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孩子就会听

> 这样教孩子就会听

艾伦·凯斯丁 著,庄绣云 译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4
9787539934853
25.00

第九章帮助孩子越来越完美(1)

  孩子并非完美的(未来也不可能),当你开始着手行为改造计划,将会减轻某些问题,让孩子有趋向正常、合乎年龄的行为。但你应该问自己,我希望产生的这种行为是符合实际的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应该继续追问,并深入检讨,直到答案是肯定的为止,然后考虑下个问题 也是最后我们希望的:我如何确定改进的行为能持续下去,并扩及其他情况?

  这里有三个目标,分别是:(1) 让你想要的行为产生(前面几章已经探讨过),(2) 计划结束后让行为持续下去(技术用语是“维持”),(3) 让行为延伸到你希望看见它们出现的场合中(技术用语是“转移”)。第一项当然是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有效施行计划以改进行为,不用去担心如何让改进的行为持续及延伸下去。一旦计划产生作用,只要把重点放在维持与转移即可。后面这两部分其实有点重叠,所以本章会把它们放在一起处理,然而它们代表两种不同的目标,所以实际进行的时候需要分开及个别处理。

  继续保持好行为

  刚开始你可能有些疑问 当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完成,看到期待的行为出现后,父母亲常常会问:我让孩子做出我希望的行为,可是只有在给奖品期间这种行为才会持续吗?若真如此,这项计划又有什么好处?

  没错,刚开始进行计划时让孩子做这项或那项行为,只持续短暂时间(几天或一个星期)计划就结束,孩子的行为可能又故态复萌,你可能失去暂时获得的所有一切。可是如果计划执行更长一段时间 究竟多长得视个人以及计划如何施行而定,我无法提供确切时间,不过几星期到一两个月显然是重要期间 在这个阶段如果有足够的机会强化练习,在计划结束后,孩子的好行为常会保持下去。根据我的研究案例,通常会在治疗以后一两年时间内仍保持改进后的行为,显示继续进行的正面效果。

  其实,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感到讶异。我们知道一旦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好的行为,通常不需要特别努力就会维持与延伸下去。当这些行为持续表现,会渐渐变成习惯,不需要时时刻刻的奖励。几乎所有的孩子、青少年和成人的行为都是这样。我们的行为经由运作、练习、自我管理、家庭常规及社交礼节(例如打招呼和保持笑容),变成完全不需要或不太需要依赖奖励,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从深度的行为研究显示,一般行为养成以后,就可以跳脱过去用来发展它的前事和结果。当你三岁的女儿长大到二十三岁后,当她用汤匙而非用手抓麦片吃时,你一定不会再给她贴纸和击掌。也就是说,当你用行为改变计划所培养的行为进入不需奖励的阶段,即使没有特别注意也能好好持续下去。

  当然,新行为无法保持下去也是偶尔会遇到的经验。非常希望能培养的行为 固定阅读、学习新事情、练习弹奏乐器 在除去强烈控制的前事和结果后通常无法继续。即使是数学好的学生,如果没有作业和考试,也常常停止练习。即使是喜爱弹奏乐器、有天赋的音乐高手,如果父母不再提醒也不再奖励他们弹奏乐器,通常也会减少练习。保持行为和无法保持行为都是每天会经历到的事情。

  让行为长久保持的最重要方法是,一开始就彻底执行计划,除了第一次需要运用简单的好技巧 ABC法则,并遵照这种计划进行几星期 以便让行为持久外,并不需要特别的策略。

  透过强化练习和许多练习机会培养出来的行为,通常可以保持下去。就我的经验,通常是我们设计计划,父母来执行,我们会视需要来调整,以确定让计划发挥效果,并持续进行几个星期。当行为产生改变,变得相当稳定,大家都感到满意后,计划就可以停止。一旦正面行为取代了大部分的问题行为,没人很希望再进行计划,通常就不需要了,除非我们看见行为又倒退了些。

  最好是按标准顺序进行,如果刚开始马马虎虎地进行计划,将看不出行为有什么变化,即使最后达成改变行

第九章帮助孩子越来越完美(2)

  为的目标了,通常也比较难持久。换言之,计划一开始就应该切实执行,不仅做法要正确,还应贯彻执行两三个星期或一个月 不管要多久时间,进行了半个阶段后要到达终点线就容易多了。刚开始正确进行计划的其中一个步骤就是,大大地赞美,给予点数和奖品。因此赞美和关注结果和点数、或他们购买的奖品,其重要性差不多。在计划停下后,借着赞美可以帮助计划发挥很好的效果且持续很久。

  由于父母亲的行为在计划结束后不一样了,孩子进步的行为通常也能持续下去。学到改变的不只是孩子,运用ABC法则的父母,其教养行为通常也能大幅改进。他们把从计划中培养成的教养习惯向外扩展,特别是他们比较不可能用严厉的命令、无穷尽的指责、体罚,使问题更加严重。他们会具体说明喜欢什么样的行为,看见这种行为发生时,也会更加明确地给予赞美、鼓励,企图肯定与强化正面行为。

  普遍的情况是,当孩子行为改善后,他的环境也跟着变化,父母亲可能以关注和赞美的方式支持孩子改善行为,家庭气氛也更加轻松。不仅是父母,孩子甚至也明白,正式计划虽然结束,但孩子与父母改进后的行为仍继续相互影响。我们的研究不断显示,执行计划对于家庭环境的改变已经超越了ABC法则,不仅亲子关系改善,家庭功能的运作也更顺畅,而家庭生活变化的效益决定于执行计划的技术细节上。

  停止计划

  减少计划的方法如下:

  一、让嘉奖方式断断续续或延后(或两者并用)。在培养行为时看见那种行为出现,给予嘉奖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该项行为时,则多强化该项行为本身,使表现该项行为和得到奖品的直接关联减少。例如,做二十分钟功课不需要每天给点数,每隔一天给一次即可。孩子得到的点数是一样的,可是他的行为必须连续两天都达到标准才能得到点数。如果每天做了二十分钟功课可以得五点,假使他星期一和星期二都按时做功课,星期二可以得到十点。(即使星期一晚上没给他点数,那天也要记得加以赞美。)可是如果他在星期一或星期二松懈了,则两天不能得到点数。

  一星期左右之后,如果大部分的晚上(例如五个上学日中有四天晚上)都符合做功课标准,可以在最后一天给二十或二十五点。不必要求完美,但是可以为表现完美给予红利点数。例如,他一个星期有四天晚上都乖乖做功课,可以得二十点,第五天晚上还可以得红利五点,所以总共是二十五点。可是如果只有三个晚上乖乖做功课,低于每星期四个晚上的最低标准,整个星期都不能得到点数。

  刚开始改变行为就把嘉奖计划延后,可能无法达到效果,因为这样太零散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联过于薄弱,可是如果把延后嘉奖计划当做维持行为的方法,效果就相当好。很快地,在每星期的最后一天给予点数,几个星期后也许就可以完全停止计划了。

  二、运用分级制度。另一项渐进式停止计划但能继续保持该项行为的方法是,将该计划分层级,让孩子随着这些层级进步。最后一级就是当孩子的行为不需要特别关注也能继续表现,而终止计划。

  第一级就是我们在前面几章讨论过的正式计划。在行为稳定发展后,将孩子的进步分级,鼓励他更上一层楼。最小的级数是两级。在我们运用分级计划时,通常分成两级或三级。当孩子进步到下一级,将行为的结果延后或间断,减少对行为立即的控制。激励孩子进步升级的是,他可以得到新奖品和更多自由(更多选择、更多独立)的管道。

  我们对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六岁孩子杰克使用分级制度的两级方案。第一级是,如果杰克能够不哭不闹,冷静面对“不行,你不能那样做”或“睡觉时间到了”。每天都可以得到点数。如果睡觉时间很平静,可以得两点;如果父母亲拒绝他的要求,而他不发脾气,每次可以得两点。由于他几乎每天都习惯要求特别的食物、权利、探险和看电视,父母对这些要求常常说“不”,

第九章帮助孩子越来越完美(3)

  所以他有很多练习冷静以对的机会。冰箱上面有张点数表,每天晚上如果他得到足够的点数,就可以买各种奖品,包括从摸彩袋拿出的奖品、小棒棒糖等。实施计划初期,为了强化练习让行为顺利进行,我们在当天先做了模拟练习。一星期后,我们减少模拟练习到一周两次,脾气爆发的激烈程度已经减轻,而且大部分时间他都没发脾气。

  我们继续第一级的做法,此外还告诉他,如果连续两天完全没有乱发脾气,将会终止第一级计划,进入第二级。在连续表现完美的两天后,他没有得到点数,但是可以选择奖品(不用付任何点数),而且可以晚十五分钟上床睡觉(新奖项,只有这一级才有)。如果第二天仍然没发脾气,第二级的情况可以持续到另一天 因为第二和第三个完美的日子是连续的,当然达到连续完美两天的标准,同样地第四、第五天 也是,只要连续不发脾气。如果有天他发脾气,我们就回到第一级。我们称呼第二级为“大男孩阶级”,这一级带给他挑战的气氛 增加发生行为可能性的预备事件。杰克在刚开始四五天处于第一级,进入第二级停留了几天后发了一次脾气,又回到第一级,之后又连续出现完美的两天,再度返回第二级,从那时候起就常常保持在第二级。

  很快这个计划就不需要了,可是当然在需要的时候,他的父母总是会恢复计划。

  转移行为到新情况

  有时候父母亲告诉我,他们会担心设计点数的计划是在不自然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行为,没办法在真实世界中表现出来 在真实世界中人们不会热情洋溢地赞美,也不会明确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赞美他们、热情地击掌、拥抱或在冰箱的表格上画点数记号。当父母亲告诉我这样的事,我意识到自己没有把重点传达清楚,我们从未想要把计划永远进行下去,而且也不需要如此。按表操课当然是不自然的,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尽管结果不是暂时的。接着父母又会问:“如果我在家里都按照计划做了,这项行为会在学校、课堂上、校车里及其他所有地方表现出来吗?”在把行为延伸到其他场合方面,那的确是重要的问题。其他的类似问题:“如果我和孩子遵行计划,当他和爸爸、祖父母、老师、教练或和每个没有和他一起进行计划的人在一起时,也会做出这种行为吗?”为了方便起见,我把新环境和不同的人都归纳在一个标题下:新情况。

  首先我应该指出,想要把行为扩展到其他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策略或技巧来。

  有时候把行为转移到其他场合是不需要的,有时候计划只致力于改变一种场合的行为。例如,我见过许多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可是一回到家就变了样,出现某种特殊问题:争吵、打架、破坏物品、同侪关系不好等等。这里的计划着重在该项问题在哪里发生,一旦问题在那里解决,问题就结束了,不需担心在新的或不同场合是否表现出这种行为。

  有些计划本身自然可以运用到许多场合和许多人,所以不需要特别担心延伸计划的这件事,偷窃就是常用的例子。有些孩子只有在家里、商店或朋友那儿偷东西,有些人在许多地方都会偷东西:商店、家中妈妈的皮包、学校里同学的抽屉等地方。尽管奖品是在家里给的,但用来制止偷窃的计划则是针对许多场合的行为,不需特别担心该计划延用到其他场合的效果。做功课也是一样,它包含两个背景 家里和学校 通常不需要特别担心延伸到其他地方的问题。

  行为进步常会自动转移到不同场合。在家里控制脾气通常能减少在其他地方脾气爆发,不管是父母可能在场(例如杂货店)或不在场的地方(例如学校)。由于行为的持续性,通常行为本身会延伸到其他场合,但我们也不能抱着绝对会如此的希望。

  不同的背景和人们

  拟定计划时必须决定什么是受期待的行为,以及在什么地方和对什么人表现出这项行为。如果答案是地方和人都没关系,则必须举几例来说明你的意思。例如有个妈妈告诉我,她希望

第九章帮助孩子越来越完美(4)

  乔伊能对大人表现尊敬的态度 当然第一个是我,而且还有他爸爸(他不在家里)、老师、爷爷、邻居和地铁上的人。换言之,她希望在许多不同的场合和人群都能做到。计划开始时,最好就能清楚描述目标,但不必做任何达到目标的事。第一件工作就是控制行为,即使是那个星期短暂的时间(例如一天)以及狭隘的情况(晚餐前和父母在一起)。

  当行为正在培养而且显示适当进步时,应该问:“这种行为改变发生在我所希望的情况范围之内了吗?”答案可能是肯定的,在一个或更多场合中,你看到孩子的行为改进了,可是如果行为没有转移到你希望见到的场合或人,那么将计划扩充到没有产生变化的一个或两个其他地方。研究显示,在一个或两个场合中持续进行计划,这种行为表现很快就会扩及所有的场合。类似情况,如果只有你在场时行为才会改进,那么要将行为转移到其他成人在场可是你并不在那儿的场合中,可以让一两个人在一两个情况中施行点数计划。

  这种程序是“训练普通情况”,也就是把计划分成几种新情况,训练孩子在任何新场合中做出新行为。你提醒过孩子多少次说“请”和“谢谢”?理想上,如果二十一世纪某个时候找出到火星旅行的办法,他在火箭上会跟服务员说请和谢谢,你不必在那儿督促他或给他点数,在外太空时也不必教导他说这些话。在家里、运动场、别人家里,以及保姆照顾他时教他说请和谢谢,就足以运用在可能出现的新场合了,孩子到时候会把这种习惯表现在你做梦也想不到的场合。

  要让这种行为普遍表现,你必须训练多少种情况才够?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没有人可以确定数目,不过答案似乎是只要几种情况就够了。

  以我在门诊中训练父母亲(不是孩子)的行为为例,虽然我们是在办公室辅导他们,但目标是确保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我们教导的行为,所以在治疗之初,如果他们在接受辅导时做出正确的事情(例如适当的提醒),我们会给予赞美,但是也让他们在家里实践这项计划。不只是在家里完成改变孩子行为这项明显的目标,同时也要确定父母在实际生活和我们的辅导中都做出被要求的行为。在父母说他们做到了,而且点数表显示他们的努力,我们会加以称赞;当我们打电话问他们进行的情况,对他们说的良好教养行为也会给予赞美。我们训练父母对于达到要求的教养行为互相赞美(老公,你的提醒很具体,不错喔),所以不是只有治疗师给予赞美。还有些例子是引进不同场合和人,作为发展行为的部分训练,好让这种行为延伸到最初场合(有治疗师在场的门诊辅导)以外。

  谈到不同场合和不同人,你将面临一个重要决定:扩充计划到新场合,还是停止计划。如果孩子将和别的大人在一起几个小时或离开家里一两天,暂停计划倒也还不坏。即使只是那天或那星期的部分时段,正确和适当实行计划也是重要的,不应该一直进行计划但却又做得不平均。如果经过安排,短暂停止计划是没关系的,有计划的中断以及前后不一致地执行计划,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如果你平常彻底执行,那么去度个假应该不会有问题。

  暂时中断计划可以视为小小的试验,看看计划进行的效果如何,以及行为是否继续保持或延伸到稍微不一样的环境中。如果计划只执行了一两个星期,不要期待过高;如果已经进行了好一段时间,在中断期间表现不错,这项行为很快就不需要特别计划也能表现出来。如果能在停止或中断计划时看出这样的情况也不错。

  延伸完整的计划到新场合是一回事,度假时完全停掉计划又是另一回事,通常你会在两者间犹疑不定。例如,你可能中止给点数一段时间并说,看看即使没有用到点数表,你是否也能做到××行为,儿子,那也很好啊!如果你即将和孩子分开,可以增加一句,如果你做到了就打电话给我(或我会打电话确认),到时候在电话中,如果孩子考虑做、企图做或正在

第九章帮助孩子越来越完美(5)

  做这项行为,通通加以赞美。由于你不在孩子身边,没办法给他点数,这项计划是部分停止的,但还是可以通过电话赞美。

  再来考虑一些常见情况:保姆、幼稚园、学校、才艺班、度假及共同监护,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否继续保持你要求的那项行为?是否成功转移到孩子更宽阔的世界?

  晚上托保姆照顾

  你和配偶准备外出,应该让孩子继续进行计划,由保姆来执行点数吗?一般而言,除非这项计划的行为可能(或只)在你离开的时候发生,否则不必坚持执行。

  但如果你进行的是孩子的就寝计划,和第三章戴维的一样,而且已经顺利实施了一个星期,在孩子进到他的房间、穿上睡衣、爬到床上时你会给他点数,这项计划进行得非常好,大多数晚上都可以得到点数。

  如果今天晚上省略计划也没关系,但是你决定继续进行。指导保姆执行最低程度的计划,她不需要囫囵吞枣的进行整个方法的过程。告诉她在七点半时稍微提醒孩子:请进到房间,穿上睡衣,然后上床睡觉。告诉保姆,不要唠叨、强迫,或者和孩子争辩,但是可以提醒孩子,如果他准时上床睡觉,早上父母还是会和往常一样给他点数。等你回家时,让保姆告诉你孩子是否准时上床睡觉(以及是否乖乖待在床上,如果下床一次以上就要扣一点),次日早上根据保姆的陈述给予点数。

  或是告诉孩子,今天晚上你自行上床睡觉,我敢打赌,爸妈不在这里的时候你一定不会准时上床睡觉(以玩笑的口吻,当做轻微的挑战,不要带有刺激或威胁的暗示)。要求保姆只要在平常时间提醒孩子一次上床睡觉即可。回到家时问保姆,孩子是否就寝了,以及是否出来一次以上。如果孩子每件事都做得很好,即使只有一部分,次日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大力赞美他,并给他应得的点数。在这个方案中,你不需要参与太多。

  日常的保姆照顾

  如果平常你不在家时有固定的保姆负责照顾孩子,以某种形式延续这项计划对孩子将会有帮助。当你照顾孩子时仍确实进行计划,可以帮助孩子进步。在决定是否让照顾孩子的人参与计划以及投入程度时,应考虑几个基本问题:第一,她愿意而且可以(能够合作、灵活的)进行计划吗?第二,照顾孩子的人独自看着孩子而你不在场这段时间,你设法改善的行为会产生或可能产生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愈肯定,保姆需要参与的可能性愈大。

  保姆照顾孩子期间如何持续计划,至少有三个选择。其一是继续完整的计划 点数、赞美、隔离等等,如同你在那里;其二是省略或简化计划,集中在一项主要行为上;或者只要让保姆跟你报告、让老师或教练使用小卡片报告孩子当天的状况:用一、二或三级来评定一两项特定行为,等你回家之后再给予点数和赞美。

  培养孩子一项行为时,也许理想情况是在你的时间范围内执行计划,尤其在刚开始,这点尤其重要,因为成人草率地执行,往往会在孩子身上产生草率的结果。如果你希望自己不在孩子身边时整个计划持续进行,应该训练保姆能适当赞美孩子、如何使用点数等。大部分情况中,你不能只是把这本书交给保姆,说:“书给你,星期一之前看完这个部分。”你必须亲自指导保姆这个方法的重点。可以理解,许多父母不想要巨细靡遗地交代别人,所以他们作了第二或第三个选择:简化计划或报告卡的计策,任何一种都可以进行得很好。

  重点在于保姆能够做得多好。我曾辅导过一个家庭,父母育有两个儿子,分别为七岁和十岁,家里还有个阿嬷。从孩子放学到父母下班回家(六点半左右)这段期间,是由阿嬷照顾他们。父母希望儿子能和睦的玩耍,即使是分开玩,不要像平常一样为了看电视和电脑游戏而吵架。小孩吵架时,阿嬷会吼叫 这位母亲提起,小时候这位阿嬷(她妈妈)就是用这种方式管教她的。她和丈夫并不希望儿子被吼叫,而这和儿子吵架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们想改变阿嬷和小孩的行为。

  阿嬷

第九章帮助孩子越来越完美(6)

  并不相信赞美或嘉奖孩子这套教养方法,她认为这样会宠坏他们,她认为吼叫比较管用。所以爸妈要求这位阿嬷在晚上告诉他们,孩子是否为了什么事而吵架;所谓吵架就提高音量。如果阿嬷说没吵架,孩子可以在冰箱上面的兄友弟恭表(团体计划)得一点。让阿嬷卸下管教的责任,改成点数计划;孩子根据表格上的点数,得到额外的电脑时间和电影。他们得到的点数还可以累积起来换较大的奖品(“火箭登陆月球”方案):周末时选购一本漫画。父母还可视情况需要,增加一部非常棒的影片。他们答应每个星期一个下午会分别打电话回家 所以每周五个上学日当中有两天会打电话回家 跟每个儿子聊天,问他们是否吵架,如果没有就会在电话中给予赞美。

  计划实行结果是家里平静多了。阿嬷勉强承认“孩子们变了个样”,不过仍然顽固地认为“可能不是计划的关系”。重点是计划真的有效果,即使阿嬷一直不相信。我们设法让阿嬷在愿意与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参与计划。

  日间照护

  在葛瑞丝(Grace)的案例中,日间照护者对于实行计划也是有帮助的伙伴。葛瑞丝四岁,没有受过大小便训练,她几乎每天中午到下午两点这段时间在托儿所酿成“意外”,所以被送到我们这里。我们开始让葛瑞丝在家里固定练习上厕所:进去、脱掉裤子、坐下来并待在马桶上几分钟。当她出来时,父母加以赞美、在表上加点数。练习时葛瑞丝不需要真正使用厕所才得到点数,只要完成进到洗手间的固定步骤就可以了。

  “水患事件”依旧在托儿所不断上演,因此我们必须把计划拓展托儿所;托儿所照顾人员同意帮忙,她们每天在十一点半到中午这段时间练习一次,有时候在下午练习第二次。我们告诉照顾人员,如果葛瑞丝想要练习而且有时间的话,可以做第二次练习,但是次数不要过多。

  练习时间到的时候,照顾人员到葛瑞丝那儿说:“我们去洗手间。”她牵着葛瑞丝的手(牵手是寻求合作的预备事件的好办法),然后走向洗手间,葛瑞丝在那儿进行的固定步骤和在家里所练习的是一样的。老师会称赞她进去洗手间(遵照要求)和坐在马桶上。

  照顾人员在小卡片上做记号,注明葛瑞丝是否练习。每天下午葛瑞丝的妈妈去接她时,照顾人员会把卡片交给她。如果照顾人员说她在托儿所练习了,可以得两点。我们希望同样的行为在托儿所更具有价值,因为托儿所是尿裤子事件发生的地点。如果她在托儿所的洗手间上过厕所,可以得三点,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和葛瑞丝可以挑速食当做晚餐,或只给葛瑞丝享用。

  实施计划的第一周,在托儿所五天中有四天作了练习,训练期间她开始渐渐使用厕所,到了第二周,她会自动去厕所,每当她这样做,照顾人员就赞美她,妈妈接她回家时显得惊喜万分,给她赞美、点数和特别奖品。这段时期,葛瑞丝在托儿所常常自己去上厕所,如果她没去,照顾人员会问:“有人想要上厕所吗?”这样就足以提醒她去。她妈妈和照顾人员会定期跟她说,葛瑞丝长大了,变成大女孩,但过不了多久,也不需要这样做了。由于葛瑞丝在托儿所能够安心地使用厕所,不再发生意外状况,于是我们结束了计划。

  如果托儿所的照顾人员没有那么合作该怎么办呢?这种情况通常很少,因为他们会愿意且帮助计划成功,但有时候确实会碰到不太肯配合的例子。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亲自为之。以葛瑞丝为例,如果在托儿所没有练习上厕所的计划,但她妈妈去接葛瑞丝时,若照顾人员表示当天没有发生意外,仍然可以给她点数和赞美。父母可以在早上或下午葛瑞丝从托儿所回家时让她练习上厕所。如果允许的话,他们也可以暂时让葛瑞丝上半天的托儿所,在中午到两点这段危险时间,让她在家里练习上厕所,直到她自己更能控制上厕所为止。

  学校

  回到第四章最后,对于没办法自己好好做功课的孩子,我提供了让老师参与孩子功课

第九章帮助孩子越来越完美(7)

  计划的方案。在那里我介绍了基本技巧,让老师(或保育人员、教练、保姆或相关的成人)填一张卡片让孩子带回去给你。卡片可以只列出必要的功课,也可以为孩子当天的行为评等,你可以在家给予点数和赞美。即使那天没有做出值得称许的事情只是带卡片回家,也可以得到嘉奖。卡片是让老师参与的基本模式。

  老师通常很乐意配合我们的计划,但是他们得注意很多孩子,再加上行政上和专业上的职责,你实在不能要求一堆私人事务,所以老师的部分应尽量减少负担,所以卡片计划是很棒的做法,它很有效率,老师只要花一会儿时间就好了。当你要求老师帮忙时,要记得她不是敌人,更不是你的伙计。老师会支持你,可是他很忙,所以是你“求”老师帮忙。多数父母对老师的姿态摆得高高的,聪明的父母会理智地运用这种情况,对于老师跟你谈话、提供协助、让孩子带卡片回家或举凡跟计划相关的事情都加以赞美,老师也是凡人,而你正在要求老师做某事,所以老师也值得奖励。不要吝于赞美,而且记得要具体,不管是用电子邮件或当面赞美。

  教练

  在我门诊中见过一名九岁男孩,他叫杰克森,大部分时间都大吼大叫。用正常口吻说了几句话后,就会比正常音量高出好几分贝。他的父母带他去检查语言和听力,全部都正常。杰克森因为大叫而不断惹麻烦,但是他的说话内容(以下说的绝无不实) 没有问题。他并没有寻衅、不愉快、生气等类似这样的事情,只是声音太大了,而且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如此:在家里,吃饭时、和十一岁的姐姐玩耍;在学校,休息时间以及和同学一起从事的课堂活动;在游泳课,放学后只有一天、加上周末的团体游泳;在车子里,和父母、朋友外出时。

  我们调整成相当标准的计划。杰克森有张针对和姐姐玩耍或在餐桌吃饭时轻声讲话的点数表,分为三种情况 早餐、晚餐前游戏时间、晚餐 每段期间根据他是否大吼(零点)、偶尔吼叫(一点)或都没吼叫(三点)而定。我们也使用模拟练习,制造更多强化练习的机会。第一周在吃饭时间还不错,但是和姐姐玩耍时常常得零点或一点,后来日渐进步,很快地在家里吼叫的情况就完全消除了,但是在车子里、学校或游泳池的进步情况就没那么理想。

  接下来我们把目标放在游泳池,因为这是最迫切的情况:教练已经想叫他滚蛋了。我们打电话给教练,想知道他对于把计划延伸到游泳池的意见。他希望杰克森能安静点,但对于帮助完成任务却不怎么乐意。坦白说,他只想教导游泳,希望家长们把教得动的孩子送来就好,所以我们把计划转移到游泳上。游泳课时,杰克森的妈妈待在看台上,那里坐着等待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墙上挂着大时钟,正好可以用来区分时段,如果杰克森每隔十五分钟没有吼叫,可以得三点,如果常吼叫就没有点数,一点点吼叫得一点。不愿协助的教练不让杰克森的妈妈靠近孩子用亲密、具体的话赞美他,所以没办法用口头赞美做立即的强化,只能以现有的条件进行。当他在时段内没有吼叫或较少吼叫,妈妈会站起来,露出笑容,伸出手比出OK的手势。

  游泳池计划每周进行两次,在第一周的第二次,杰克森吼叫的次数就已经减少许多。我们把计划延伸到车子里,吼叫马上就得到控制。这项计划没有延伸到学校进行,可是行为成果确实扩及学校了,除了在游戏时吼叫外,他已经停止大叫。(孩子本来就会大叫,我们并不想把他改造成不自然的安静小孩。)其他情况的吼叫就没那么容易解决了,例如在校车上,不过还是出现变化。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杰克森要吼叫,但借由基本的ABC法则,已经得到控制,我们发现将计划延伸到几种情况相当容易,而且改进后的行为也大致能表现在各种情况中。通常延伸到其他情况的改变比起最初的情况要快多了,将计划延伸到一两个其他情况之后,不只被要求的行为在那里很快产生,超出那些范围

第九章帮助孩子越来越完美(8)

  也是如此。

  但如果教练愿意帮忙进行计划,下面是让他参与的办法。

  首先,如果在上课期间发现杰克森保持安静或轻声说话,我们请他一定要加以赞美,在练习游泳时只要低身靠向杰克森说:“杰克森,你说话的态度温和,很棒喔!”然后竖起大拇指或比出OK的手势。即使这表示杰克森短期内在仰泳方面得到的指导较少,却能够让教练强化那项行为。

  第二,如果教练愿意使用小卡片,就很理想了。和前面的做法一样,妈妈可以直接用卡片,因为卡片本身具有预备事件的功能,提示孩子和父母注重这项计划,并且彻底执行。

  度假期间

  家庭旅游可能包括半个钟头到机场的车程、搭四个钟头的飞机,以及到旅馆的长途车程,换言之,如果孩子失控的话,有很多机会让你目露凶光、责备孩子,甚至在机场、飞机或计程车中就起冲突,如果你八岁大的孩子没有称他的心意就会撒野的话,你应该会担心。倘若你看过教养书籍,可能会带一堆玩具、书籍、DVD等,好吸引他的注意,以避免闲着没事做。分散注意力有其意义也可能有效果,可是没办法教导孩子表现出被要求的行为,对于帮助你渡过不常发生的情况,它的用处是有限的,而有些情况又是你不得不面对的,例如吃药会让孩子有点不舒服或紧张,长途车程对每个人都是种煎熬。在预期可能撒野的情况下,分散注意力不太可能产生作用。我们必须教导新的行为,但是分散注意力永远也不可能做到。

  还有一个相关问题,身为父母你一定很清楚,孩子累或肚子饿时通常会变得暴躁,成人也是。类似饥饿、疲劳的生理状况及过度刺激,对每个人都是引起问题行为的内在构成要件。休息和食物就像分散注意力般,在阻止这类构成事件的发生或许有用,却无法教导被要求的行为。

  所以你准备好要出发了吗?带了玩具、书籍、DVD、几瓶水和点心 除了这些同时也带张度假点数表吧。(由爸爸或妈妈把点数表放在夹纸板上,以便在驱车往返旅馆时容易拿。)这种表就跟你在家里使用的差不多,只除了两个地方不同。第一,行为可能不一样。让点数表保持简单,只选择两种行为,而且必须是在心情平静的时候做选择。例如,孩子乖乖和弟弟玩以及在爸妈说不可以时保持安静。第二,奖品不同。选择每天都可以得到的事情当奖品 某道食物、电视节目、租影片、就寝时间延后、为第二天选择一项活动。你可以直接奖励(如果你乖乖和弟弟玩,而且在爸妈说不可以时保持安静,就可以在游泳池多玩半小时),或使用可以兑换奖品的点数在度假期间固定兑换。给予点数也不错,但是不能等到一个星期回家后才记在表格上,然后再兑换奖品,因为延后嘉奖会使得计划效果打折扣。记住,赞美对于计划的成功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了让孩子表现你所期待的行为,赞美是没有假期的。

  共同监护

  我看过许多共同监护的情况;在两个不同的家庭该怎么执行计划,这个问题并没有答案。但可以思考三个影响这个决定的因素,来找出适合你情况的答案:你的孩子多常/多久待在别人家里?这种行为可能发生在另一个家庭吗?你和前夫或前妻(或他的新伴侣)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情况如何?其实还有其他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不过还是先从这几个方案开始。

  十岁的崔西(Traci)正在进行功课计划,如果她自动做了半个钟头功课,可以得到点数,如果拿给妈妈看并告诉她做了什么功课,还有红利。(孩子来跟你谈论功课是件很好的事情,因为谈论也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对于加深印象、理解力和语言能力都有帮助。此外,和我们的方法较为相关的是,可以强化分享资讯的习惯,使孩子将你视为伙伴。)她有一张标准点数表,而且妈妈也总是大加赞美。妈妈是主要的监护人,可是崔西每星期有两个晚上的时间待在爸爸的公寓,两家距离不远,大约一英里多一点,尽管如此,这种不尽理想的监护安排仍表示

第九章帮助孩子越来越完美(9)

  崔西的生活每星期都要被分裂成两半。

  我们所选择的做法是建立类似我们和老师在学校所使用的方法:爸爸完成的卡片告诉妈妈,崔西是否准时做功课并且做了三十分钟,让妈妈在主要表格上放点数。可是爸爸坚持自己对女儿的计划,所以在电话中我们研究出崔西在爸爸家的一项简易功课执行计划表,在爸爸家的时间是星期四和星期五;有人可能质疑,星期五晚上不适合做功课。我们决定那天不使用点数,请崔西的爸爸根据崔西在星期四做功课的表现,给予或取消一项权利。如果星期四崔西自动做半个钟头的功课,并且告诉爸爸她做了什么,那么星期五他们可以做下面其中一件事:让她选择一部电影、选择一间餐厅吃饭,或请朋友来家里几小时(或者和崔西及她爸爸一块儿看电影)。如果星期四没功课,可以让她看书或杂志(她爸爸有《时代周刊》和《国家地理杂志》),如果她看了四十分钟之后告诉爸爸内容(这对于阅读、一般教育、语言技巧非常好),就算达到了。

  第二种情况:在门诊中我们碰到类似的家庭,五岁男孩每隔一个周末会到爸爸那儿。爸妈的关系已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爸爸认为孩子之所以乱发脾气是妈妈造成的,所以根本不需要进行计划。这种情况很普遍,我们没必要跟爸爸争辩这件事,何况我们知道争论对于改变行为于事无补。男孩每个月只有两个周末到那儿,要让爸爸切实执行计划是不可能的,所以那几个周末我们停止进行计划。

  或许很令人讶异,我们碰见过离婚夫妻其中一位或两位全都再婚或有对象,但父亲和母亲都接受了治疗辅导。他们希望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一致,在他们共同监护时能有完善计划,而且只要对孩子有好处,他们真的很愿意去做。我很讶异离婚夫妻在我们的辅导中似乎相处得很好,尽管和之前在离婚协议上的态度大不相同。如果双方都愿意,我们通常会让计划在孩子待得较久的主要家庭执行,另一个家庭的爸爸或妈妈则提供每天的卡片,然后让孩子把卡片带回主要家庭,转变成点数,如同我们和老师合作的做法一样。

  当然,有些离婚夫妻在门诊辅导时会互相挑剔对方的不是,通常爸爸对妈妈的评论会是像这样,如果你把他管紧一点,他就不会对妹妹发脾气或咬她了,一定是你的缘故,因为我和他在一起就没有这个问题。在爸爸是主要监护人的情况,则通常相反:非监护人的妈妈说她和孩子在一起时没有这个问题,指控是有监护权的爸爸宠怀了他。这是有道理的。较常负责照顾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较可能对孩子提出要求或担负处理日常最棘手的行为问题的责任 功课、家事等之类的事情。我们不想卷入这样的家庭纷争,但是在此想提醒父母亲,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他们的关系还是如此恶劣,我们只得立刻停止辅导,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案例中必须这样处理。如果你想把我们的计划扩及两个家庭,对于想帮助孩子的这个愿望双方就得做出协议(和前夫或前妻共同分担,不管现在现在你们的意见有多么分歧),而且确实评估合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