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
作者: 转载 / 31239次阅读 时间: 2011年7月11日
标签: Meichenbaum 贝克 认知行为疗法 雷米 CBM 自动化思维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c[S2I%|C })f0解读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心理学空间ep\x@N u

l9T:^8\n-o-[$IX01.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心理学空间/O v+j0^1SE

nGr)u&ANm0贝克(A.T.Beck)生于l921年,l946年在耶鲁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会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此后,贝克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于l958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目前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认知治疗中心主任,《认知治疗与研究》主编。其主要著作有《抑郁症:原因与治疗》、《认知治疗与情绪困扰》等。心理学空间+m|'D1A7li)kW
心理学空间&~,r(`#Y q
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在他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共同感受(common sense),自动化思维(automatic thought)及规则(rules)。
`Ux7{W J}I0心理学空间W&? \M\y"fnE'?
所谓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如果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使上述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
$QNE x*KfF3B0
(M/t@6p1xI'L0但是,人们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因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自动化思维”的含义。这样,思维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这就需要咨询师运用细致的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分辨并改正这种错误的、习惯化的认知过程。
b0|h!I/Q2K0心理学空间"f7Jp\ X2m
贝克还认为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它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现在的行为。但是贝克进一步指出,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心理学空间dy/B,~)Y/j
心理学空间1I;}1@5c!iLp
综上所述,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ky'B?z0{/IO*S0心理学空间r*O%BN"h t2T
贝克指出求助者的“自动想法”是一些个人化的观念,它们由一个特定刺激引发并可导致情绪反应。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于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向歪曲。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是缘自于一般过程的,如错误思维、在信息不足或错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正确推理,以及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贝克指出了下列被称作认知歪曲的导致错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Beck et al,1979;Beck&Weishaar,2000;Dathilio&Freeman,1992):
^*c;A4b n8`[R E0
)WwmKy f"yh6PQ0•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a*C`:z(I"w jA0•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c9H;rT`2N0•过度概括 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心理学空间m4w1Y(D Qm?~M
•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c0v'UzbH}{3h0•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心理学空间Pjf/[6fp2?i-i:N
•贴标签和错贴标签 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2t;M!s%l+_*J g)W0•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影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7aC~8j2V+a0
I(jt3N}r.]0贝克(1976)认为,改变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修改不正确的及功能失调的思维。认知咨询师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通过与咨询师合作共同努力,求助者学会把他们的想法和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区分开来。他们了解到了认知对他们的情感和行为的影响,甚至对环境事件的影响。咨询师教给求助者识别、观察和监督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尤其是那些消极的自动想法。心理学空间{)~0a%td!A1z
心理学空间(PS` k[(f$g
贝克(1985)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U8hHm0G0
k)[#u;q#fA(l.Y:K0(1)识别自动性思维——由于这些思维已构成求助者思维习惯的一部分,多数求助者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首先要帮助求助者学会发掘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更为具体的技术包括提问、指导求助者自我演示或模仿等。
7_Clb/XD/i0心理学空间%Q*p}ia!} n!f m
(2)识别认知性错误——所谓认知性错误即指求助者在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典型的认知性错误有前面提到的几种,如任意的推断,过分概括化,“全或无”的思维等等。这些错误相对于自动化思维更难于识别。因此,咨询师应听取并记录求助者诉说的自动性思想,以及不同的情境和问题,然后要求求助者归纳出一般规律,找出其共性。心理学空间MBZ)z5{ MG m
心理学空间 ` @Sn1DUbT
(3)真实性验证——将求助者的自动性思维和错误观念视为一种假设,然后鼓励求助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通过这种方法,让求助者认识到他原有的观念是不符合实际的,并能自觉加以改变。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心理学空间,_'kf&\a.Bh&N

iq3NM]v:it4n0(4)去中心化——很多求助者总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他人的品评。为此,他常常感到自己是无力、脆弱的。如果某个求助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每个人的注意和非难,那么咨询师可以让他不像以前那样去与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变化,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心理学空间|TJA.N$KlZx
心理学空间CY g6f/lq9wu,K3E D
(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多数抑郁和焦虑求助者往往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地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如果求助者能够对这一过程有所认识,那么他们就能比较容易地控制自身的情绪。所以,鼓励求助者对自己的忧郁或焦虑情绪加以自我监控,就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这些情绪的波动特点,从而增强治疗信心。这也是认知治疗常用的方法。心理学空间|i4k$n'P o3cc,g

V0X_3w ~hC3fR;B0此外,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贝克还特别重视求助者的潜能。他强调,咨询师应注意引导求助者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潜在能力,对自已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因为贝克相信,求助者情绪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是由于在某些特殊问题上错误地使用了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使其特定的认知方式与常人不协调,而不是其整个的认知系统都遭到破坏,在这些特定的问题之外,他们仍可能有正常的认知功能。因此,如何帮助求助者利用这些功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咨询师的首要任务。贝克的这种观点对认知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这已经成为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心理学空间ETWpS*\t&\
心理学空间#Zy4Hs oY7K#@
当求助者理解了那些不现实的消极想法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之后,咨询师就开始训练他们用现实来检验这些自动想法,方法是检查和权衡支持与反对它们的证据。这一过程包括通过积极地与咨询师进行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以从经验上检验他们的信念,做家庭作业,收集与他们的假设有关的数据,坚持对活动进行记录,以及形成可供选择的不同解释(Dattili0,2000a;Freeman&Dattili0,1994)。求助者会形成对于他们行为的假设并最终学会采用具体的问题解决和应对技能。通过这样一个引导发现的过程,求助者理解了思维和他们的行动与感觉方式之间的联系。
V]7Z,I1F0
W*G5[.Wwj$KP0认知疗法以当前为关注点,所以一般都是简短的。治疗目标包括缓解症状,帮助求助者解决他们最紧迫的问题,以及教给求助者防止复发的方法。近来,CT疗法中的无意识、情感以及存在成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Dattili0,2002a;Safran,1998)。心理学空间_4},r1Ve

Aqv9kx!Y02.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
2|(z8~ @^#|8AS*r C0心理学空间 ff?]"b%D%}3BG
 雷米(V.C.Raimy)生于l913年,l935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43年,雷米在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指导下,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1978年在弗罗里达大学进行心理学教学与研究。从l978年开始,他开设了私人诊所,从事认知治疗的研究与实践。由于受到罗杰斯的影响,雷米一直把自我概念作为他研究的中心问题。他的对认知治疗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是:《自我的错误理解:认知治疗与错误观念的假设》。
2m{:{b!BO0心理学空间Dw(n [5rI)U+b
雷米的理论与贝克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即都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但如果说贝克理论所关心的是错误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观念,那么雷米理论则主要强调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即这些观念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心理学空间 ug4vB#AO

Tmq|4CUEV%`&}0在雷米的理论中,上述错误观念主要指个体对自我的不正确或不适当的评价,也就是指错误的自我概念。雷米认为,这些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每一个错误观念的群集都对应着某一类情绪障碍。例如,与抑郁情绪有关的群集有:“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没希望的”,“无论过去、现在、将来,我都是毫无价值的”,“我永远都是孤立无援的”或“我永远不会受人重视”,“我无法从事正常活动”等等。可以看出,上述观念都有特定的存在方式,即每一种观念都有类似的句式,在这些句子中,大多数都是以“我”为主语,实际上是对自我的一种判断。不难看出,这些判断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前面所述的认知歪曲的特征,因此是一些错误的自我观念。心理学空间s"TXd]#n4I

1V5E2e\o!s*L| d5C5P0对于上面的错误观念,雷米提出了“中心一边缘”模型。他认为每一组群集中的各个错误观念,其重要性是不同的。有一些观念是主要的、基本的,它支配着那些较为次要的观念。在实际治疗中,有时求助者可能会轻易地放弃了某种错误观念,但如果那些基本的错误观念不能根除,就仍无法改变那些不适应的情绪和行为。
'~3a`+z\,?*lA9P0?0
i!V2B:g0W2Kpo0但是基本错误观念并不是在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这些观念往往隐藏得比较深而不容易被发现,只有解决了那些表层的或边缘的错误观念,才能逐步揭示出那些处于中心位置的基本错误观念。因此,雷米提出,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人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对于这一点,咨询师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心理学空间 e#n\j,Hgg3D4H
心理学空间$i2^hX ?X/Mg8HWj
雷米理论对错误观念的结构及其与各种情绪障碍的关系做出了具体而详尽的描述,从而可以帮助咨询师尽快制定治疗目标,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揭示并纠正各类错误观念。心理学空间5J3j8HT6g$pe:dN
心理学空间 t-?'wtx s)P
3.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k b%gz"y'K)t0
#F{UDd0@y,\0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简称CBM)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梅肯鲍姆(1977)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Meichenbaum,1986)。
B'owS-_%sdcy B0心理学空间Q E gj5z(b
同REBT与贝克的认知疗法一样,CBM也假设痛苦的情绪通常来源于适应不良的想法。然而,在它们之间也存在区别。REBT在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和更具有对抗性。梅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则更多注意帮助求助者察觉他们的自我谈话。治疗过程包括教给求助者做自我陈述与训练他们矫正给自己的指导从而使他们能更有效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求助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练习自我指导和期望的行为。重要的是要获得对一些问题情境具有实践意义的应对技能,其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强迫和攻击行为、考试恐惧和演讲恐惧。心理学空间8v2h8n&Hx E
心理学空间{2K!yEn7p,ByXz
在梅肯鲍姆(1977)的疗法中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似乎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认知结构就像一个“执行处理者”,它“掌握着思维的蓝图”,决定什么时候继续、中断或改变思维。
zv |uFTb0心理学空间 }F5h5Zz/X^
梅肯鲍姆(1977)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他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这三个方面都相互交织在一起。他认为只关注一个方面将被证明是不够的。心理学空间,Pv"f5El,Y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Meichenbaum 贝克 认知行为疗法 雷米 CBM 自动化思维
«菩提树——生理反馈训练系统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Association for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Therap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