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看道德的纯洁性:把脸面擦干净
作者: 罗特曼管理学院 / 5261次阅读 时间: 2016年1月18日
标签: 道德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OnJ9X7V r#a(C&K0从文化角度看道德的纯洁性:把脸面擦干净心理学空间'|;w!n(j4C'T

心理学空间;gg V6oiv8t m ^!G

讲道德的人心地纯洁。不道德的行为令人感觉肮脏。这种用纯净程度来描绘道德高低的表达方法在英语和许多其他语言里比比皆是。这种关联在世界各地的宗教里也深深植根。从基督教的洗礼和犹太教的浸礼,到伊斯兰教与佛教的净礼,以及恒河印度教和安穆立特的沐浴,对人类肉体的净化仪式都象征着对精神的净化。纵览人类社会,身体的纯洁性与道德品质的好坏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道德与纯净的关联就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wxm'f_)g0心理学空间v5QC'uxm

最近,由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的Spike W. S. Lee教授及其同事、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Jing Wan、北京师范大学Honghong Tang和Chao Liu、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Xiaoqin Mai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个问题的答案,既是“是”也是“不是”,它取决于我们对于“普遍”的具体定义。

k0@#l$L3F#d e8w"G|Ws0

-`*ss%jI~ M0

5QA7bQ cr&c[,K8~0Lee认为,“如果我们对所谓‘普遍’的理解是:‘道德-纯净这对关系是否存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之中?’,那么回答是肯定的,这个命题似乎是成立的。但如果所谓‘普遍’指的是‘在不同的文化体系里,这对关系的表达方法是否完全相同?’,那么答案则是否定的。”

b5pG$Ql9Nn0

+},UI}H s2|0以东亚人为例。在很久以前,文化心理学家就发现东亚人对于“脸面”——即自身的公众形象——相当在意。在被发现表现得比较自私、不义、不当的时候,他们显然会去努力避免“丢脸”,而往往同时又热衷于通过提高社会等级来给自己“长脸”。这个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面子文化”。

LV$k9z1M-r3PX#G0心理学空间 H2_-grOPm$bj

鉴于东亚社会这种用脸面象征个人形象的特殊文化,Lee和同事们首先假设对于“面子文化”社会的一员,他脸部的纯净程度可能对道德表征有突出的效果。随后,他们做了若干项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

6Bk9v-|D0心理学空间3]OH,V r/e%I

在其中一个实验中,当被试回忆自身不道德行为之后,清洗脸部对于东亚人来说更有助于减轻其罪恶和愧疚感,而清洗双手则对西方人更有效。清洗脸部的行为,能帮助东亚人从出于负罪感而实施补偿性利他行为的冲动中解放出来。在不道德行为发生后,东亚人会尤其被洁面产品所吸引,并不由自主地进行脸部清洗。

ml:_q/qh0M3J*|+j&N0

x/bI Z L0这些实验结果说明,道德与纯净这对关系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因文化而异的。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这种联系都是绝对存在的。但是,不同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净化形式。人们到底是该把手洗干净,还是把脸洗干净——或是把嘴巴擦净、把头发洗净、甚至是把脚丫子洗干净——似乎还是要取决于某种文化对人体各部位的不同解读。心理学空间J!i }l F;m&a,v9r

###心理学空间[Y&{R }|Y
Spike W. S. Lee现任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营销专业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是人类思维的表征与隐喻本质,及其导致的古怪行为(如人们通过清洗身体来洗刷过去、继续向前;当“嗅到鱼腥味”时,他们会生疑并继而在以信任为基础的经济游戏中减少投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探究思维与身体的各种互动;人类比喻可预测思维-身体关系的原因;比喻影响人类判断、情感、行为的时机和方式;支配这些比喻效果的认知原则,以及这些原则如何随实验、社会及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改变。

Z)J&cc(P*c._7JQc0

2kr"`P*|N#@G)S0心理学空间1JnZ}e[T
心理学空间Rv9`/IY2l*Uy

心理学空间[G c'V;Q.F

该研究结果已发表于近期出版的Frontiers in Psychology。

q:Nd,gT xIn*s?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道德
«物理词汇“进入”心理世界 科普新闻
《科普新闻》
抑制性神经元而非年龄决定了学习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