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跟你去天堂
作者: 胡慎之 / 4020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23岁的何海莹是广州市云峰粤剧艺术团艺术家,师从粤剧名角白云峰;白云峰由于患肝癌去世,在出殡前一夜,何海莹在师傅家中自杀,并留下遗书,希望师徒二人能合葬在一起;

7^+n)A%I$b0    本来一直默默无闻的两个人,忽然之间变成了新闻热点。一个艺术家去世,最多在媒体上有一则仆告,但由于徒弟的自杀,这件事情就被赋予了其他的意义。这或许也是何海莹想要的,但我们已经不得而之了。只是从他们生前的一些线索来看看这件事情背后的心理动机。

3\0iB|L0 心理学空间W)H-^%}.m)M,Fj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是充满哀怨也充满失落的一句爱情绝唱。他们的关系是师徒?情侣?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只是他们之间关系的极致表达,这似乎又向我们在展现着什么?心理学空间~0x2w1OA/v| b

H*zP#b1D+Zu gR0    有记者问我对他们关系的看法,我的回答很简单。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对师徒有一点极为相似,那就是与现实亲人之间的决绝。何海莹的父母到现在也没出现,而且在她生前就她与师傅的关系,她母亲曾经与她发生很强烈的争吵。似乎有着不相往来的架势。而白云峰与前妻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也到决断的地步。是什么东西引起这样强烈的愤怒与无奈?

4v;MK-yZTs d0

!z&qM#_7m*M0   有一句歌词:我的世界,你永远不懂!这是责备和自怜的表达。什么世界,不能被别人理解呢?完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个精神世界不属于常态的。

p?6U ?w0 心理学空间]']Mv2TxRA9Q6v

   何海莹的精神世界里又有什么呢?她的师傅,以及与师傅一起学习粤剧被认可的自我价值。很多人都说何是一个很好的人,总是对人很好。只是这个好并不具体,除了何很照顾师傅外。心理学空间M^.f5Yf4l4S

9H:lu7t1C8n"Q0   她为什么要自杀?殉情?她为什么如此害怕她的现实世界,而以至不怕死亡?她的死是如此坚决:写好遗书,先把自己割开手腕,然后上吊。她到底是追随?还是逃避?

$o5D}8q@ Z0

I!XWx1Nq0  一个又一个迷团。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触动着何做出这样的事情呢?心理学空间2Anx$xt El;]

心理学空间8yJ&LF T*bKX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学空间2KP fLV;T

8~0xl_ o1[{0  这是很多人对爱情的渴望,但不曾想这更多的是幼儿状态对照料者的期望。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们是一个没有能力保护和照顾自己的生命,所有一切都来自照料他们的人。因此,照料者就成为所有一切的来源:情感体验,冷,饿,安全等生理体验,还有就是存在的价值体验。因此,一旦照料者离开,孩子就会有死亡的体验,这是很恐怖的事情。因为他们太小,没有属于自己的任何东西:自我能力,关系等等。心理学空间,lxSdt;F N

D5_#k;ML/R`0  这样的孩子对照料者的需要是极致的,一旦照料者离开,没有照料者的孩子会死的。孩子就特别渴望能给予他们一切的照料者在身边,甚至想回到母亲子宫般的安全。这时候的关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极端依恋的表现。

.h3X-bb(a]5`0 心理学空间6J7zx)v/@nH

  何海莹是一个成年人,甚至她在照料着师傅。当一个人完全满足别人需要的时候,其实TA更需要被满足。那何需要的是什么呢?自我价值!她与师傅的关系中,她的价值被完全展现出来了,并被自己和师傅认同了。也可以说自己是没有价值感的,只有通过照料别人并对自己肯定与被人接纳,她才有价值感。一个成年人没有价值感,那是比死更可怕的事情。

;S6v4C(E$F%f0 心理学空间;CP[o J#U E8e'\I] A

  师傅的离开,也带走了何的价值感,这样的存在是没有意思的。而往往这样的依赖感很容易被体会为爱的感觉。

~:i J$DO7H(DJv$X5S+~0

aIp*d,yo0  爱到要死,这样的爱确实让人有极致的感觉。但这样的爱没有自己,爱的主体好象出现了问题。心理学空间0j^B@/z4I0A C$ya| F

心理学空间u(Cuq AP

 戏与现实关系的错位心理学空间&I SkcDVQa

心理学空间$Lt6E'C#s-WUZK;]

  电影《霸王别姬》中,虞姬为了楚霸王的生而选择自我牺牲,而经常一起搭档的师兄弟之间也表现出这样的情感纠缠,这是很多对精神世界追求很高的人都会有的情结。戏中的情感简单又纯粹,这种简单纯粹的感觉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这也是为什么电影,戏剧等吸引人的原因。

*|9AfT7N3D k-v n0 心理学空间.L*po XT g D

  何与师傅之间在不段的合作中,产生出对艺术追求的唯美体验,这是相当吸引人的。这就象是一个赌徒在一个大型赌场中,忘记时间与空间,全身心的投入。心理学空间i*a#RdO

(rZ yeK u{b7WI0  师傅的离开,也带走了再有这样体验的可能,这种感觉会带给人非常强烈的虚空感,虚空感是人生最大的恐惧和痛苦之一。或许这样的虚空被何强烈的体验到了,她才会说活着没有意思。心理学空间"wr,qTk9L+R4j

心理学空间0AcNk O To?N2N

  对分离的恐惧胜过对死亡的恐惧

7[,]zEB^G0 心理学空间.jmBG^

  在战争中,每一个上战场的人都会体会着恐惧。这样的恐惧只有在看到自己身边日益相处的战友被敌人打死的时候,恐惧就被愤怒所替代了,人就不再恐惧了,只有复仇的心理。但那是短暂的不怕死状态,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不过这段时间人是不能为自己的生命作更多思考的,也就是说的不理智状态,情绪影响自己所有的判断。

a,s.svT8J P/R-Z4ePkV0

o"p YH6y C0]0  何在师傅去世后两天自杀,这也是她处于不理智的状态。关系紧密的两个人,一旦一个人离开,会让人产生很强烈的分离焦虑感,如果这样的分离曾经是她幼年发生过的,那对分离的恐惧会强过对死亡的恐惧,这时候人就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去体会分离。

5A``/^0\A*b0 心理学空间%NHG I U9sL

  现实的挫折与无力感

&x)_N?"bZU0

J'wX\|/u/fEH0  很多人会用相信来生去应对现实的分离感。就好象是许多人在这一生受到伤害,而把自己受伤害的原因归纳为上辈子欠别人的,这样可以维持一种平衡和可控感。而当下的痛苦,也会被变成对下一生的期待。这样的期待被放大的话,那理智的天平就会偏向期待,情愿相信下一生会更好。

fTf:PX&t5Em"M0R0 心理学空间J/yNM9zwM

  何与师傅有过结合的愿望,只是现实中很多人都反对,他们也需要用普通人的道德伦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因为需要顾及自己的道德与别人的感受,这才产生了极大的痛苦。他们没有战胜自己的痛苦而勇敢的选择违背伦理但又满足自己的做法。道德和伦理是不可战胜的,因此,何选择了下辈子。

0BE9L+} E@9?x0

:T IK HMZ0  在一个人很无助的时候,往往会有生不如死的体会。很显然,她相信灵魂和后世。

d+FO}:otn0

Y y%Z]v|?&FX0  愤怒的表达

-d-k sK'K7t0

.B9a)Uh:A(Q%Bs0  何一直是个好人,对别人都很好。那她不好的部分呢?被压抑了,完全的压抑了。引合别人的价值感,这就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通常意义的好人一般都是符合别人判断标准的人,也就是必须压抑自己的自私,欲望等。一味的压抑自己,那这些被压抑的东西需要一个出口。

? k f f9^%A4}0

[@5k*hg%t0  何做出了违背所有人期望的一件事情。也让反对她与师傅在一起的人产生深深的内疚。可能最内疚的人应该就是她的妈妈了。何用生命来完成她强烈的表达,那是她积累已久的愤怒。心理学空间4R%jgL)V!L

心理学空间T~(CYA

  她终于可以做一次自己,而不用去顾及身边的任何人。

6b*jNM` V W k$Z0

sOv}.^_t$b@:sQ8g0  何在最后的遗书中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和师傅合葬。之所以选择师傅刚走也跟着,也许她考虑过,后事可以一起处理吧!

[L6V%Kp0 心理学空间,H(c%L~5o.f)Bg

  她走了,丢下的是生者的痛惜和需要处理的后事。也带给了曾经强迫她的人深深的内疚。心理学空间s'G&z$|S sC

心理学空间G%aU"z8HVIlt

  

3b9|r_g7PM ?9i0

2@ x,mo{g0  死亡对何来说可以完成以下几个现实不能完成的愿望:与自己爱的人在一起;违背他人的意愿做真实的自己;不再需要做一个被人认可,但又很累的好人;对身边压迫自己的人愤怒表达;获得别人的认同(有很多人认为她是个重情谊的奇女子,并希望能把她和师傅一起合葬)。心理学空间-QR6e U4W#wn s

心理学空间iPdg7Axio

  对于何海莹来说,这样的死亡是对爱人的追随,完成理想自己的最好方式。她离开后,很少有人去攻击她的行为,有的只是同情,惋惜,敬佩和内疚。

p#v#{%F7^S[4S,` J2@0 心理学空间i2T9H4mNk"@x

  逝者已去,本不该去这样分析和猜测。只是在惋惜的同时,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受。写这篇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

R8s'U3@1wR0

~S)^+{@s0  在这里,我祝愿何海莹能在天堂安然幸福。

7b&bQ_ B,b OIV0 心理学空间[%l PtA-nuR

 心理学空间 ZE;q2M8Y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职业孤独感(心理医生VS私募基金经理) 育儿
《育儿》
亲密关系与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