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獨處面對自己:可享親密真實感受
作者: 杨蓓 / 25302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孤獨是人的資產,而非拖累。我享受孤獨,因為孤獨實在太美了。”
N?%h{;i'Y0
?5tx8D;S$c4t9?0
──楊蓓(圖:光明日報)
0D-~p6o!Y*i0

'B E-Z7mG0心理学空间] t-` QfpG&av
從小到大, 我們都努力學習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但卻不懂得和自己相處,結果慢慢聽不見自己內在的聲音,越活越孤單。心理學家表示,人們要學會聆聽和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才會活得更快樂,並擁有更親密的關係。這可以通過學會並享受孤獨獲得,因為只有在一個人獨處時,人們才能真正面對自己、懂得自己的真實感受。
@*c ?2N _T+d1YF0心理学空间;fL+F KU"wmy"Cs&\
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楊蓓說, 人一出生就要裝可愛,那是一種生存能力。例如父母帶小孩出門,遇見長輩時就要稱呼對方,不然就會被認為沒禮貌、不懂事。可是,小孩心裡可能會想:“我又不認識他,為何要叫他?”
@#c^+nz'J gV9n0心理学空间X W0EJ6s|V{l
她在題為“孤獨,親密和自由”的講座上說,懂得親近他人者討人喜歡,會有很多朋友,更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裡的榮耀感就出來了,那也是一種價值感。不過,為了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學會討好和取悅別人,贏得了讚美,卻忽視了自己的真正感受。心理学空间/qg;v8Ez-s
心理学空间\N{9g&L0OW1^E5VV
孤獨時享有自由
w+@X,i)E2t S0
e7sS A*wReR0“我們從小就學會戴面具做人,當面具越戴越多時,我們逐漸遠離心中真實的感受。口是心非慢慢變成習慣,要命的是我們無法拿下面具,還以為‘那張面具就是我的臉’。”心理学空间2t~F(q#c+m@
心理学空间^zC4tE_JR9F
她續說,若戴著面具又能平步青雲,人們就無法知道自己的內在感受。午夜夢迴時,那些感受一一浮現,人們便難以適從。心理学空间XG4H w:E:zia6R*U

x Y } KHk"\KI0楊蓓舉例,參加舞會時,若發現自己和周圍的人不搭調, 便會覺得孤單,曲終人散後,孤單的感覺更濃厚。一個心理學家說,當人開始孤獨時便享有自由,但那滋味並不好受。心理学空间,DhM(D3l ^ s-S
心理学空间 gh0}t(RP#Sh
鼓勵與自己相處心理学空间 pD|$W.E6[

(mTNVs7R4lB1j0“孤獨和親密是連體嬰,一體兩面。當面具與自己的世界越來越遙遠時,就會產生寂寞。寂寞是一種訊息,提醒我們不曾擁有自己的真實感覺。”心理学空间$o'FW+DR%I'V

!`2d7LS+o)T8`/TR}0她說,社會鼓勵人們建立人際關係,但卻沒有鼓勵人與自己相處。當一個人不與人親近,別人會說你怪或視為“神經病”。事實上,人需要學習和自己相處,才能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孤獨從來就是人的資產,而非拖累,因為裡頭有你自己真正的聲音和感覺。
-E'{ p7U&hr.U0心理学空间 y2oq*nM A8k[9YO
愛人需勇氣和負責任
分享憤怒勿戴面具
?W e]*G K"ES9g(aP0
]Zu9iIh`]'A0楊蓓也是心理學家,她指出,人與自己相處時,會有一種很溫柔地陪伴自己,並有溫暖的感覺。每個人都要找出與自己相處的方法,如練書法、寫日記、走路等,可以哭、笑、傷心、可憐等。心理学空间xB:j7A#cY#wjrZ
心理学空间f(B_dz0b9s
她重申,當你知道如何和自己相處時,內在會長出“勇氣”。很多人愛自己的孩子、伴侶,卻羞於告訴對方“我愛你”。其實愛人需要很大的勇氣,因為愛人的背後是負責任。表白後,不管對方同不同意,接不接受,你都能接納,顯示親密關係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心理学空间d:bw8x"f

9u.\'o D B0她表示,人與人很真實地相處時不需要戴面具,把自己很真實地呈獻出來,包括憤怒也是可以分享的, 這不會破壞親密關係,因為你知道憤怒是你自己的,不會拿憤怒傷人。心理学空间[Y?V4@c[

xv/v\w8sjF*F H0真實感受被忽略
婚姻易亮紅燈心理学空间V+[h q Q z'm

0n m3IK r bZ ?ooR0楊蓓說,一個人結婚後,因為要扮演各種角色,比如一個女子結婚了,是太太、媳婦、女兒和媽媽等,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很容易陷入心理問題而沒察覺,最後可能引發心理疾病。
j:n cP{)O,Rc0
#taegd{0她表示,現代有很多人不要結婚,寧可單身;他們享有愛情,卻不要有小孩,因為不用扮演很多角色。心理学空间3TO_ kR&L5NX

FO5P$p-nf\U6GZ*K%h0她指出,結婚後要扮演多重角色,這些角色背後有許多責任和義務。責任和義務之中有許多挫折感,盡了責任和義務,親密關係會加分,相反則會減分。
k)|5k{}/H(_0
/a(G0`2_C tm:]0這個過程會使人與自己的真實感受越來越遠。
Fnht&e L5C H0
GQ@ S'cQ2m+}0她表示,有的夫妻過了五六十歲才鬧離婚,是因為“受夠了,孩子也大了。在一連串角色的磨練下,現在的我要愛自己,不會再有‘停損點’(stop-losspoint,意即將損失幅度限制在可忍受的範圍內)。”
jl.qq JV%~0心理学空间hY^+S\&B0R}
她說,離婚的高峰有幾個,其中一個是年輕夫妻,婚姻狀況是“互相上當”,所以要離婚。另一個則是中年夫妻,因為彼此受夠了,連罵人的默契也磨出來了。
x RW!EnI0心理学空间1Yf#g@+v E
人與人之間都需要
親密關係趨多元化心理学空间xj^L y%v
心理学空间(T0C5}7H Q1g
楊蓓說,人終其一生都需要親密關係,不僅是兩性、夫妻關係,還包括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等。
B0v/QH:W$kkf0心理学空间"eC;S$a8s*cJ]
她指出,台灣“921大地震”時有許多人失去家人親屬,對親密關係來說是很大的衝擊,幾分鐘之內,變成一個人孤零零地,人會變得很脆弱。心理学空间*b4CT;l'Jz\
心理学空间4v T{a&{&j$~
“當時我和證嚴法師在災區幫助災民。師父出現在災區時,災民都跪在地上,不停地流淚。師父於是握著他們的手,陪他們一起頌經。”
U.|p?ho]G0心理学空间-u6W9Zf;nE']
她發現,災民的臉色轉變了,淒苦的表情緩解了,她也感到內心產生一種“很軟的感覺”,她相信在場的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大家都浸潤在這種氛圍中,悲傷變得沒那麼濃重。心理学空间L"aV7zaR|

1GQ&`|R(V0臨床案例
B0c.^PG;vW$Fi"A.Y0心理学空间|G5t$U8Brj$\%~
自行走讓情緒有出口
:nlI3F?9zY~0莫名病痛自然痊癒
X{N&h4[!N0
U ^\\O+t4v,\0Xx%z0楊蓓也分享一個臨床案例,顯示一個人若無法找到自己,會活在莫名的病痛裡,按心理學說法為“身心症”,即心理上的毛病引發全身病痛。一旦患者學會面對自己後,便可痊癒。
o0T&x!ZT"ofU df0
@o5`N5a0一個50歲的婦人全身病痛,但查不出病因,於是她尋求心理輔導治療。醫生教她每天單獨到公園走10圈,不許和他人說話,從小到大都很聽話的她照做。心理学空间*I6gX hYV,A3S

&{5]K:Vq*d/BDY5s0第九天後,她竟邊走邊哭,連續哭了幾天,發現身上的病痛好像好了一點。走了2個月後,身上的病痛逐漸減少,開始康復。她去覆診時說,她愛上走路了,因為她從來不知道走路可以讓自己這樣好。心理学空间"@qF-ml)~9a6|f9|
心理学空间6Q,v&C7~-t:a
事實是,婦人盡心盡力扮演妻子、媳婦、女兒和媽媽等角色,就是沒有做自己;身心承受很大的壓力,身心負荷不來,藉病痛來抗議。
W/L8w[An[0
D/H_0YzU6L0當一個人走路時,是和自己相處、對話的時候,可以傾聽自己內心的感受,懂得自己的需要,情緒自然有個出口。心理学空间 dn:B"N1q~2qh
心理学空间7]7]1E8@_3s B
光明日報/良醫報導:唐秀麗 2008.05.13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我們到底在逃避什麼 杨蓓
《杨蓓》
中年人,愛嘮叨?»

 杨蓓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 、專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