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心理诊断的一般理论问题
作者: 郑希付 / 13791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月01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L&rT(JR
第三节 心理诊断的基本理论
lZ?l~0b,O0一、心理诊断的理论架构
@|gK0H,imb2O0
7@5un{ X LI-E&J0四成分和三水平理论(见表4-1)认为在进行心理诊断时要考虑四个成分和三个水平(陈会昌,2000)。
*` _,S|"o G2Ma0心理学空间Y9yR}"Z8w
表4-1心理诊断的四成分与三水平
"v&\*dK;r%X0 

d Ye/yp N I0
心理诊断的水平 心理诊断的组成部分
测验理论 心理学概念心理学空间(do@%Kn Q+_1Q-H
和理论
测验和工具 诊断过程
固有的常识性理论 可信 指出人的特征 对信息的常识性选择 常识性判断和预测
心理学理论概念 可重复性 特质理论 各种测验 实证与诊断的循环
数学模型 Rxx=真方差/总方差的比率 因素分析,人格模型 基于不同理论的量表 规范的决策模型
心理学空间(oZ9g`*fa"?+C3c

其中四个成分包括如下方面。心理学空间O3T*V ]*u@7l`
心理学空间w Ye mQ'Q2u
第一成分是心理测验理论。主要包括心理测验理论或心理测量学。心理学空间 B x#pD2pi,Yt
心理学空间J9} F/\#sI{
第二成分是心理学概念和理论。它是关于个体差异、情景与环境差异,以及人的发展的理论。心理学空间6Q0XCw C;K"p[6\0l

5p)xi(Xh,A&`3YI ]0第三成分是测验、工具与程序,还包括了测验的实施、评分和解释。心理学空间.u1Ggdd&Z7E3[

-Xr F4j,B"n$O4b'i\6{0第四成分是诊断过程。心理学空间p t+j2j!t&Jr(C/}

1\7C2vKOu0对于这些组成成分,都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水平进行解释。
v&@ZM?\9y0心理学空间3t(H1JxOOM
第一个水平是常识性水平。常识性水平经常被看作是经验的行为,常识也可以看作是非科学的。心理学空间?MI d$^Q[BZ B

AV bh|}"g;n0第二个水平是心理学的理论概念水平。这个水平是由大量的心理学理论、构想和概念等组成的。这个水平的内容成为了科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空间 mf"ZVEeu$?

2x@C3H7YQ0第三个水平是行为的数学模型水平。对于某些行为来说,这个水平还不完善。心理学空间-`0uD#rV;C_}V w
心理学空间Y+[#Q)O&P J:j
心理诊断的三个水平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而不能完全分离。它们目标相同,对于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认知和情感有着共同的理解(表述和解释)。但在不同水平的关系上,也存在着差异(Jan J.F.ter Laak,1996)。常识水平具有可信的一面,也有非科学的一面;心理学的理论概念水平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但是对心理问题和特质流于描述或者定性分析,没有达到像定量研究那样精确。数学模型水平是从定量的水平进行的诊断和解释,尽管已经提供了不少的模型来解释,但是,由于定量水平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的水平上,有些心理学理论本身存在模糊性,所以这样的定量不总是那么可靠。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心理的定量研究的难度。也有的统计模型所作出的解释与现实存在较大的距离。可见,三个水平上的诊断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必须相互作用,力争达到真正的一致(张仲明,2005)。
(F1GN@5oc4jy(TA0心理学空间_Y)y%MU*C
二、心理诊断中的人格理论心理学空间 v*Z#_ZG D)d4H zE;w

_/L:K^)x&I0Zc0人格理论对于咨询者深入理解来访者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来访者的诊断与评价也有赖于这些理论。要对来访者作出合理的评定,必须对人格有深刻理解,必须使用一定的人格理论对这些材料进行解释……即必须用一定的人格理论对收集到的材料合理组织,这样才能够显示出这些材料的意义(郑希付, 1997)。人格理论的种类很多,各有侧重点,有的重在探讨人格的结构,有的重在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条件,有的重在揭示人格发展的过程。
f ]f-D#ge!u4Mz0
c)? n4J r@E&]0(一)凯利的理论心理学空间3q x+Q+BRB1w i's
心理学空间3M5?}m%Z
在各种人格理论当中,凯利的个人结构人格理论提出了很多关于心理诊断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的心理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里从他论述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心理诊断的维度和诊断的问题这两个方面来了解他的理论(郑希付,2003)。
8{C,{*qa)RT/B/J0心理学空间8K^WMF I#R[-JE*i^
1.心理疾病的原因
%K7q(af kS0
p'b'b| cf}N?0凯利对人的心理混乱的原因有明确的看法。他对心理疾病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结构系统的问题和结构使用过程的问题来展开。心理学空间%] {j*KqT;q Y.dT/?

|2QlE8Y!fg;H0(1)结构系统问题。人们产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结构系统问题。具体而言,主要的问题有这样一些方面。心理学空间 v!AC0t1j/~/PE;M
心理学空间/k c2~"|bF-B7s
①结构缺乏。很多人的问题是由于结构缺乏引起的,如果一个人的结构中缺乏一个事物的结构,那么,当他遇到这个事物时,便会产生心理混乱。心理学空间u:z:p4^3q9T
心理学空间w/tH7gg
②结构通透性问题。结构的通透性是一个结构包容其他结构的水平。某些心理混乱与结构的通透性有关,有的人的结构通透性程度很低,甚至不具有通透性,因此无法包容新的因素。心理学空间UJ*L]9De%m&ug
心理学空间$f+T9q K9lipP5F j
③结构老化。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人们对事件的预测,人们的结构总是在发生变化。当一个人的预测过程有变化的时候,人的结构也要有所变化,这时人们就要对这些结构进行调整,或者抛弃这个已经过时的或预测失败的结构,或者对这个结构予以修正。如果人们仍使用原来的结构,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学空间M vJ ei ]:^
心理学空间w4Px"hB2Fn3Z.T
④结构单一。人的结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事物使用不同的结构。但是有的人使用的结构很单一,仅仅使用一个结构维度或很少的几个结构维度去对待人或物。心理学空间8y-UEfB
心理学空间3`*G@? b9x
(2)结构使用过程问题。凯利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就是检验自己的结构是否有效,其标准是观察自己根据特定结构的预测是否成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使人们出现心理混乱。具体而言,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K0
E7uqZS_k0①惧怕预测结果的出现。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到心理诊所进行治疗,是由于他们惧怕自己预测的结果得到证实。心理学空间 sMCg:h

)B eX` N-\0②活动周期问题。人们的活动存在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就是C—P—C周期,包括审视、先取和控制。这里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缺乏审视阶段,缩短整个周期,即在没有进一步思考的情况下,就马上采取行动;第二是审视时间太长,缺乏控制阶段,即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时间太长,却没有付诸行动。这些问题都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学空间's+h7HR4bJ!? {&v
心理学空间fmm tHPK
2.诊断的维度和诊断的问题
N%\v rEYf0心理学空间BK3z6Xz m
凯利反对病理学的分类系统和诊断模式。根据个人结构心理学理论,凯利提出了自己的诊断标准,并依据这些标准对一些典型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释。心理学空间'm-z O,QGj9q
心理学空间~U0D,I KHz cm]
(1)诊断的维度。诊断的维度就是在分析来访者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的方面,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一般都与以下这些方面有关。
`3i5t6I B.}H*bt0心理学空间W'kB)})w&W[.\8\
①符号。一个结构都要使用一定的符号标志,当然这些符号不一定都是语言。这个结构是一个重要的诊断结构,因为在人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回归性的行为,表现出前语言结构,或者说人们使用前语言结构对待人或事物。当咨询者对来访者进行诊断的时候就要分析来访者使用的是哪一个前语言结构,如是童年的依赖结构还是敌对结构。
O9cGS3g!v n0g qnV3R0心理学空间C]Ma-L
②结构的极。结构有两极,在分析来访者的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支配来访者这种行为的结构,然后要分析支配这个行为的极。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来访者仅仅表现出结构的一极,这个表现的一极叫做悬浮 (emergence)。但是结构总是有两极的,有的时候来访者将结构的相反的一极隐蔽起来,凯利将这种现象叫做淹没(implicitness)。有的时候治疗者必须分析来访者被淹没的一极,这样才能够使来访者认识到对自己发挥作用的结构。如果通过诊断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疗者就可以使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心理学空间BP&ltA;j
心理学空间#Z;Gd2aY1m)? ^t
③结构的范围。有的结构具有广阔的范围,可以应用于很多事件,凯利将这些结构称之为广博结构(comprehensive constructs);而有的结构则仅仅可以对待很少的事件,这些结构就是附带结构(incidental constructs)。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问题是由于使用了不当的结构来解释问题而引起的。心理学空间D(~-eus#wda U
心理学空间3z&@{ `,L4v
④结构的地位。在对心理问题进行诊断的时候要分析来访者结构的地位。如果你发现来访者的一个结构存在问题,就要马上分析这个结构在来访者的整个结构系统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有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来访者将一个不太重要的结构当作核心结构对待,他认为这个结构对他的心理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实际上这些都是边缘结构而非核心结构,这往往就是人的强迫性行为出现的原因。心理学空间(X4\Z(tQ M

U](J!?c^ Do0⑤结构的变化。诊断的时候还要分析结构的变化情况。如果一个来访者有一个结构,而且来访者企图将这个结构使用于特别广泛的领域,这个时候咨询者可以说来访者在进行着扩张(dilation);如果来访者尽可能地缩小结构的使用领域,那么咨询者可以说来访者进行着收缩(constriction)。在诊断的时候,不仅仅要分析具体的结构情况,而且还要分析来访者对这个结构的使用情况。心理学空间F O$@%xN9E*X;v1yP

{4z}CZ0cGp/[*u0(2)诊断的问题。凯利认为,利用这个诊断结构可以诊断出很多心理问题,人们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心理学空间-V+Bg V$H&}(q1C8u#ysQ
心理学空间&p.u F"oIh5u#f1P
①焦虑。焦虑是临床心理学上一个十分普通的概念,但是凯利对焦虑的解释不同于一般人。凯利认为焦虑是在人们发现自己所面临的事件出现于自己结构的益性范围之外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一种典型的心理现象。如果一个人面对一个事件,这个时候他发现自己无法使用某个特殊的结构进行解释,因为这个事件是在自己结构的益性范围之外的,对于这种状况的意识就会产生焦虑。
{4zo1~Q"nEM0心理学空间:U(m _lBq5JD2I
②威胁。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核心结构就要发生变化的时候,自己就受到威胁。一个就要结婚的人会被结婚事件威胁,因为他马上就要出现于丈夫结构的益性范围之内了,他的核心结构就要发生变化了。角色结构的变化是威胁,职业结构的变化也是一种威胁,频繁地更换职业,实际上也意味着频繁地出现威胁。
BMIPb7j0
o:m3O&U~,q9^0③恐惧。边缘结构的一些变化会使人出现恐惧情绪,这个时候要取代的不是核心结构,而是边缘结构。
P H&BB&K0
a(^-pEo8Br0④攻击性。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凯利对攻击性的解释也是很不同的。他认为,攻击行为就是人们在主动地使用某个结构进行尝试的时候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别是在人们需要选择某个结构的时候表现得更加明显。人们焦虑的时候容易出现攻击性,因为如果一个事件在人们的某个结构的益性范围之外,这个时候他会先取另外一个结构,然后通过冒险的方式对这个结构进行实验。因此,凯利认为攻击性是人们进行实验探索的必要行为,当然这种行为也会有很多危险性。心理学空间9x1G zyIfBs1GTb

nl&EEJd n0⑤犯罪感。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偏离了某种核心角色的时候,他就会出现犯罪感。心理学空间,AF Qm(Q l,x7gi

M;@g|m5z,`0⑥敌对。在凯利看来,敌对是一个应该消除的心理现象。敌对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当一个人进行实验冒险的时候,他不断地强取某些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去证明那些已经失败的预测。这种敌对对于科学研究是很有害的,这个时候人们不是去修正自己的假设结构,而是改变一些事实,甚至改变自己,使这些事实适合于自己的预测结果。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和治疗者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敌对,因此治疗者一方面要仔细地检查来访者所表现出的敌对,同时还要检查自己所表现出的敌对。
LmTH A"a"k!~C0
!N {ni/Ct6k7rl_F0(二)其他人的理论
DB-Z7`2y3g0
k)}6|(K.r([:Y0按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包括了三部分,分别称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人格中的三个部分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间内对个体产生不同的作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相互关系就构成了人格的动力结构。自我必须同时协调和满足本我、超我和现实三方面的要求,三者处于动态相对平衡状态中,共同构成整体人格。弗洛伊德认为,个体所产生的各种焦虑症状以及人格异常,都是由于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之间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或难以维持造成的。所以,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咨询者一般会从这个方面去分析来访者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对心理问题作出诊断,帮助来访者恢复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心理学空间:`W/|t,l+g-@^
心理学空间*P.@+[#_6Yg
荣格的人格理论最主要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批评与修正。荣格反对把性看作是人格发展的唯一动力,认为追求自我实现才是基本的动力。荣格认为人格应分成自我(self)、个体潜意识 (personal unconscious)和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三部分。三者互相独立,同时又相互联系。荣格认为不被自我所承认的经验、思想、情感以及知觉保存在个人的潜意识中,个人的冲突、未解决的道德焦虑和充满感情的思想是个人无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也是被压抑的或是个人难以接受的。当它对个体形成一个感情冲突时,则称为情结 (complex)。因为情结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个体没有意识到情结的存在,所以,咨询者的目标就是要使情结成为意识。所以,对心理问题的分析重点是挖掘自性的种种变形,使人逐步认清自己的本质,并把它们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超越善与恶、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性的二元对立,这个过程也称自性化(individualization)。心理学空间4X;p6p~ X,Rg
心理学空间1L`7q3A~&RjS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以个体的自我为中心理念,对自我研究较多,所以一般称之为自我理论。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指与“我”相互联系的一切经验的总和。自我概念形成后,一般都不容易改变。他认为别人对个体行为的评价如果与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感受不一致,就会给个体自我观念的形成带来困难,这些经验或者被拒绝,或者以歪曲的形式被接受下来。当外在的经验与个体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时候,个体处于一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状态。当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感受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积极支持时,他的自我观念就会越来越明确,很少发生自我冲突,进而获得健康成长。当意识的自我与实际经验产生分歧时,人们就经历不协调状态,严重者导致心理失常。心理学空间k5Rm%bL V%h;f

7X K~ L Z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第三章 咨询者的条件与要求 郑希付
《郑希付》
第五章 心理诊断方法(上)——认知功能的评估»

 郑希付

郑希付,1963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专著、译著十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