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与分裂——《南京!南京!》观影手记
作者: 胡亚 / 5990次阅读 时间: 2010年7月24日
标签: 分裂 纠结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本站声明:此文为南京大学bbs(小百合)“MOVIE”版一篇佳作。关于《南京 南京》电影的又一篇原创性影评

M I%j~3T"c)H"m QDa0
!i:N*o YS0
序:
心理学空间LYz-OY2s*@
这是一部非常沉重的电影。

#A:]g~|#Ru#\0
很小的时候,就从课外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小时候只是一味地咬牙切齿,还不曾有更
*W6EkcF-_#Aq^i0多的感受。之前看过两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一部《屠城血证》,一部《南京大屠杀》心理学空间9pvIs,n GeY
,前者对屠戮和奸淫着的笔墨更多,后者在故事流畅性和具体场面掌控上更好(小学看的
y}sTj B"MqV%Tz0片子,草鞋岭一段印象很深,陆川在机枪屠杀段落时机位上似有借鉴),但给我的感觉并
/J:{7K]0n0不比书上更具体,尤其是两个都试图以一对中日夫妇的悲剧作主线,太矫情,其实思路并
N"Q|)zSw#yk0不必八十年代中日蜜月期时拍的《一盘没下完的棋》高明多少。但当看完《南京!南京!心理学空间T7k(Srg,G G:JWV
》,我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看见马路两边密密麻麻的人和车辆,忽然有种陌生感。这就心理学空间H&ae*Q)N*j
是我刚才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个满目疮痍的城市?我不知道其他人看这电影时会不会这样,心理学空间'[O!^O@,r"D
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先不管这电影其他方面怎样,至少成功地将氛围调心理学空间8BG)n0s!_5c"TU
适到位了。或许客观来说,影片本身在血腥和残酷上在我看过的电影中,离极点还远,但
TMChr dO%iC)|0也许是我不停自我暗示“这是我脚下的城市、这是我脚下的城市”的作用吧,看完之后真心理学空间7H+g9^ g'V_Xbm
的感到害怕。倒不是怕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的伤害,而是不知道自己如果进入这样的绝境,心理学空间E9O6p.~ kH3F
我能做什么。
心理学空间VN$qia? B&y]
看完了,有很多想表达的,但纠结着,一直说不出来。这两天,情绪其实一直很低落。感心理学空间 pXB9K9h_
谢版上还有人自告奋勇供我调戏,如果不是在这些节目上的宣泄,恐怕我更难摆脱这种情
GnOp Aan0绪。我对自己影评的要求是:拒绝感性描述。但在脑中回放这部电影时,很难跳出来冷眼心理学空间)d%i:aMTs$r*h&n
旁观。而且不仅仅是感情,历史、时政以及关于这部海量的信息与八卦,都在我眼里滚来心理学空间 A?`%j:u,i,kT
滚去。好罢,把这些抒情的废话宣泄掉,我开始说话了。

y)DW&n]C)j0
8gH3yw~#ey0
一、开头先批结尾的败笔

8D'V~3UA0
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有问题的,尤其是结尾。

]&mu,Ww ugi3z0oH0
如果纯粹按照影片的情节来理解,结尾是合理的:角川的角色设置一直是良知未泯,所以心理学空间*Oj l)a{z.i1r
他放人合理;在受了很多刺激后,对慰安妇百合子的个人感情某种意义上是唯一寄托,但心理学空间]X H Gji
百合子也死了,这成了压垮骆驼的唯一稻草;两个中国人死里逃生,重获希望,笑一笑也心理学空间 xwW,V4B Q7DpGr
没什么不对;整个片子最后还是应该给人一点希望的。
心理学空间~'^|/I:c\l
下面一条条细说,其实不仅涉及结尾,也会涉及很多影片整体上的问题。
心理学空间7qx0\O4x%t
是的,如果按照角川这个角色设置的逻辑往下走,他的结局非常合理。以角川视角为事实
;g`6^ aY!C wn0的叙事主线,遭到很多人诟病,但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反而算是填补一个空缺,问题在于心理学空间~B u)Q"Dh9koG9t}1@
,除了伍迪·艾伦的《战争与和平》,我从没见过这么纯情到幼稚的角色。陆川的意思其心理学空间(V2?.h6Yi[-~
实不是让人糊涂,而是过于明白了,想来人性人性,但问题在于,这样做幼稚到可笑。其
j hd%t4m&Q0实,即使角川这个角色性格及各方面不修改,参照《桂河大桥》中亚力克坚尼斯扮演的英
%GB?8{ m0国军官最后含义暧昧的扑倒,他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而且在角色的塑造上也可以有更大的心理学空间 xK!q|n2\3l2Z-L
空间。如果有人要以历史真实vs艺术真实来较真一下,那这段的说服力就更差了,日军在
/y_'X@ Z-D)rcJ"B0战争中不乏自杀者,但因厌战情绪而自杀的,在自杀者中大约只有1/4000(感谢puma兄提心理学空间ve*hy"PUS7i8K
供的资料)。更何况,这还是处在日军战事顺利的战争初期。

_"j4Rg+DG0
两个中国人逃生后的反应是上述幼稚的延续,陆川的意图表现得更加明显。但这个比角川
K i~l(`*w0的自杀更加离谱,角川之死的设置至少还符合影片逻辑,而两个中国人的笑和嬉戏连基本心理学空间YL0N ue$F
的常识都不符合:试问如果有人刚刚从连绵数月的死亡威胁中脱身,而且前途未卜,他能心理学空间4Z SQ3} it
彻底放松吗?南京大屠杀的很多幸存者直到今天仍然有强烈的心理阴影,何况当时刚刚脱
6`y qlx[0身,怎么可能会有如此轻松愉悦的状态?这段被诟病是纯粹活该。
心理学空间[B)\j o Qz!pVNY
结尾单从技术论,拍得尚可,远景中角川同乡孤零零地竖在那,构图很好,也算是影片中心理学空间:e8g2Q!kC Yz
难得的静谧。但是,在压抑了两个多小时候,即便你想“希望”一下,忽然来一段风格上心理学空间9`P/K3a{;E
反差如此之大的收场,即便是再热爱和谐本性善良的观众,也难以转过弯来啊。

1BD!NI(y6r0
之所以点这个结尾,就是想说陆川在谋划剧本时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何在绝望中展现希
.e_"l/|}u D0望。完全的绝望是不可取的,倒不是因为那些关于艺术的目的应该怎样怎样的文艺理论
~3l$}([B$}o |0是这部电影涉及的历史如果以这种方式表现,很难被接受,不仅如此,在艺术创建上,除心理学空间A"?U2Mo"[\Y#VT
了一味哭诉,也难有什么发展。而且,这毕竟是商业制作,要面对市场的,和这段敏感历
*Ny4OIg;L0史如此纠结的时候,选择完全绝望,几乎是绝路。
心理学空间W[C&U EE3d
其实,这本身就是个难题。观影时,我常有这种感觉:这段不能这么写,这么拍是不对的
.Df-T`,Kz@W0,但真要想想看应该怎么拍,我发现我也很难给出什么答案。面对这个难题时,陆川给出
B0W[g5L-}@0的答案,以结尾为代表,就不太好。其他各处呢?很多地方,都有类似问题:比如那段“
tl3d5j3dg2D'T0中国不会亡”,比如唐先生有些做作地说“我太太怀孕了”。陆川太想表达那种希望了,
#R`@1g,m(?k0结果陷入了俗套中。其实角川之死还是可以找到原型的——《罪与罚》中的斯维德利盖洛心理学空间9JV q]!o sN9r
夫,但就是这么久远的角色也远比角川要丰满复杂得多。这就像一个困局一样,陆川太想心理学空间5[/~ zr(AA
表达希望,甚至牺牲了角色和一些合理性,但最后却谁都没法讨好。其实,在零星的角落心理学空间)hvJ!`E%t'x/l
表现一下就够了,小豆子对刘烨笑了两次,既有着战友间的默契,又带着些无奈和坦然(心理学空间9q"w%~ Ou*pOP6g
特别是第二次),这个细节虽然笑,但是够分量的,遗憾的是陆川让他笑了四次……
心理学空间w{0H]U|ua

&V [9v!|"`]0
二、是冲突还是纪录?分裂的南京。
心理学空间:J9gv:z~
前面有文提到过,《南京!南京!》的剧本是失败的,因为其过于散乱的情节,几乎都无
P?cuW o@0法形成构架,最终成了一堆历史的“景片”。

| B@ON[%[/u4b0
这话对了一半。根据陆川的访谈,看《南京!南京!》的创作过程,陆川自己提到过,他心理学空间K?8YlM$S^
原来写好一个剧本,后来拍的时候,根据拍摄情绪不断修改,删了、加了很多戏,到最后
9Hj[6t7L$t0已经面目全非。以这种方式做电影,除非你是掌控力极强的导演或制片人(赛尔兹尼克这
0V W9Lw)o M0种),或者本身就期待影片以散文化或者碎片化方式出现(王家卫的电影,以及斯通的《心理学空间n8ly9_.`&vg5H#k
天生杀人狂》),否则陷入杂乱的状态是很难避免的。作为导演的陆川,掌控力显然还不心理学空间q} k*zbWN'J
够。剧本跟着情绪走,情绪跟着拍摄走,到最后,剧本的整一性就会丧失。但根据陆川提心理学空间Ff6X6eg{&jT
到的原来那个商业味更重的剧本来看,在影片中仍然能看见一些影子,但戏剧冲突往往只
u0K:H-rb0是出现在单个场景里,而且还时常戏剧性相对不足或者失当,等到整个来看时,就显得乱心理学空间C9S9Wu J;R(m+I
了。所以看这部电影时,常常会觉得穿越,时而明显感觉到戏味,时而又觉得戏味不足像
9F;NBu4t0战场纪录片——没有谁能够有这么好的适应性能够随时在两种风格中转换自如的,作为导
G,hxHG:W"?4Im%L0演的陆川自己也不能,所以在需要纪录性的时候,他却总不合时宜地大特写(前1/3)。

~ ]5tH*R#nh0

9sr|s7UH7V[R-}Zy0这种分裂还表现在他对角色塑造的问题上。陆川自己谈过这部电影和《拉贝日记》的区别心理学空间l8X p0tG.u9k T5xZ}
,后者按照其标榜和宣传片来看,基本是传统情节剧,陆川刻意要让《南京!南京!》和心理学空间w2|ri.Q0QP@4O3k
《拉贝日记》划清界限,按照他的说法,应该是更倾向于全景式纪录的。如果是《拉贝日
l:B!P+K:H-P5ec4mv0记》给拉贝很多仰角和大特写,我不会奇怪,因为本身就是要塑造英雄,塑造一个star,心理学空间LBz~_ P*n'S Y9k
给他聚焦是应该的。但《南京!南京!》既然是要追求一种更朴实和平视的角度,那么即心理学空间\[d0d];R%S
便为票房考虑使用一些明星演员,最好也让他们在镜头前“消失”(参考《黑鹰降落》)心理学空间yH@(b-KB y;F
。但很遗憾,即使是拍得还不错的战斗段落,陆川也没少给刘烨大特写——他的脸被抹了心理学空间 N!X*\ h;`A;F d
再多的灰,观众也不会认同者是名普通的国军军人,而会因为明星的突出而瞬间出戏。而心理学空间$f2`0Sx"}%t w
后给刘烨设计的那段带头赴死,就更有问题了——如果你要让刘烨成为英雄,那么这个桥心理学空间7L;F s ~x
段设计得不够英雄;如果你要让刘烨是牺牲者之一,又干嘛非让他突出一下?至于唐先生心理学空间7Qy%I6\|Y io-c2L4IE
的角色设置,可以看成一条保持尚可的戏剧冲突线,但他最后的死仍然让人感到莫名。或心理学空间 ts'`^&g
许为了追求一种对前面所犯罪过的救赎感和政治正确,唐先生必须去死,但至少得有个明
ls4WB4n8F6Ft0确的理由,难道陆川是想用唐先生的死来证明日军暴行的完全无理性?与其说这段看起来
!E(CH.y$odpF0是日军的无理性,不如说是陆川编剧时的无厘头。

1u8@%L0u@O7f?0
说到这里,又想起陆川在访谈中曾提到的日军屠杀实际上并非个人暴行的叠加,而是有组
'j[2c'| eE0织有预谋的,实际上是军队指令的。顺便回应一句前两天讨论看待南京大屠杀和屠犹问题心理学空间N_zQ"aB Oy }
,那天一时忽视掉了,证明这种组织化的屠杀并不只是动机理性与否问题,如果是个人暴心理学空间+K!sixv M
行,那只是军人自身的事情,说不好听,就像党卫军对美军俘虏的屠杀放大一些,如果是
5~'C;T-JjzG)E0来自上层的组织,这就上升到了国家犯罪,性质完全不一样,不仅是屠犹,还有纳粹同样心理学空间D(f.Ul/h
臭名昭著的枪毙政委、饿死乌克兰等政策。那段陆川在访谈中说得很好,但在电影中,很心理学空间&[B*d,j2~q `zvw8?
遗憾,他试图表现,但也在这冲突和纪录的游移中草草了事。能看到的,只有似有组织的心理学空间 kK(e*{(cDK
机枪扫射和占领军头目关于征集慰安妇的提及。不错,从拍摄上而言,屠杀场景,陆川在
X:YE(q] m+N0四、五个场景间平剪,然后再来一个大摇臂,把屠杀残忍程度的震撼提升了一个档次。但
n gu,xU2C_0是从对问题的追溯来看,陆川对屠杀的表现,仍然停留在我前面提到过的两部影片水平上心理学空间1T vJF:Hp3y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这点仍然是一点进步都没有。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iYjXQ4x K0
t BM@I7h]0
三、堵门、祭典——两处神来之笔
心理学空间u,D*X-a+P:Q,U!L
1、开场的堵挹江门很好。比之日军很难给观众心理代入感的攻城,挹江门场景很能镇得住
4h?/W W|e ]A0人,作为定场戏非常好。从静到动,转换得非常快,冲击力极强,同时也给毫无心理预期心理学空间7hD"wB"sS/Hv
的观众一个突袭——所有拍南京大屠杀的电影,没有一部有这种气魄。
心理学空间.m H;l tA)f8p`4`"B
更重要的是这个段落是过去谈及时常常语焉不详的,第一次被如此直接地表现出来,非常
oRT b Vm q5E/x0好,只是有一点——真实发生的,比电影上呈现的这段,要残酷很多。
心理学空间{|\a:L["E
心理学空间L}FRr"?y D
2、整部影片,祭典部分可能是争议最大的。
心理学空间-\2R%L#N R"jtK3QA dK
不仅因为它可以看做是对日军气焰的一种宣传,而且还在结构上突兀了一下,很多人看不
Q4{8G!V^d'k4v0明白。
心理学空间;K#qn-P D
但我觉得,这是影片拍得最好的一个场景,因为这是他最放得开手脚的一个场景,没有考
7r `!W]x t0虑太多的票房与现实顾虑,也没有像之前绝望之余仍然想处处留点面包屑做希望(实际扔
v:p0r&n@4F/m o0下去的是馒头),他拍得很纯粹,很干净,镜头剪切得非常流畅,做足了功夫。
心理学空间*cJZ n]3?gG(|
他为什么要插进这一段呢?

}e4R X0K5X0
我的理解是。首先,他要刺激观众。陆川拍摄此片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告诉人们——我心理学空间/\{)~8`"Y9Ut
们当年那个对手有多么强大,尽管最后我们赢了,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如果说本国首都被
*HTg$U%X"? uS0人烧杀抢掠仍然不够耻辱的话,陆川选择了这种招魂般的庆典。这已经不是肉体上的冲突心理学空间1`!N1cwMQe'IEh
了,而是在精神上的压迫。日本人为什么能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这是陆川想回答的问题
y-qb0XneI0。而这段就是他想给出的答案: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没什么比这种看起来回归蛮荒状态心理学空间 tb6R i4q6pK2r^7u-F{$~d
的祭奠更能表现这种可怕的意志。

0G8T*qx Sb(Xp)Mo0
但是,在这意志可怕之余,它也会反噬。这个是我想到的,是我根据影像推演的,那就是
7I-d$|'mT0祭典段落将近结束处角川带有绝望和茫然的吼声。这种意志力其实是非人的,它在摧毁对
n9H&@e)ZV"[0手的同时,也会让己方的个体消失,出现的只有这一个怪物。丧失个性的民族,必将在盲
6w8@Y(Z2@1C*[Wk]0目中走向毁灭。

M!?7c-QwI;f2b0
然而,陆川选择这种方式,是很冒险的,特别是我感觉他参考了《意志的胜利》的拍摄法
2x0K+Z&Q7pC1C0,对那些写着部队番号的招魂幡和强壮鼓手的大仰角,极其规整的构图,配上紧张的鼓点
h)A%\lQ1x0,使这段影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倒不担心他因为这个被骂汉奸——那些言论虽然无知
XBe;w OB9@"w0,但也没什么害处——我担心的是这段影像与《意志的胜利》相仿的蛊惑力,意志薄弱者
:uo5M*IZ3E@"r0可能会吃不消,就像传说中当年北影教授不愿意在课堂上完整播放《意志的胜利》一样。
)t!M1v"J;G W)h2[0不过世上只有一个三岛由纪夫,而且还死了,但愿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心理学空间S uj S9L"X
心理学空间&`.Dh!z[E
四、《南京!南京!》与历史

)rTE s+d0
这个问题是逃不开的。

+mr6x.Z(Zi9bG0
前面在谈角川的角色问题时,我已经谈过了,那基本就是我的观点:看得出来,影片确实
1G"Y&|,{,|:e0是建立在相对严格的考证基础上的,没有太明显和太过分的史实错误,但陆川的问题不在
B9F ab x0dw0于不忠实历史,而是在艺术真实可允许范围内的故作幼稚。当整部影片都是在以接近史实心理学空间 dQ\{)s
或者号称接近史实的名义下进行时,如果非要捣鼓出类似于角川这种日军战争前期出现几心理学空间v W9o/gI'O0r
率微乎其微的角色,对戏剧化情节帮助不大(因为太俗套了),而且还会伤害影片的因“
%j.u:uZ{6F2x*A0史”之名。

*Cg}h sm0
关于拉贝的问题,别看陆川在访谈中言辞似乎挑衅味道很足,从影片来看,其实并没有对
&B`,Q)S!Y Q)A0v0拉贝进行怎样的丑化,影片中的拉贝,已经做到了他在那种环境下可以做到的一切,只是
8~CS!ht bS2G0影片没有将他作为叙事中心罢了。
心理学空间#FC-ILaIh.~S#E(d M
关于市中心的孙中山像,确实1942年新街口才竖立起孙中山像,如果严格按照史实,这里
M#H5qK5B,V|^h5r0就穿越了。但这就是艺术创造的自由了,我看过一张照片,是几个日军士兵羞辱一尊孙中心理学空间5_:O|Pt9_!`3x
山铜像(可能是中山陵的,具体记不清楚了),这说明类似事情是存在的,稍微转移下时
WaN!b"l,R/?0地,并且给国都的沦亡带上些象征性意味,没什么不好。素以考证为长的李敖,写作《北心理学空间Y)Tz&e!v+?[*S {3q
京法源寺》时,不也为了艺术的考虑,把住法华寺的袁世凯穿越到了法源寺?同样理由,
Hx'C` Pt*Y!}y0可以解释城中那场不曾有过的祭典。这些都不算大问题。

ow zh+Q L0
我觉得大问题不是史实上的,是对历史的把握。我们为什么要回顾这段历史?是要去了解
,s eG X,C fo0其成因,关注其过程,并从中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内涵——比如动机。《南京!南京!》既
'T#s?1V8WlA6O%c0然已经基本放弃了整一的情节,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得更清楚。我们为什么会被屠杀心理学空间7K b)UHJ C
?仅仅因为敌人的强大?强大了,打败我们了,我们就理应被屠杀?因为敌人兽性,所以心理学空间!M(\lJoL1Z+D
我们被屠杀?那么既然创造了角川这么个有良知的角色,以及将日军日常生活表现得这么心理学空间[u/UR3u
“正常”,那么这些“正常”人类,为什么会做出非人类的事情?如果说电影表现哲学议心理学空间Sd%cM$I'q1O
题有难度,那么为什么当教堂中发现了甚至多过日军巡逻队的中国士兵时,所有人都选择心理学空间 D kI3I4q4Q
了举枪?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人却大部分乖乖被杀?陆川在访谈中说得很激动,说要拍抵
Qys?IL0抗之城,但从影片来看,零星的抵抗归抵抗,屠城归屠城,二者是割裂的。其实挹江门一
_,mc"YS.}Cca1t0场如果后面接好了,完全可以解释上面这些,但散乱化的表现,让这些问题很难留下满意心理学空间2PlI4enZ
的答案。偷懒的人可能只是想着“日军是屠夫、国军太懦弱、百姓太麻木”就收场了。勤心理学空间B\9[+r)R;J*n#O
快的可能还会留个解释文,但如果要靠解释才能说清楚事情,还要电影干吗?

"OP M(ZH:Z0心理学空间5U1P4p2Z*Tn6c$}
五、关于陆川
心理学空间1Ek3l eLp|C
女朋友看完《南京!南京!》,留下一句话:陆川是值得尊敬的。
心理学空间i L}*Y+rAC
怎么说呢,我很不喜欢陆川的为人,对他的导演水准也持保留意见,但我赞同她的话:陆心理学空间U/q1K$~z-p}0]I5j
川是值得尊敬的。

l)[ urk?4M0
当初看到过报道,说冯小刚是中国电影圈里最会哭穷的导演,他的投资都是哭诉拉来的。
K'f+iH!dwm0如果只是开玩笑的话,我觉得陆川上这个榜也挺合适的。他很能说,也很会说,而且很爱
;@,y~*FN)CI4C0tz0来事。每次接受采访,他都不忘记哭诉下血泪史,包括当初写《黑洞》剧本被剥削之类的心理学空间$s.XgI7o|s UI1@9s
。听得多了,也就习惯了。此番《南京!南京!》的运作,他虽然没有傻到像高群书那样
{G9l)g%[A Nwe0玩道德绑架,但仍然四处放噱头,比如挑衅《拉贝日记》,而事实上,这电影除了题材,心理学空间 hMRH4{ z#@8I/~j/Q8Z
几乎也没跟拉贝冲什么。后来他又豪言票房过一亿四,他就跟韩三平裸奔。这放在他自己
mC1IUM]FB0也倾情对待的电影上,多少是让人有些反感的。我虽然可以理解他的行为——这不是小成心理学空间hK1T(V&QC!e
本,8000万的投资,是要用票房说话的——但对他的行为,多少有些不屑,觉得这个人太心理学空间)QZ+]7v(}6Ea7^`I v
无所不用其极。
心理学空间;C2_[\;R
但陆川值得尊敬的地方在于,他不是只在炒作上如此,在对待电影上,他也是如此。拍《心理学空间/K{Km5m9m
可可西里》时 的玩命,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南京!南京!》。他也没有因为票房的顾虑而
*Q"F-c? O3E0彻底放弃在影片中的一些尝试,在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中国影坛,他的每一步虽然迈得锣鼓
7{\w0L3n5K1RL0喧天,但也确实有这个资格。
心理学空间 R$?dn VTDn h#pG
他的问题在于,一个好导演,或者说一个合格的导演,不应该是每次都靠题材和拍摄内容心理学空间iJ%_R6IY;TiT
才能赢得喝彩的。《可可西里》如是,《南京!南京!》亦如是。拼命固然可贵,但水平
V8V2ZB [m)|%I0不上去,总有一天会被遗忘的。

XrK d nlS0ba0心理学空间&t/}d(b(Fz.H
六、尾声
心理学空间Sm'o9o/W7p
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我还算是评论得比较客气吧。纠结得狠了,心里非常乱,一股脑就涌
:A:N _/a/J*I1Q5Y0出来了。其实,心里纠结的,还是那段历史,无论这电影有多少缺点,不能不承认,影像心理学空间`^4o5E/{q5~7c
带来的直接冲击,比印在纸上的统计数据要强烈得多。从这个角度讲,《南京!南京!》心理学空间\cvW _ Y
已经成功了。
心理学空间L"\~|-}\8i3E D

\3q#r1}5P%mE`g0
ps:我的建议,不捆绑。之前有人提出着素服去看《南京!南京!》,我觉得有些刻意,看心理学空间/tDb4? YV7i3@
个人喜好吧。但能不能在观影时暂时把手机关了呢?两个多小时耽误不了什么事情的。如心理学空间/B,b K0h,`j
果这个也难办的话,至少开静音吧,今晚后排一个欧巴桑手机不停的《上海滩》让我非常心理学空间%M"^t?tCl%z!~
抓狂。此外,德基观影时,好像有凭《南京!南京!》的票买爆米花优惠的活动,想起《心理学空间3E"f2sf+g1rS&_+AC
辛德勒名单》在美公映时吃爆米花被认为不太合适的情况,我心里觉得有些不舒服,其实心理学空间V:eM6u%A
也没什么,顺便说说罢了。
心理学空间)r$~Ca_*|Fw3X2n7f

#L$h p$^ I Q0ps2:关于《南京!南京!》,该说的我基本都说了,这是本id关于此话题最后一帖。心理学空间wuML d
--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分裂 纠结
«电视瘾并非隐喻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纵情声色:死亡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