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没商量
作者: 岳晓东 / 4105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s!PA'I|Pb0 心理学空间%Va{2R,[mgq
岳晓东(香港)
5Z_/NV1e(_[7l0心理学空间vgI!P4HlU
  据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中国每年有25人死于自杀,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且农村人口的自杀比例是城市人口的自杀比例的3-4倍。自杀还成为15-34岁人的第一死因,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中国的自杀比率在今后的几十年内还会大幅上升。自杀正成为国人健康的大敌!
*n)LOh%FDx W6nv0
L} ]:F%re vf'~-k0  心理学认为,自杀幻想多是自我偏执(俗称自我中心)不断膨胀的结果,是思维钻入了的牛角尖。有自杀冲动的人多夸大了个人的精神痛苦程度,认定自己所蒙受的打击是举世无双的,是空前绝后的,于是便有了万念俱灰的感觉。人一旦陷入这种心理暗示就会把人间的一切看得灰暗无比,把阴间的一切想得美妙万分,死即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p4C A u%~-s(Pwd"vB0心理学空间L5L}gY*\z
  心理学又进一步将自杀意念与自杀行动区别开来,前者只是个人在情绪低落与经受巨大精神打击时的一种自我解脱似的意想,而后者则是将这种意想付诸行动,以求自我毁灭。由此,有自杀意念并不可怕,怕的是经不住死亡的诱惑而采取行动。毕竟从死之幻想到死之行动是质的变化。
BU yZNf S XV0心理学空间argp~(_k
  心理学的调查还表明,人从儿童时期开始与死的念头打交道,而且人的年岁越大,想到死的次数也就越多。其实人在情绪低落时时常会想到死,但这并不构成绝望或精神失常。想过了就过去了,人千万不能钻自我空幻的牛角尖。那只会将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失意无限地扩大。所以,与死亡的意念做斗争本质上是与自我无助感做斗争,也是在与自我偏执的膨胀做斗争。到头来,死只是一念之差、一厢情愿的事。而在现实生活中,死带来的问题往往比它带走的问题要多得多。相信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人大多误会了人生!心理学空间3~+z(K+?kw M
心理学空间*~CM/E'xw]
  对于自杀者的心态,人们千万不以抱怨常人的心能去加以理解。人在安慰自杀者时,最忌讳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样想不开!真是没出息”。这是一种谴责的口吻,令对方听了更感羞愧。这种主观武断的态度会令对方无法向你讲述他内心的痛苦。相反,此时一句“你一定内心十分痛苦,可否向我讲一讲”的话就让人听上去感到很舒服,由此可促使对方宣泄内心的痛苦情绪,使对方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这就好比大人总是指责小孩子这也做不对,那也做不对,那是因为你是大大人立场上讲这一番话的。但你却忘了,你自己也是被这样骂出来的,你怎么不回想一下当初受斥责的滋味。所以,对于人的自杀念头,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加以认识和理解。只有那样你才能说出令对方听了舒服和话,才会使他接受你的劝告。
W J?~1U0g+{:c0心理学空间5`#GT!PI*WWy&q MJ
  其实人之求死,必有其难言之隐。例如,失恋之痛,谁解其味,其剪之不断,理之还乱,只有当事人心知肚明;病痛折磨,日夜相扰,其药之不抵,挥之不去,也只有受苦人自己说得清。其它精神打击诸如丧亲失友,投资失利,考试不取,蒙冤不平都可使人陷入极度的沮丧当中,不得自拔。天长日久,必大挫一个人生活的勇气,此刻萌生死之念头实属自然。不受其苦之人是没有权利横加指责的。
5d1o;Z!e:kQ'Q{0心理学空间L2i:j#G;v,Ka
  西北歌王王洛宾解放前后共坐了十九年的大牢,他自言曾多次想一死了之。有一次他实在熬不住了,决计当晚采取行动。不料那天晚上他恰巧听到别人在唱他编集的民歌,为了能再听到这歌声,他活了下来,并得以享受到后来的精彩人生。埃及一次大地震后,有一家人被困在空房子长达十日,为了维持生命,父亲要求每一个人喝自己的尿,其它人照办都死了,唯有他照办而活了下来。后来有人采访他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喝自己的尿,“是求生的欲望”。他如是说。
7J6h!~l"y5Hv H0心理学空间bi+@*Aa9u,sn"R
  活着没商量,看你有多大的生活勇气!心理学空间4C1bA`*TV2~!c;W

2` a6_mGi0 

"n-m-` BhB@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红楼梦》释梦 岳晓东
《岳晓东》
爱情是一面镜子»

 岳晓东

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1993年获得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香港城市大学任教,并受聘但任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