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境而不执着心理状态的分析与应用
作者: 蒋欣 / 10177次阅读 时间: 2010年11月02日
标签: 禅定 精神分析 联结 容器 涉境而不执着 网格图 无念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3BUbZ d\`

涉境而不执着心理状态的分析与应用心理学空间1u2r:Ipb7T0i+c
蒋欣 jiangxing7777@126.com
_3h{}!gKT b go0
b`E(C*]/}V0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涉境而不执着”心理状态中的心理动力学原理。用精神分析技术对禅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精神分析技术的结合,探讨涉境而不执着这种心理状态对思想形成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q^S0X4[B1~0  【关键词】涉境而不执着;精神分析;无念;禅定;联结网格图容器
zTk/_PH0心理学空间5v+zGerv\uY.n3E
  涉境而不执着的状态解释心理学空间pWc6l[E2b.o4]e#M&ZhJs

d(W(z~,u8A^0  佛学的解释: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有这样的描述: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法,亦不著一切法[1]。净空法师的解释是: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谓无念?六祖说得很清楚,“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意思是说:心里面清净,顺境没有贪爱的念头,逆境亦无嗔恚的念头,境界清清楚楚,心地清清净净,这就是无念。即不排斥,不执着,承认其存在的心理状态[2]。无念状态就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就是禅定[3]。
F:pAf8K/m+|-x/k;H"T0心理学空间{[!b4X d*T#e
  道家的解释心理学空间1y+biwcI ai?:t
心理学空间0Ndb"|!W3w7L9}c
  道教称为“真意”《周易参同契释意》第35页第十行解释:真意为(万缘俱消,一念纯静)是为先天真土。真意一静,则喜、怒、哀、乐寂然虚静。心理学空间-d%zi%OZ%@o4LP/B ^
心理学空间(E,F#iDqs~-}
  精神分析学者的解释心理学空间!nWK;V)R%s9I
心理学空间P?+JCCUbN
  Shafii提出,在禅定的修行中,人们可以通过禅定和主动的沉默进行有控制的退行,退行到前语言期的阶段,解决这个时期创伤和分离焦虑,从而获得“基本信任”和自我的整合,释放过度灌注的能量,摆脱强迫性重复。 (Shafii, 1973)  
b4g0P\4ehgl3|0     
2@9T7v$R2Z!g;v"~S {0  显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Shafii对禅定的理解存在差异。Shafii理论只能在思想控制前题下实现退行为手段,是一种强迫性进行退行的意识的执着的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禅定的理解有“顺其自然、自由流淌”的味道,这与弗洛尹德的自由联想状态、白日梦的心理背景状态有相似之处,但是在技术上,精神分析更加强调力比多对客体及内在客体等投注。心理学空间;H7{;Ea J1b S

*{S%ieh{[t#nh0  从精神分析的理论角度,涉境而不执着,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被比昂称之为“神化、梦思”的感觉性意象表达的事物的容器状态。也就是说,“神化、梦思”的感觉性意象表达等这些前思想元素之间在这个容器中相互寻找、联结、整合、分离,最终形成新的思想,并获得成长。但在思想形成与成长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思想形式,及带有中性情感联结的前概念。结合道教周天功法,谈谈涉境而不执着状态的意义。心理学空间"eN.sdj@
心理学空间6^.T3ciYr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生命的观点
&I'~{^Z0
B B"N:Hg0  1、1阴阳的观点心理学空间+_ b1])NH l] @#S

6]T,?G@qj!ek-D0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是由阴阳共同组成的,任何一个事物中,两者是不可分的。人也是如此。心理学空间A ok%D)vC

TEO5xAWd.V A"a0  1、2阴阳的生命观点心理学空间/iCxX|/S

-a\ Xjw0  人也是由阴阳组成的。精神或心理是不可见的,多变的,故是属阳,阳的最高抽象形式被称之为“元神”;肉体相对变化较小,是可见的,故属阴,阴的最高的抽象形式被称之为“元精”,其含意有身体的精华之赋意。元精与元神阴阳和合则形成丹(道家)、菩提或舍利子(佛家)、太极(儒家)。阴阳分离则人趋向死,阴阳和合则人趋向生。
;wy[*BD0
6Fv,G'wKN n%l0  中国传统文化根据这一观点,创造了多种养身长寿方法,用来对抗死亡。探索这些方法的心理学意义,也许会为我们克服死亡恐惧提供有益的帮助。道教的小周天功法就是其中之一。具体技术层面的操作可见《周易参同契》。
`Ws,nxk0
].W(g2w/f0  1、3周天功法核心内容是[5]在意识的关注下,提取人的肉体中的“元精”,与“元神”结合,经过转化,转变成精神的最高抽象形式“丹”。修练者在修练这个功夫时会产生许多有趣的心理现象,把这些现象简略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也许会更加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功夫的心理功效。
A*~A s5p0
p7r,Q"c!SHc0二、周天功夫各阶段的心理现象及心理学意义
TDzk7{ s mj!S0心理学空间J~2G1VJ0G5`CtL
  2、1过程
&E$Z(?!V ^:wEX0
e1D C-d? ~$D+b0  第一步:取精入下丹田:当男性的生殖器在睡眠、白日梦、发杵等精神状态下勃起时,提肛缩肾,在意识的关注下,将这股无形的生命最初的形式,被称之为“精”的东西提升到下丹田部位。“精”作为个体的内在客体被意识所摄取。“精”是一种有部份物质属性,它是来自我们的肉体(客体);它被意识提取到下丹田时,是一种阴阳的结合,被定义为生命能量的初步聚合,是“好的”,下丹田的缺乏它,被个体定义为生命能量的流失,是“坏的”;个体用意象(丹田中“精”的意象)代替了客体(“精”)的拥有。个体的精神世界中形成了“精”的感觉性意象表达的印象存在。关于“精”的初级思想形成了[6]。心理学空间L3CC&aNdhP1yk

#pE-s#wt6hB4K0  此时身体下丹田的感觉是:饱、麻、胀、痛、热等感觉印象,这些感觉印象被个体觉知,说明了个体有了感觉性存在。
"n U(i'tz.SW-wX3E%\0
(z4ww:w!tSq0  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可能原因:如同人体内或体表的温度感受器感觉到温度变化一样,在人的禅定状态下,“精”开始与躯体腹部的某些感受器发生内在的联系。由于进食、消化过程是生物共有的,其感受器所能表现出特有感觉印象就是饱、胀、痛、热等。而位于下腹部的下丹田,“精”的意象在下丹田部位与消化器官的感受器发生联系时必然产生这些感受器所能够表现出的饱、胀、痛、热等特征属性。
jO/W gj#A8D0心理学空间#f%T#r-xNA}q
  由于在提取“精”的过程中,没有提取人的具体的某一器官或组织,而是梦思、神化等感觉意象材料,在非精神病或非精神病性的心理状态下,“精”不被表现为一种器官、或器官碎片等古怪客体或破坏性客体。所以是一种α元素或能被转化为α元素。心理学空间5ZtS7SW}
心理学空间*D7p5K~/`t
  第二阶段:心境初步分离,当我们能够做到十至十五分钟的心境分离状态(发杵、白日梦等状态)。意识作为精神的感觉器官,此时意识对个体及人格中相当于“我”的部分审视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意识必须处于一种分散注意,若及若离的,不攀附任何心理过程状态,而不是强行攀附于某个内部客体(意象、思维等)之上。即无念的状态中。心理学空间c mYdEL'k+{[

4z9~1Lo b Q0  在对下丹田保持无念的状态、全身的某些部位出现饱胀、痛、热出现的同时,还会出现莫明奇妙的饱胀、哀伤、恐惧等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是否与个体的过去经历有关?也许具体的事件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些感觉和情感是客体关系单元[7]整合或解构的产物,这是可能的。随着修练者修练时间的增长,这些心理现象会减少,甚至消失,情感变的宁静而祥和。这是十分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对某些固着的情感会因为这种状态而减弱或消失,那不失为一种自我修通和治疗的技术。心理学空间#g/` G1u#o#MK;Qd%R

H d`:y#J rd0  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可能原因:在白日梦或梦中,思想前体或客体关系单元在PS←→D的状态下的整合过程中,原有的思想解构与建构动态过程时,产生或释放联结着的情感的元素,如哀伤、恐惧等情绪情感。但是在不执着、涉境而不附着于境的状态下的思想整合,情感的联结不同于H、L、K或-K[8]的联结。它是一种中性,无爱也无恨中性情感状态;如同水中滴了墨汁,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的状态;再比如它是一个弹簧或一个钟摆,这种情感处于弹簧或钟摆的平衡点,可以缓冲两极性(H、L)情感的强度。因此,部份思想前体或前概念或部份重新整合的客体关系单元,是一种全新的带有中性情感的新思想或新客体关系单元。这些新思想或客体关系单元参与了建构过程,成为了人格的组成部分。心理学空间 Q8yK:^q1m
心理学空间0|%U@$R3_r$X
  意识关注下,“精”作为一种原始的思想或者说是思想的前体,如果整合进了惧怕肉体生命消失的恐惧的情感,则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如果整合进了希望肉体生命消失的情感,则产生对死亡的渴望;如果它整合进了修练者对肉体生命形态既不追求,也不抛弃的情感,则初步形成一种新的思想或前概念或客体关系单元,命名为“气”。“气”有感觉存在。心理学空间v#Gdkp7_h2a
心理学空间/X4^'k)f Q:^4Hp
  “气”是元精与元神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它是对“精”的感觉性意象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所以气,是一种介于有一定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的存在。关于它的存在与属性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这个实验如下:发气者用箭指或劳弓位置发放内气,体验者可以感受到凉与热的不同的感觉。这个实验至少向人们证实了:气对客体存在着感觉现实,并能被施放者的思想所控制。气的感觉现实还有一些其它的表现,比如焦虑的时候,有一种心烦意乱、气在身体内无秩序乱流动的感觉;愤怒时,怒发冲冠,有气冲头部的感觉;抑郁时,有气淤积在胸口或堵在胃部的感觉。显然,气对情绪而言,它有跟随性,中国人称之为气随意(识)行!气的感觉中明显以物理性、生理性、并且不能具体定义的感觉现实为主,它与心理的焦虑情绪相比,缺少了心理性的属性而多了生理和物理属性。但是,它明显与这些情绪相关联。当焦虑、抑郁的情绪出现时,可以明确看到气的影子。故,气可能是焦虑、抑郁、愤怒等基本情绪的前体,或者说,气进一步分化,可能形成有具体特征的情绪,如焦虑,抑郁等。有趣的是,当一个修练有一定成就的人,他可以用意识控制气在身部位的位置,而控制自己的情绪渲泻。比如,愤怒、焦虑时我们可以用意守下丹田的方式将气引导到下丹田,从而控制住我们的情绪。这是气具有部份α功能的典型表现,它能阻止或限制原始冲动进入意识。
Y*c*hm4g0心理学空间)Y tT9xuH`H0i
  躯体化与气的关系:很多心理疾病的患者有躯体化的表现,或者说躯体化疾病的表现者患有心理疾病。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躯体出现问题是气的运行受到限制所致。通过气的概念,我们可以形象地来说明心理问题躯体化的部份原因。如躯体痛疼,是因为气在人体内运行中被阻滞于那个部位,从而导致那个部位出现痛疼。中国传统医学可以通过药物、针炙、气功等使阻滞的气改变其所在的位置,或被排出体内的方法处理这类疾病,包括通过自我的意识排出气的方法等。对这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这是一个观客事实。有趣的是,这种排出与我们早期使用分裂的方法排除恐惧性、破坏性的客体有相似之处。动力学处理方法,则是通过对患者的潜意识意识化,随着这个过程的完成,病人的躯体化症状也会大大改善或消失。心理学空间$SE!b9kyEB@
心理学空间!_4B!e'zi jc.T
  第三阶段:禅定的状态下,下丹田形成的气被提升至上丹田部位(大脑内部)。此时会出现片状的光亮感觉,同时会出现意象、图像、思维、情感、回忆事件、过去见过的物体影像呈现等心理现象。
^3|l9Dp#g cT/w?B0
+E"Fa'x/d Xc"jJ0  这是一个对更深心理层次的人构结构进行自我修复的过重。按照挑选来的事实(selected fact)规则、思想由分散的状态向思想的整合状态转化(PS←→D的状态)等比昂理论可以较好解释这类心理现象。恰如比昂的思想形成与成长的过程那样,从思想元素到梦思神化,再到前概念心理产物(意象、图像等),再进一步,形成抽象概念的心理产物如(概念等)。其整合中的特点是:情感具有极性。但是,在禅定中的感觉性意象表达状态则是用一种中性的情绪参与、梦思、神化、前概念整合,因此,存在着一种带有中性情感的新的思想或客体关系单元。心理学空间)PS Bd)jK
心理学空间3JX o2|rR*P#w+A
  以用修练者经常出现的带有“恐惧时空隧道的意象”和带有“恐惧个体器官意象”为例进行分析。心理学空间z3GQ)a9} m:?q0d

\/UH[e1\)bv%u QA0  恐惧的时空隧道意象:在无念或者禅定的状下,个体会有穿越一种无穷无尽得黑暗的隧道感,并且伴随着恐惧。在现实创伤事件中,人有从母亲的阴道出生这种经历,这个被阴道挤压的最原始的创伤,令我们产生很深恐惧。隧道感是我们出生时现实创伤的原始的心理意象记录,它在思想整合中,原始记录被释放。较长时间的修练者,会产生隧道的意象,但不带有恐惧感。心理学空间_1O2aI:v"\,X RM
心理学空间txp$iWZ
  恐惧个体器官意象:在无念或者禅定的状下,个体有时会觉察到部分人体器官、骨胳等,并伴有恐惧的情绪。它可能是一个感觉器官投射性的意象,或者说是一种我们早期使用分裂的防御机制时遗留下来的心理碎片、古怪客体的意象。我们每个人今天或多或少都有部份的精神病性的人格碎片存在,这些意象就是原始记录的释放。心理学空间uTWa:hD RI

Y8kj-Cx&V+UVc0  这些恐惧的产生都源于早期对死亡的恐惧。如何整合这些最原始的思想前体或客体关系单元呢?
'j;@&P0fYu6N"p0
*T!| Vog'@\0  一方面,思想元素之间的联结,使得出生时或早期的创伤经历以感觉意象的形式被保存在我们的意识深处,由于那些与思想关联的情感元素都是有极性的,所以个体会产生对死忘的恐惧感、焦虑。心理学空间2h+mdq/\@(~
心理学空间 Q+~,|9x l
  另外一方面,禅定状态下,这些带有恐惧感的感觉意象被解构,这些思想元素与中性的思想元素、或者它们之间进行思想元素之间的联结、整合,形成新感觉意象性的思想前体或前概念。因此会有新的带有中性情感的感觉意象成为一种概念的前体(相当于比昂网格图的D行),并且发展出概念、抽象概念等。因些,带有低恐惧或低焦虑强度的情感的新思想前体或客体关系单元参与人格的构成,并形成人格的组成部分。
GJKls0O(X4{ W0  用中性情感代替恐惧感,那会形成一个对生死不执着的新观念。
/a7]1}D1f@n^+z0心理学空间 U1Z2Hw)D^ ~ g:D,e+z
  由于人的动机是思想发展的产物。因此,随着修练者中性情感思想代替了思想中的有极性的成份,那么人对好与坏等极性情感的两极的追求会减弱,甚至会变成无欲无求、随欲而安的一种动机状态。这导致个体对外界或自我内部环境变化的容纳程度大大提高。
s%]$^.\4e`W:Z0
(\y6W(xo z(Vlv0  第四阶段:在上丹田部出现一个凝聚成团的光团。六祖慧能大师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主是指的它。对长期的修练者,这是一个心理现实。历经数千年的中国儒释道文化已经为它赋予了意义。它的赋意是:阴阳合一性的生命体,是生命的终级形式,是不生不灭的。佛教的万经之首《心经》称之为舍利子、禅宗称之为菩提、道教称之为丹或神。这个心理现象是让我们“见到”了生命形式的心理存在,并给予它一个“不生不灭,(永恒不灭)概念,从比昂的网格图中,它处于E行的一般性概念,即“生命永存的思想”。但是它仍然可以做为一个前概念,与个体在现实中遇到的独特的认知相互匹配。比如某一个生命垂危的人,死亡的认知与生命永存的概念相匹配时,他得出的对生命理解的新概念是:肉体将消亡,精神(阴阳合一性生命体)还存在。个体对死亡的恐惧感或焦虑减弱或消失。
1DA3y0V4B0心理学空间eC6p~.VIU q$m-bV(O b
  修练是有一定风险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专注于内心的体验,佛教止观和精神分析自由联想都同样存在着危险:当念头的力量过于强大,即冒出来的思绪背后隐藏极为强大的愿望和压抑,已远远超出定力或肌体运动带来的投注力,这时人反而会随着冒出的情绪被带走。加上专注于内心时投入该念头的意识力量比平时要高,一旦情绪爆发,在禅定止观中就会出现疯狂,在分析中则会出现躁狂倾向[9]。这种现象在修练现实中是可见的,但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执着于“追求修练目标”这个念头所致辞,而使得力量失控而产生情绪爆发。这显然是忽视了或背离了禅定中保持“涉境而不执着”的要求,因为产生疯狂的原因是执着于念头而投入该念头的意识力量比平时更高所致。这显然不是禅定的状态,而是一种执着状态。这也说是禅定和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联想重点区别。
]jto J hNe4} ~0心理学空间e|z\/Q5o9Y {[
  一个思考的问题:禅定是否是退行到婴儿状态心理学空间S'p'd#sv xikX
心理学空间5kq-k x@4gU
  人是在出生后的一瞬间拥有了思想,还是在母亲的子宫中就拥有了思想?如果是前者,思想显然不是人固有的属性,而是一种外在物的附体。如果是后者,婴儿如何在一个封闭的子宫环境中长期存在?一个自制力优秀的成人,长期处于封闭环境时,也会崩溃于因为孤独引起的恐惧和焦虑中。婴儿却长时间处于高度的封闭状态子宫中而不会崩溃,原因是什么?玛格丽特•S•马勒描述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开始大约持续一个月这段时间里,处于一种“正常的孤独性”[10]阶段,儿童似乎处于一种原始的、幻觉性的定向力障碍状态中。是定向力障碍,还是定向力根本就没有。定向力的是动机所致,所以它也是思想发展的产物,是随着思想的发展而发展的产物。原始的思想是一种人类自然拥有的结构性的产物,出生后的生存资源的缺乏导致思想的产生,婴儿对于母亲乳房、对抗环境变化能力等缺乏性资源的需求,产生了动机,产生了心理的定向力。因此,在母体中的婴儿,由于没有缺乏需求的存在,所以处于一种无欲望的状态中。在母亲的子宫中,他们能够在很长的时间中保持一种天生的不与外界产生联系的孤独状态。由于没有对时间的需求,他们无时间感,所以他们可以长时间忍受孤独状态。在禅定的状态中,也有无时间感现象,例如禅定者不能较准确地判别处于禅定状态中的时间长短,犹其在深禅定的状态中,数小时的入定时间宛若渡过数分钟一样。所以禅定也是一种正常孤独性现象的表现。但是,我们不能认为禅定是退行到婴儿状态中。因为禅定者的思想状态是一种带有无极性的中性情感的高级思想状态,而“正常的孤独”婴儿的状态则是一种原始思想状态。因此,可以假设:婴儿拥有原始的思想,但思想的发展则是因为出生后的缺乏所致。但,如果婴儿在母亲的子宫中就有缺乏产生呢?这个现实值得去思考。借助于禅定的技术,可以有助于体验人早期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探索。
%z6n8iF~"E)C0心理学空间cnw;u/if mw[9Ozz
三、意义
.jh7hG8q~B0心理学空间#y1Qv0?@n
  3、1中国传统文化被内化,个体形成了新的对抗死亡恐惧的态度与观念。
2J Pj)P w{ NW0
]@/s {)B0  在涉境而不执着的状态下,个体形成了一种对待躯体衰老、死亡、消失的态度和观念转变。由恐惧死亡转向对抗死亡,甚至生死无执着的心理状态,减少了原始的恐惧与焦虑。
EW(Z$pO`6D8DUe0
5v"?8mcH0  3、2促进自我成长与自我体验心理学空间e+W]%d/c
心理学空间1a1f0AtC k)Y:L}Dt
  涉境而不执着心理状态对于自我体验中的个体而言,它与比昂的♂容纳物寻找容器♀的过程中,母亲保持中立的状态相似。由于在修习时,容器(♀)对容纳物(♂)产生于这些感觉体验处于一种不排斥、不执着,但是承认其存在的心理状态中,(♀)容器弹性与厚度变得更强大,能够经受(♂)容纳物更大强度的冲击而不被破坏。
Jw@n Q!J/r9D%aF0  在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其人格就有更大地宽容能力,从而改善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作为一个分析师,他有足够地耐受性,为他有能力在强烈地情感氛围中与(♂)容纳物有最佳的中性匹配能力,而且匹配的过程中情感与认知处于一种中性的悬浮注意状态,从而提高分析师对无意识冲突的感受性和对患者冲突的敏感觉察能力;这还是一种有助于成长的情感互相作用状态。当分析师的涉境而不执着的姿态被患者认同内化,则患者某些固着的情感联结产生解构、重联结、整合。因此,患者固着的思想重新修通、重新发展,形成新的思想、概念等。心理学空间0SEVW0j%b(U

RH |pkhh{]0  3、3对于精神躯体化疾病的处理心理学空间{cY:r3B2j
心理学空间NB(Y:Mnv|6p
  可以通过改善气的相关因素来改变躯体化的症状。这为躯体化疾病的治疗增加了一种途径和方法。心理学空间gRbQg0N
心理学空间 t9O1G2Cs2o&k/?
  3、4涉境而不执着的状态在治疗的应用
g~ |KE:E0
E!igd vY F6jRAS0  个案治疗的意义:分析师可以成为一个“无念”的母体♀存在,从而为病人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病人的状症很大一部份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其内心冲突引起的,通常体现为好和坏这两种表达,在病人内心中,表现为对坏的事物不能接纳,或对好的事物不肯放弃这两种执着的现象。所以扰动病人思想中的好与坏的执着观念,成为治疗的基础。加强病人对不排斥,不执着,承认其存在的心理状态接纳就成为技术的关键点。
7v7v2gS vv5d0
Q%vQD0WH0  3、5精神分析中国化的联接心理学空间 b)el+_2X,H!O

b~3|W/E0  由于不排斥,不执着,承认其存在的心理状态技术运用与精神分析有着具体的联系,因此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思想体系有了一个契合的位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的浸润变得重要起来。两者的融合,使得国人更加能够接纳具精神分析治疗体系,产生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心理学空间qsa.|6w4C
  心理学空间y,pc$X:`uG{
参考资料心理学空间^r%n?q2p

D@B,L/qF8l0  [1][2]净空法师.《六祖坛经讲记》.南京古鸡鸣寺印赠.99-100心理学空间u@B U*l cs
  [3]净空法师.《六祖坛经讲记》.南京古鸡鸣寺印赠.268页
/dD?f5gI1{ x0  [4]任法融 著. 《周易参同契释义》.东方出版社.35页.
EK6iTH l&n-l0  [5]《周易参同契释义》 东方出版社。
6w'\0H'T,iz{'zT0  [6]比昂 著.《思想等待思想者》.103-130页.苏晓波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8kV)V\7T}/S0  [7]Michael St.Clair著《现代精神分析“圣经”》 .22页..贾晓明,苏晓波译。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心理学空间tQ(Pg`7dtg5Y'_0s
  心理学空间K&g3gVOW0jM
  [8]比昂 著.《从经验学习》.42-60页.刘时宁译,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8月第一版.心理学空间)q kV ZT^U+u
  [9]尹立 申荷永.《言语断道,回头是岸》..宗教学研究,2007,2,106.心理学空间?}#mI*{$weN"w_
  [10]Michael St.Clair著《现代精神分析“圣经”》 .116页..贾晓明,苏晓波译。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心理学空间lBu L"[K3u#X;D
  
z }~%R1t0  
#`@,U6\ `l0   

n[+E2],H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禅定 精神分析 联结 容器 涉境而不执着 网格图 无念
«母 亲 的 梦——临床实践中的释梦 精神分析实操技能
《精神分析实操技能》
冲突和缺陷:技术的含义»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