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要我让着弟弟?
作者: 刘建鸿 / 7650次阅读 时间: 2015年6月19日
来源: 爱贝睿育儿俱乐部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J3_Xhq:~J0导读心理学空间z3\5H8OE*Kb%y te

心理学空间mCy;L3E\V4?

小鸿又抢东东的玩具了,东东大哭起来。如果你是小鸿的妈妈,你会怎么做?

f(\*da;C"FB6M"@0

}2~K{^0小鸿5岁,表弟东东4岁,两个小朋友总爱一起玩,有时很开心,有时也会起争执。心理学空间'p2LCK7e!o!`&G t

心理学空间#^ xhSu0w b1y(Tw

一天下午妈妈听到外公大声地喊:“小鸿,怎么又抢东东玩具了,当哥哥的要让弟弟!”

3X%uZK.G0T6]+s0

,~Tby%Y/zD3T}0“不让不让,是我的!”小鸿声音也不小。

.C%jm6[ |7g4C+z0心理学空间"t+Z ^ P {3A1j

第1步 了解情况,哭的孩子不一定有理

#n }:bY~L u\0心理学空间hY s\ ScxAK*G

妈妈赶紧从厨房里出来,走到小鸿面前蹲下身,看到他生气还带着点委屈。心理学空间1U2t"U%QF+m'g&g!u

心理学空间)P"\$RmvU o?6R$^

妈妈问:“小鸿,外公说你又抢东东的玩具了。告诉我是怎么回事?”

zPj;U"z_[0心理学空间8Y(hw!w Y#o S g

小鸿瘪着嘴说:“是东东拿了我的小叉车,不肯还给我。为什么外公总要我让着弟弟!”

N/K&W4~V0

!jHs"|U&Xo*P0妈妈:“你刚才不是答应借小叉车给他玩吗?为什么又要拿回来?”心理学空间'{-ceE}

心理学空间-@;m P&ndV#Q3U&|@7C

小鸿:“因为他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

k$k,l B[^ y}B0

z~y!l@0首先需要了解孩子间倒底发生了什么。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其实孩子的事也难断。哭的孩子不一定吃亏,抢东西的孩子也未必一开始就无理。传统中国社会多要求“大的要让小的”,但这可能让小的孩子习惯于被特殊照顾的优越感,也会让大的孩子感到委屈和不公平,不是好的处理办法。心理学空间\0N-M2V1N:zW'l w3M

@"S`Z t0NuE0第2步 帮助孩子体察双方情绪

h"I!k:k'U,u8_0心理学空间%UUX2_qS+f}qm

妈妈:“你那样抢,你觉得东东会有什么感觉?”

+D l6ug FS ~ `-L0

@j:M/}'^3|0小鸿:“很生气,但我不在乎,因为小叉车是我的”。

.iK qQH$C0

!r{9Ccs3H-}u0妈妈:“你抢小车的时候,东东做了什么?”心理学空间%ETF gx

心理学空间2pj2o%`+`#A,m}

小鸿:“他推我!”

3^!g9Ue;t0心理学空间j,Gedt0|F1x

妈妈:“那你有什么感觉?”

?/[oB6QS&P0}%o0心理学空间.u h^'d8Y%j/L

小鸿:生气。心理学空间+y-@([epc

3~kwV\H0妈妈:还有什么感觉?心理学空间-[G;IL1O c q3?,C v

心理学空间5n4X$CYU

小鸿:“还有点委屈。”心理学空间 jOX h n0D&\R+_9G

D.dfP.A ? ~-ku0孩子们“争抢”玩具的时候,父母通常会制止孩子:“不要和弟弟抢”“快和弟弟说对不起”。运用成人的权威或许能暂时控制孩子的行为,但孩子还是意识不到问题出在哪儿。父母需要引导当孩子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情绪,也体察自己的情绪。

+KuP4{UN O0

c \8}8[_@ CwD C0建议父母平时和孩子做些情绪词汇的练习,试着使用高兴、生气、沮丧、骄傲等词汇。大人可以先示范,说“一件有趣的事……”,再说“让你难过或沮丧的事”。比如,“爸爸今天开会时发现忘了带资料,感觉很沮丧,你呢?”这样父母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世界,也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情绪表达、体察他人的感受。心理学空间%R:Juoh

心理学空间R |QnzZ

也可以借用图画书或动画片和孩子做练习,鼓励他表达情感。比如看《托马斯小火车》时,可以问:“摄影师给大家拍集体照时,旁边的小火车突然跑上来,挡住了托马斯的脸,如果你是托马斯,那时会有什么感觉?”

[q*_PpM m2C0

$i[(V&Bd0Z,Z+KVD M#`0另外,要让孩子学会预估行为的后果。孩子往往追求短期利益(把车抢回来),对将来的事态演变预估不足。其实孩子也不希望因为争抢而失去小伙伴,更不想因为抢东西而被父母批评。父母可以让孩子“预估”每种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东东推我”)以及他人的反应(“生气”)。让孩子自愿避免争执升级。

Zmb;~G,|3{v0心理学空间(Lt7h/g2G,Du2rW

第3步 鼓励孩子思考解决方案

No%f{M/BU0心理学空间*~+V0Kb2Mb{

妈妈:“你生气和委屈,东东也生气,而且他推了你。你能想一个你们俩都不生气的方式的拿回玩具吗?”

r6^ vz(F h6W~ m0

J&Lk3FPq"e0小鸿:“告诉你,让你帮我要回来”心理学空间*{O9FYP r

Ri ihYN8K8I]0妈妈:“这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rAj6p"`/Ja.Z0心理学空间i6h ~;~wqn

小鸿:“我可以请他给我”心理学空间"lKMA6Ko

心理学空间9Gw3W$Uy"\r Ri z9x

妈妈:“那样的话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lU D.u{r5QE/zQ0

5K5d,tR'n3E/FV9Le0小鸿:“他会说不”。

'zRVjy Qnq0心理学空间 TKGe^E@H N

妈妈:“他可能会说不。那你还能想到什么别的办法拿回玩具呢?”心理学空间q D*oIO8ar

R E#R6AF}:or.A#PM]3ra7w0小鸿:“我可以让他玩我的红色小赛车”

,x6]?!G L ~7gr;c0心理学空间2~d9|n:HI

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孩子尽可能多想出一些解决方案。每个孩子有自己行为模式,比如攻击倾向强的孩子惯于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怯弱的孩子往往通过退缩来回避问题。推动孩子们思考更多不同的策略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找到更优的解决之道。

g(B JrO,?8E,b X0

wG:\a\@9m TK4fS0在这一阶段,父母要特别注意,无论孩子说出何种方案,都应暂时“接受下来”、不做过多评价,鼓励孩子产生更多的方案。比如小鸿想出的第一个方法是“告诉妈妈,让妈妈帮我要回来”,小鸿妈妈虽未必赞同,也先接受下来。

*e._T,zfQ/n9d0

c UzM?Q6S b w0如果听到不合适的马上批评“这怎么行?!”孩子就不愿意再想了。

.r0XW/g4x%@0心理学空间%Q8p+Oe-iPmu!i8{

如果听到合适的方法表扬“这个想法很好”也并不妥当,因为孩子很可能就不愿意再想更多方案了。而且,万一到时父母所认为的好方案执行不顺利怎么办?

7U3QkOW8S/qz({T#q:l0

,}f d!I1H@0合适的做法就是接受和鼓励:“嗯,这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心理学空间0r~#\X'x9u,xLt

)b0u8F'}TcP0第4步 鼓励孩子想好备用方案:万一他不同意呢?心理学空间M+mL9UGbo"\.K

心理学空间Dxk$DhJ.XfS

妈妈:“很好,你已经想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试试看。不过如果他不同意交换,你还有什么好主意可以一起玩吗?”

-J|&NFV~$vP0心理学空间m~0i@!tcn1k{

小鸿:“我的红色赛车跑一段就得换轮胎,也许可以和他一起玩玩叉车换轮胎的游戏。”

+ui1a5q1jb\0心理学空间[,Y+n.Dp2j"c#J

妈妈:“好,试试吧。”心理学空间:M&ws(i:j'k?

心理学空间9yEznl9kC?D

小鸿走过去对东东说“我的小赛车给你玩好吗,叉车换我玩。”心理学空间`hh ]-k

心理学空间5wV4h9w+j I![pU

东东头转到一边:“不”。心理学空间fN%y7Fq#]8~@)|E

|'G,j2P(K'd7vP0“那我来开赛车,在这跑道上赛车,跑几圈后你帮我换轮胎。”小鸿用手比划着赛道说。

2u'rUUp2}O/S0

-m|'x7o d*_)Fj0东东眼睛有些发亮,答应了。心理学空间a;CbufYI R+{3i

/X sNZC*jU0他们玩了一会儿,更换了两次轮胎后,东东说:“老是我在这等着你来换轮胎,小鸿哥哥,让我来开赛车吧,你开叉车来帮我换轮胎行吗?”

9M#fb1\(y4\0心理学空间 z+w)@:Z$d6r;w p-p0Q

“行!”

B fU^7?0心理学空间9~%A tB c*K-GV I

孩子容易低估计划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一旦事情和计划不同,他们容易受挫生气或沮丧放弃。小鸿妈妈让孩子假设“如果他不同意交换,你还有什么好主意可以一起玩吗?”多了“预案”,计划实施成功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O)L;?+IfW8yN0心理学空间(`7vj-y`%|$al"~

思考计划和预案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计划性、条理性和抗挫折能力。通过自己思考、有备而来获得成功,能大大增强孩子面对同伴冲突时解决问题的自信。

cfu:Mdx0

] ` V cB6K+d0小朋友们一起玩,产生争执和冲突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可以自己解决,父母不妨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相处的方式。倘若发生了较大的冲突,孩子还不具备解决能力,比如像小鸿和东东的这个故事,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像小鸿的妈妈那样,引导孩子学习掌握社会交往能力。心理学空间_:D1il.w;Y*L\o_^-@(P

心理学空间/x:DD${Wp8m

推荐图书心理学空间9F@`N9g;S Bd

$?/i#@(?8MM)K+HU'S0《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1》(适合3-7岁儿童)(默娜·舒尔 著,京华出版社)

[l:C:{;uM zMT0

B o ]-Cr0《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2》(适合8-12岁儿童)(默娜·舒尔 著,京华出版社)心理学空间h6ws9\0Y.w9`

KCwg b0书中介绍了一个卓有成效提升儿童社会能力的方案——ICPS(即我能解决问题 I can problem solve)法。本文中的部分对话也引自这两本书。

#S-aN+a8D1K:W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把iPad交给孩子 心理生活
《心理生活》
没有了»

 刘建鸿

邮箱:liujianhong@gmail.com
曾用名:飞之鸿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曾在《心理科学进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译有《儿童心理创伤治疗》、《视读进化心理学》、《情绪:人性的历史》(第二译者)、《叙事治疗》。致力于积极教养的研究、推广与普及。

在这些地方找到我:知乎豆瓣微博
微信号:小鸿积极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