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与心智化

依恋理论与心智化

依恋理论/依附理论 Attachment Theory

  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1]。
  依恋是小孩为了适应人际环境而发展出来的防御性安全策略。依恋的工作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短期生存/应对策略。是心智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筑单元。

波尔比 | John Bowlby
波尔比 | John Bowlby

波尔比(1907—1990)
    英国心理学家,杰出的儿童精神病学家。他将心理分析、认知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统合在一起,纠正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童年经历的过分强调和对真正创伤的忽视。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Born in England
Physician and Psychoanaly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Developed attachment theory
Classic works: The Nature of the Child’s Tie to His Mother (1958), Separation Anxiety (1960), Grief and Mourning in Infancy and Early Childlhood (1960)

回避型依恋 Avoidant Attachment
回避型依恋 Avoidant Attachment

安思沃斯 Ainsworth
安思沃斯 Ainsworth

玛丽·爱因斯沃斯(Mary Dinsmore Salter Ainsworth,1913.12.01~1999.03.21)
美国心理学家,依恋领域中的先驱。出生于1913年美国俄亥俄州的格伦代尔市,逝于弗吉尼亚州的夏洛特维尔市。爱因斯沃斯对心理学的最重要的贡献是早期情感依恋方面的研究。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朱迪·卡西迪 Jude Cassidy
朱迪·卡西迪 Jude Cassidy

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她还负责马里兰儿童与家庭发展实验室。《依恋与人类发展》(Attach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杂志的共同编辑,并且与《依恋手册:理论,研究和临床意义》(Guilford Press,2008)一起是Phillip Shaver的共同编辑。

心智化
心智化

心理化基础疗法(mentalization-based therapy)由Fonagy等人于1990年代后期发明,曾经以“精神分析式部分住院治疗”,完成其治疗手册化和随机对照实验后,改名为心理化基础疗法。

冯纳吉 | Peter Fonagy 福纳吉
冯纳吉 | Peter Fonagy 福纳吉

Peter Fonagy, PhD FBA is Freud Memorial Professor of Psychoanalysis and Director of the Sub-Department of Clinical Health Psychology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 He is Chief Executive at the Anna Freud Centre, London . He is a clinical psychologist and a training and supervising analyst in the British Psycho-Analytical Society in child and adult analysis. His clinical interests centre around issues of borderline psychopathology, violence and early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His work attempts to integrate empirical research with psychoanalytic theory.

路径 » 心理咨询 » 精神分析 » 依恋理论与心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