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空间
繁体 心理咨询 > 精神分析 > 精神分析实操技能 >

张海音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与临床技能长程课堂笔记

安可心 2016-12-06
心情渡口
心理学空间7z:C&L9s6zR3U7[

心理学空间Z#E DE'smEbo

五、投射性认同心理学空间0S4U)dr c

#f%g5U)XZnS9_u9f1f0进入关系,重复病理性模式,然后识别它,有没有套路?我们用共情的材料的目的是理解来访者,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在头脑中运作,解构解读来访者,他到底是咋回事。

WtFW$ZCZ4T0

iXYvA9})P0投射性认同通俗来讲就是移情反移情的现场潜意识互动。依赖、权利、性欲、迎合,移情反移情花样更多,投射性认同基本就是这四种。如果来访者是以这四种方式跟我们互动的,我们就可以有一个预判。

-VEU4GGA9PT]B0心理学空间*FJ3r*U#y+_"B[7q|/m

投射:不成熟防御机制,也是人类普遍的防御机制,每个人都会用。冲动不能被体验为自己身上所具有的,放到自体以外,投射到别人身上,己所不欲而施于人。心理学空间`9s@f1A1R |b

心理学空间f{#mPN{]

投射性认同:被投射的不仅仅是个别冲动,还包括自体的一部分,坏的客体。个体通过潜意识的认同与被驱逐的部分保持联系,看成别人的还要对它加以关注和控制。比如我们看到孩子受欺负不还手,觉得受到欺负,可能孩子并不觉得自己很懦弱,是你不接受自己的这部分,我们还要去管孩子要去控制。觉得这段体验不存在自己身上,而是异样地存在在别人身上,这样就有纠缠了,关注后控制。投射性认同现象在人际互动中无处不在:医生的孩子常生病,老师的孩子不学习。心理学空间 z ~ Q%u7e.?B3\

心理学空间1a-p Kd`_&j0^

我们要察觉自己被卷入到患者怎样的病理性人际关系中,不能太刻意,越刻意越无法感觉,而是不经意间觉得越来越不对劲,这时候去反思察觉是不是身不由己地进入了来访者的投射性认同。

&ynmI3^i _0心理学空间^%B%a^HQ ^z

1、依赖心理学空间b&w^b c].F

心理学空间 h+M/?cI j

依赖和权力常常是匹配的。每一次治疗接近尾声时,我们很想去帮助来访者,很怕他回去以后搞不定,相当于你有点放不下,你身不由己地为他担心。如果你发现你要为他做很多考虑,要为他负全责的,基本就是依赖的投射认同模式(反复发生就是模式)。你甚至感觉到只有你才知道他有这方面的困难,你会感到自己很全能,只有你能为他防范性地做些什么。这种案例你一开始会感觉很好,不断被要求给予支持指导。如:“我知道你很擅长处理我这类问题,你治好了这么多的病人,能告诉我他们怎么好起来的吗?”心理学空间1EC B X]4m#m0j3d

心理学空间"gC/Y4w*e#UdrT

案例:25岁女性患者,刚结婚要离婚。诊断蛮重的,但其实不是精分。经常让你觉得都是别人在关键时候不恰当对待她,碰到压力时就不行了,让周围人很为她担忧,好像是碰到压力时逃到精神病症状中去。吃很多药不行,全部停药也不行,停药意外着要自己承担,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你考虑,你要喂奶。最后你觉得被掏空,依然喂不饱。心理学空间Gx|6E6OG2Y.}

心理学空间wys!m(aK

来访者问你问题,要的不是直接的答案,而是渴望一种使她感到自己有价值的关系。我们没告诉他答案,传递的信息就是你要自己搞定。你一有问题就帮你,就意味着你是真的不行。我告诉你我不行,你不出手,与我一起承受焦虑,说明我也有能力承受。

!}3[7Q7m.oY~?9U0

!lKS1{R"Y)FM3q0有分离焦虑的人总要弄出一些状况让别人不能不管他,一个人太孤单了,这是让他感到自己存在还有人管的状态,但越这样越没有价值感。他只有承受了焦虑、无助走向独立,才会培养出价值感。心理学空间(PG a{*r5^ e

1Z^)_V9G'IC0一个人弱弱的我去管他,好像我就很强大,但也会感觉耗竭。心理学空间 _l1o/tzS-xL P

BT(L7\9G%Q%L2G0一个人如果把危机作为常态,其实就不是危机了,但你又不能不当真。如果正好这个时候他撑不住下去了,你会觉得输不起。事后你会很恼火,老是危机情况突破设置,加一次什么的,你就会觉得自己被控制了,为他提供额外帮助,有时候额外帮助也不管用,下一次他来了,好像又没什么事了。你每次不想管他了,最后想想已经管了那么久了,这样重复地把你放在一个拯救者的位置,治疗师担心患者过度抑郁,如果不延长时间、增加治疗次数、留手机等来访者就无法度过危机,恨不得把他带回去管。心理学空间oyCz*?Oa/LG

心理学空间2We9E ^"Wj:a

有些患者给你慢性无助感,慢慢沉慢慢沉,你用了吃奶的力气都拖不起来,但他自身条件很不错,聪明且资源丰富。

SU&J+g-b:c%ZC.pG0心理学空间 O$c~+v$e.~

无法存活、失控、乱发脾气、抑郁、退缩、自杀企图……经常搞出很多状况,要让周围人来照顾。但这与边缘不同,你会觉得花力气还是拖得住的,边缘出状况是压倒性的,你也会觉得被毁灭。很多抑郁症是依赖人格,很多是自恋背景,应对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学空间B4f,ipv\ PF

心理学空间%Y6}k b t&O/V

照顾一个不需要照顾的人,所有给予都是单向的,关系很难维持,被榨干被剥夺。心理学空间6e)LK"w-KM

"K k"k `WX}0治疗中我们去预判一下这类个案会怎样?给了忠告建议无用,你反复被要求参与解决具体问题,但无效。你如果希望别人照顾你,你要说,不要弄得自己惨兮兮的让别人来照顾。不要说么不好意思说,弄着弄着就让别人为你做这样的事。但咨询师往往和来访者共谋,两个人玩得很开心,一边埋怨一边又享受,被强烈需要也是有成就感的。他无止境的要求不也是你宠出来的?这就是共谋的潜意识互动过程。心理学空间g#k$K]U8i

心理学空间6N^ TbEKe{%f

2、权力

+yh0I-XiDw0心理学空间:T6D0n(co'v$G!m

我们每个人都有控制欲,不可能不去控制来访者、控制孩子。这个世界这么乱,不控制行吗?我们不能回避自己有这部分,越不想控制,控制会越多,要去察觉这部分。心理学空间9S@T&X.@e+o-M

!pz]!D C.UGY0你与患者做治疗时,会潜在体验谁是责任人,暗中较劲谁更正确,谁才是对的。有能力的人一般都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当时当刻你会真的认同他是对的,你会感到你没得选择,别人自己要负责你也得虚心地听听别人。他的驾驭性、支配性都很强,想要没有,从小就是靠自己。你指望他听你的是不可能的,要听你的就要面对失望,他一路都是咬着牙关走过来的,从小练就的武功,对人际关系等级架构非常敏感。

%j#n TO){ h0

+W `9~L|zY9Af+xO0他要为一切负责,不是他要负责,是没办法,你们搞得好也不需要我来搞,想休息一下也没办法。你面对他会让你觉得自己活得太罪恶了,他必须要非常乖、非常好地自我照料。你会觉得没有他的引领,你也会失败。你常常会觉得自己很无趣,人家明明不觉得自己哪里有创伤,总让你觉得抓不到他的点,到底是哪个点需要他的引领。他让你觉得很有礼貌,还蛮照顾你面子的,其实他是希望你很好地保护他的自尊。一个人怎么对别人,也是在示范希望怎样被对待。

P X|p^K0V+O6r0

2D[ i5`&|W0这部分面质要放到比较后面,理想化破灭是蛮灾难性的,需要蛮长的时间互相理想化。停留在表面上的你好我好,总不是真实的关系,但要相对温和。碰到张力可能会反复很多次,你经常面质他都会不承认,但可能在某次生活中别人也给他同样的反馈时他可能会有所领悟,如果不面质会无止境讨论治疗室外发生的各种事。他敢质疑,说明有了一定的关系,理想化都是为了最后的攻击做准备。

)e ZULr'\0心理学空间8f+{9`/`;C-Av9X{

他也会带着危机来求助,但这种个案的危机传递出来的是他抛出一个题目让你觉得自己的无能,最后还是他自己搞定、自己解决的。

6[ e4H\!R n3s0

*O#UWF}'n L)UB0咨询师会有摆脱他的秘密幻想的愤怒,会指望他出点状况下次不来。不接受自己这部分,就会见诸行动真的摆脱。你太想争取主动、控制局面,就会见诸行动。早期阶段要忍受,你做孙子要做一会儿,后面再去处理分析。

Qi-f h!Oa;j,LJ0

ce6LN)A5J`0一个人很不被接纳,这种感受太让人难受了,他采用的方式就是去掩盖去防御。用自强防御自卑,越表现强大越是对抗自己软弱无能的感觉,他不能接受自己这部分就投射到你身上,让你体验后他来控制。你被迫采取卑屈的角色,他传递出这样的情感信息:没有我你活不下去,你需要被照顾。心理学空间w5\$ai`\(O#as8Y

E a*h$|D3@d.Y0越控制越说明内在太没有安全感,让对方没有权利受制于自己,去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天天被盯着的人,你劝她离婚两个人都不会满意的,这有时候是虐恋,难受也享受的,一个人那么在乎我,24小时盯着。心理学空间C'D o` {$wJ

8d9S3MQ3K0早年照顾者无能力回应孩子的情感需要,孩子需要被肯定接纳欣赏的时候还要去照顾父母,因为父母的情况更弱,父母把他当容器,要体贴帮父母分担,所谓父母化的儿童,顾不上自己的需求,要控制住糟糕的环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稳住局面,否则家庭要崩溃的,有他非常无奈的部分。父母有时候也会利用孩子这一点,指望靠孩子去救。心理学空间MqtP+Ww5B*S|

v$GL;M @%T0o,\[2Q0照料者退缩不可及,扣留了爱的情感,孩子感到不被渴望。产后抑郁,母亲自己都感到缺爱,怎么去爱孩子呢?很沮丧,很难有心思去照顾孩子。为了预先阻止被遗弃的感受,孩子会用各种方式防御,靠不了你么只能靠自己,通过幻想去控制母亲的行为。咨询师会老是觉得自己被点拨而成长了,这种个案察觉别人需求的能力是很强的,这是他的生存策略。心理学空间7fX)PQM,M'Bh

i"F4t/kP0个案:只有内心极其孤独的人才会让你觉得有被当作物对待的感受,她会觉得如果不是他的存在,父母也许早就离婚了,爸爸也许早就再婚有弟弟了,自己是周围人的负担,她需要自我惩罚。咨询的触发因素有象征意义,是什么被触动了才会因为很小的事情跟老公作?也有可能很依赖,需要被100%满足,需要别人所有的心思都花在自己身上,因为太缺了,但对方会很无所适从。来访者其实很希望能得到一些框架,很典型的隐蔽地把自己依赖的需求压在里面的那种。一个人一旦想到自己需要某种情感会很不好意思的时候,其实是比较接近那个点了。一个人想要做到最恰当,但怎么也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是会烦躁的,但这个需要合适的机缘去表达。这种嘎然而止也许是她需要一点喘息的时间,等到她积累一点能量后再来找你。

.?7T|0MN[0心理学空间p[a@'x|ke

心理学空间:DMt!KW

eN~Q R7wt/D5^/I0心理学空间Y6S{ fP\

3、性欲心理学空间`-L6E4eN l0s:U3n

心理学空间5_2Y'~,Q0o h Ok j4AS!Q

色情性移情,色诱,性欲化,来访者只有在这种防御机制中才有存在的价值。在治疗中讨论性确实非常困难,不管什么文化,哪怕西方文化,也会有这个部分的禁忌。去讨论,到底是谁投射?需要谨慎、小心处理。如果你识别到它是来访者维持人际关系的唯一手段时也不能回避去谈。

5PFZ5i$l9nb B4]0

!fY6A/W `0女性来访者会谈论深和浅的性交高潮,男性来访者会过度详尽描述性爱细节。象征层面在玩性爱游戏,让你身不由己地卷入性越轨事件。

z8Sl5d+m%{0心理学空间 v$_x5ywz

性欲投射认同的整体意图是性欲满足,或者说只有性欲满足才是关系的全部。我们经常看报道上说某某人又换了性伙伴,我们常常从道德层面去评判,但这是他刷存在感的主要方式,如果一个人有很好的自尊,不需要用这种方式去刷存在感。他感到只有在性方面满足别人才能停留在关系中,这是他内在的情感逻辑。

.m:E/run0心理学空间U(tbA[6Z

在治疗关系中也会重现,这是他重要的模式,“只有在床上才是美好的”。治疗师是因为自己性的吸引力而不是什么金钱、人性关怀等才会为自己做治疗。

]XNEc)ZY_0心理学空间;i0s[&FW"q}Kh iU

性欲投射认同成功,治疗师会有性兴奋的感受,有时候会让我们质疑自己是否专业。我们一次两次被卷入,让自己感到不适或别扭,要有察觉。

7N$U/B#oJ-n c3e [(TX0心理学空间d0Mk9rp&k8D

性使得其他事物黯然失色,其他招数留不住亲密关系的人,性关系就是关系本身,他整个生活就充满了性的内容,没有其他内容。只有性这种强刺激才会让人有存在感,严重的癔症和边缘人格都会有这部分,没有这种强刺激他会内在非常空虚,跟吸毒还是差几十倍。人生其他体验被完全抹杀。反过来说,这种强烈的刺激,肯定是为了抵消更强烈的痛苦。

xe-b(_6a6x+W%T0

_Ru;G{y0案例:有些人的依恋不让人恐惧,有些人的依赖会让你很恐惧,抓得太紧,似乎怎么都满足不了,把人吓走了。有些人以为离婚后就能享受自由的单身生活,但最后发现也没那么好,空虚抑郁,想要更实质的关系,但他原来拥有。性之外他没有好的感觉,他需要营造只有性才是让他有能力的氛围。

cX@| MY7y0心理学空间)P \X:k"?1z+T

如果要去面质,他会否认,他会说你们咨询师满脑子都是性,是偷窥狂。但我们如果当时当刻体验到那种张力,还是要不断去面质。相比于权力的投射认同,更要去面质,因为权力的投射认同是内在玻璃心,太敏感脆弱,要放到后面说,而性欲这种早期阶段就比较需要,这样才有可能去澄清他背后的部分,把他对你说的事摊到台面上,否则张力那么大很难受。“我不认为我可以一直听你讲这样的故事。”他就会像一个充了气的皮球被戳破了一样,某种程度是拒绝,又不是简单的拒绝,看到他背后可怜的部分,如果这个没有他就啥都没有了。

Z%t)bW} n K4Y'c Q0心理学空间BK;c"al GU

4、迎合心理学空间(X)iD A"WkvA

心理学空间fTD{+B)? ]2a6Bi

为别人做了非常多的自我牺牲,我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啊。不超过一个度就是好的品质,尽量不走极端,要去察觉对自己和周围造成困扰的部分。这种模式有时候会有建设性帮助的一面,评先进评劳模什么的,我们要关注到不吻合的部分:为了别人而给自己添麻烦,多么地付出自己,却不被赞赏,非常委屈。心理学空间Xt5kHkx

心理学空间\6MV9b(ND2^,H:v

我们中国人大家庭的亲子关系中这种模式非常多,讲躯体化防御机制时讲过,中老年人更常见,以前大家都穷,没空得到所谓关怀,很多人采用的方式就是主动照顾别人,帮父母做家务、带好弟妹,在工作单位中里里外外一把手,别人到后面对不敢再对他赞赏感谢了,否则他会更扑过来。从小不考虑自己,要考虑周围,以前太穷了,需要联合起来,集体一起来撑。

f/J*h:B/t9v0心理学空间${n1x$KT

在西方这种模式会非常突兀,而在我们中国作为一种主流价值观面对起来会更困难。西方人界限相对清晰,中国人情感联系太过紧密,太纠缠,感觉被拖着。千万不要吝啬讲感谢赞赏的话,又不出钱的罗,但我们常常觉得情感被绑架一样。如果你有很强的内疚感,说明你已经认同了。心理学空间W3le b|?

vg)?RckJYh0年轻时我们可能会想拒绝某种情感的负担,但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本身已经认同了这种内疚,当你内在成长到一定程度你会有更多的自我肯定,切开会容易一点,也就不太在意说我今天都是别人给我的,承认就承认了,我们之前太害怕承认了就没有自我了。内心更强大后,面对迎合模式的亲人时会更有力量一点,你会承受他非常痛苦而你不需要过度内疚。心理学空间i ~uH)? Jw

|y+l\OA}0患者企图表现出随和与有助益的,让自己对治疗师有利用价值,会说自己告诉朋友们治疗师很有水平。介绍生意给治疗师,让你觉得很温暖,反复让你感觉良好会让你觉得你欠她的,怎么老是获得来访者的照顾,老是想着要做点事回报她。表面无害,实质是想要得到更实质的回报。心理学空间Tia&V } D

心理学空间8]uv m q0K

善解人意到没有自我了,总是先考虑别人的诉求,借着迎合与人建立独特排他的关系,从小只有这么努力才会被父母看到。家里三个孩子,老二往往会有这个特点,很容易被忽略,TA会很乖、主动去做很多事情。但父母经常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老大老三好像偶尔做一点父母就能注意。心理学空间Q%UY;] B1h0n.~o

心理学空间 i%W$rCw)HvBn CJb/J

有时候理智上知道要对自己好一点,但情感上还不习惯,TA会看你咨询师对自己好不好,看你怎么把握这个度,身教重于言传。心理学空间1[8P'r9nY$L3Cg

,E^nai F LD-z0客体关系很实用,可以对照着亲子关系来的,TA不是故意要怎么样,无非是希望被看到。比如有些小助手没有班干部的名分,还会帮着老师做很多事情,赢得了老师的关注,在你内心中确认了独特的地位。

.}MQIG%j0

xE zKTa0TA好像只有做事情才有价值,否则不会被爱。我们治疗师要做的就是让TA觉得不需要刻意迎合你,你们的治疗关系依然还在。你们有没有感觉,有些来访者你确实比较容易忽略,而有些来访者你就会比较小心翼翼,做咨询前还要复习一下上次的内容。当你觉得TA善解人意不跟你计较时我们就会容易忽略,但出来混总要还的,哪一天跟你算总账,敢跟你这么说大概是成长了。

!xd Qt+OT C0

(@"p7LFgMl0如果知道自己了,就不会把别人说的话当作自己,也许这是别人的需求和判断。当你的自我评价不受到别人的影响过多时,就能不受制于别人对你的评价。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摆脱周围的评价,特别是小孩子,我们最可怕的明明是想让孩子达到自己的期待,还说让你做自我,还要装。很想让孩子享受自己从小没得到的部分,很想补偿在孩子身上。

`gGtP,^H0心理学空间8mJP:p8GX d1~] IN

“只有我是有利用价值的,你才会一直罩着我。” 工作中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现在有点不想做了,怕领导不喜欢了。

-f{9bVz?t+j0心理学空间xA-jAh.dA

归纳心理学空间zI,yF4M

心理学空间2v1]m;o0A;O

投射性认同是投射性幻想在行为上的分支。

!e1GM#L3bp ~Ea0心理学空间#@ wB j$C'}\

—————————————————————————————
}tJ { PIpq!m(X*?0投射性认同 关系立场 后设沟通         诱导
.[;qn1N&k+W0—————————————————————————————
H | a)R c#~w(i'`0依赖    无助   我活不下去        照顾心理学空间O C9KTQE uK4i
权力    控制   你活不下去        无能力
/_,A0btha*m.B v.I0性欲    性爱   我将使你在性方面达到圆满 性兴趣
9Z `^IG w0迎合    自我牺牲 你欠我的         感谢赞赏心理学空间lZ5M,N"L8nk[4e3}5L*[ n
—————————————————————————————心理学空间#t2{nd:K

心理学空间c(~+Ze*bA%FYp


新一篇:克莱因理论下的抑郁病人治疗
旧一篇:阻抗 Res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