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变得“内向”了
作者: 刘晓祯 / 10379次阅读 时间: 2009年11月01日
来源: 北京阿尼玛精神分析中心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0XDdC @y0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变得“内向”了心理学空间$l n z? ac

"Y.e,P W8A6_w9O0作者:北京阿尼玛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 刘晓祯 王远明心理学空间)zwB(~4HG%L/Jz

"Q,c"fcD8NE?0小丽是一名初中女生,上初中后,她不再像小时候一样整天与小伙伴互相追跑打闹,而是多了份安静,多了犹疑的眼神。由于变得不爱说话了,她的朋友也少了,和男生更是没什么交往,看着别的女孩子和男生疯玩,她的眉头也就随之多了些忧郁。而她还只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心理学空间2n]"HJ&o)Z

心理学空间t%qPF#Ho0_ ?]#S?

其实,她不是不愿意和小伙伴玩,也不是不愿意和男生交往,但她总觉得有些什么阻碍横在她和别人之间,成为她解不开的心结。有好心的小伙伴也试图找她玩,但每次都被她局促敏感的样子吓跑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小丽成了班级里“特别的人”,她也很苦恼自己为什么不能和同学们相处的更融洽些。家长和老师也觉得她上初中后变得内向了。

B^.O*]imC0

+cI g)g"}*_0恰好,学校最近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小丽胆怯的敲开了咨询室女老师的门。她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老师,您觉得我是不是很不好看?为什么他们不喜欢和我玩?”原来,上初中后,她一直为自己脸上长小痘痘落下了疤而苦恼,觉得自己脸上的痘痘和瘢痕使自己看起来不好看了,从而在男生跟前感到自卑,进而发展到不敢和同龄的男孩女孩一起玩耍。其实她是有自己暗自喜欢的男生的,但她觉得男生不会喜欢自己这样脸上有痘痘和瘢痕的不漂亮的女生,于是日益自闭。她的这种对他人敬而远之的心理和行为,相应的导致了别人因为难以接近她而客观上使她感到被疏远,在他人看来她也确实不太合群。心理学空间+a+[7Pqsv

心理学空间.j@ v2\R K [QtZ

在咨询老师的协调之下,小丽的班级开设了一次题为“怎样和同学交往”的主题班会,也安排了小丽发言。小丽在这个安全的环境里,终于打开了封闭的心门。“我不知道我怎么说大家才能接受?” “我的朋友少,是因为我的脸上长痘痘落下了瘢痕,不漂亮了?”同学们的反馈让她大吃一惊,原来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她脸上的痘痘,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脸上也有痘痘,也没有人是因为觉得她不漂亮了才没和她交往,而是大家都觉得她比较离群,不知道怎么接近她。班主任老师也反馈说:“小丽挺漂亮啊,学习也很努力,希望你以后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yPUG$Pb0 心理学空间A^0we5v K'y9{

接下来的几周,小丽的班级又陆续的开了几场班会,同学们讨论了大家都关心的一些问题。比如:“如果我对哪个异性有感觉,我该不该表白?”“大家是不是都会更喜欢漂亮的女生?”等等。经过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后,不仅小丽从敏感和自我封闭中走了出来,而且其他同学也反映说很受益。心理学空间Iq:|&cxnjY;q+v{

心理学空间Pw$X-Hp0pPq

青春期是骚动不安的时期。像小丽这样遇到青春期困扰的孩子还有很多。这些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心理困惑?为什么一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好像有心事了,变得“内向”了?怎样帮助这些孩子在纷乱的青春中找到自我,开心的度过这个美好却困扰的季节?心理学空间:_W9v/\%G r*t2g

心理学空间 T9Q ^ _2^8h(s`

青春期最容易表现出喜怒衰乐的感情,而且是非常强烈的。

k v9X4I Md0M0

LN/Ap-z*J9K0――尼扎米心理学空间}{D%hc [J:f#Q

OPL.l B)\LBRTC5A0心理分析:

/C,l(C ]K0

p+e h2DbSZ(@_[0像小丽这样的感受,是一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共有的感受。孩子从儿童进入青春期少年阶段,会随着生理的成熟产生心理的变化,比如变得不再有什么话直接说,变得敏感、情绪化,既想接近别人又封闭自己,既有极强的合群愿望又害怕受伤害,等等。面对这些变化,很多孩子选择把自己的秘密留给自己,从而表现出非社交行为,表面上看就是“这孩子怎么变得内向了”。心理学空间 Mu6?;Q/lW}

心理学空间*_/u8k/F+]X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愿意合群、愿意有丰富的人际交流的,但他们不知怎样表达自己,也不知道怎样的表达能够被同伴接受。这个时期,孩子如果出现像小丽这样的苦恼,大人、家长、老师就需要伸出援手。为了帮助孩子,大人们首先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活动特点,这才能有的放矢的帮孩子融入人群和集体,比如多说表扬肯定的话,多给孩子创造和同学交流的机会,让不太善于交流的孩子担任一定的学生职务等,孩子会从中感到被重视、被在意,从而提升自信心,这样会更有利于她们鼓起勇气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学空间O,hr6u(m*[lR

心理学空间l*c5_$u%C/v;N,o

另外,班级里可以配备“小小心理咨询师”,就是让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担任帮助同学排忧解难的角色,由她们出面和小丽这样的孩子谈,小丽会更愿意向一个同龄人敞开心扉,这种交流的体验还会使小丽的社交行为逐渐“泛化”,由可以和这一个同伴谈逐渐发展到能够和很多孩子一起说话、玩耍,发展出合群的行为习惯。

v/Yuk9]%Q't0 心理学空间 x ]f*LOu~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亲人,更需要了解大孩子的特点,主动与孩子做朋友,多和孩子说话,鼓励孩子把心里的困惑讲出来,即使这些话对父母有些不顺耳,孩子讲出来以后也不要批评,而是积极的和孩子讨论解决的办法。如果家长能具备一些倾听、理解、支持的素质就更好了。当然,如果家庭环境不是很好,孩子受到过伤害才不敢和同伴谈心,那就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比如看心理医生,向老师求助等。毕竟,青春期是属于孩子的如花的季节,这个季节理应由孩子们享受,遇到的人际困惑也理应受到大人的关注。

5c{O2C4d0

]@ l j'LN+x3u0小贴士:

qBAV/e%E'PY2i0 心理学空间(|U:w_|$Wl%o

青春期关注――青春期自我认识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味,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相貌、体态,注意服装仪表风度,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因为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产生极度焦虑。成熟速度(早熟或晚熟)也容易影响对自我形象的认识。心理学空间f w5a9]q&e ?(f

心理学空间;@Cg5K%Ju4dU

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还表现在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与自我情绪情感的过分关注上。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的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这种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现象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中心倾向。心理学空间;x&W&gCp c F"q(e

心理学空间mOuD8P1@ R

小丽的问题正是青春期关注过度引起的。心理学空间X0D)dIY:O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家有“小大人”何时欢喜何时忧 刘晓祯
《刘晓祯》
孩子有心理疾病,家长不能一味补偿»

 刘晓祯

刘晓祯,阿尼玛心理工作室专职咨询师,心理科普与心理文学自由撰稿人。

理论取向:从临床实践中发展出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精神分析结合认知治疗、森田治疗、家庭治疗、认知领悟治疗的整合心理治疗,咨询特点为擅长共情、擅长在情感的层面做工作。独创的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原型及家庭系统分析”很适用于帮助在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中陷入困境的求助者。
咨询对象:恋爱与婚姻心理咨询(尤其是婚前心理辅导)、学生青少年心理咨询、人格障碍、神经症(如强迫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神经衰弱、恐怖症等)、亲子及家庭关系咨询、人际关系问题、适应障碍、心理减压等。
咨询地点在阿尼玛心理工作室,
预约电话010-52518317、13683003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