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的智慧与慈悲》推荐序
作者: 心理空间 / 12292次阅读 时间: 2017年4月25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上一页呢,是李老师的原稿;这一页是出版社编辑过的和书一样样的版本

wX8ME6Y)c'i0

~7v:U#i4HXDp n0心理学空间sWuz(o/g~ |

此书最早的缘起,是郭海峰老师当年发愿,想要出版一套正念译丛,邀请我和其他人推荐书目。 心理学空间*PPl;R(J!S$CE,a

心理学空间-P0g P`1H1]

当时我提出的入选标准是:(1)注重临床实用性;(2)写作有清晰结构;(3)作者、作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4)反映了最近5年的佛学心理学界的临床发展;(5)单一作者专著优先,选编合著暂不考虑。

*N I MB,l$P,ktm ^0

Agi*m)i{+s^0《心理治疗中的智慧与慈悲》符合头四个方面,但偏偏它是合编书。一般来说,这一类合编书因为作者众多,每个人想法和文风不同,往往效果都不太好,除非是历经考验、多次重版的经典教材。

e1a*n0k eAd~Qt7{0心理学空间C6dp y(c

但最终此书还是被编委会选中了。虽然它是合编书,但是主编列出的各个章节内容编排精妙,各位作者的写作风格也整齐划一,大多是比较标准的心理科学文体的写作风格。 心理学空间"\G"E&}dl+Zi

q.k$T/{_w,~0最关键的是,这本书代表的是美国正念界的一个最新也是最重要的发展——即试图对正念培训中强调的智慧和慈悲疗法中强调的慈悲进行整合。 心理学空间 p Tx#In'dZw!Z!D

I h ^5Z)RBe0对于熟悉汉传佛教的人来说,智慧和慈悲的矛盾统一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本来在汉传佛教中,就有“悲智双运,福慧双修,乐空不二,止观双运”等说法。

0~w&IHQ3y-U4p0

X,QI*rJ0明代智旭法师则用《易经》睽卦中说蕴含哲学来表述这种对立统一,他说,“寂照一体,明天地睽而其事同。止观双行,名男女睽而其志通。万行不出正助二行,二行不离性具。如万物不出阴阳二爻,二爻不离太极。名万物睽而事类。”(智旭,2004) 心理学空间I/clcm di}:d

心理学空间9Hm}.CO1[pb#M

当然,无论是佛学界还是心理治疗界,要求修习者整合统一的心态远不是智慧和慈悲这一对。

8PA)yw}Lf0

2\GKZ_:\O-{r^ y0心理学空间@%VA#QF,BM
心理学空间X%roQ%Q

心理学空间S2N/N5a:F_f

比如说在辩证行为治疗中(见图1),要求治疗师整合三对矛盾心态:改变—接受,养育—要求,不动摇—灵活。

8U oq^O1].C-wRj0心理学空间4oOxl+i


]l9Q$Y.sx2i0心理学空间 yXHo3QM

心理学空间P C-w&li:e%N@

辩证行为治疗的治疗策略的双人舞图(见图2),也非常类似藏传佛教的坛城,中央起舞的双人类似佛父—佛母双运,周围的八种元素,则类似于八正道。

&Zt1Cq I:E:xF0

[9Y]vEu0心理学空间g o8Rj"H?2M

心理学空间g!m.a?@7[.qtJyt

.?8xy1gV SIx.n k0心理学空间D$i KS1P(C

心理学空间5^QE:dN)Z^i2O3wt

8F9[5qz v2rdN0图1 辩证行为治疗治疗师的心态整合图 心理学空间3@3?.O#tw_U"k B-T

*pL/r9x$W1}w3LG7S0

mJt9l7p*il;_0

`,h$v$i@0心理学空间$Y*KT&^%u

1M]XEW%?#j0图2 辩证行为治疗策略双人舞图

U/F!p!AUd0

K)macF^0目前心理治疗界,经过循证实践的洗礼,已经基本度过了需要证明自己有效的时期。 心理学空间rD|6}O$Y$W.X3SA

bg(sk DY0下一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治疗改变的共同因素,再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是这些有效因素在治疗早期、中期和后期如何调配,即所谓的治疗改变动力学。 心理学空间f8QH&~7MpKK-n

心理学空间M*d X1M[xi;u

在这些方面,佛学对我们的启示颇多。悲智双运,当然是佛学中“共同改变因素”的最基础的两项,类似于心理治疗中的“领悟”和“共情”。 心理学空间aD!P+B9Z ~B0CZ

f4TAZh;a8DZZ:J"}0但是佛教还有好多改变模型。如南传佛教中有37项改变因素,被称为三十七道品(见图3),还有瑜伽师十七地,菩萨十地,五十二阶位,三学七清净十六观智,等等。数十年前,就有荣格分析师引入了禅宗《十牛图》《牧牛图》,来描述自性化过程。仅仅这一方面,佛教就还有《五牛图》《六牛图》《十象图》等可供借鉴。 心理学空间zl^P1a { ~| C

心理学空间jM!D)S_]D ~1t

H GYQ-yjw0心理学空间Lk"f&RDu(f,T

gF)Mb5{0

N Uw|m:U:eG0图3 三十七道品表

6S3~Nn*p t*A#h0

[\BN+wz(s.T0目前西方正念界只是接触和转化了佛学成果的很微小的一部分,就已经引发了革命性的改变。其他内容是否需要引进,如何引进,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4nu"p_p8FKM4}r0

\d TP8FB+q-L6F0e0比如说,德宝法师曾经提出,如果行者多对他人进行慈心观,在进入禅定的状态下,是可能引发他心通的神通的。心理治疗师当然不太可能入四禅安止定,或许也没有必要,但是如果咨询师练习到达初禅近行定,甚至只是刹那近行定,是不是可以增强共情理解的能力呢?咨询师修行禅定会不会修出一颗出家人的心来呢?出家人心态是更适合做咨询师,还是更不适合呢?

I4y'S{}x*Czl0

"SnFJ-T\%O0另一方面,咨询师们贪婪地大口吸吮佛教法乳汁之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危险。 心理学空间]` NZ|#b4Vh%[

心理学空间Z T4m+^9a0VH

危险之一,佛教的术语自有其内涵,不加说明地引用佛教专业术语,会让人误以为心理治疗和佛教修行无二无别。

eO7Hy.Q2ol,]0心理学空间o#QM$o q5L&z

比如本书中所谓的“智慧”,大部分属于佛教所言的“俗智”,而非“圣智”。

4w-zr%\v/~z/C-|i0

V\%G0Sk0在佛教中,有些本书的“智慧”成分也许要被判断为“执着贪嗔痴”。

vn.REE(Ij0心理学空间*T/TN I}A`p

同样,本书所说的“慈悲”,肯定不是佛教说的“大慈大悲”,离“慈心定、悲心定”也颇有些距离,有些地方甚至类似佛教说的“爱欲”。 心理学空间v"Ij4n6\dO%y

心理学空间0j&~2V6H`'g0`;I

站在佛教立场上,咨询师们如果妄称心理治疗能达到佛教修行的结果,显然是“妄语”,甚至被视为毁坏佛法、断人慧命,咨询师本来好心帮忙,结果却摇身一变,变成了让众生丧失了证悟机会的魔众。

M+c BBS8VR'Z0

d)IOB i0这对好多自称佛教徒的咨询师来说,可能也是非常意外的。

B`/I7yg$|:\0

]"Go5M~.Q0危险之二,咨询师可能会产生佛教反移情,破坏了咨询伦理和咨询空间。

;R;EjIm Q0心理学空间+?aP-T#U(I

心理分析从弗洛伊德时代起就注意营造悬置超我,来访者可以在咨询室里自由联想,他可以骂佛祖很自恋、很变态,可以对观音菩萨产生性幻想,而治疗师总是采取好奇的态度,探索这些情绪的来源,并试图理解他们。

g `y-zQ t0JS f0

J`2X#d `.o0但是很多佛教徒咨询师开始产生佛教反移情了,他们把《心经》推荐给来访者,让来访者念大悲咒消灾。

P8{+Nc+o^?FcB0心理学空间 d1ZjG:y)t/P"i7V8QD

这时候咨询师的中立位置模糊、消失了,咨询师貌似法师,又不太可能真正起到法师的作用。 心理学空间;IS Q'M.|f,V_

;Q8V1y5W.lJ](sK j0“云散水流天地静,一声长啸白云头。”

m+P+_'Z&wN0

G$G&\6IS L%Z|` Y0咨询师渴望达到禅师这种自由无碍、动静相宜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种心态大概不是在来访者面前假装自己是禅师,就可以修炼成功的。 心理学空间 Edx7o,~d!g

心理学空间uw9FkC

从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掘金、炼金,大概是这几代心理咨询师不可推卸的时代历史文化责任。承担这种责任同样呼唤着咨询师的智慧和慈悲。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我们的美国同行、前辈在专业进展方面的慈悲、智慧和勇气,愿它能唤醒我们的喜悦、赞叹、惭愧等良性心态,最终让我们能够为心理咨询行业的进步做出有益的贡献。

r:vW$L&F{$b0

p}.mB+Xi0 李孟潮 心理学空间q0PL)^Qb:iW8R

B$ct/Y;~6KR;p1]P[n0 精神科医师,个人执业

`JB`;TP9?0

:J'd2O7L"p%B\9SAR0 2016年9月于上海

O~vRd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在神话中寻找的生命意义——《神话原型心理剧》推荐序 书序
《书序》
灵魂炼金从人格面具出发——《隐藏的人格》书评»

 李孟潮

李孟潮

李孟潮,个体执业者,心理医生(精神科主治医师),精神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