学空间 V:nf2|^-J'No_
心理学空间/jw%bi8q5r Nxc?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人性验证过程模型(萨提尔) 萨提亚 Virginia Satir
《萨提亚 Virginia Satir》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