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洛-铁丝母猴VS绒布母猴——谁让小猴更依恋
作者: 网络转载 / 24135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11日
标签: 哈洛 依恋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w/u2m3Kh-Z0 
h(jOR`*A0 2岁的安一点都不能离开妈妈。从出生至今每当妈妈不在家托别人帮带安时,不管给她多好的玩具,多香的食物,多动听的故事她都以大哭大闹置之。只有妈妈回来把她搂在怀里她才破涕为笑。
_Q]0N$D-OBhl$z5W0 心理学空间:c Q?6KeeDi$r
 8岁的安因为扁桃腺肿大要做一个割离手术,她惊恐万分,虽然医生给她打了麻醉剂,但是使她安静下来的却是妈妈塞进她怀里的那件绒球毛衣,因为安总是搂着妈妈这件毛衣亲小绒毛,那样她就会感到满足和安全。心理学空间V,JU?? x`w
 心理学空间e^WR o+s
 18岁的安已经成人了,是个很优秀的女骇,即将离开父母去上大学。而她依然没有改掉摸到毛衣就想亲亲的毛病。
?_,l+s?rg0 
\hS O9U'Ti6h0 让孩子吃饱喝足,只满足他的生理需要,就能够让他与父母建立起至真的亲情,就能健康成长了吗?对孩子来说,外界事物的吸引力再大也不及与妈妈身体的接触。随着孩子的长大,母子双方都会对亲密的身体接触感到不好意思了,他们也许会有意无意的再找一个类似这种感觉的“替代母亲”来继续满足孩子对妈妈身上那种特殊温暖的需要。心理学空间4H4Lk ^+lk%h t\
 心理学空间/GBU-el'`+T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洛发现,一些小猴子与母猴分开喂养后,虽然身体上没有什么疾病,可行为上却出现了一系列不正常现象。同时,那些被隔离的猴子对放在笼子里的粗布衣十分依恋。哈洛的研究给了我们有意义的启示。
C:Q5^R9yW5B9L;@ e0 
}w j5?2WoU0 基本实验
&P3`Z@)O:W-@5O0 
心理学空间{ CuU-z
 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mLhi"{9f$\g:A n0 后续实验
m@/K(E |M'EPyz0 
\$FJc5pO}0 哈洛从这个“代母养育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问题:那些由“绒布母猴”抚养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性成熟后不能进行交配。于是,哈洛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w(ZT |(Nq5l0 
V7^1vJ7N*J6i7_["r0 实验结论心理学空间Ry%v ~F'T#u
 
-Hp]nNx*L0 哈洛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用他的话说就是“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心理学空间-w9X f$P2Rsc
育儿启示
心理学空间Nb_j2dxj:s3zD k


`#r&B"]w01、医生现在知道将新生婴儿要直接放在母亲的肚子上;孤儿院的工作人员知道仅仅向婴儿提供奶瓶是不够的,还必须抱着弃婴来回摇动,并且要对其微笑。医生现在知道将新生婴儿要直接放在母亲的肚子上;孤儿院的工作人员知道仅仅向婴儿提供奶瓶是不够的,还必须抱着弃婴来回摇动,并且要对其微笑。心理学空间Rw-b-sv0{4@^]
心理学空间&VU7w7U |eh8J2\r
2、不做“布料”妈妈,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做亲子游戏时,父母应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3m q|kY?&f+D0

#XT&b0K;h p I0 为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心理学空间E3Rr/Y+Wp6i*N

心理学空间/^s\~!i:g)N\

哈洛等人的研究发现给了我们很多有意义的启示,它对改变传统的育儿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粘人”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他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对亲人的依恋。心理学空间1w?9YJ;n S*|2A
心理学空间"]g2z;Sc Nt,x'^5V%q k
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他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儿童与依恋对象之间温暖、亲密的联系使儿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满足,更体验到愉快的情感。
\+q/D_U4{[:_P0
^$c\+uZ.zL0◆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肌肤接触,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脸、胸、背等让孩子体味着“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对大一些的孩子也应如此。
X?'d lk6B M0
?gH-N#k&s&DIEwt0◆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亲自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必须分离,应与孩子做好沟通并坚决离开。
Z e vMR.qo0心理学空间8r6a?Omy^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做亲子游戏时,父母应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心理学空间/D K.wv G){

心理学空间D)fO5`+iJ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gy)o J2KO"f| F0
Cd1~] [7G*R#a Hh)U0心理学空间:D5l{Fii,Y

m~? D&VW0
  哈洛-“面具”实验

$v,MIX)K:M0

rH^*EuV`\0 哈洛进一步让他的助手做了一个逼真的猴面具,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但是面具在完工之前,婴猴就已经出生了,所以哈洛把婴猴与一个脸部没有任何特征的绒线代母关在了一起。婴猴爱上了无脸代母,吻它,轻轻的咬它。而当逼真的猴面具做好之后,小猴一看见这张脸就吓地连声惊叫,并多到笼子的一角,全身哆嗦。心理学空间%TOz9y+J!V
 心理学空间&b"w.^{U1`T2_ A.u
 启示:
{ } ^?4b$jo y0 心理学空间|\"a~d$|!nw
 1、脸是爱的变数。爱孩子,先得爱自己做父母的那张“脸”——情绪管理很有必要。 
.|7z+y cH0 2、我们的需求远不止饥饿,我们努力与他人建立连接关系,我们所见到的第一张脸在我们心中是最可爱的脸,(刻板现象),而且很难被修改。心理学空间U1n]l.H]^ m
 
r0X4DdVK#k'dE+w+J0
 哈洛-“铁娘子”实验
 
c_NRlHZ0 声名狼藉的实验,但却是关于爱的。心理学空间l'I7NJD7ZC
 心理学空间gp'rSzF2{)X
 “铁娘子”实验是哈洛设计的一种特殊的代母,它会向小猴发射锋利的铁钉,并且向它们吹出强力冷气,把小猴吹的只能紧贴笼子的栏杆,并且不停尖叫。哈洛声称,这是一个邪恶的母亲,他想看看这会导致什么结果。他制作了各种邪恶的铁娘子,它们有的会对着小猴发出怪声,有的会刺伤小猴。令人吃惊的是,无论什么样的邪恶母亲,哈洛发现小猴都不会离去,反而更加紧紧的抱住它们。心理学空间Mr#i^%z-]a%|f
 
[D+ka XG'QS^m0 启示:心理学空间d2c'Oj$G5xt!{
 心理学空间,Q4oR*oQQ1|3I
 受伤的小孩唯一倾向就是去找妈妈。受到惊吓的的幼儿是不计一切代价要紧贴母亲的。
[_6_.`FEaQ0 
K3\u&`$lk`-y7x [t[ v0
 哈洛-“绝望之井”实验
 
+_q {p1{.t/i0 声名狼藉的实验,但却是关于爱的。心理学空间s4HYz&E
 心理学空间un&}:po1|tQP&Q,~K-g
1960年代,生物精神医学兴起,出现了通过药物减轻精神症状的可能,而这引起了哈洛的极大兴趣,他再次在恒河猴身上进行实验。他建造了一个黑屋子,把一只猴子头朝下在里面吊了两年。哈洛把这叫做绝望之井。那只猴子后来出现了严重的、持久的、抑郁性的精神病理学行为,即使在放出来9个月之后,还是抱着胳膊呆呆坐着,而不像一般的猴子东张西望探索周遭。
q'r(@:Mva2D0 心理学空间eb%K7hGP
 启示:
S&tVK9I.N&M:\#o0 心理学空间-QM'}s0C C
 1、早期严重而持久的孤立,会使孩子的主要社会反应沦为恐惧。 心理学空间8^J*L A#J4M@6D
 2、长期剥夺幼童的母爱,会导致其沮丧、绝望、焦虑、心理残伤和死亡,会在其身心方面上发生严重而久远的影响,直至终生。 心理学空间(i0W7[9M*c-l6k%wXm
 3、父母尽量避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亲自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必须分离,应与孩子做好沟通并坚决离开。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哈洛 依恋
«“猴子先生”哈利·哈洛 26 哈洛 | Harry F. Harlow
《26 哈洛 | Harry F. Harlow》
哈利·哈洛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