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祖师
郑世彦 作者: 郑世彦 / 8000次阅读 时间: 2010年4月26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co,V n{:a^'oM,o]0

很小的时候——也就是只喜欢看武打片或抗战片的时候,我便看过《达摩祖师》这部电影。那时,不知道影片在讲什么,不知道达摩是何许人。只记得这部影片的武打很精彩,但在看完精彩的武打之余,又隐约觉得这位达摩和尚有些奇怪。心理学空间v-[\6e0Qu

如今,在读心理学的研究生,听老师讲禅学与心理咨询,自己也读禅学公案、思考生活。禅学,曾经在中国生根,后又在日本开花、继而在全世界结果。而把禅学带入中土的第一人却是一位天竺香至国的三王子——菩提达摩。看到“达摩”,儿时那未解的情结就冒了出来,促使我去网上下了这部片子又来看。这次打动我的却不止是达摩大师的漂亮身手,更有他那句句启发人心、引人深思的禅语。心理学空间1tu#D}"uD

当然,菩提达摩——这位三王子在悟道之前也曾是万般迷惑。天竺香至国的国王不久便要驾崩,本已传位于他,而其兄长却想谋篡王位。三王子无意于世间荣华富贵、名利得失,可他又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影片的开端,便仿佛是三王子的潜意识心灵托给他的一个梦:一天,他正躺在树上休憩,却突然从树上掉下来。他迷失在森林里,又在迷雾中遇到了一位智者。这位智者可以看成就是三王子心灵中的先知,他告知了三王子关于以后的预言——今日“必遇凶险,九死一生”;未来“像我一样,一坐九年”。三王子问之:“你是谁?”智者答曰:“我就是你。”

;H4Urz$B| |#I+En0

这恰符合了荣格释梦理论,荣格认为梦具有预示未来的功能。梦是一种启迪是人的潜意识原型在努力使整个心灵趋于更合谐、更完整。他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而在集体无意识中,就有阿尼玛、阿尼姆斯、自性、人格面具、阴影、智者等很多原型。如智者原型,就是人类漫长进化的过程中积淀下来,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深远的洞察力,因此梦里的“智者”能预知未来,使个体的心灵和谐、完整。此影片中的“智者”就相当如三王子集体潜意识里的原型,他预言了三王子的今日和未来,也为三王子的未来之路指引了方向。

| R,` D'S n-a9Cmt~0

果然,三王子走出迷雾不久,就遭到了其兄长安排的追杀。不是三王子尘缘未尽,却是他的佛缘伊始——他顺利回到了王宫。在王宫里他遇见了般若多罗法师,法师以宝珠为题测试其智光,觉其智光虽忽明忽暗,但仍有彗根。于是,他便留下一锦囊,里置字条:“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三王子看到字条,苦思良久不得答案,心中困惑更深。父王驾崩后,他舍弃王位,决心来找般若多罗法师,愿随他出家从禅。心理学空间b1_ par)i+?!w.t"J

般若多罗法师要三王子修葺一座自修室,以试其法性。几番努力和辛苦之后,三王子终于明了“一切佛法修行皆在心中”,最好的自修室其实也就在他的心中。般若多罗法师于是收他为徒,赐法号“达摩”。法师在灭寂之前嘱咐达摩,他死后六十七年,可前往震旦(中国)弘扬佛法,将禅宗佛法在震旦发扬光大。心理学空间Lm9] @\

 

4z}w!]B)in0

)ZCA!zT}? s0

 

JmF)i7^d f n0

达摩抵达中土时,中国正值南北朝时代,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南朝梁武帝奉佛至诚,世称“菩萨皇帝”。他闻知达摩大师前来中土,便特派使臣在广州迎接。至金陵,梁武帝与达摩大师却话不投机,只有几句问答。

'vao$@w,FF0

梁武帝:“朕自登基以来,修佛寺,造佛像,抄写经书,供养僧侣,敢问大师,有何功德?”

y*\R2Y's&oC3Sn0

达摩:“无功无德。”

I$@ z7Gj!^ d;V0

梁武帝:“请问大师,世上有没有佛?”

&fqWnV"|d.~R0

达摩:“没有。”

lCg"pM0

梁武帝:“对朕者谁?”

e0sYWJ"J6V0

达摩:“不知。”心理学空间?L#p'W&cH ~

其实,梁武帝扶持佛教事业,本有功德,但又贪图功德,便善恶抵消。再者梁武帝身为皇帝,以钱财布施本不是难事,故算不得真布施、真功德。找到自己的佛性,开悟自己,以法布施——弘扬佛法、普渡众生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布施、大乘的功德。心理学空间O-b8Gb9z+s-I"z

《金刚经》曰:“凡有所相,皆为虚妄。”佛,本身并无实相,只存于心中,与众生凡人无异。梁武帝既问佛在何处,可谓心中无佛却又执著于佛相。大悟之境,应无凡无圣,既不舍凡,亦不求圣。是谓“廓然无圣”。心理学空间4YHk!s%C l q2sW"Q

达摩大师不识自己,不是忘我,而是无我。既是无我,何来忘我?人生在世,最难破的便是我执,时时刻刻带着一个“我”字,焦虑和痛苦便由此而来。不执著于我,也不执著于无我,无我,无无我,又何来“我”的痛苦和不安!心理学空间U8l m @WJd

话不投机,机锋错失。梁武帝以为达摩对佛法一窍不通,达摩感觉梁武帝形式过于实质。于是达摩一苇渡江,北上嵩山,洞中面壁,一坐九年,等待可传衣钵之人。

{SxE qb,w(Cc0

直到有一位叫神光的和尚出现,神光今日的困惑更胜于当年的“三王子”。他立雪过膝,三天三夜,等待达摩大师为其安心。

t2uAhPuR!LZ0

神光:“请大师为我安心。”

B&YH*zKX0

达摩:“你心有何不安?”心理学空间,} L7lsR)z v

神光:“我虽致力求道,但总有不安之时!”心理学空间0n:y!D#w._d~`{I5Q

达摩:“将心拿来,我为你安。”心理学空间;E4[lX4\x

神光:“我怎么找不到那颗不安的心呢!”

e:o H'O#DT4k0

达摩:“我已经将你的心安好了。”心理学空间.X'S DsnB zvyo

随后,神光断臂以表求法之决心,于是达摩大师收他为徒,赐法号“慧可”。
z3B c_dI0   
我的老师徐光兴教授在《心理禅——东方人的
心理疗法》一书中分析得好。上面这一段对话,可看作是慧可求询达摩的一次心理咨询面接。但达摩大师没有问询慧可的生活经历、目状况和症状缘由,也没有对慧可进行心理测量和诊断。达摩只是说:“把心拿来,我为你安。”心,其实就是他痛苦的主体,是不安和痛苦的承载者。达摩大师这一说直指慧可所受困扰的核心,即他内心的不安和矛盾。其实,并不是慧可的苦恼和痛苦不能解脱,而是主体的对象(心)还没有醒悟,还在不断地承受痛苦和不安。禅宗认为,世上的痛苦和不安并不是一个难题,主体的内心如何安才是最大的问题。“找不到那颗不安的心”,就是一切都安好了!
心理学空间 p3b(O8b`d

自公元520年,达摩大师由南印度航海东来,登陆广州,后至金陵,又北上洛阳、再入嵩山,游历中土名刹古寺,不遗余力在中国弘扬禅宗佛法。公元536年,达摩大师自觉他时辰已到,西归之前,他要四位徒弟把自己所学的心得说来听听

~!w/S f!r2d d0

  道副:依徒弟看来,我们应该不执著于文字,也不舍弃文字,要把文字当作一种求道的工具来使用。心理学空间"{R.I/t,b'H
  达摩:你只得到了我的皮。

6f6Yj7?7P R(G7B'z0

尼总持:据我了解的,就像庆喜看到了阿閦佛国,一见便不再见。心理学空间.]9bO1N9r\"E
  达摩:你只得到了我的肉。
f:p&a.qM|@.Y0
  道育: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本来是空的。色、受、想、行、识五蕴也非实有。依我所见,整个世界不存在一法。心理学空间U%fN7pn!Jp
  达摩:你得到了我的骨。
+@'bT7B;Wb0
  最后,轮到慧可时,他走到达摩面前一言不发,只
三叩拜,然后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心理学空间(~)qk)q/MM

达摩说:你得到了我的髓。

wQOn&a&bV0

当年,佛祖释迦牟尼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弟子迦叶破颜微笑,后称“拈花微笑”。今日,慧可默然无言只叩拜作礼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达摩大师知慧可深得禅宗精髓,便传其衣钵。于是,慧可成为禅宗二祖。禅宗传至唐六祖慧能时,已赫然发展成中国佛教中势力最大,最富有生机的一支了。这验证了达摩祖师传法慧可时,曾说的四句偈:

U5UGX e gtm1l0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心理学空间2b bq)p&w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f/TP2w!Mc#HU0zW0

一花,便指达摩祖师所传的禅宗佛法;五叶,也就是先后产生的曹洞、云门、法眼、临济、沩仰五宗。自此,禅宗便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蔓延开来。心理学空间#t?2FbaQ"p

 心理学空间/w4CnFcR.Xc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勇敢的心 勇敢地成长 心理电影评论
《心理电影评论》
黑客帝国,戏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