艨艟巨舰一毛轻――《催眠之声伴随你》读后感
作者: 吴和鸣 / 6389次阅读 时间: 2010年6月19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V/Vb2_(nH

编按:应希望出版社王素琴女士之邀写的读后感。文字间总有一种控制不住的急迫感与夸张,读者见谅。此书绝对值得一读,正在出版中。

8anH6Z4S6n-l:O0 心理学空间:Q:X-]!SZbgsG

艨艟巨舰一毛轻――《催眠之声伴随你》读后感

!G'J[KUR)} [0

m dw,WU'n0吴和鸣

y"ikw(|'uDA0 心理学空间Y_Z!w|L+d

 心理学空间JJ\eD6q a

心理学空间5XM!]W-J-Y

       埃瑞克森绝不限于催眠,他不是那种浑身匠气、神乎其神的催眠师,他所展示的应该是心理治疗的全部,并且是以无法企及的高度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他是活生生的,他以残疾之躯到达了我们梦想的境界。      

.Gp!Nay \omgH0 心理学空间q1oh.`uj3va

1.心理学空间,]/{.ly,r;Buk

心理学空间*r7X7@GC0S;m3{[(h^1~

“面对难题时,不妨从中设计出有趣的情节构想。如此一来,你便可以沉浸在有趣的构思中而忽略对那些棘手问题的处理。”

lAWC2[A+l|v0 心理学空间1` }{ y+Yh2[5l

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轻松的,幽默的,……心理治疗就该如此啊。

,d.Q?Wk0T0

0K.vIT n[0想到朱熹的诗《泛舟》:心理学空间9`V3l4qg.~ t*g/awPR

n UP%{r4~` T0昨夜江边春水生,心理学空间nk b@$Dt*[2i*P:Z#a
艨艟巨舰一毛轻,心理学空间2d-g#`%w yU
向来枉费推移力,心理学空间5k8IH(J'NK
此日中流自在行。

r5Sn'PC(Z0 心理学空间-d^}jXm

埃瑞克森的治疗故事就是“艨艟巨舰一毛轻”的写照。心理学空间a1Gr-Sh'U|

5P6VSO }*S,f-r0       想到庄子的“庖丁解牛”,我们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不得不研究职业耗竭,是那种把牛刀砍得七零八碎的可怜屠夫。

n'd'h$cfX0 心理学空间}"vVv ^w"s

       我们吃力地“枉费推移力”,渴望游刃有余。心理学空间]!u4Cd7Dq J_$L

x P)|8Y~"b0       埃瑞克森何以可能?心理学空间N,sgL wsC

心理学空间/Yp'W B;Z7Y

我在Jeffrey K. Zeig所著《艾瑞克森:天生的催眠大师》中找到答案,他强大的魔力来自自我训练――心理学空间/RHs;N6Z9o6Q&F

心理学空间 b:x([*X'O(wa{8U

多年以来,在替病人作精神检查之后,艾瑞克森都会写下假设性的病人社交史,也就是推测出病人社交史 可能的样貌。紧接着,他会拿从社工体系得知的真正社交史和他自己推测的版本相互比较。他也会反向推测,先得知真正的社交史,据此建构出假设性的精神健康检 查结果,再和真正的结果相较。他在许多病人身上用了这样的技巧,直到他对社会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

3bl-a%i`k0

;dQW(S r1y0他的“自在行”,是“春水生”的必然结果。“埃瑞克森对正常发展所持的看法既深刻又明确”,“埃瑞克森对人们的潜意识状态知之甚详”,“他最喜欢运 用的两项治疗准则――‘说个案的语言’(Speak in the Patients language)以及‘加入个案的行列’(join the patient),必定出自治疗精神病患所获得的领悟”。当对人类的心智发展过程了然如胸,自然地,“充满信赖的治疗关系令个案感到安全与被了解”,埃瑞 克森的治疗便顺手拈来、挥洒自如,让人叹为观止。也正因为他拥有深刻的洞察力,“每每在治疗一开始时,即判断出个案的动机是否强烈”,他才能做到“有所不 为”,该放手就放手,“因而他并未成为埃瑞克森的个案”,而这正是一般治疗师最难以做到的。洞察力的缺如,一味强力妄为,必陷治疗于沼泽,似羝羊触藩,进 退两难。

Z]]'rCFi n)Z0

(lR4Fz+M*yqHBu0 心理学空间"o h+U;\Zl9I0]4G{

\d!~-GV-a+FEE0       2.

'Y1kT;N/c.H#w0

+l&r3C(f8G4O$Y0       埃瑞克森简直是顺水推舟、闪挪腾移、借力发力的武功高手。精神分析发展的历史上,经过艰难的挣扎和努力,一些早先“负性”的概念纷纷获得了正性的地位,如 “阻抗”、“反移情”等,自体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被看作是精神分析历史中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埃瑞克森则始终是自由无碍,毫无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反而是理论 与现实交融,理论化为流动的血脉。他精妙地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包括当事人的阻抗,甚至“鼓励阻抗,”绝对是立足现实,一切从当下现实出发,一派浑然天 就,自然而然的风貌。这是充沛的生命力的自然律动,很难加以言说。心理学空间KSt^-z.mf EO7D3v

7JH` m3vMZ0       强说之。心理学空间G]3S Gob.E

R2a@4?.Rf9O0       埃瑞克森的人格和他的治疗是不可分割的,他的治疗故事与生活的故事交织在一起,高度统一。我之所以勉力为之,捉襟见肘,原因在于做人与做治疗师一定程度上 是分离的,当事人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你披着治疗师的外衣。选择做治疗师很可能就是逃避,怯懦地藏身于躺椅背后,拒绝面对现实的腥风血雨,有时,是当事人 在当头棒喝,逼迫治疗师直面自我,以至于逃无可逃,从而警醒和觉悟,从而能够领略埃瑞克森的内在的力量。心理学空间[| H'Z V5D

心理学空间*MW m,}4B-Tm

       与其说埃瑞克森是一神人,不如说他是天地间一真人。做一个真人很难。做到了则很奇妙很轻松。

~$z7C!_/cN&CCJ0

1T(gn~ m uj5j"J0       这真人是如此的枝繁叶茂,尽情地向天空舒展自己。“任何心理治疗的正面价值是基于一个人的改变能力之上的――多半来自他与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的解逅”,与 埃瑞克森相遇,必然与这参天大树发生“各种期待与多重层次的沟通”,而且,这是历久弥新的:“聆听埃瑞克森故事的人却极可能在多年以后,发现他们开始重新 思考埃瑞克森的故事,他们的行为与态度会产生出持久的改变”。心理学空间nawC \2|/AI

'R9q r6{ `\ R3yG S{0 

F _$Y2a3@)g7N0

{;a mN'P$o(g"xR0m;gz0       3.

V9Z%j;kS0 心理学空间)s8Ugt1T&P$O*A

埃瑞克森坚信的治疗格言:“个案本人才是真正进行心理治疗的人。”即使如此,文中个案依旧需要邀请 埃瑞克森成为她的心理治疗师。她显然无法在毫无心理治疗师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自我治疗,或许这种需要另一个人或一位心理治疗师加以陪伴(即使是想像中的陪 伴)的渴望,足以印证马丁布伯(Martin Buber)的理论:“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才可能获得满足以及茁壮成长。”

Kk0@8V4G)M4W0

TO mnL?0埃瑞克森的信念是:所有人在属于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早已拥有解决困境的丰富资源。心理治疗的情境由当事人与治疗师构成,“个案本人才是真正进行心理 治疗的人”,是说当事人当家作主;“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才可能获得满足以及茁壮成长”又在表达治疗师的重要性,在埃瑞克森,治疗师当家作主的位置 和功能亦被充分强调。两个主体,都必须当家作主且并不对立,“这里,权威(以及象征性的“内在权威”)再次被视为同盟而非对手”,这就是埃瑞克森和合圆融 之处,大有儒学“明明德”、“止于至善”的意蕴:治疗师牢牢掌握主控权,进行“有效操纵”,致力于激发当事人正性力量,完成由当事人主导的心灵成长过程。 由下面的介绍文字即可以领略埃瑞克森的精采美妙,尤其当治疗迷失于漫长的拉锯战时,更应由此揣摩埃瑞克森的面向和策略――心理学空间$zQ ]@1Ljy4t

#L,fI,MS@h0我个人即曾经亲耳听见他对一位个案说:“我会继续采取行动,直到你自行展开行动为止。”心理学空间gwdT!M"N0} S#N+f

心理学空间'N*Db&?b$^

只要正式成为了埃瑞克森的个案,必遭此礼遇。心理学空间F2vHz4DM

心理学空间{O$a G6^h

埃瑞克森利用看似负面的特质,指出了其间所拥有的积极层面。在每一项负面事物中,他总是能找出其正面价值。

dt)i%t5N,y0 心理学空间"w7Udv$~+]

“在每一项”……“总是能”……真是一双慧眼,炯炯如炬,光芒四射的。

'C#B,dL"D[8Y0 心理学空间T9njusWr$u

事实上,在所有关于训诫的故事中,埃瑞克森的态度总是坚定却并不严酷――即使某些读者可能认为他的方法其实颇为严厉,或有如进行意志之战。事实上,他的真正目的是,协助孩子发展出属于个人的自主意志与自律精神。心理学空间?3\"T/t-r(`

心理学空间;Y_%L(me"?

这确是真正的止于至善的目标。

!c*o5I;j;^v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心理治疗室中的烟雾 吴和鸣
《吴和鸣》
心理治疗室中的烟雾»

 吴和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