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琪嘉大学糖微课:心理治疗的哲学观
作者: 施琪嘉 / 13749次阅读 时间: 2015年11月03日
来源: 大学糖 标签: 来访者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哲学观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B4Ob)vx1FcDD

10月28日施琪嘉老师作客大学糖微课堂所传授:心理学空间Hw0~`~#W^V

心理学空间O2B2K c"G F

心理治疗哲学观心理学空间+f DJPzQ%f

+x4I(jV4Z}V0希望探讨一些哲学的基本问题,帮助大家在学习各个学派之前,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心理治疗的哲学观就像我们在学习各个流派时候的一个大背景,让我们理解“我到底要做到什么结果,我到底用这个技术干什么、别人有什么目的”。

)U2J4xS `0

6Nw_.l"z@+U8L0整理:张灏@糖心理心理学空间P#U&Q5j|:{6A`'b

心理学空间DN,c5S%ro]G.G ]

版权由糖心理所有,请勿转载心理学空间nOtU0x \

心理学空间L^L@@#KUd)aH

心理咨询哲学观一:心理学空间da f,Ei;AO Z/YL

#{ UI)V(CXf0形而上与形而下心理学空间A/zf+p%w

kE{V1u5U1h:N0很多前来咨询的来访者,都是顾左右而言其他,说话很模糊的。那这个时候在你的背景中要冉冉升起一个理念:他是来找我干什么的?他来找我讲了这么多,而且一次接一次得来重复讲同样的话题——他真的是想谈这个话题吗?因此我们在听的时候就要听他的弦外之音,画外之音。心理学空间g0]'t _.GI"G/L$v O!o

心理学空间c6lbV_"K A%qf

因此,当你感觉到他在和你谈一些你搞不懂的事情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第一个心理咨询哲学问题:他是来谈形而上的问题,还是形而下学的问题?形而上的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儿去。形而下也就是具体的事情,你可能用具体的方式来解决。你可能解决的了,你也可能解决不了。能够解决的,都是形而下的。心理学空间i4~tk*rE0ZG

心理学空间1C^7v SJ f`5w\1f

举例来谈:在我做督导的时候,有大学生来找我咨询过,说:老师,我觉得我是不是有毛病,我是不是应该进精神病院?我常常在想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到哪里去?我这辈子要干什么,我今后会干什么?……这些问题别人都不会想,当我在想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些问题好像都是北大的门卫问的问题。但其实我觉得,如果大学生里面有很多人因为这类问题来做心理咨询,那我们的国家是有希望的,因为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可以做很深入的思考了。这类就是形而上的问题。而也有很多大学生来咨询是因为具体的问题,比如:我的女朋友把我抛弃了等等,都是特别现实的社会问题,也是基本的民生问题,这些就是形而下的问题。

Z%YT$E vV3@0心理学空间2Ih,hU)qs#DmK

荣格对心理治疗的总结谈到:有一部分人来做治疗,他的话题可能是哲学话题,例如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存在哲学上的焦虑。如果你想上升一下你的治疗水平,就试试治疗的问题不放在具体问题上,而是想想如果你和他谈一些哲学的问题,你会谈些什么?心理学空间U|$\"k1P9Ho

心理学空间.xs {UYUW5^Hb

所以第一个问题来的人分:形而上来的人,形而下来的人;一个谈论形而上的治疗师和一个谈论形而下的治疗师;它在心理治疗的视野上是不一样的。具有形而上视野的治疗师,他谈形而上、形而下的病人都没问题。只有形而下的治疗师,他可能可以解决形而下病人的问题,但永远无法解决形而上病人的问题;换句话说治疗效果不够。

r4GHr| ] O;W0心理学空间4y8N2b%r,`v

心理咨询哲学观二:心理学空间zt(d L P5?g7E

心理学空间H+I@1U v"yANZ4K%K

平行象征能力

S [6K&]8d3f/H S8~K0心理学空间v/Xc T]$gS

第二个问题指的是,主体、客体与主客体。推荐一本书,叫《我和你》。现在心理治疗已经进入到了主体和客体的治疗了,在称呼时,是我和一个他者。一般来说是我和他,现在心理治疗把我和他进一步放在“之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在小册子里就提了一个主题:所有世间的一切关系,都是我和你的关系。心理学空间.?q/X@LW1r)~[:j1Y

h%dCM r [ h$[*g+w u0下面结合一个我的案例来谈:(歌词来自《车站》李健)

m3IJ)H-Y0心理学空间)I/Wj Su0k

一个15岁的女孩,前两次访谈并没有说什么话,但在第二次访谈的最后,谈及她听的一首歌,她说是她最喜欢的一首歌,因为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我就问他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她说这是“叹了一口气的感觉”。所以我们就去看歌词,在这个歌词里面有一个主体就是“我”,还有一个她不认识的姑娘是“她”,显然在我和她之间是有关系的。她没有和你讲话,但她给了你一段歌词,明白了心理治疗的平行象征,你就知道歌词是在说她自己。歌词都是她在和你讲的话。主体“我”看着另外一个客体“她”,如果用我和你的关系来解释,她分裂的自己在看着另外一个自己。所以那个她呢并不是第三者,而是第二者。

'~1T/]C)u%h4j0

?*n3u8g{+R5J} w0如果你把和来访者的咨询中他话语中所有的“他”都替换成“我”或“你”,你就会发现,他和你讲的很多寓言、歌词、梦,实际上就是在说这是我对你讲的。所有关系中只有主体与客体两种,主体意味着本人,客体意味着是他的重要的照顾者,是他的父母亲,或者对他来说非常重要的人。记住这个原则,可以经常用“我和你”去置换这个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技巧,我和你的关系,是他和分裂的他的自己。有一个她是这样的,有一个她是另外的样子。就像有两个她在讲话。比如说很高傲的我,看不起很世俗的我。我对你说,我不喜欢你;另外一个说,你都混成这个样子,你都没有朋友……总而言之,请大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多用“我和你”来置换来访者对你讲的话。

`%`@_&Z%L0心理学空间%X\Kv%Y:x:e

心理咨询哲学观三:

emT#Iuz0心理学空间(Jrx bI0|.pd"f

形式与内容

9z.q8Jm? ?go0

a(\.J!Ei,\0我们一般在人际沟通中特别受过训练,关注来访者传递过来的高级思维的意思,也就是认知。但当我们把很多注意力放在内容上的时候,我们会失去一个重要的资源——讲话的形式。交流有哪些形式呢——主要是非言语信息,指语音,语调,语速,停顿,动作;不同的通道。心理治疗,实际上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一门学科,有的时候形式传递的信息是潜意识的信息,它比内容传递的信息要更多。心理学空间qj7i3? svI|7qT!a

心理学空间]Akb.C1`a

隐性的关系认知:它传递的信息,比如人生中的某几件事情,某种感受,是很久都磨灭不掉的,对你产生的影响也最深。而这些它传递的感受,其实就是形式。做心理治疗要关注内容以外的形式。形式大于内容。心理学空间0Z"Z/xJkdc

U6rx X^O0心理咨询哲学观四:极性理论,在中国叫阴阳理论心理学空间u p G7IX0d"~+yA

心理学空间O6J|:e(\},E

在和来访者接触的时候,不要被他个人向单极方向的愤怒、描述所迷惑。你总要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他此时此刻在说什么。

;L,m;tdcayM1a0心理学空间8PREX_x2P!b E

举例来谈就是:比如我督导的一个来访者谈及她的父亲,花了很长时间说她父亲的不好,我总要在想,她花了这么大的篇幅说她父亲不好,那么她对她父亲的爱在什么地方呢?所以当她的愤怒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问她这句话,她的眼泪就会下来。她就开始回忆起,她和她父亲之间温暖的一种场面……

?Rf2sWP0心理学空间.e~T9N8S(HV7t

心理咨询哲学观五:场理论

o~"Q5FG,W0心理学空间 z:Vc#[Q

我们在做治疗的时候主要存在四个场,我们要分别意识到这四个场的作用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_K0t ^8m0

M5LUaQ,Gh/h2ia0第一个场是个人,大部分人适合做个人治疗。

-bk U']V,c0心理学空间 D|YoQ:Z

第二个场是家庭,在我们学习家庭治疗的过程中,常常说症状的功能。症状是有功能的。比如夫妻两个人要吵架,要威胁离婚,孩子就得病。每当夫妻两个人带孩子到医院去治疗的时候呢,夫妻两个人就不吵架了。所以孩子得病的功能就是阻止父母离婚。

:tlSdL"q3k0心理学空间l\9D"Wy^1ag,L

第三个场是社会,它们是在我们治疗过程中,在家庭问题之后还可能遇到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中重男轻女的意识形态。心理学空间?4NQ*`I

心理学空间,P\)k x#@a}

第四个场是文化,比如东西方的文化就是不一样的,在一本书《精神分析在中国》提到,东西方文化就存在着低交流、高交流文化的区别:西方文化从现象学开始,从实证出发,而不多加评价,这叫低交流;而中国文化中,比如领导和下属说:我今天给你交代的事情,你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下属说,我知道。但其实它不知道,这样在一个彼此都不懂的情况下去做一件事情,就是高交流模式。而心理治疗,就是一个低交流模式,你的问题一定要非常的精确,而不能像平常中国人文化中不问的那么清楚,这是我们在哲学上要搞清楚的基本立场。心理学空间3N6x n TWQm0Q bBe

心理学空间Q,ZMn\-kC

心理咨询哲学观六:前景与背景心理学空间-n#J%D9{-T

心理学空间2`"{E x7E;a

水平化:在所有的关注点上,都是一样的点,没有对和错,把所有观察到的东西放在同等的地位。比如说,如果有个人在讲话,在某一段话的时候他出现了咳嗽,如果你只听内容,而没有注意形式就不会关注到咳嗽。如果同时关注形式,你就知道,他每当在说父亲的时候就开始咳嗽。因此咳嗽就代表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一个前景的东西。可是如果没有把关注的东西水平化,那么你就没有办法提取出来。比如说你会注意到咳嗽,这是第一个前景。更进一步,你会注意到,每当谈论到他的父亲的时候,他都有咳嗽和停顿。把父亲和咳嗽放在一个前景之中,你把他谈话的流畅性给打乱了。换句话说,谈什么内容不重要。在什么点上谈什么内容比较重要。心理学空间BX4[mFc

心理学空间;z(Uk7l,X ^+}S

三个时刻的概念:现在时刻,当下时刻,相遇时刻:(例子仍为讲话时咳嗽)心理学空间Z!f/`1}g

心理学空间n+BU&q0J

现在时刻:我们谈话的每一分钟;当下时刻:谈及父亲与咳嗽就突出的一个新的时刻;相遇时刻:你之后与那个人谈及她的父亲,你发现她很爱她的父亲,但是他近日去世了,这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以父亲为前景的相遇时刻。心理学空间)v5s3T:x^+sQ`9P

)\0l)T\g6t0如果你能够抓住当下时刻,就能从现象学的情况下把背景拉到前景,如果你能够放大这个前景,那你就能把这个前景做成相遇时刻。心理学空间Xa};lV-|?6qS

jj"F-QK9l_0心理咨询哲学观七:混乱和空相对于逻辑和实心理学空间 H+N*m3z?*l!d*J e*H

O6]*F.s+n0我们习惯判断并定义一个事情,因为在命名以后我们的焦虑就会降低了。但在心理治疗中,它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无论怎么推理,都是缺乏逻辑性的,他会引起原始的一些焦虑。心理治疗,我们要培养一种能力,就是我们要习惯呆在混乱与空洞之中。这并不是作为治疗师能力低下,而这是来访者传递给你的信息。我们要习惯让自己呆在混乱和空之中。切忌在治疗中因为焦虑而引起的话比较多、打断病人、做解释。如果你能够耐受混乱与空,那么来访者也能够觉得很安全。

HA'AP}&ey0心理学空间pol Ch"?

具体哲学话题:心理学空间6N9c*F dh:} u

"I] @6ugw0哲学里,最大的就是生死的问题。心理治疗中,死亡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很多来访者都是因为对死亡有恐惧才来找你的。心理学空间DV(Q{fk*iG9{-Hk

Bm ~uUTq;o a0死亡的话题里,我们现在做心理治疗,主要是因为寿命延长了。有很多人在死亡的恐惧煎熬之中活着。两个概念,心理学空间!W l.R#t&P4N3e r[

心理学空间I@ D*o4hFw^y e

1)安乐死:安乐死不是在生命的末期,而是在中期。这样合法的国家并不多。心理学空间U Z,|/TuV3^MN

心理学空间rfF ozN&f?)uq

我要提的是下一个:尊严死。

wav/O]8k r3I{0N0

:cgn\$~$W.O)Kz!V02)尊严死:通常指在生命末期,完成遗愿。包含范畴:你死的时候穿哪些衣服,你希望死在家里还是死在医院。你死的时候希望谁来陪你。心理学空间DHI XJT%z

心理学空间Y!i,sr$L+Xo8^

弗洛伊德归纳了两个现象:1)分离现象 2)丧失现象;丧失是永久的分离。在我们现在允许第二胎第三胎的情况下,是客体的爱的丧失。家里老大往往感觉到妈妈的爱失去了,人还在,但与以前不一样了,就是客体的爱的丧失。

Q w0?t7CZ7zL g0心理学空间7b'F~6^9AQ\

模糊丧失的两类

5Ti/[-\yj0

!dV,K Pr-P_1G(q01)身体丧失,精神还在:人失踪了,比如儿童被拐卖了。父母亲总是想着孩子人在哪儿。这是一类。马航370,也属于身体丧失,精神还在。领养的孩子,同样,他们也想找机会去找父母亲。

5wo1Q4zu%E1E7y&^0心理学空间Dc,`6\_2Xkf$]W4~

2)身体还在,精神丧失:父母逐渐老去,可能会有更年期的改变,可能会因为老年痴呆记忆下降,因为帕金森等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人在,但和以前不一样了。大部分情况我们要尽量接受这样的情况。这也是模糊丧失。生病了的人,也经常会是模糊丧失。心理学空间!Vb7c&kC6f

} Xw R6ZXP(Lf9s0孤独感,孤单感:来访者经常会谈及一些形而上的有关孤独感和孤单感的问题。一个有孤独感的人,他的内心装着多的非常多的爱,他有很多的阅历。他觉得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很快乐地听音乐啊,看书啊他也不需要很多人来陪伴他。而我们说一个极其孤单的人,他内心是很空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培养耐受孤独的能力,一个人看看书,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去认识世界。要有极强的享受孤独的能力。这个能力取决于早年你的父母亲是怎么照顾你的。所以当你这样去交往的时候,来访者就明白你是真的懂他的。心理学空间\ l F7bH

心理学空间0N!U-r6c8H0`\+P%r a,q`

大学糖说:心理学空间!^ g@Na,Hg

o;Q4i!C!b'I0施老师这次的微课堂给我的带来的震撼还是很大的。他讲的七大哲学观在这节课之前是未曾听说过的,但是在老师的悉心讲解过程中,我发现,这七大哲学观其实与我们的心理治疗、访谈过程是息息相关的,这些一定都是老师经过长年的临床经验的所得。特别是老师提到的自己督导和咨询过程中遇到的案例,都是非常的生动且典型,而且不像教科书上有些过时的例子,施老师的案例都非常有时代性,形象地体现了这些哲学观在具体咨询过程中的出现或相关应用。七大哲学观中,令我最为惊讶的是第七条,曾经一直以为解释是一种对患者的缓解,没想到其实这是我们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自以为然。就像老师提到的,因为我们自己不能够忍耐心理治疗过程带给我们的混沌和空,所以我们急于去给出解释以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这其实是一种极为不可取的行为。就像施老师最后说的,心理咨询师要能够耐受未知的焦虑,你能够陪伴来访者。我们要在未知的道路上坚定的继续摸索。感谢施老师给我们带来这次精彩的微课堂,也期待施老师下一次的授课!心理学空间0GG iux`|CY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来访者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哲学观
«一个人活的悲哀 杂文
《杂文》
施琪嘉:精神分析——温柔触摸你的肉体»

 施琪嘉

施琪嘉 教授
医学博士,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武汉市心理医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市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精神分析学组华中地区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得德国对外学术交流基金(DAAD)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及获得国家教委对外学术交流基金留学奥地利茵斯布鲁克(INNSBRUCK)大学。



微信公众号:人人江湖


施琪嘉老师的微课
微信扫码报名

创伤30讲



真正的疗愈,是内在小孩的成长




精神分析入门6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