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生孩子?
作者: mints 编译 / 1580次阅读 时间: 2023年4月17日
标签: 繁衍与停滞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Ig(D;Xrd%hLi0面对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的趋势,很多专家从各种角度进行了解释,并提出应对措施。经济学家知道出生率下降意味着通缩和发展停滞。急切需要年轻人承担责任并且说,娃是「能够带来养老回报的长期的消费投资」;社会学家也知道人口下降趋势很难扭转,并且参与制定了诸多鼓励生娃的政策。心理学空间c;vf x.S~#O

l#T y ~w.N-{0那么心理学家如何看待年轻的永恒少年、少女们不结婚、不生娃的现象呢?心理学空间"z:T7UUS&@G#uPS

2JK(W(g[CM h*Y0
EC9D:y F3}0

!OlA-t8ij$f8I0心理学空间^lK#JS%c

埃里克森:繁衍对停滞心理学空间v)K g w9K-GRTa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x l Ro/z`-e^0
N} |8K(g6L00~1岁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Zr+ov!W,O)U02~3岁  自主性对羞怯
;X\g?v-Yl G6]04~5岁  主动性对内疚心理学空间H2`'I#nj5S5I#t
13~18 同一性混乱心理学空间6A Kv1?Q Kq
19~25 亲密对孤独
0]]7S-^2}"yULD:B`025~65 繁衍对停滞心理学空间Wfy+`k!Ua y
65岁以上 自我完善对失望

4t_%k|-d YP(I0埃里克森把(心理发展阶段中的第七个阶段)繁衍与停滞(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确定为一个人在25~65岁期间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埃里克森提出,在完成前几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之后,可以应对这一挑战。

&T0Yj"w8x-uCC0

^}5@5~"zx{I1H0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的繁衍需求得到满足,从关注自己转变为关注他人。这个时候的心理满足来自奉献自己、照顾他人或留下自己的成就,否则心理发展就会出现停滞、内心变得贫瘠和空虚。心理学空间5C c3m.z}I

-Ou;nVmZr*[0心理学家肯农·谢尔登和蒂姆·凯萨在验证埃里克森的“繁衍对停滞”的理论时发现:年龄越大,就会更多的关注繁衍,并将其设定为人生目标,而且,对同一性发展的关注就会相对减少。肯农还发现,提高人际(亲密)关系的需求先于繁衍的需求。心理学空间.]p#F:c E!^'d;t,{+eP

心理学空间iq wl\;\:i

因此,肯农的研究支持了埃里克森提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依次出现的」假设。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在25岁之前未完成同一性发展(即,自我认同),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就会受限,并且影响繁衍阶段的发展,社会心理发展出现停滞,无法完成对应年龄的人生任务。

*tnY'^OZS0心理学空间o}.`z5A6k

心理学空间W[0b6h;C{c

"oet5Gc#F0心理学空间,P8JY%b;t)H5J!M

繁衍缓冲心理学空间 G$K OC2s nD+@

)sK-uIU(K_-zN E0这大概是当代青年人的困境:

+T2de#X%k0

([%U x+|f.D/]0他们在13~18岁初高中期间,被教育制度设计为刷题工具,掉进了题海和补课的陷阱中。中考和高考分数是他们成功的标尺,成为了身份认同、心理同一性的唯一标准——考不到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命运的多舛。他们在19~25岁进入大学或工作之后,竞争压力让他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友谊和感情,沉浸在游戏和异次元的世界中,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即便生娃也穷养、散养。心理学空间,h5r5QWh,u$}0N j$r

心理学空间+S,KN0r/k|A_&SS

埃里克森说:“繁衍的需求在哪里被压抑,哪里就会出现强迫性的假性亲密关系、心理的滞感和内心的贫瘠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40年,带来了社会的巨变,也带来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晚熟时代」——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成熟期越来越晚。

:DNm.QfnFO4^ P0

NZ9drI|3JI3e(n0如果社会环境压制了青少年的心理成长,那么就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补救。Kotre和Kotre认为这与繁衍缓冲(generative buffering)有关,人们可以在繁衍缓冲中化解代际间被忽视的“黑暗面”。其前提是不传递有毒的心理遗产促进下一代的幸福心理学空间&D4Mn7Lpl7_$d

l?,x;aC0g0心理学空间0e e'B"JlN G7m
心理学空间J;A2`zPo7n

心理学空间lP}w'W Q N p

繁衍代理与沟通

%Q^$P ?s_'y0

yacg6Y'gYu0J4e9Tv0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年组(37~42岁)的繁衍倾向最强烈。如下图所示:心理学空间T.` HZi _:V

繁衍测评中,中年组的分数最高
Hk~l*KM0
MS.~+u"_8jsiRi0McAdams, D. P., Hart, H. M., & Maruna, S. (1998). The anatomy of generativity. In D. P. McAdams & E. de St. Aubin (Eds.), Generativity and adult development: How and why we car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pp. 7–43).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x#Q? l#f3Ro0这也意味着「生娃」这件事,中年父母比青年子女繁衍的愿望更强烈。在某种程度上,子女是父母繁衍愿望的代理人,即,通过繁衍反哺父母的意愿。

.vM"e&[\Q0心理学空间2MNB$@{ j0w

埃里克森也指出,繁衍的核心是对下一代的关注。通过交流促进下一代的愿望和承诺,提高下一代关心和爱他人的共通人性。Bakan的繁衍代理和沟通概念有助于化解这种繁衍受寒(generative chill)。繁衍始于父母(对子女代理繁衍)的内在渴望,以及共同培养下一代的愿望。Hart和Maruna的沟通模型探讨了内心的欲望、文化需求、对下一代的关注、对物种的信仰、繁衍承诺和繁衍行动叙事的方式——即,一种不断进化的生活叙事,它带来了个人身份和生活的连续性和目标感。心理学空间+V$U \%{.N2Cy(^5\

与社会和经济层面的心理学空间oS;za^*K%ih3e
门当户对、工作体面、婚房相比,心理学空间6Oa$`W {*?n#b:?N!F
社会心理的发展更重要。

!N0]Kha0

ec.o'm+GL Q0
R5a,a%}u i3\,~0心理学空间R.?S5U$CNsN

心理学空间3_^1B2gp2ao;j

小结心理学空间9Z!N E T4P'D r;i'ev

心理学空间*Q9i~&}Lo

综上所述 ,结婚、生娃这些事,最重要的是获得心理意义上的自我认同感,发展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这些一旦出现,繁衍的需求会维持其重要性,成为人生目标的优先项。心理成熟越早、结婚生子时间就越早。时间到了,自然就都有了。

@8[p"`*c0mVOLE0心理学空间1Zle Q4d;ee(i:r%W

这也意味着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孩子沟通,重构自己的繁衍欲望的叙事方式,促进孩子人身份和生活的连续性和目标感,静待孩子内心的发展成熟。心理学空间`9g~ m q(]

tq1d_0SIH*{0繁衍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社会挑战,其能动性产生于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道德过程。心理学空间PWc] v5@m|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繁衍与停滞
«父母很严厉,我该怎么办? 家庭亲情
《家庭亲情》
自恋父母的10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