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性恋性取向的心理咨询要点
作者: 丛中 / 19254次阅读 时间: 2013年9月30日
标签: 同性恋 心理咨询 性取向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P:QzQ*WB9~ c4v

关于同性恋性取向心理咨询要点心理学空间V!m']`K S:N9O%d+Z

(@4O:PFFfQU@_0丛中心理学空间._-|j$]{t|or

心理学空间I q3{ [ nv-^3P i!q)x9G

经常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咨询“性取向”的问题,父母不接受孩子是“同性恋”这个事实,总是希望孩子不是同性恋;如果是同性恋的话,希望医生一定要想办法给予纠正。作为“同性恋者”,孩子往往是被迫前来就医的,其本身并无改变自身性取向的愿望和动机。很多同性恋者其实是希望医生能够帮助他说服父母,理解和接纳他的性取向。

[%e ~x1j ]6O0

*\:Y;PW%~`0心理学空间HjO kkz

心理学空间(^r l-mC(K&w

父母往往一见到医生,就对医生说:“大夫,你快给孩子诊断一下吧,看他是不是同性恋!”心理学空间.D.gg#I2?B Q2~1|

心理学空间B^ dL3`LNZX

7YM-MNs5XL0心理学空间Dmgu Jr0s

一、同性恋的诊断标准

-Fl W1j-F0心理学空间"t3i]`3Oxyn

首先,必须强调说明,按照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标准(CCMD-3)》的规定,一个人,如果只有同性“性取向”,而没有其它精神症状的话,并不被视为“精神疾病”。心理学空间W PpH{ z B:J!S5s

h;`f+V {)? b1b0

o-l'L"XVt/T0

Oi,`J+WPi01、关于“性取向是同性恋”的诊断心理学空间4c(Bf%w%pU-i7x

q0Vq*\ZBSqD0一般来说,诊断“同性恋”,要求“病人”具有只针对同性成员才有的跟性欲相关的情感、幻想或行为。即使在方便与异性交往的环境条件下,当事人“在正常生活条件下,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对同性成员就持续表示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情感,及性爱行为;对异性虽然可以有正常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心理学空间:b!s1YhE&WR A

YW8ns5mj0心理学空间!IcTB_s/X#j

!?E.B!uC@sn0如何确定一个人的性取向是指向同性的呢?心理学空间 L8XC)h({g

P9\*u[ IO|2tZ0有两个重要的具体参照指标:一个是,见了喜欢的同性,他就有性器官兴奋的身体反应;再者是他内心具有想要动用性器官跟同性做爱的内心欲望和热情。身体性反应,产生快感;心理性欲望,产生幸福感。

x-i MQV0

]6Z"[ c-m6Rp0有的男性同性恋者,在父母的逼迫下,跟女人结婚,还生了孩子。这时,父母就不理解:既然能够有夫妻性生活,还能射精生出孩子,他怎么就是同性恋呢?

8]#zAO)e9XJq,P\0

3s z\?5[t%MR0回答是这样的:性器官上没长眼睛,不认识对方与之做爱的性器官是同性还是异性的性器官。人的性器官只要遇到适宜的黏膜刺激,就会兴奋,甚至可以出现性高潮,男性则会射精。但是,同性恋者,对异性的性器官,可以具有碰触时的快感,以及有性高潮,却没有心理上的幸福感。

9dr/y U o"Pn g0

QA%c0IzY'X0幸福感,才是性爱的真正目的。心理学空间DzrI+u r(V Q

心理学空间fHN7R T+n"Ff

因此,我建议将“性取向”改为“爱取向”。心理学空间3p7]Gu3C0f D6W,@

)@J1`jx0

T} RJFis0心理学空间b"kaa^0\

2、鉴别诊断心理学空间cy9rG8O h/P

AuN&E|WE:Gi0在鉴别诊断时,还要特别注意:同性恋者自身的性身份并没有改变。比如,身体是男性,心理上认为自己也是男性。如果身体是男性,心理上却认为自己是“女孩”,这不是同性恋,而属于“易性癖”,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要做变性手术的那部分人。心理学空间U~^ \&FD!S*W

心理学空间8e iDz6SR^

如果是单一性别的环境,出现了同性性行为,并不一定是同性恋。比如,钢铁厂的男工人,纺织厂的女工,护士学校的女生,监狱关押的犯人,等,他们在接触不到异性的情况下,会出现“同性性行为”,这时,不算是绝对的“同性恋”,因为当他们有机会接触异性的时候,他们的同性性行为就会自动放弃了。

Ct7c0h)Wxz0心理学空间3`j9IK8@A]

b:J}W:wg o6?0

4Q,dJ [ V1im0二、同性恋的形成原因

o4}zB3Ji0心理学空间|EI8M%y

迄今为止,科学对于同性恋和异性恋是如何形成的,并不清楚。同性恋者,往往会根据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认为自己从懵懵懂懂的时候,就隐约地觉察到了自己是同性恋,所以,他们就会猜想(或者宁愿相信)自己是由遗传基因造成的。

+Xjy9~n6qy,@0

Av&S;Bo'p0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也没有发现跟同性恋准确相关的基因。在科学没有弄明白“性取向是如何形成的”的情况下,只能有一句话是可以参照的: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性取向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句话,几乎是废话,并没有说出具体的产生机制。但是,这句话,其实也是有用的。比如,当有论文报告说“发现了同性恋的基因”时,我们就可以说,同性恋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基因”这样的生物学因素,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理学空间O%GI G{4jU;K

'^,SP'u(u?0即使同样的都是“同性恋者”,其实,每个同性恋者,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都无法仅仅用同一个普遍和统一的科学原理去说明。心理学空间R'XK[*z(mD

8[-pqp lR0但是,我们可以朴素地、类比地来说,同性恋,较之异性恋,就像是“右位心”。一般人的心脏在左边,个别人的心脏在右边。尽管他跟大多人很不一样,但是,这只能说是“个体差异”,而不能说是“疾病”,因为他的健康状态是良好的。同样的类比,多数人是人是右利手,少数人是左利手,左利手并不是病态。有的人喜欢吃羊肉,有的人不喜欢吃羊肉,不喜欢吃羊肉的人,也不是病态。

/~*[;e*Vb$K0

]^ p*vH3r0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性取向不是当事人故意所为,不是他的自主意志所能决定和改变的。因此,同性恋性取向所导致的直接行为问题,与道德无关;同性恋者本人对于其性取向,不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心理学空间 y v2s t/?/M(^rPHW

~&}Vjhi0即使将来,科学家把同性恋/异性恋的形成机制搞清楚了,即使医生已经有方法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了,那么,是否有必要去“治愈”同性恋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科学是手段,人是目的。科学手段应该服从于人的目的。同性恋者,如果他觉得那样生活,对于他个人来说就是幸福的,那么,有谁有权力用科学手段,去改变同性恋者呢?!

HNP r6L|0心理学空间g1S?xD

每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体之间,享有平等的做人的权利。我们不能以多数人的状态视为正常,少数人就被视为病态;不可以用“多数人”压迫“少数人”,以多数人的意志去胁迫改变少数人。

Q sU i7~B3y{'X/L0

8c$Iyn,`2hZ0所以,同性恋现象,不是疾病问题,更不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它所反映出来的是全社会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和人文关怀问题。

(hI(b"YQ.h0心理学空间'cdf,HW@

心理学空间b Ef/V#p3Y4H^4n

心理学空间k%e |p$V.H|&e M]

三、同性恋的性取向,能够被“治愈”吗?

%o9{+ak*`s0

y6y%^!T{P D01、对同性恋者父母的心理咨询要点

0YW9Y;g|nA1b0心理学空间Qms2yn @@4F7F

有父母说:大夫,请帮帮我们,把孩子的同性性取向,给治疗成异性恋吧。心理学空间 z%Fev*Xw

心理学空间4ct$?wL7s

我可以准确地讲:现在世界上,没有哪位医生能够有效地改变同性恋的性取向;没有谁能够把同性恋者变成异性恋。如果谁能够做到这一点,他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金啦。

Uq:p+C*zjW"[0

u3_w3Ki'dhK)H9[0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所以,我建议所有的家长,放弃改变孩子性取向的念头,不要再反复带着孩子到处求医,试图“治愈”孩子的同性恋了。不仅在中国没有这样的医生,在全世界都没有能够改变同性恋性取向的医生!

lr1d_*T0

Uk1W#k z[0在咨询中,我经常会跟家长们说:我不是不想帮你们,是我真的没办法呀。如果我有办法的话,能够把同性恋变成异性恋的话,我首先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啦。如果我有改变同性恋性取向的办法,那么,我就不用坐在医院里辛辛苦苦地当医生了,我可以单独开设一个诊所,成立一个“性取向转变中心”,我任意地、自由地把同性恋变成异性恋,也可以把异性恋变成同性恋,每个受治疗者,性取向改变之后,收费一万元。全国有2600万同性恋者呢。专门治疗同性恋,我不就发了大财了吗??!

~b*\%X/v`0心理学空间(Z1z9{Wt L@ZI@

医生没有有效的办法能够改变人的性取向,既无法把同性恋变成异性恋,也无法把异性恋变为同性恋。

E.ujjYr%P3F0

l_-boC/z8E0在咨询中,为了说服同性恋者的父母,我会跟他们讲:同性恋,目前原因不明,非当事人个人意志所能自主决定。如果你们想让孩子变成异性恋,你们可以先拿自己做一下试验,看你能否把自己从异性恋变成同性恋。如果不能,请你们尊重孩子的“同性性取向”。当社会不能理解和接纳同性恋现象的时候,你们作为父母,是否还爱这个孩子?心理学空间%n ~,O$U `)Wz!]x

心理学空间e*kh;Dq#S"I`

我发现,每当父母听我这样说的时候,他们会很绝望,因为他们本来是慕名而来,希望医生能够把他们的孩子变成异性恋的。我会说:我作为医生,我只能把实际情况告诉你们,而不是说几句讨好你们、让你们高兴的话。当父母听了我的解释,有的父母会对我很愤怒。我想:他们对我愤怒,比回家难为孩子,要好多了。心理学空间si:gs!{*TXI

Kt'|7K!_4sO0现在全世界都不再把同性恋当作是“疾病”或者“精神疾病”,自然也就没有必要治疗啦。即使同性恋的形成原因已经查明,就算是科学上有办法能够改变性取向,其实,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治疗,因为当事人自身会感到只有当前的“同性恋”状态,才是他们获得幸福的真正来源。心理学空间_ iPx"LW#H

.U/AmgZm7y MrX5HzF0我会继续跟父母说:现在,到了考验你们对孩子是否真爱的时候到了。如果你们真的爱这个孩子,就无论他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他都是你们的孩子,他过去是你们的孩子,现在还是你们的孩子,将来仍然是你们的孩子。相信你们会继续爱他的。如果因为他是同性恋,你们就再不爱他了,把他赶出家门,社会又不接纳他们,你让他们怎么活啊?!有资料表明:27%的同性恋者有过自杀企图。

8d6qD0F~qN+K0心理学空间 U~"m8n5X;|(|!~

过去,我的这些咨询话语,会让父母很绝望。现在,我也会注意在咨询中,给同性恋者的父母一些希望,我就说:有少数个别的同性恋者,在他们四五十岁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变成异性恋了。父母一听,就会急切地问:那么,我们的孩子,是否到四五十岁的时候,也会变呢?我说:也许有可能吧,不过,你们只能等等看,耐心等待,等到他四五十岁……。父母听了之后,会有些不甘心,但是,最终怀揣着一丝丝希望离开诊室。其实,我内心在想:等到孩子四五十岁的时候,还不知道那时候,你们在哪里呢!心理学空间,E `BP/y'Ekm

心理学空间3l)H#~}N+PA)~p:B7]

R wp1WyCV*i4Ig0心理学空间V$YQy#k

2、对同性恋者本人的心理咨询心理学空间,~9~9^[XZ a{

心理学空间j)nGi s]

心理咨询师,照样会对同性恋者本人说明“同性恋的形成原因不明”“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性恋非自身故意所为,同性恋的性取向不再算是疾病,等等。即使迫于社会压力,自己想要改变性取向,现在科学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当然,在心理咨询中,我们会鼓励同性恋者去积极发展和拓宽自身的整个人格,将来看看效果怎么样。说不定会有所改变,说不定也没有什么改变,都说不准。但是,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人格的健康发展,是生命的主题。

.k.|Gvq e ^%G|$F0心理学空间 M$J/K#j`5`'\p5?(RC3t

同性恋者,容易给自己贴标签,说“我是同性恋者”。这时,我会说:你除了在性取向方面,是同性恋者,你还有哪些特点?在生活中,你担当了哪些重要角色?你的人格特点有哪些?你的人际交往方面,是怎么样进行的?你的学习和工作,……?最终,我会让来访者看到,他除了自身具有同性的性取向,还有很多很多方面的个人特点,有很多需要发展的个人前途。心理学空间#F3Cqd'l9C9Z

心理学空间-O8kI3Kd"qjx

我还经常会问同性恋者:你爱同性的什么?他们会回答出各种爱慕的理由。我就会继续鼓励他们:爱谁,你就会模仿谁,就会逐渐地让自己变得成为谁(认同,自体理想化的移情)。这样做,就会增加自信心,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与实现。

pyxp*@Q%c4I)F0心理学空间+y-f~Pl1s|

就像异性恋一样,同性恋者也会有很多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神经症,应激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关于这些心理问题,其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式,与异性恋者无异。

9AtkY `"k0

E-|;cx%lJ3k0如果要给同性恋者做心理治疗,就像异性恋者一样,治疗目标是促进其人格完善与发展,而不是要改变其性取向。如果做精神分析治疗,治疗师会发现,在他们两三岁的“母婴阶段”及“俄狄浦斯期的早期阶段”,会存在一些心理发展中的问题,比如,性身份的自我识别,性角色的认同,与双亲各方的互动关系等。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旨在完善其人格,而非改变其性取向!

2]+vL3c:R9fR;?0

5bhBW!Wn8q;a {O7G0对于年龄小于18岁的未成年人,如果他从小就具有“同性恋的性取向”,那么,客观地说,他将来成为“同性恋者”的可能性非常的大。但是,在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们对于未成年人,一般不下结论“你是同性恋”。而是告诉他,你的未来发展,有“无限可能性”!就像是北方人喜欢吃面,南方人喜欢吃米。那么,北方的孩子,吃面长大后,将来怎么办?有的孩子会继续坚持吃面,拒绝吃米;有的孩子则是,小时候喜欢吃面,长大后,到了南方工作,就开始尝试着吃米,最终他说不定会喜欢上吃米的味道了。最终你喜欢吃面还是吃米,随你的便!你的个人倾向和好恶,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M:k1Y6dReq4w7F0

/{%VgN'L0在这里,我强调说明:我们不是强行要求孩子去改变他的性取向,而是尊重和接纳其同性性取向的同时,鼓励他发展和拓宽人生未来。咨询的目标是如何让他在幸福中长大,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地去获得更多幸福,而非改变其性取向。

3H6Dc:J%\i!sw3v:E0

Ub-ACyx5a&z0

@;V6[ }+l4\ o&^Y0

X;B"v{-`!Z0如果是已经成型的“成年同性恋者”,在咨询的时候,会针对同性恋性取向相关的一些问题做心理咨询。一般有如下几点:

:ZG#Ma9W{f6sR2g0

x~K$mo"\o4c01、自我接纳;

}e.F'tD+J5j0心理学空间2l|W*c.jC5lj#O+p

2、适应社会;

(fk3\5p+f dX0

1i!h%A&MZJn+f7xt03、关于“出柜”及其应激与适应,如何告知父母;

-O.p(B d;q%jM-x0

$\5ovGU*q04、关于异性“婚姻”;

k6jEG$\{xt KiN0

Nk"Et){d o05、子女收养;

^3C5w? o Vk0心理学空间 vp K9{ j"@b

 

7`{^9fF6S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同性恋 心理咨询 性取向
«性别、性取向与性吸引 丛中
《丛中》
如何才能找到一位最适合我的心理咨询师»
延伸阅读· · · · · ·

 丛中

丛中

丛中,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副主任,精神医学博士,先后师从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许又新教授、沈渔村院士.现主要从事神经症。




微信号:丛中精神分析/firstb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