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教孩子就会听

> 这样教孩子就会听

艾伦·凯斯丁 著,庄绣云 译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4
9787539934853
25.00

第七章 特殊状况(1)

  如何带出好行为、改掉坏行为如果孩子很少做出合乎期待的行为,我可以用奖励方式来加强吗?如果我想除掉的不当行为不常发生,会使逆向正面思考的行为很难加强吗?如果我的孩子不只一个,可是只有一个需要这项计划,该怎么办?如果我想改善的不是只有一个孩子的行为,而是一群孩子,该怎么办?

  多数情况下,我详细说明过的那些基本方法就足以用来订立改善孩子的行为的计划,但特殊情况可能就得根据个人状况来调整。上面是些我常听到的问题,它们代表某些最普遍的特殊情况。本章提供一些特殊工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拿来作为基本方法。

  帮助启动好行为

  如果孩子很少做出合乎期待的行为,我可以用奖励方式来加强吗?答案是“帮助启动”行为:让孩子开始作某种行为或达成初期步骤的策略。

  改变行为最困难的部分在于让新行为产生,如此你才有机会看到这种行为并加以奖励(或进行后面的措施)。特别是为了达成期待的行为,必须做到某些行为顺序。以成人为例,譬如你的配偶说他想多运动,已经缴了一大笔钱成为健身中心的会员,但是从来就没真正去那儿运动。这种情况“运动”可以分成几个步骤:准备衣服和配备、上健身房、换上运动衣、开始运动,然后作足够的运动。你可以用我们的ABC法则在他身上,A(前事)包括鼓励(老公,今天请记得去健身房 ),B(行为)可能包括塑造( 即使只有运动几分钟时间 ),C(结果)可能包括奖励(这部分留给成人想象空间)或不履行的轻微处罚( 否则晚上我要跟我妈出去吃晚餐)。但也可能没有效果。因为一开始,他根本就不会按照你的计划步骤进行。或许,你可以帮助启动这种行为:老公,今天我想去健身房,我好希望你能跟我去,只要跟我做伴,去那边看看就行了,什么都不必做。如果你能让他到那里,穿上运动服,实际把他放到称为“在健身房运动”的中间步骤,他比较可能完成这种顺序,渐渐达成你想要加强的行为。首先帮助启动行为,然后塑造行为。

  孩子的许多行为也可以分成几个步骤,例如,假使你想要孩子在三十分钟内完成功课,刚开始的步骤是坐在书桌前并且打开书本;要练习三十分钟钢琴,坐下来和准备弹奏可能是第一个步骤。如果你希望孩子去外面和朋友一起玩,去外面及打电话联系可能是第一个步骤。如果你要孩子跟你一起进行计划,第一个步骤可能只是提出计划并且花一分钟时间研究。

  第一个步骤完成后,可以让孩子停下来,甚至可以在第一个步骤完成后说,如果你现在想停下来,没关系;或你想要继续吗?另外,也可以只是保持沉默,然后继续这项活动。研究显示,不管有没有提出要求,孩子继续进行这项活动的可能性极高。即使有时候孩子选择不要继续进行这项活动,帮助启动仍然非常有效,在你停止帮助启动后,它的效果仍在且持续下去。

  帮助启动是种进击策略,不包含奖励;当孩子突然不肯继续做原本已经在进行的某件事情,非常适合用帮助启动。如果你不希望用特别的奖品来塑造或奖励孩子已经表现出来的行为,帮助启动会是个不错的选择方法。在我的门诊,当孩子突然拒绝进入原本安排好要接受治疗师的个别辅导,我们常常会运用到帮助启动。例如,有个妈妈已经带她女儿接受过几次辅导,有次打电话到门诊说:“我们今天没办法过来了,因为爱丽希丝(Alexis)不想去,我叫不动她。”

  帮助启动可以打破这种束缚。思考一下进来治疗的行为顺序:进入车里、开车到医院、走进门诊、坐下来等医生、看医生等。当然,这些是不能分离的单元,一个紧接着一个,可是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思考整个顺序。帮助启动背后的研究清楚显示,较先进行的顺序可以带动个别顺序,使剩下的其他顺序更可能展开,而不需要你进一步干预。如果在最后期待的行为(也就是步骤十)产生之前有九个步骤,

第七章 特殊状况(2)

  让这个人只做一个步骤,这样可以使得完成所有步骤的可能性增加。(在此我暂不讨论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大体上,每个按顺序完成的步骤不只是一种行为,也是下个步骤的前事以及已经采取的步骤的正面强化物。)或者别管步骤一,把个人直接放到步骤三,这个步骤对于让孩子进入步骤十的作用更好。如果我们把孩子放进能够引导他“接受治疗辅导”(也就是这个方法的步骤十)的顺序中,能大为提高真的发生治疗辅导的可能性。

  在电话中我跟爱丽希丝的妈妈说,告诉爱丽希丝,她不必进行辅导,只需要跟你来这里就行了。在我们跟你会面时,她可以待在候诊室,我们答应她不进行辅导。没有说谎是很重要的,“答应”是特别的预备事件,可用在生活各个地方,因为它可以引起特别反应,包括不会违反到这个承诺的期待。你答应不需要进行辅导,孩子就会认真考虑过来,但是并非辅导就完全不会发生。

  在这个案例中,爱丽希丝的妈妈是过于紧张而且又是诚实的人,她表示自己很灰心也很生气,没办法冷静地把这样的信息传达给孩子,所以我要她把电话交给她女儿,由我亲自说明。

  当孩子听到不会被强迫做治疗辅导,几乎绝对都会答应和父母进入车子里。我告诉爱丽希丝,我们今天想见见你妈妈,但是我答应你不必进行辅导,你可以坐在候诊室看书或玩游戏。每位父母看到这个例子都会想到,你刚刚处理这个问题时不是告诉她不必接受辅导吗?或如果在这个地方屈服,将会造成日后直接由孩子主宰你的生活的倾向;或你所传达的是错误的信息;或父母必须表现出当家的人永远都是他。

  你或许接收过传统的教养知识是,赢得每场战役是重要的,如此才能赢得战争;但事实并非如此。你不一定要赢得每场战争。你可以奉陪,但是不要处处和他的意愿做对,最后他还是会出现你期待的行为。为了赢得战争而失去整个战场,值得令你深思。

  另一个争议可能是:万一孩子并不熟悉这种顺序呢?你可以把他丢进步骤三,但他并不知道那就是步骤三,或怎么进行到步骤四,更不用说步骤十了。这个顾虑不像你预期的那么严重。如果熟悉顺序,运用帮助启动的方法效果很好,如果不熟悉,还是行得通。即使在不熟悉的顺序中,由情况本身提供的线索,例如在做这种行为的其他人,具有预备事件的功用,增加行为其他顺序发生的可能性。就拿爱丽希丝一直在抗拒的辅导来说,在这个案例中她甚至不知道辅导包含些什么,但即使以前从没看过门诊的孩子,也可以从那儿找出蛛丝马迹。孩子们都露出笑容,人们离开候诊室进入里头有和蔼的医师的房间,爱丽希丝无聊地坐在候诊室时,可能会看见其他人正在做一种似乎很有趣的活动:接受治疗辅导,也就是我们的步骤十;更重要的是,她将会想参与这个可能很有趣的活动的最初几个步骤。

  就这样,爱丽希丝和妈妈走进候诊室。她们到柜台窗口,妈妈说:我们要看苏珊,也就是治疗师。爱丽希丝坐在椅子上玩起散落在地板上的玩具;这是之前在那里等候的孩子留下来的。治疗师苏珊从侧门走出来,跟她们打了招呼后说:爱丽希丝,我跟你妈谈事情的时候,你可以坐那儿吗?妈妈和苏珊走进那道门里。“帮助启动”正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爱丽希丝在门诊部,使得接受治疗辅导的可能性大为提升。如果她在家里看电视,那么机会就等于是零。

  过了一会儿,苏珊又走到候诊室,说:爱丽希丝,你今天不需要接受辅导,就像我们之前说好的那样,不过 这时候她的语调稍微提高了些,以疑问的口吻 你想要进来谈一下子吗?或你何不跟我进来一会儿?诸如此类的话。苏珊的态度和语气都很温和,没有要说教的意思,说话内容和说话方式甚至也没有权威的暗示或出现“你最好 ”这样的字眼,她提供选择的机会,而选择本身正符合了预备事件。

  这是我们在门诊中遇到的经验,经过这次预备事件(也就是为

第七章 特殊状况(3)

  她安排的事),爱丽希丝已经放松心情,很可能会耸耸肩说好啊,没问题,然后跟着治疗师进入治疗室,在那里应该进行正规的辅导,或由治疗师判断,时间稍微缩短些。不管是苏珊或爱丽希丝的妈妈都不要重新提出她们的问题,瞧,没那么糟糕吧,为什么你不过来治疗?不过就是这样而已。这些话会提示对立行为的顺序,而这正是我们努力用较好、不同的行为顺序想要取代的。

  但万一爱丽希丝是少数会说,“不要,我不想要被辅导”的人之一呢?如果爱丽希丝说不要,治疗师会和颜悦色地说没关系,然后回去跟她妈妈说话。两三分钟后苏珊再回来,这也是最后一次。她会打开门到候诊室,低下身来微笑着说,“你想进来吗?”如果孩子答应,她们就可以开始进行治疗;如果孩子不答应,苏珊说,“好,下次见”,便面带微笑离去。(关于这种方法的成功率我还没做过严密的研究,不过我预期数字应该会像这样:第一次被邀请进去,有七成五会答应;第二次被邀请,有一成会进去;不成功的几率是一成五。)我们教导父母在孩子第二次不答应时该怎么进行:再次重返战场(裂缝更深)与战争,好好打这场战争比起赢得胜利重要多了,这星期就依照她的意思 履行我们答应她不强迫接受辅导的承诺 与其违反她的意愿,在又踢又叫的情形下把她拖进去接受治疗,这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式。

  下星期会发生什么事呢?永远都是父母心中的下个问号。以我们的经验,答案会是没什么特别。治疗几乎总是要重新开始,我认为没办法速成,我们得采取两次帮助启动的方法。

  这里有个比较不花力气的例子。院子里到处都是树枝、叶子等这类东西,你希望星期天孩子能帮点小忙,这是一次搞定的交易,不是养成特定行为的计划。你不想花很多力气在这件事情,不过你认为让孩子来帮忙有好处,而且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在周末前某个时候或星期日前你跟孩子说:“这个星期天我希望你能帮忙打扫院子。”如果孩子说好,就不需要再多说些什么,可是如果孩子说不要,或者嘀嘀咕咕、想逃避这件事,就改成带动策略。你说:“这件事情我希望你可以做,只要帮忙两分钟就行了,时间到了以后,如果你不愿意就不要继续做。不过,刚开始有你一起做,可以帮我很大的忙。”通常孩子都会同意(他会想,两分钟站一下就过去了,何必为了这点事大吵一架?)如果他仍旧不同意帮忙,星期天早上再问一次,如同治疗师问爱丽希丝第二次那般。

  一旦他同意帮忙两分钟,就是朝着被期待的行为(帮你打扫院子)顺序在进行了。当你和孩子开始工作,可以提醒他,只需要帮忙两分钟就行了,这样对孩子讲出接下来的整件事情,是促成其他的行为顺序非常好的预备事件。两分钟时间到了,你可以说:“好,如果你现在想停下来,可以不必打扫了,你真的帮了我一个大忙哩。如果你要继续做,那实在太好了,但你也可以不必。”你真诚地给他不必继续打扫的选择权,所以履行了你的承诺。在这些预备事件以及孩子进入能够导致帮助打扫院子的行为顺序间,他继续帮忙打扫的机会很大。如果他这次不选择继续帮忙,记得你是怎么提出要求的,并且信守承诺,不要报复,不要唠叨,也不要用批评的字眼使你的赞美大打折扣,这只会使得下次你提出要求时更可能历史重演。得到最后胜利才是重点,所以暂时还是随他的意思吧。

  帮助启动增加了被期待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尤其是那种可以被描述成较小行为顺序(多数行为都可以)的行为。虽然帮助启动不见得一定有好结果,可是如果你踢到铁板或孩子的行为有点退步时改用帮助启动,至少让行为保持活跃,使你有机会得以塑造并加强。

  分享成果

  如果我的孩子不止一个,可是只有一个需要这项计划,该怎么办?分享成果提供了解套方法,并且帮助成功改变行为。譬如你有个六岁儿子需要点数表来减轻他的攻击性,

第七章 特殊状况(4)

  但他的七岁姐姐并不需要这样的计划。分享结果表示,如果他做出被期待的行为一定会得到奖励,他姐姐也一样。她并不需要做出特别的行为就可以获得奖赏 因为弟弟的行为结果而得到奖励。

  我们只用到加强的方法,没有施行处罚;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不要没收他们已经拥有的事物,但是要增加一些吸引人的事情:晚十五分钟上床睡觉、可口的点心等,这些他们两人都喜欢的事。绝对不能让没有参与计划的“无辜者”受到牵连而失去某项东西,那会导致姊弟之间的关系恶劣,但额外的奖励措施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分享成果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对于其中一个兄弟姊妹需要计划,而另一个不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也要!”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对策。进行点数计划的兄弟姊妹得到很多的赞美和奖品,别的孩子却没有,这对于没有参与计划的人似乎不太公平,通常年纪接近(彼此的年纪差不到五岁)及年纪小(十岁以下)最常发生这种问题,而且兄弟姊妹往往对于使用计划的奖品更为珍视。十二岁的哥哥看到四岁的妹妹把手伸进摸彩袋得到假珠宝、发夹等,不太可能觉得心里不舒服,你只需要跟他解释妹妹的计划即可,甚至鼓励他帮忙处理点数,那样可能使他感到满足;然而如果是他十一岁的弟弟赢得玩电动游戏的机会,而且是他们两人都喜欢的游戏,可能就会造成问题。

  对于这种只有一个孩子得到很多奖励所造成的不公平(而且是因为这个孩子行为不当才需要进行这种计划的,那似乎也不公平),有个修正方法是,由一个孩子挣得的好结果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甚至可以安排多种的兄弟姊妹计划,当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点数达到某个程度,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奖励。受“我也要!”的影响,父母亲通常会为其他手足建立点数计划,即使没那么必要。你也可以建立以成果分享为基础的计划,使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得到某件东西。

  例如,我知道某个家庭有个脾气暴躁、叛逆的五岁女儿以及较温顺的三岁女儿。父母开始为女儿建立点数计划,他们第一次要求女儿做某件事情时提醒了很多,包含很多举动:点数、赞美、小奖品、大奖品等。妹妹自然也想要自己的点数表,所以父母也为她制作一张;如果她能自己上厕所、晚上睡觉没尿床等等,就可以得到点数。他们制定一项规则,只要其中一个孩子的点数表全部填满,两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冰淇淋甜筒当甜点,除此之外,每个孩子可以用点数兑换奖品。换言之,每个孩子除了和其他孩子分享成果,还可以赚取自己的奖品。

  但是使用分享成果并非解决“我也要!”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分享成果可以增进计划的效率,这才是主要理由。兄弟姊妹或同侪协助鼓励孩子表现出那些行为,常常会具体说出:做这个、做那个,我来帮你。然后兄弟姊妹或同侪会以赞美来奖励那项行为,在赢得分享成果时,甚至表现出兴奋的样子。研究显示,孩子为兄弟姊妹或同侪以及为他自己争取强化物时,通常会更重视强化物的价值。

  盖瑞(Gary)的案例真正让我对分享成果的力量大开眼界。在我刚投入这个领域时就遇见了盖瑞,那时候我所服务的是一个特教班,里面有二十三名年龄六七岁的男孩和女孩,由于他们有破坏上课秩序的行为问题。班级导师非常好,她不去注意及强调脱离常轨的行为,这些在学校都是司空见惯的。她巧妙地对良好行为付出关注与赞美,多数时候她都能把班级管理得很好,但是也有例外的时候。

  盖瑞似乎丝毫不受老师的努力所影响。他有一头蓬松的头髮,模样很可爱,正常情况下的外表,往往使老师(和研究人员)卸下警戒,直到和他相处一段时间,较了解他之后才改观。他常常把教室搞得鸡飞狗跳,不是拿走隔壁同学的东西、在他们的本子上写字(不管指定作业上写什么,他都会在上面打×),把成叠的纸和其他东西(塑胶削铅笔机、纸飞机、回纹针)朝着教室里的人乱扔。

第七章 特殊状况(5)

  为了改善盖瑞的行为,我们尝试分享成果的办法。老师告诉孩子,盖瑞可以为全班争取到额外的休息时间或一个特别故事。她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一个表格,从九点到正午(午餐时间)之间分成三十分钟的单位,三十分钟时段的旁边有个空格,如果盖瑞在这段时间内表现良好就可以在这个空格内得一个“ ”。

  如果盖瑞在这六个时段至少得五点,吃午餐之前、上午快结束时就可以额外得到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或特别的故事。(老师会准备一个令学生特别感到兴奋的故事,有时候念故事给大家听,有时候则是自己编的故事。)只要盖瑞不乱丢东西或不碰隔壁同学的东西就可以得到点数,但在三十分钟内必须完全不出现这些行为才行。(我们知道盖瑞偶尔有三十分钟时间或更久没有干扰别人,所以在塑造更久时间的良好行为上,这样的安排似乎是个好的开始。)

  计划就这样开始进行,盖瑞不当的行为照常发生,所以前半个小时并没有得到“ ”。从那段时间开始,我和观察同伴们注意到一个愈来愈有趣的现象,盖瑞的同学鼓励他行为节制些,特别是老师转身回来的时候。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做出“嘘”的手势,并且对盖瑞使眼色,暗示他不要说话;另一个孩子移动他的头,暗示他不要丢东西。对面那排一个孩子跑到盖瑞的书桌前,把他的东西整理好,并没收一个玩具。跑过去盖瑞那边、收东西又返回自己的位置,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太长了,很难不被老师发现;当老师最后从黑板那边转过身来面对全班时,她很聪明地装做没注意到。

  从我的观点而言,这件事看起来有点古怪,但却很高兴如此。每当老师转回黑板,各种疯狂的举动纷纷出笼,至少有四五个孩子做手势、微笑、督促他。盖瑞的同学(还记得他们是因为自己有破坏课堂秩序的倾向才被放到这个班上来的吧)马不停蹄地做这项工作。如果老师朝着教室一边看过去,超出她视线范围的一个孩子就会举起一只手对着盖瑞比出OK的手势,另一个孩子则会作出“嘘”的动作。有趣的事情是,这种一阵一阵的动作就像水龙头般,随着老师从黑板转过来、转回去而开开关关,一切只为了协助合宜的行为。有那么一次或两次,当别的老师或校长来到教室门口,她离开教室跟他们讲话时,教室里突然变得热络起来,所有的孩子都为了盖瑞而努力 全部都很积极,效果也都很好。

  所以你可以预见盖瑞表现得很好,短时间内就有起色。等盖瑞的行为改善之后,我们把表现良好而得到点数的最短时间,从半个钟头延长到两个较长的时段:从一早到午餐时间,以及午餐时间到放学。最后,盖瑞为了得到点数必须整天都表现良好才行。到后来,我们拿掉点数表,改成如果一整天表现良好,在放学前就给全班一项奖励,而且老师会配合这个方法在重要的时刻赞美盖瑞。又过了一阵子,我们完全停掉这个计划,因为盖瑞破坏上课秩序的行为在这个班级已经不再是严重的问题。

  盖瑞计划值得一提的另一项成果是,不只是盖瑞而已,这个班级的行为都改善了。即使分享成果的主要目的是运用群体的力量来改变个人行为,而非整个群体,用这种方法也会有这种收获。那些分享奖励的人并非当事人,行为改变的程度不太可能和当事人一样多,因为给予奖励的标准不是根据他们的行为,但他们确实也会受惠。研究显示出替代加强的效果:当其他人看见某人因为表现良好而得到赞美和点数,他们自己的行为也可能改变以配合它。行为改变的扩及层面不见得会深入,却可以加广,因为它会影响到那些看见与听见当事人因为表现良好而接受赞扬的所有人。

  此外,这种方式在家庭中也很管用。让兄弟姊妹共同分享奖励,可以解决“我也要!”的问题,使孩子的计划进展得更有效果,或者也可以当成改善兄弟姊妹行为的红利。

  团体计划

  如果我想改善的不是只有一个孩子的行为,而是一群孩子,该怎么办?那么你应

第七章 特殊状况(6)

  该试试团体计划;这整个团体(只有两个人也可以)都必须表现出某种行为,以得到共同分享的奖励。这种计划可以用在家中所有的孩子、照顾外宿的所有孩子,或者在教室里面;团体可以指整个班级,也可以是由老师分成的几群。团体计划把整个团体当成一个“人” 群体为基本单位,不只是表现出那种行为,接受成果也是。

  例如,班上很多学生没有按时交作业,所以老师研拟出团体计划,在布告栏上贴张点数表,只要班上百分之七十五的人交作业,全班可以得一点,或是不要用点数,给予特别的体验即可,例如看电影、额外的休息时间或说故事。在交作业的情况通常能达到百分之七十五时,你可以提高行为准绳,例如百分之九十。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同侪之间支持那种被期待的行为,如同上述盖瑞的例子,只是现在所有孩子的行为彼此相互影响。务必要确定奖品是“额外的”,不要让班级赢得原本就已经享有的东西。

  你已经看过适合应用家里的团体计划,在第四章中我们研究出计策,让丽莎、克莉丝汀这对每次单独在一起就吵个不停的姊妹花改掉坏习惯。这个计划就是把她们当成单独的个体,在她们好好相处时就给予奖励,是典型的团体计划策略。如果丽莎表现良好,克莉丝汀却达不到,或者两人情况相反,都不能得到奖励,因为如果其中一个表现不好,就是“这个团体”行为不合宜。

  有对夫妻想出一个不太一样,但简单又有效率的团体计划用在他们六岁和四岁的女儿身上。父母想鼓励女儿对彼此友善,尤其是他们的大女儿最近上了幼稚园,开始结交几个亲密的朋友,对妹妹的态度愈来愈坏;现在姐姐已经不需要依赖妹妹的陪伴了。所以父母在厨房柜台上摆一个透明的小玻璃罐,每次其中一个姊妹对另一个友善,就会在里面放颗红豆,例如温和地说话、分享玩具或甜点、或者只是在早上分别去学校及幼稚园时拥抱或亲吻。起初父母在有机会把红豆放进罐子里时会稍微提示,可是几天后女儿对这件事渐渐重视,几乎不需要再提醒她们。罐子里装满红豆时(当然每次获得红豆时他们一定会赞美女儿),父母带着女儿去一家他们都很喜欢的餐馆吃晚餐并犒赏甜点。

  最理想的是将团体与个人结合起来的计划,这样的方案中,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个人计划,但也可以把他们视为团体。例如,一个家庭有对双胞胎儿子,他们常常斗嘴,还打得不可开交。爸妈让每个孩子有张点数表,如果对兄弟表现出关心及态度良好,可以得到点数。儿子的行为虽有改善,父母还是觉得太常吵架,应该还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他们增加了团体计划的要素,如果当天两个孩子得到足够的点数,可以多得团体奖,而且只能用这种方式得到特别的事情(例如去看棒球赛,因为他们是棒球迷)。这里增加的团体计划要素效果很好。如果你带一个团队,里面每个人都表现很棒,可是你希望行为表现进步更大,临时增加团体计划会是个好办法。可是如果你的团体里每个人的表现参差不齐(例如哥哥常常得到很多点数,弟弟却连一点都没有),那么应该按照个人计划进行,最好再多点鼓励。

  低频率不当行为的计划

  如果不当行为很少发生,会使你没有足够的机会加强逆向正面思考的行为吗?那么你应该使用低频率计划。

  我们大部分的计划都着重在想要增加的某些行为上(例如听话、有礼貌和功课上),减少其他行为(例如乱发脾气、说话态度不尊重和攻击行为),我强调有许多加强练习的机会,不管是因为不当行为时常发生,或因为我们使用模拟练习来制造足够的这种机会。

  但是低频率的行为投给我们变化球,它们不常发生(我们的经验法则是一个月一次或更少),然而由于它们的严重性而更显得重要。较大的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典型例子是偷窃、对某些重要的事情撒谎、逃课、闯入破坏私人或公共物品、从事不当的性行为或使用药物。然而这类行为不见得都是极端

第七章 特殊状况(7)

  的,包含我们已经谈论过那些不常发生的行为。也许你乖巧的五岁孩子一个月只乱发一次脾气,却总是在公共场合爆发(例如教堂),用粗话大声叫嚷,任性的举动像是气得要把每个人生吞活剥。对于这种行为你一定很想采取行动,即使很少发生。

  这类行为不常发生,所以并未包含在日常的点数计划中 因为难得有机会加强逆向正面思考的行为来取代它,也很难做模拟练习。(这种计划通常是分开的,和任何点数表没有关联。)针对这种行为选择一项处罚,通常这种处罚是些耗体力的工作、孩子平常没做的特别家务。不要超过负荷量,但是这种家务应该要能让孩子视为有重要意义的,可以包括擦地板、清扫树叶、拔草、打扫某个房间或房间的一部分(有个妈妈让她青春期的儿子整理并擦洗厨房的橱柜)、整理车库等工作。想想一些沉闷乏味、孩子不会自己积极挑来做的事情,我建议给五六岁小孩子大概十五分钟的家事,给七岁孩子三十分钟家事。有些父母会订立两种等级的家事:平常的家事和较花时间的家事(较小的孩子三十分钟、较大的孩子六十分钟),根据违规的严重程度决定应该受什么处罚。(其他这些事情给他们更多选择机会,也能满足他们的公平感。)说谎或从朋友那儿偷些小东西可以处罚较轻的家务,破坏物品或不尊重老师则给予较严厉的处罚。

  只要指定家务来处罚孩子就可以了,不要说教、不要羞辱,也不要打孩子,把处罚的重心完全放在所选择的工作上,而不是在于你的言词或行动。唯一例外的状况是,当受害者是家庭以外的人或地方,在那种情形下孩子也应该亲自向受侵犯的一方道歉。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归还偷窃的东西、道歉、赔偿损害)以恢复事情原状,尽管对于破坏严重的东西孩子通常无法偿还,无法完全恢复原状,这种情况下只可能部分复原。

  规划低频率计划的做法

  1. 确定能观察你想要停止的行为,或者能看出那种行为发生的明显征兆。有时候那种行为不容易观察到,例如偷东西或在家里玩火柴。事先告诉孩子,如果你发现这些行为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征兆 在他的口袋或床铺上发现不属于他的东西、发现火柴或甚至闻到火柴燃烧的味道(在我的门诊中有个年纪较大孩子的案例,她会燃烧其他的东西来掩盖味道,以免被闻出来),你将视同已经发生了违规的事情。

  2. 挑选沉闷乏味的家务,而非在他空闲时间喜欢做的事情。切忌使用任何你希望孩子表现的行为或社会所期许的行为当做处罚方式,不适合用来当做处罚的杂务包括阅读、写字或算数练习,我们希望孩子喜欢写字和作算数练习,所以不要把这些事情当成处罚的选择项目;此外,也不要挑选你一直提醒孩子去做,可是他从来就没做的事情。不要让单纯的处罚演变成另一场战役,毕竟你并不是要完成家中的重大事件,否则就会像重新铺盖屋顶瓦片时铺过头,反而压坏整栋房子。不要把程序搞混了,只要挑一项达到益处的沉闷工作,也就是不要太快就完成,而且显然会令他觉得棘手的。如果整理车库不是他的日常工作,那就是一项适合的杂务,但是如果要他在院子里挖一个大洞,然后再重新把土填回去,就显得过分、不恰当,也不会有建设性。

  事先决定做什么杂务也是很重要的。你应该准备一些可以上手的腹案,以便在孩子犯了不常犯的错误时使用。父母亲很容易在当场做出激烈、严厉的手段,尤其如果所犯的错误很严重,他们抓狂时这些处罚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而不是益处。由于低频率计划运用到的处罚比我们平常的点数计划还多,而且由于处罚的意义相当大,我们必须更加小心,以确定处理得当。事先准备好要用什么处罚并且坚持你的选择是重要步骤,不要把做家务的时间延长,因为时间愈来愈长并不等于愈来愈有效率。

  3. 保持冷静,这点我在第六章已经充分说明。

  4. 在你指示孩子做低频率的杂务之前,应该跟他说

第七章 特殊状况(8)

  明计划。这里举因为偷窃而解释低频率计划为例:我知道有时候你看见喜欢的东西会想据为己有,我也有很想要某样东西的时候,但是除了据为己有外还有其他做法,可以讲出你想要买什么东西或跟别人借。可以要求我把这项东西列为点数表的奖品,或自己存钱买,我知道你已经自己掏钱买了很多东西,这样很好,可是万一我发现你拿了不属于你的东西,即使是想要借但忘了征求别人同意,我都会额外给你家务。我知道你不喜欢做多余的家务,我也不希望如此,所以不要有偷东西的念头。

  5. 立即指定家务,如果事实很明显或你强烈怀疑时。

  6. 不要用家务来威胁,也不要先警告。马上指定家务,行为和结果两者应该自动连结。

  7. 不要吵架或辩论。告诉孩子他做错什么(或你强烈怀疑他做错什么),冷静地指定他做家务。

  8. 如果刚开始孩子不愿意做家务(例如整理车库三十分钟),冷静告诉他,等他开始做家务才开始计时。

  9. 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家务,给他选择是要做家务还是丧失权利。除了家务,事先选择一两项权利,免得在你火冒三丈无法思考时,还得想出一项。

  10. 如果孩子答应去做但却以无法令人忍受的方式 生气、失控,或故意做可怕的事项 冷静地制止他,并没收权利。

  11. 孩子因为表现罕见的不好行为而去做你指定的家务时,不要忘了给予赞美。在他一开始动手、正在做、完成家务时都要赞美,年纪愈大的孩子愈不需要热情洋溢地赞美,但说词一定要具体:“你把工作做得很好,能用成熟的方法处理艰难的情况。”

  12. 继续赞美逆向正面思考的行为。例如,你使用低频率计划在偷窃行为上,每次他要求某件东西、等着存钱买东西、或告诉你他好喜欢某样东西,应该予以肯定。如果你是因为孩子说谎而使用计划,每次在他可能说谎的情况下告诉你实情,应该加以赞美来支持这种行为。

  低频率计划的例子

  当八岁大的麦提(Matty)被拒绝或生气时会大发脾气,躺在地上大喊大叫,发出刺耳的尖叫声,通常这样持续了十分钟左右。他几乎每天都固定会上演牛脾气爆发的剧码,有时候是因为洗澡时间或就寝时间这种平常事情引起的。如果他要求某件事被拒绝,通常(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几率)就会发飙。目前为止我所说的都是典型高频率的行为,可以使用一般的点数表,所以我们制定点数表,只要减少乱发脾气的火暴程度就可以得到点数。我们说得非常具体,刚开始,在他发脾气时用平常口气说话,没有大吼大叫,可以得五点。他可以说任何话,但一定得以正常的交谈声音。如果都没有发脾气可以得二十点、拥抱和热情的赞美,也就是典型的加强计划。

  这部分的计划着重在发脾气之后的一项要素,偶尔(有时候我们并不清楚原因)麦提会破坏东西,通常是撕掉或乱剪,例如撕裂家庭合照,这种行为让他母亲(是个单亲妈妈)很生气。有次他愤怒地用剪刀剪掉背包肩带,把他妈妈吓坏了。

  我们设计了低频率计划,每当麦提故意破坏家中任何东西,就得做特别的低频率家务,如把后院的木头堆好。这个家庭的后院放了好多木头用来作为火炉的燃料,所以有很多活儿可干。他母亲认为堆二十分钟的木头是合适的处罚,我则认为十五分钟刚好,可是她坚持二十分钟,而且对于“我的孩子不是唯一不听话的人”已经能接受。

  经过一个星期,脾气爆发的激烈程度减低了些。高频率计划的前十一天,他并没有得到不乱发脾气的二十点大奖,但生气时已经能用平常的口吻说话,因此得了五点。又过了几天,他妈妈跟他解释(在我的激励之下),如果他能说明什么事情让他生气而且不爆发脾气,以及发脾气时没有躺在地板上,可以多得五点。接下来三个星期,乱发脾气的情形减少很多。

  这段时间曾经出过两次破坏性事件,一次是他把地上脚边的刀子扔出去,一次是在房间丢球,正好砸到

第七章 特殊状况(9)

  台灯。每次他都得做低频率家务 堆木头。

  第三个星期,他得到二十点不发脾气的奖,没有出现破坏性行为。第四、第五星期,他妈妈改成周末给他特别的犒赏 电玩游戏、租影片或家庭活动。

  我告诉麦提的母亲,在他出现最后一次破坏事件之后,继续进行低频率计划至少六个月时间,这时候她和麦提可以重新协商,但是我们都希望可以不需要如此。

  尽管我们不知道低频率计划在改进他的行为方面的每件事,不过可以说明几件事情。首先,这个计划帮助妈妈能够平静地贯彻施行无害的处罚;第二,用高频率强化与塑造计划,教他正面逆向思考经常乱发脾气(偶尔引起破坏事件的发生)的行为,有助于落实低频率计划(毕竟它不只包含处罚而已)。当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麦提的行为进步许多,因此一个月后他母亲结束正规计划,而且也不需要使用低频率处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