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多妻制如何才是道德的?
作者: mints 编译 / 8865次阅读 时间: 2018年11月18日
标签: 婚姻 一夫多妻 一夫一妻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r r0S(S L3f.{3V/s U@0心理学空间h!? oZ*Kl

一夫多妻制如何才是道德的?
U-Tz8dgf0mints 编译
f4k1YaZy0
b,m8|s;F0心理学空间_TwG)Auw/rb
心理学空间d-T _hF

心理学空间eIv|&qNmF

{/d-h-] E n0一夫一妻制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减少了男人之间为配偶的争斗,稳定了家庭和社会。可是由于生物性的趋势,一夫一妻制无法满足个体全部的生理心理需求,激化了新的矛盾,最典型的就是夫妻双方共同达成的一夫多妻制,本文就协议的一夫多妻制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心理学空间zc C I(a*@"bo
 心理学空间9r s#Q F)K5i#O
 心理学空间0v9FMO\u,I-?
恋爱中的欺骗五花八门,从男男女女向非配偶倾诉他们内心深处的压抑和欲望,到可以轻易和人发生关系而不受社会规范约束的淫乱骗子。

B#\-ML1cAj0

y"S3H1|}p0情感欺骗、身体欺骗、心理欺骗……无论何种形式的欺骗都(通过打破内隐和成文的协议约束)破坏了双方信任关系。所以,你是否认为:爱情关系中的欺骗是否等同于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ethical non-monogam)呢?心理学空间E;M5R*@z\
心理学空间@F9HI qs

~u0g(o3j~R!^0
T/i(w8f N#K7rqZ j0

@-S Lh r$v0心理学空间\-M2Z` Mu!vO#wF t EI

1、什么是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

,|3K mu-] Y'xf0

}dyA5b+c~B+R0“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是指允许一个或多个伴侣满足他们与多人交往、亲密、爱和性需求的关系,而且事先获得了所有人的同意,并签订了协议。

-k+?(BVj$K0

(e7^P"q P}W0

紫色的莫比乌斯象征非一夫一妻制心理学空间'szu"h.Yl

H#G:L/Y;Ni;nF02 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的类型心理学空间/IF8[$g3?1Q

心理学空间 o.]T7cB]1{ak.t

在现实中,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类型有以下几种:心理学空间7n HCX H

1ba6Tw]y/I0

X];c1p o0
  • 多元爱(Polyamory)
    ;K!}v2_Z`QA0多元爱是“许多爱”的同义词。它是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组合,“Poly”(希腊语)表示许多或几个,“Amor”(拉丁语)表示爱情。践行多配偶的人同时维持着多个性伴侣和/或浪漫伴侣。心理学空间2\oRp3|!O YC A

    On(bib@ }v0
  • 换偶(Swinging)
    k:{D*V&bq7T J0换偶是指一夫一妻制的多位夫妻从事非浪漫的、或非柏拉图式的性娱乐活动。
    n0F7G#?0A)|N5{c0
    d7Cq!`Yp"h^M0
  • 多性恋(Polysexual)
    S]L l6rY0这个词也是希腊词“Poly聚”和“sexual性”组合而成,意味着许多性伴侣。这种非一夫一妻制的性关系在情感上的亲密程度不高。
    p/o5RhMA8E%}M0心理学空间;Rvc%P|W/CZ ]|
  • 多配偶(Poly-fidelity / polyexclusive / polyfaithful)心理学空间9B v+?%O(Bt6Lr
    这种关系类似于群婚。这个词是由克里斯塔公社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某个时候发明的,它结合了“聚集(Poly)”的和“忠诚(Fidelity)”的含义。多配偶制群体有三个或更多的参与者,涉及的人数大多不止一个男人和不止一个女人,而且他们认为大家是婚姻关系。
    sBT ]K:z&L-F0他们可能住在一起,分担经济负担,一起抚养孩子,分担传统婚姻中的其他责任。这些婚姻团体的所有参与者都只与该团体中的成员进行性行为。心理学空间X)v/Xsd+A V9|
    心理学空间(_)Cem4E8nd
  • 大老婆/老公、二老婆/老公和三老婆/老公关系(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relationships)心理学空间5NxoN9e#HEat
    这是一种多角关系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一个人有多个伴侣,这些伴侣在性交、情感强度或关系中的权力方面是不平等的。通常陪伴大老婆/老公的时间最多,大老婆/老公在它们的爱情关系中是主要的一夫一妻的关系;二老婆/老公通常会定期和他们的爱人会面,而且经常保持联系;三老婆/老公一年见面一到两次,或者只是偶尔见面。
    /k Cs NJ7k0l+~0心理学空间/h)IF"x7XZ9PA-x
  • 开放婚姻(Open Marriage)
    \J6rK1YT0在这种婚姻形式中,双方都同意对方的婚外性关系,而且并不认为这不忠。
心理学空间3s,q9w [yg+p

心理学空间D+n c"@,_?'t&}

/e$v)D9z7hx|RZ^0 心理学空间WL{Je#~xo:]P

心理学空间?&`"f5`TdoM#V(R

 

.qZ1Gg k p!^+M0心理学空间q*GU'g }?B

3 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的症结心理学空间)y5f-T|}

心理学空间lRq&F K7v|

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这种关系建立在诚实的前提下,并和伴侣坦诚地交流性的需求和情感的需求。因此,从理论上讲,它消除了背叛、背后撒谎,以及偷偷摸摸偷腥的发生率。当其中一个或两个伴侣对它们团体成员履行责任的程度感到不满意时,就会给传统的关系带来灾难。

E7Jdj9Twaut0

0Pf"YQ P0但是情感并不受双方之间的协议控制,情感是本能和直觉,没有推理或知识。那么,当一旦情感的浪潮席卷而来,嫉妒从敌意的脑袋中滋生而出时,结果是什么呢?

A;k3`7r`_Ik0

Fx }n7_-yXs0在非一夫一妻制的关系中,也会不时的出现嫉妒的情绪感受,但令人惊讶的是,嫉妒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心理学空间*o;e9{-NB,]V\ c

心理学空间? ya,\On4}Bl

非一夫一妻制关系的基础是认识到一方不能满足另一方的所有性需求和情感需求。这个清晰的观点在双方的头脑中都起了作用。心理学空间h5iqh+{1U4e xa

心理学空间7V]~2e6o"y2W&I2?.Pc

因此,当一个人的伴侣忙于满足(他们的主要伴侣无法满足的)自己的需求时,通常就会获得解脱、接受和理解的感觉。心理学空间(TjI5s Ko:n%_

8u n3d(T Zm0不过,当非理性嫉妒持续存在时,非一夫一妻制的关系就会像一夫一妻制的关系可能面临着结局。

H7a'p-HB G c;X0心理学空间N:zW"Uxv5e

 

nnJ#{MBO7~0

H'T7EE.bXM0 心理学空间tR I6[4K

}FwdT [z'D$V|04 这是一种可行的选择,还是被迫的逃跑?

O6l5eF4rU:W0U0

#z:g)S;f\c1q0那么,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关系是传统一夫一妻关系可行的选择吗?

!j Dbv}0

1y`q2?&h3w0如果目的是为了避免一夫一妻制的限制和被欺骗的痛苦,同时又能享受一段充满爱和性的满意关系,那么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真的是维持更幸福生活的一种途径?抑或,是一种很吃香的被迫逃避?心理学空间 SQ&U#f;rto p8a

心理学空间p)YJ]-tB$w

在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答案就是“每个人自己”。在当今的这个时代,近50%的人会在恋爱中欺骗对方,在女性比男性多的社会里,在友谊中保持自由的精神比严格的规范和复杂的婚姻伴侣关系更合理。还有,现如今,找到一个伴侣就像是触摸我们智能手机上的几个按钮一样简单。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人会认同上述的合理答案。心理学空间4M9I,K1fwtV S;Lt

心理学空间~ ~ |!z/}B Z]Q

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为人们提供了选择——在不向对方隐瞒自己现实的情况下,提供了探索自己欲望的选择。它允许自由地拥抱和表达不断变化的性爱想法和偏好,并认识到彼此双方在他们生活的任何阶段都是相容的,而且会以相同或相容的方式推进亲密关系。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可以在一起,并将他们的友谊发展成新的阳光灿烂的一面。

;GI[fT4o l0心理学空间#nX2~0L'b&r

 

:}U7c$hx$u:S KM0心理学空间_0zWn8Cy;t

5 底线

*z)uI x:m`'x0

`I&X7}3f4q7Z0虽然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如果人们能够建立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伴侣的伴侣关系,那么就可以致力于开放的交流、相互尊重、慈悲和信任,而且,你也可以去争取这些!

,S6Ic EZsW0心理学空间 PZ1D[{`B

在你投入了宝贵的时间和情感之后,找到一个毫不向你掩饰自己真相的伴侣,难道不是更好吗?

,n!]8fyQw+J,o"J%^1r0心理学空间XmN/X D;J

底线是寻找清晰的思想和需求。此外,还要理解合乎道德的非一夫一妻制与作弊不一样。但是,如果你无法践行遵循诚实的基本要求,你就永远无法以合乎伦理的方式行事。不管那是什么,只要你确信自己愿意分享任何东西!心理学空间] e2m,F ^z,gsl

心理学空间{(fg:EX\R

拥有一个让你知道什么是自己最重要之事的伴侣,而不是在投入宝贵的时间和情感探讨真理,这不是更好吗?

v#eXH7~?C.A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婚姻 一夫多妻 一夫一妻
«朋友圈的粉丝数意味着什么?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年轻人也很容易感到孤独»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