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理论研究综述
作者: swan / 39014次阅读 时间: 2004年6月24日
来源: swan blog 标签: 皮亚杰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j2B vQ!hk

心理学空间;ij H3w D

四、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理论比较研究
6Jo)j/^hFTi0心理学空间bM;J7B+q0a
1.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主要贡献心理学空间j0w A'znz0a a.Fh"^,g

Jw;v"KR0皮亚杰研究的重点是儿童智力发展,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有:1.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2.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智力发展的路线;3.第一次将数理逻辑作为划分儿童逻辑思维发展工具。4.构造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框架。5.创造了一套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理论。心理学空间1|j$m,q3xR(W
心理学空间 y\` zU
维果斯基在心理的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探讨,特别是在关于人类心理的社会起源、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以来关系等方面有很独特的论述,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阐明了人类心理发展的标志和原因3.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4.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
&j)d.Cv]%W(l0
*of? ]+~Z%h sT02.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存在的分歧心理学空间wy(Do!H V X6G

TmUcf!A:u6f0V&M4f}[M02.1关于学习与发展的关系上。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图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过发展水平的学习。例如,处于思维的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是不可能学会抽象的逻辑概念的,因此,发展是学习的必要条件。维果斯基则提出:学习在发展中有什么价值?他认为,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在的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断言“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因此,他的观点是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例如,应帮助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进行概念系统化,促进其思维向抽象逻辑方向转化。
_c)Fl {'ed#?%A0心理学空间 @ ji2ZfHQU
2.2儿童的自我中心问题。皮亚杰通过临床法研究与收集了有关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大量事实,发现6、7岁以前的儿童说话的对象只是自己,目的不在于与他人交流,说话只是儿童活动中的一种伴随现象。皮亚杰在研究中还发现这些儿童不能进行自我观察,不能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思维含糊不清。所以,皮亚杰从儿童自身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言语和思维都具有自我中心的性质,儿童的心理与活动的一切特点都是从这一基本特点中产生的。而维果斯基认为,言语的最初功能就是交往、沟通、与他人进行联系并对他人施加影响,所以言语一经产生就是社会性的。并且儿童的言语本来就是多功能性,随着儿童的成长,它的功能逐渐分化,到了一定阶段便分为内部语言和交际语言。不管是“自我中心语言”还是“社会化语言”(皮亚杰的概念),他们都是在社会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或自我言语是在社会言语基础上通过儿童将行为的社会形式、集体协作形式等转化为个人的心理机能而产生的。同样,维果斯基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观点与对婴儿行为的分析来看,认为思维的发展并不是从我向/自我中心思维开始的,而是现实的、实际的、有实效的思维,以外界满足儿童需要为基础,认为再大的儿童也不会认为想像中的苹果比真正的苹果好,因此思维从发生来讲也是现实性、社会性的。心理学空间G8a2J2J#G'_ gN I}FM7E

$S ^ ^Hukm(_s@02.3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认知的关系。皮亚杰认为语言来源于思维;认知结构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语言;语言只是认知发展的标志之一,自我中心言语反映的是不成熟的思维形式,社会化语言发应的是发展程度更高的思维形式,语言对思维的发展不起作用。(皮亚杰所指的思维是一种概括化的、整体的心理结构,是个体发展的图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言语在认知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言语作为思维的工具起着计划、协调、解决问题的作用,思维/认知随着语言这个心理工具的成熟而成熟,经由语言的发展而提高,而语言的发展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中实现的。因此,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发展的方向是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个体思维的社会化是发展的标志,认知发展的过程是“非语言动作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语言-社会化言语和逻辑思维”;在维果斯基看来,社会性事物内化于个体思维,个体化是发展的标志,认为语言的发展是“社会言语-自我言语-内部言语”的过程。
jE"I M(isL1{0
%x6o1E Px@*F4Rt03.分歧的实质及其统一心理学空间&H;q#A9x$cjH? Px;H

,?9cK$zQ g yI0从分析他们存在的分歧看,皮亚杰着重论述在大环境中的个体内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一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如何指引个体下一步的发展;维果斯基关注个体所处的环境如何对个体发生作用并规范着发展的历程。皮亚杰专注于个体内部心理发展次序与方向的研究,认识到人类心理活动内部的逻辑运算方面的基本作用,强调人类本身内在的逻辑过程的作用;而维果斯基则关注使发展可能实现的客观的文化模式,认识到人类个体智能依靠适当的人类历史作为心智活动工具手段实现心理活动,强调文化的影响作用。
L{Jy%rq0心理学空间)i0\%]!O(VZV
分歧的原因来自人类的发展的基本原因是个体内部的生长还是历史、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人们认为皮亚杰关注个体内部的自然生长力,而维果斯基关注外部的作用。实际上,他们的出发点和意愿都被误解了。皮亚杰认为,推动个体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动力是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但他却为论述打破这种平衡的原因。因此,发展的方向虽清楚,但发展原因一直未确定。正因为此,他的理论应变成发展方向的理论,而不是关于发展原因的理论了。对皮亚杰来说,文化创造的只是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因此根本没有基本原因,也就无所谓生物学倾向还是社会学倾向。维果斯基的分析单元是背景下的个体的发展,认为个体通过社会文化交往来掌握文化符合等工具,从外到内获得全面系统的思维。对维果斯基来说,他努力想找到个体发展的物质原因,并最终把个体甚至人类的发展的物质原因,并最终把个体甚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归因于社会文化历史因素。
6gy3t2Q%@r0
s|3xGP"B7AK']0其实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认为,儿童必须通过与自然、社会的交往建构他们的心理。皮亚杰更多关注儿童本身如何利用已有的“图式”去进一步建构更高级的“图式”,强调个体本身内部发展的阶段和方向;而维果斯基更关注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如何在儿童已有心理结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其心理结构,强调儿童外部的社会文化规律对发展的作用。总而言之,两者真正的对立只是在于皮亚杰尽力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解释,而维果斯基尽力找出个体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分歧只是在于解释角度不通。皮亚杰并没有“忽视社会文化规律的作用”,只是没有强调人际交往、社会环境的作用。而维果斯基也强调儿童自身的作用,认为儿童一定要通过“内化过程”才能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所以,虽然解释的原则不同,但双方描述的一些现象对彼此都是适用的,皮亚杰和维果斯基都看到了儿童的自言自语以及思维最初的直观动作性,都反映了人类发展的事实。心理学空间7D(r/H m@3O!Y
心理学空间 p E)I&yAZ-C~
五、 皮亚杰理论评论
+U`Kx&l[U0
| mCf e kh01.皮亚杰理论创新
n;z5D-r#oUy0
4xC{_ V Q!CX01.1创立了认识发生论,指出认识发生论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用同化和顺应来说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平衡和自动调节来解释发展;用外化和内化的双向建构来说明认识的发生发展。知识本原上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主体和各个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初便是纠缠不可分中发生的。
K8ka"I%ZA C0心理学空间mB!P/FtsAN A
1.2认识的起源问题。知识是经常与动作或操作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与转化联系在一起的。智慧起源于活动,思维不过是内化了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的具有可逆性、不变性和整体结构代替活动。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心理学空间0`)pTj U,a^

rL9l3yH{ x2~01.3建构主义。皮亚杰把自己的发生认识论称为建构的结构主义。图式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不断发展。
/sZc8pp,`0
?"i C+N#].oQ01.4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利用同化和顺应来解释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当个体遇到心理刺激时,总是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否则,个体便会做出顺应,即调节原有的图式或重建新的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xG2hBd_ R0心理学空间.W"^ }sY5a:Q&|j
1.5认识的发展阶段的理论。把儿童的发展阶段分为4个阶段。
_U_;V?|@*?0心理学空间Efa}-n
2.皮亚杰理论缺陷
gR V1vs4y1m e2D0心理学空间*D c| SkC6~L G~
2.1对阶段理论的置疑心理学空间 y oY pS-kw

:Hnch Cm0n DIp0①儿童经常比皮亚杰所发现的更早地理解思想和进行思维活动心理学空间9pT$wuH7i K@
心理学空间~9` aS3J2z t
②不同领域的认知发展通常是不平衡的;儿童很少以某一阶段的典型方式进行所有主题内容的思维(如数学、科学、历史)。成人也同样如此,同一主题可能有不同理解。有些成人可能以前运算阶段理解篮球“拍球并且跑动”,具体运算阶段“在不同情况下我会如何做”,形式运算阶段“为什么一个弧线球会出现弧线。”
$eb#r8hS0
"@M%m)s|VN3t02.2对发展的社会因素重视不够心理学空间u:tW{ ~
心理学空间'Sw&w&qw#T} t/t
皮亚杰认为,智慧成长阶段在任何环境中遵循同样的次序这一事实足以表明,社会环境不能说明一切。这种连续的固定次序不能被归因于环境。认为社会整体恰恰是个体成员之间的所有关系的相加,社会化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个体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里便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和同构性。心理学空间tLCl*Q3G I CF:?M
心理学空间Lh'N#_ Q [k"Uw
另外皮亚杰对于情感问题研究不够,致使他或多或少地忽视社会因素。
l?~;Ro R0心理学空间4@_8UO'WE
2.3发展概念的不足。所有的发展以“一个”方向前进。发展中的进展遵循着一种不变的“次序”:从主观到客观;从具体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简单的联想到因果解释和其他类型的蕴涵推论。心理学空间4HL|,V7X ?;k`

.o@(ji7w*M7u+[5S'r02.4智慧的生物学解释以偏概全。皮亚杰描述智慧时大都适用纯生物学术语。婴儿智慧靠的是“同化”和“顺应”。把智慧解释成一个特殊的器官。
c0{0r^DP0心理学空间0O^q_:ds7i0W/A
2.5平衡概念解释的局限。过分强调平衡化的作用,低估了认识的形成是内在的社会因素。他的平衡的概念过于模糊,界定了发展的方向,但是就平衡-不平衡发展的原因没有解释。在解释平衡化中经常使用“或迟或早”进行表述,有太大大不确定性和随意性。
Sz*O z:AI'n4[7Z%S0心理学空间2xE5w W.\A&Uhy
3.皮亚杰理论对教学的意义
Z:f1S k4{t-G0心理学空间z]\*w Z} Y0?C`@%r
皮亚杰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现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心理学体系的核心。心理学空间%w$H/O%J-R4r"?:s

#}i.c}r0刺激-反应理论强调学习是因环境(刺激)而引起的行为变化。皮亚杰学说的最大贡献是,他认为:“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因而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Piaget,1970)。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他对有意义的学习所提供的建议,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Lo$Iz?B~0心理学空间4r)yyc}0CF2oU%H{;~
皮亚杰对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平衡过程—的分析,在理论上是比较全面、辩证的。但由于他忽视了社会过程和认知过程之间的任何因果关系,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只能让儿童自己去探索,自然而然地发展,轻视了教育和教师的作用。心理学空间1_!\vT&m5s1K3x P9n

gp]a#N(q+{"D:@Q!fv0理解认知发展:当教师理解学生处于哪种水平时,教师会受益。不应期望所有学生处于同一认知活动水平上。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调整教学。
.x X h+wwq0心理学空间.bbR6h.s
保持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主动教而学生消极学的状态提出了批判,儿童需要丰富的环境,允许他们主动探索,亲身参加实际活动。这种安排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sPUWsbd0
%u5O0o]{ ~s{0制造认知矛盾:只有当输入的环境信息与学生的图式不相匹配时,才会出现发展。理想的情况是学习材料不能立即同化,但也不是太难,使学生无法顺应。允许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得到错误答案也能产生认知矛盾。教师的正面反馈对学生是一种鼓励,使学生也不必总是成功;教师对错误答案的反馈能够促成失衡的状态。
Mt*QJC$H3l0心理学空间y_n7y*YAW
提供社会互动:社会环境是认知发展的关键资源。教师必须设计一些能够提供社会互动的活动。学习具有不同观点的他人能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化。心理学空间&A*} ` |k H#[Vij$r
心理学空间 U\I&g"@1yG
过去30年中,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特别是对学前和小学教育有深远影响。
:A}TT6pc7M0心理学空间1D*p$^@];km gX
(1)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fQI{2f&\nu0
iEV$_E-e0皮亚杰主义者鼓励儿童通过与环境的自发的相互作用来发现自我。老师不是口头上教给孩子一些现成的知识,而是给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自由选择,促进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Sb4O gF?4q:I0
P@Wj5C0(2) 重视儿童的学习意愿心理学空间:V e9]E^F[y"Y

@X.x{}*f0皮亚杰主义者不试图加快认知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学习经验是建立在儿童现有的思维水平之上的。老师只是听学生介绍他们实践新计划的经历,这些新计划对那些错误地看待世界的想法提出挑战。新技能的学习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由儿童的兴趣和意愿决定的。虽然这导致他们对现成公式只做出肤浅的而非深刻的理解(Johnson & Hooper, 1982)。
(}t&vh$u'u#n0
T$fA-W!O.^w)Mn0(3) 承认个别差异
S,A7G#@(fS*MT0心理学空间*o~2`VS
皮亚杰理论认为,所有儿童都要经过相同的发展阶段,只是存在速度上的差异,所以老师必须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另外,老师在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进步时,应该把他们的现状和过去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而不能拿一般标准和同龄人的平均水平来衡量(Gray, 1978)。心理学空间6s#c/qasm{/^

%o0x8C3eIx|0六、 相关资源及参考文献
C[2brekj8X3a4O0
}VTR ]!F0c01.《皮亚杰学说及其发展》陈孝禅等译 湖南教育出版社
pg.i^(p+QyJtGN0
5f ou hWF[z/Wv$]02.《皮亚杰教育论著选》 卢睿译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空间+Sls})^%r+W
心理学空间` uC.A!P4X"K
3.《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知识建构观的比较》马秀芳,李克东《中国电化教育》2004.1心理学空间Y4[zBzu

od2_5|P04.《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分歧和对待分歧的态度》罗润生《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心理学空间3bJPG%Tz}
心理学空间2I\)b/Ir#B2Z
5.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t*E9q:KT;D0心理学空间q1R.}a L8^#U
6. http://mingchen.3322.net/psy/Psychologists.htm
[ ^zmw5f9| Mq6fmMY0心理学空间!J%{jh \
7. http://dianjiao.myrice.com/down.htm
&y4N+G1WIQ d0
{fQ(s)R+[?;D0心理学空间{K bhM

/T8j%|Ec+Hw8[0附何克抗教授评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与缺陷
&n.I.qQO8[*L0心理学空间*FV1U4t&omO'r6f@
(一)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
mb;I/u j5h0
+raw!zK0  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是重大的,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N%}wttS0j ~0
r v I R_W H!p1\0  1. 坚持唯物辩证的认知发展观,反对唯心的和机械的认知发展观心理学空间&JJ$WNQ5z1vZQ1t

E ad$NY4`:M0  长期以来,关于认知的起源和认知的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一直存在着两大思想派别和两种世界观的对垒:一种是唯心的先验主义观点,如天赋论和各式各样的先验论所坚持的那样,认为“主体天生就具有一些内部生成的结构,并把这些结构强加于客体”[3];另一种是机械唯物论观点,如各种经验主义者所宣扬的那样,认为“主体是受教于在他以外之物的”。皮亚杰从唯物辩证观点出发,对上述两种思想都作了深刻批判。
-Bm-m/u(| l9}0
J-rZ;]8l1g#ZKz0  2. 首次将儿童心理发生的研究引入认识论领域,为“发生认识论”的建立做出开创性贡献心理学空间9a4Z\RB P.z(g

|/veb4v \G,}0  3. 首次揭示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并对其中某些阶段的发展做出了比较准确的描述
x qTe:c0心理学空间.Al~2e$l:od
  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证明,皮亚杰所揭示的“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的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儿童的认知能力从发生到成熟,要经历由较低一级水平向较高一级水平的若干个过渡阶段,这种发展顺序是不可改变、不可超越的。认识并掌握这一规律,对于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心理学空间2A$zSV@ {
心理学空间#y&z,D)B6VP^
  4. 创造了一整套独特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方法——“临床法”
B)C#@S2k5p0心理学空间$b1`9^9|-W.L*q]
  (二)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缺陷心理学空间 ^[I7ylf
心理学空间 A2A-y~'q}d;y9v
  通过我们自己多年来在创造性思维领域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近几年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改革探索,我们发现皮亚杰理论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主要的缺陷有:心理学空间%kIqR,Q,u'D e%\
心理学空间8p,A{!B6Z#C$H
  1.对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作固定划分,过分强调天生的作用,而忽视语言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这种观点在信息时代尤其有害,众所周知,随着电视、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日益快捷方便,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数量、质量也大大提高,儿童思维发展进度已明显加快。皮亚杰没有认识到,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及顺序虽不可改变,但通过正确的教育和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上述发展阶段有可能大大压缩和提前,而非一成不变。如果我们用皮亚杰划定的固定年龄段来看待儿童思维的发展,将会对我们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教育造成很大的束缚与限制);心理学空间1d9y Y|%?f
心理学空间k N:X*}&Z| ugU
  2.认为在前运演阶段(2-6岁)只有基于表象的思维,尚不具有基于言语概念的逻辑思维;换言之,5-6岁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基础还很薄弱,还缺乏足够词语概念来支持抽象逻辑思维(后面我们将会用当代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皮亚杰的这一观点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并将对语文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心理学空间n9c ~'{i

#Qqy*I!gD0i(U0  3.以“运演”作为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标准,实际上就是完全以逻辑思维作划分标准,甚至认为11岁以前不可能有基于命题假设的抽象逻辑思维,只有基于表象的思维和离不开具体事物支持的初步逻辑思维。所以对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其他学科也如此)历来只强调形象思维和直观教学,而忽视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这种观点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性 思维)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心理学空间,N7Ls,b'A"Nh]

心理学空间-` o*LV#h

(u)X*t,w?1vX7FvR0心理学空间:]IC1n5Np }

r+? k3G4w5w0心理学空间3g,M#VLU
心理学空间&BD(kO5w^5d&O$H7Z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皮亚杰
«Child Psychologist Jean Piaget 02 让.皮亚杰 | Jane piaget
《02 让.皮亚杰 | Jane piaget》
《结构主义》皮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