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产妇事件背后的认知融合
作者: 曹静,祝卓宏 / 5859次阅读 时间: 2014年8月26日
标签: ACT 认知融合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4LjTm,K^(KS)F

湘潭产妇事件背后的“认知融合”

7|D^pj _ C/LM0

X*j Dud(p l6Q/uG5m0新闻事件心理学空间9T7c(Dk0dgP

C["Y~G0{U5}08月11日10时26分,新浪微博网友“@小懒虫太阳晒屁股啦”首先发表微博曝光湘潭产妇死亡事件。8月12日16时15分,来自“华声在线—湘潭频道”的一篇题为《产妇惨死手术台医生护士跑路 医院称已尽全力》的新闻报道拉开了媒体对该事件关注的序幕。心理学空间$ac EJ0kI)i

心理学空间*s:B1U2y5k4H)xa%N/wZ

当天,网易视频、新浪新闻、海外网、网易新闻、东北网、21cn新闻、大洋网新闻、财经新闻、海峡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纷纷以《产妇手术台上死亡医生失踪》为题跟踪和转载该事件。心理学空间j8V#V9k n:x%Q| g

心理学空间$a2QaK'l:_!~

13日,湘潭当地卫生局官微发布消息:产妇羊水栓塞,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医护人员为避免与有冲击行为的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完成尸体护理后便撤离手术台,吃槟榔者为脱了工作服在值班室内休息的医务人员,并未失踪。此后,更多的事实被报道出来,舆论发生“反转”,愤怒的网友回归理性,纷纷开始反思。

1H'N$M Hh*x6o;gF4N0心理学空间 F*~&~1j _1fV

15日上午,刘某的姐姐以微博账号“@张宇父亲”发文说“由于情绪的波动,我们确实存在冲击医院、打砸玻璃等过激行为”。是什么导致众多媒体集体失去理智,是什么让医生回避逃离?是什么引发家属冲动过激行为呢?心理学空间v_1j)C C1h*pM

心理学空间q[u4V lo

?$S"j8w,}`$BQ$x0^0心理解读

2v'^0i Z+kUu0

g?)dE]'T},Q0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将脑海中的想法、判断当做“事实”,情绪、行为受语言法则和思维内容的过度控制,沉浸在负性自动化想法中,从而表现出受限的、僵化的行为或冲动的行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作“认知融合(cognitive fusion)”,它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浪潮中“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病理模型中的核心概念。认知融合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已引起很多国外学者的重视,对其研究已涉及到抑郁焦虑、压力、自尊、慢性疼痛、进食障碍等方面。认知融合也与人际冲突有关,特别是与某些情境下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有关。

F`V,o(``$a0

Y.n kJ9M0那么,这个案件中产妇家属、医生、记者是否也产生了“认知融合”呢?心理学空间K"iqn6?!qL

心理学空间M,G0{B bEd

8月10日12:05孩子顺利产下,但产妇却出现羊水栓塞,需要输血、切除子宫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对于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的产妇丈夫刘某来说,因充满未知和精神紧张,为消除不确定感需要对此寻找一些解释,家属的微博中说到“直到晚上九点多钟,医院告诉我张宇因为全力抢救无效死亡……我们觉得医院没有尊重我们的知情权”。这种认知和解释让家属对医院失去信任,情急之下出现过激行为,第一次冲进手术室没见到尸体,“以为医院移动了尸体”,心中的愤怒便持续升级,以致第二次强力踢开操作间的门,见到旁边没有医护人员的尸体及嚼着槟榔的不明人员,不同寻常的场景也许印证了家属对于医生抢救不力、擅自离守的判断。家属在后来的描述中提到“觉得”“以为”等都是想法,而这些想法引发了愤怒情绪和后面的过激行为,这就是认知融合。心理学空间ua$@9jDQ

心理学空间;M XG7k B$]

近年来,紧张的医患关系已使大众“谈医色变”,特别是在某些不良记者的渲染下,曾经救死扶伤、神圣高尚的白衣天使转变为收受红包、医德沦丧的白衣狼。另一方面,不少医闹攻击医院、打伤医生、杀害医生的新闻也时常见诸报端。在这些社会语境下很容易让医患双方产生负性联想,在沟通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和解释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下,负性联想就会引发更多认知融合现象。特别是当愤怒情绪发生后,很容易产生情绪绑架认知的现象,或产生负性选择性注意,引发更多负性认知评价,从而导致更多愤怒情绪,如此恶性循环,而失去理性觉察。与这种自动的、过度控制的负性信念的融合而产生难以抑制的悲愤情绪、冲动,导致了家属后来的攻击毁物等破坏行为。如果医患沟通到位,院方能及时解释羊水栓塞的凶险,及时把孕妇死亡的坏消息告诉给家属,如果家属认可羊水栓塞所致,而且知道羊水栓塞至今没有很好的预防及救治方法,如果家属能够认识医疗技术的局限,也许悲伤会多些,愤怒会少些,如果知道医护人员尽力而为,想尽一切办法救助,悲伤之余也许还应该心存感激,也许这场医患纠纷可以避免。然而,由于医患双方都把负性想法当做事实,引发出医生护士的恐惧害怕、回避,以及患者家属的愤怒、攻击行为。心理学空间0uj6U6Qf"@2p

心理学空间K%eS,OKtH^X1P

媒体记者更要清楚认知融合现象,对自己的报道负责,意识到自己所听到的不等于事实,甚至看到的也只是事实的一部分,一定要多面了解情况,综合分析,尽可能客观报道而不加主观猜测和臆断,更不要为了吸引眼球,故意渲染,有意引导大众意见。但是,在某些情绪下,我们往往难以控制和改变内心中出现的负性想法,这时如果能多一些对负性想法的及时觉察,不把想法当事实,不受想法过度控制,不与其融合,及时觉察当下现实情况,灵活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也许就能少一些悲剧的发生。

Q/SrJ+I E0

iA9Fs1QTD0请大家也反思一下,当我们第一次看到媒体选择性报道此事件后,是否也出现了认知融合呢?是否也出现类似的愤怒情绪?我们是否也失去了冷静观察,忘记了综合分析,是否没有等医院一方的解释而妄下结论呢?

jL2z8yXZ{G^)w0

W:aO+e-[e,P qd0(曹静,祝卓宏)

+j,|,P\OI5F0心理学空间 [i%Z8CqY7u;\

了解更多

6]&p6UqlP%c)R0心理学空间D8ZnLU,oin%S

张维晨, 吉阳, 李新, 等. 认知融合问卷中文版的信效度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1): 40-44.心理学空间V%A'khdk {7?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ACT 认知融合
«进化心理学眼中的“暖男” 社会心理评论
《社会心理评论》
中国式的“冰桶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