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士幸福吗?——心理学关于幸福感的研究之三
作者: 迟毓凯 / 4319次阅读 时间: 2011年12月28日
来源: 世纪心理沙龙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g"c^g1HH0刚刚写完第一篇心理学关于幸福的研究,就有汪老师在下面评论说,“如果让我们许多老师景仰的刘博士的幸福指数不比我们这些普通教师要高的话,我们还努力有什么意义呢”,是啊,象刘博士这样的知识分子,书读得多,事业有成,自己的博客这么多教师、同事来捧场,确实应该幸福感很高,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心理学空间,M[1l0uK y!Y

*f'I] qo2j T0c9Tj0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在研究生时的一次论文答辩:答辩人是我上届的一个硕士,他的论文研究的正是人的幸福感。在他洋洋洒洒的论文里,其中的一个结论是“人们的知识水平与他(她)的幸福感成负相关”,通俗一点说,幸福感随着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他用调查数据验证了“能者劳而智者忧”的古老智慧。看到这个结果时,以答辩主席为主的几个评议教授们便议论开了,“这个结果说明我们几个都不幸福吗?哈哈”,他们快乐地议论着自己的不快乐,最后一致决定我们那位德高望重的答辩主席应该是最不幸福的人。当年的这篇研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

8}j8|~ ^%@^tdg8w0

]$?;s%u r9I0在前两天关于心理学对幸福感研究的介绍中,一篇是采用的方法是电话调查,一篇使用的手段是实验室实验,今天介绍一个,采用的方法是文本分析。心理学空间$Am4k9G.K i{#T

H7v:GQ:O&|2WS0和刚刚提出来的那篇研究一样,这也是一篇关于中国人幸福感的研究,他的研究者是我的一个有着天才头脑的师兄H君。在H君的博士论文的一个研究中,他要求参加研究的被试每个人写一个数百字的小故事,故事真实与否无所谓,但要以“……他(她)感觉到幸福极了”这句话为结尾。其目的是想看看什么样的事件能让我们的参与者们“感觉到幸福极了”,这种方法其实也属于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投射法,参与者编写的故事其实也就反映出了他(她)心目中的幸福的定义。心理学空间(q$u:OrG_w

o.x b}Zj7J;j0研究者对这些“幸福故事”进行了文本分析,其中的一个结果是,虽然大家所写幸福故事内容不尽相同,但幸福的模式却是相似的。在这些故事中,人们在“感觉到幸福极了”之前,往往是一个忍受苦难的历程,即在人们的陈述中,往往是首先是一段不顺心或者挫折的经历,然后是采用某种方式又克服了这些困难,最后才感觉“幸福极了”。比如,在有的大学生的描述中,他首先是英语成绩不合格(挫折),然后刻苦攻读外语,进而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六级考试(克服困难),最后,“他感觉到幸福极了”。虽然在人们的故事中,有的人写的学习,有的人写的工作,有的人写的爱情,但最终让人们感受到幸福的有同样一个模式,即“苦难→努力克服→感受幸福”,换句话说,人们的幸福感的产生,是以不回避痛苦为前提的。而幸福之前的苦难程度,是与克服困难之后的幸福感成正比的。

-rO ^5e#oOSs3P0 心理学空间,t-D1@?3O+j4Ez

这让我们想到中国人所说的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中国人的这四种喜悦,正是在历经磨难之后的心理感受。梅雨季节的广州,人们对雨的感情不会很积极,只有干旱许久的西北,才会有“春雨贵如油”的欢欣;在走廊里看到邻居,你不会欣喜若狂,而远在异国他乡时,你看到一个中国人都高兴;经过漫长心理煎熬与等待,才会有“春宵一刻值千金”感触;十年寒窗苦读后,才能更深体会金榜题名的愉悦。心理学空间P\c*s(LH;z

Aaeh,ZuV}0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幸福感为什么越来越少呢?我们太懒了,太不喜欢吃苦了,我们只想享受幸福,而不希望历经苦难。我们忘记了,历经磨难其实和幸福感是如影随形的双胞胎。所以,现在的读书人,感受不到金榜题名的欢欣,因为现在交钱就可以上大学了。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感受婚礼当天的喜悦,因为他们等不及,本来要到婚礼当天做的事情很早以前就做过了。心理学空间vvQc4_3Y$c.~

心理学空间ZzC!AtG?(Od

希望工程的那个小女孩,有一双著名的求知渴望的大眼睛,然而,这种眼神我们在城里的学生中很难看到,因为我们的学生,再也不用高玉宝一般经历半夜鸡叫的痛苦,然后高呼一声“我要读书”了。在生活中,我们时常所看到的,是那在知识爆炸时代对学习充满恐惧的厌恶眼神,我们时常所感受到的,是一些只知享受,不知珍惜,更不懂得磨难价值的生命个体……心理学空间0f$GpR6Oe$W-P{M@|

心理学空间+}@#EP Xs X

写到这里跑题太远了,回应一下标题里的问题,刘良华博士幸福吗?我并不知道,因为这不取决于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而取决于他在取得今天之成就之前,他所经历的那些磨练的多少和所克服的困难的大小。毕竟,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刘博士幸福不幸福,还是需要他自己来回答的。

4jSDihZO*P0 心理学空间8M?TcT sJ

(本篇博客首发在刘良华博士的教育叙事博客上,所以有此标题)

[$~c{r"zs2E,l5QE-Z0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美女与教授——心理学关于幸福的研究之二 迟毓凯
《迟毓凯》
在你吃奶的时候已经决定了——人生路上重要他人之母亲»

 迟毓凯

迟毓凯,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
迟毓凯博士联系方式:
地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网站:www.xlxcn.net
电邮:chiyukai@126.com
微博:weibo.com/chiyukai
博客:chiyukai.blog.163.com/


1992.9-1996.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本科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1999.7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
指导教师:周国韬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教师心理
1999.9-2002.7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莫雷 教授 研究方向:学习心理,阅读心理
2002.7-2003.12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讲师
2003.12-2005.1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
合作教授:徐光兴
研究方向:道德心理,社会认知,学校心理学
2005.12-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副教授

文章著述:
1998年:
迟毓凯:同伴交往指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吉林教育》1998.1
迟毓凯:金庸笔下的“离魂症” ——《心理世界》1998.5
迟毓凯:精加工策略漫谈——《职业技术教育》1998.14
迟毓凯,李大维:心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周国韬、张明、迟毓凯:《教师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1999年:
刘晓明,迟毓凯:学习策略研究与学法指导内容的重构——《中国教育学刊》1999.1
陈宏,迟毓凯编著:七彩迷宫-情绪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迟毓凯编著:心海明镜-障碍心理咨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000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0.4
2001年:
迟毓凯,莫雷:课文表征研究新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1
韩迎春,迟毓凯等: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研究——《心理学动态》2001.2
迟毓凯参编:《心理学》(撰11、12、13、14共4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002年:
迟毓凯,莫雷:情境模型与语篇理解研究——《心理科学》2002.3
迟毓凯,莫雷:金西文本表征理论述评——《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迟毓凯参编:《教育心理学》(撰第十八章:教师心理)(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参编
迟毓凯参编:《学校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刘晓明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迟毓凯:鲁利亚神经心理学研究述评,载《心理学名家名著》(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03年:
迟毓凯,周国韬:教师关心、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4
迟毓凯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撰第七章: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莫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2004年: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阅读中情境模型空间维度的非线索更新——《心理学报》,2004.3
迟毓凯,莫雷等: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心理科学》,2004.4
迟毓凯,莫雷等:时间因素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1
迟毓凯,莫雷等:文本表述结构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4.2
管延华,迟毓凯:文本表征中的图式与情境模型——《四川心理科学》,2004.2
迟毓凯: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尴尬——《新世纪教育论坛》,2004.4
迟毓凯:从叛逆者到大英雄——孙悟空个性心理分析,载《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袁立新,迟毓凯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状况调查———《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005年
迟毓凯,莫雷等:角色目标对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1
王穗苹,迟毓凯等:不同性质语篇背景信息激活与抑制——《心理科学》,2005.2
迟毓凯,莫雷:当前西方文本阅读研究的主要共识与争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3
迟毓凯副主编:《教育心理学》(撰第17、18、19、20章)(莫雷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会议论文:
《角色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更新的影响》——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九届心理学会议,2001.11 广州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ty on updating of spatial situation models without clue.——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8 Beijing, China.
《孤单与拥挤:内隐的旁观者效应研究》——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十届心理学会议,2005.10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