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辞汇
作者: 心理空间 / 97426次阅读 时间: 2014年12月23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e TG$B0D WX6D061.(心理)意识the attribute(或the fact)of being conscious, being conscious心理学空间 s8bpF'JO+G2v1L

+WLW'Pp _ pE0

b3p9[jMX0心理学空间 u fUvi OD

A)就描述意义而言,指全部精神现象中,作为外在与内在知觉特征之暂时的特质。

(p0Hm$uSQ0

VDYK$~ Sy*d;u0B)依据佛洛伊德后设心理学理论,意识是一个系统——知觉-意识系统(Pc-Cs)——的功能。心理学空间"_ iWbvz|`

心理学空间'iF{,T.G-h0B1|!x

心理学空间-\!JyM MI9^

K8v:GEb}2D0就拓扑论观点,知觉-意识系统位于精神装置的外围,同时接收来自外在世界与内部的讯息,亦即属于不快感-快感系列的感觉与记忆的复苏。佛洛伊德经常将知觉-意识系统功能附属于前意识系统,而称之为前意识-意识系统(Pcs-Cs)。

~I [D*\1L0心理学空间U BX0Ok-Xg+\q

Yx!JBw!r/W6~~u/X0

lD[p(X ZT/Tg0就功能观点,知觉-意识系统对立于由无意识和前意识组成的记忆痕迹系统:即在知觉-意识系统上,刺激不会刻划下任何长久的痕迹。而就经济论观点,知觉-意识系统的特征为具有自由活动的能量,可多重投资于任何元素上(注意力机制)。

F7y_'I]q_0心理学空间X"Y aGKL0f&K(TH

,`?:f%He~{,|0

6m9[|/V)na4H0意识在冲突动力论(有意识地避免不愉悦[物]、更为偏向性地调节快感原则)与治疗动力论(意识醒觉的功能与限度)均扮演重要角色,但意识不可被定义为防御冲突内的运作一端(α)。

u(K6uv ^4`^0

E"W-v;Qj*W;r&u'K0

/HJoV!u R w0

S$G^\ XLZ0虽然精神分析理论的构成是藉由拒绝以意识来定义精神场域,但它并未因此认为意识是个不重要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佛洛伊德曾嘲讽某些心理学流派的企图:“像诞生于美洲之行为主义这种极端的流派,便认为可以建立一种毫不顾及此基本事实的心理学! ”。心理学空间4d)I+F'yNemz6e

9U'FX5v^ P0心理学空间6P/Yyf{A?

心理学空间%{7}t!o^'F

佛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一种当下直觉的个体经验与件,并未赋予它新的描述。它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事实,既无法被解释亦无法被描述……。然而当我们论及意识时,藉由最为个人的经验,人们立即知道所指为何”。

"vtP+Tm/Hu%plcS0

^GFSzU:K0

(L n ] ?#m$F0

'CE9@ g|,l0C0以下这个双重命题——关于精神过程,意识仅提供我们一个残缺的视野,因大部分精神过程均为无意识的;再者,一个现象是否为有意识绝非无关紧要——需要一种能够确定意识之功能与位置的意识理论。心理学空间/f!OkE4Px8F

心理学空间`)X3[e K

h | \Egq3D_e0心理学空间K L)DX A i

从佛洛伊德最早的后设心理学模型开始,两个主要的论点便已被提出:一方面佛洛伊德视意识等同于知觉,并认为其本质在于能够接收可感觉的质;另一方面,他将此种知觉-意识功能交付于一个相对于整体精神而言自主的系统(ω或W系统),后者的运作原则纯粹为量的原则:“意识赋予我们人们称之为质的感觉,它们具有极为多样的差异性,且其差异性乃根据与外在世界的关系来区分。此差异性包含系列、类似性等,但实际上其中并无量的存在”。

3l#H&LG9A/b$@"~%qG0

8xJ W$A{U S+e li0心理学空间/G ax5z7^G

心理学空间%n*v(?N w-G||

前述第一个命题在其著作中始终维持:“在此,意识是神经元系统中部分生理学过程之主体面,即知觉过程……”。该命题赋予知觉,且主要是对外在世界的知觉,在意识现象中的优先性:“成为意识(Bewusstwerden)主要与我们感觉器官从外在世界所获得的知觉有关”。在现实测验理论上,我们看到以下词汇具有深具意义的同义性:质的指标、知觉指标与现实指标。最初,存有一种“知觉-现实(外在世界)等式”。同样地,精神现象的意识也与质的知觉不可分:意识无非仅是“……对精神上质的知觉的感觉器官”。它以不快感-快感这种质的形式来感知欲力紧张与刺激卸除的状态。然而最困难的问题在于佛洛伊德所谓“思维过程”——不仅指记忆的复苏、推论,且泛指所有涉及“表象”运作的过程——的意识。佛洛伊德在著作中始终维持一种理论,认为对思维过程的意识醒觉有赖于它们与“文字残余”( Wortreste) (见:事物与文字表象)之间的连结。这些文字残余(由于伴随着它们的重新活动而产生之新知觉的特征:被记起的文字,至少在雏形状态下,是被再度诉说出)使意识得以找到某种立足点,其多重投资能量便可基于此放射出来:“为使[思维过程]得以被赋予一种质,就人类而言,它们必须与文字记忆有所联想,后者具有足够质的残余,以便引起意识的注意力,并由此使一股新的可动投资转向思维”。

1]'hd;L XZzt;hyT a%B0心理学空间 Cad }m

2Mmz t*g5S#]yN0心理学空间(e XDv0ZE,S{9F

意识与知觉这层关联促使佛洛伊德经常将它们合为一个系统。他在《科学心理学大纲》中称此为ω系统,而从1915年后设心理学论著开始,则称之为“知觉-意识”系统(Pc-Cs)。此种系统与其他作为记忆痕迹铭记场所之系统(Pcs与Ics)的分离,是建立在从布洛伊尔(J.Breuer)在《理论》中所早已发展出的一个观念所作的逻辑推演:“……同一器官不可能同时满足两个矛盾的条件”;尽快重建原先状态(statu quo ante)以便能够接纳新的知觉,以及储存印象以便能予以重现。之后佛洛伊德以一种阐述企图说明意识“无法解释”之出现去补充这个观念“……它[意识]是出现于知觉系统,而非永久的痕迹”。

^ ?9}}G6i0心理学空间#]&eJ oSxj

心理学空间3RB/c-n,c

心理学空间y7c?YN

*:意识的拓扑论情境并非全无难题:虽然在《科学心理学大纲》中,它被定位于系统的“上层”,但很快地它与知觉密切的接合关系便使佛洛伊德将之置于外围,介于外在世界与记忆系统之间:“我们的心灵知觉装置由两个分层所构成:一个外层的刺激防护——它必须减低外来刺激(Erregungen)的强度——以及位于其后,一个接收刺激的表层,Pc-Cs 系统”(见:刺激防护)。这种外围情境预示了后来可被赋予自我的情境;在《自我与“它”》一书中,佛洛伊德便认为Pc-Cs系统为“自我的核心”:“自我是‘它’——在Pc-Cs的中介下——被外在世界直接影响所改变的部分。就某种程度而言,自我是表层分化的一种继续”(见:自我)。心理学空间 J2E;cV%h

(N5E)rC|#].j+y8Lq0心理学空间B\;F5Q}bP

心理学空间(g? Iz"c5La6d6U-^

就经济论观念而言,意识亦不免对佛洛伊德造成一个特殊的问题。实际上,意识是一种质的现象,由感官之质的知觉所引起;紧张与松驰这种量的现象,只有在质的形式之下才会成为意识。但另一方面,一种与意识尤其相关的功能,如注意力功能与其中涉及之强度的多寡,或如一种在治疗中占有如此重要角色的成为意识(Bewusstwerden)过程,确实需要一种透过经济论字词的诠释。佛洛伊德假设,对知觉进行“多重投资”的注意力能量是一种来自自我(《科学心理学大纲》)或PC系统(《梦的解析》)的能量,且受到意识所提供之质的指标所引导:“对自我而言,生物学注意力规则表示:当一现实指标出现时,同时在场的知觉投资也应被多重投资”。

"oDa)C-i,{0| k5i0

|.gX bGPDj0心理学空间#V K _*yz7Ts

心理学空间!t9wj!QOg&x9B,r

同样地,伴随着思维过程的注意力也可使这些过程受到比仅由快感原则所提供的调节更精密的调节:“我们看到,透过我们感觉器官获得知觉会产生以下结果:一股注意力投资被导向外来感官刺激(Sinneserregung)传播时所依循的途径,PC系统之质的刺激(qualitative Erregung)则用于调节精神装置中可动的量的流通。我们可以认为Cs系统之上层感觉器官的运作也是如此。当知觉到新的质时,它会进一步提供给可动投资量一个导向与适当的分配”(见:自由能量/连结能量;多重投资)。

5X6N c.XD0心理学空间p!|fA$F

4gA)kA-qEY0心理学空间%JwdH6wy x

最后,就动力论观点而言,我们注意到,佛洛伊德赋予意识因素在防御过程与治疗效力上的重要性曾有某种演变。在此无法寻溯这个演变的轨迹,但我们可以指出以下几点:

*u#{5RL(H V c0

^;h8~h]v)Y*O e(v0心理学空间bLf Hg j1X9g O-R

%t:q;yo1Mvs4D01.在精神分析初期,像抑制这样的机制被设想为一种仍近似于注意力机制之有意向的弃绝:“在这些后天性歇斯底里案例中,意识的分裂是……有意的、具意向性的分裂,或至少经常是透过自由意志行动所引起……”。心理学空间X0Gs'O q*U8O

C4Z%iK)Y%] T4Bo\0

3l7Y:Qu?y|2W-fP#h0心理学空间U)pdu)Ox}4nZ

我们知道,由于对转译于治疗中之防御与抗拒之——至少部分的——无意识特征的逐渐重视,才促使佛洛伊德修正自我的观念并提出第二个精神装置理论。心理学空间ud+ZAu*bu;v

-PCV6@)r+p2qT$@5U0

C Mz Dk-?0

H2V2cO0Y.?.s02.1915年的后设心理学论著标示出这个演变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些论著中,佛洛伊德提到“被意识到(Bewusstheit)——唯一可直接被知觉到的精神过程特征——一点也不适用于系统的区分”。在此佛洛伊德无意放弃认为意识应被附属于一个系统,一个特殊、真正的“器官”的观念;而是他指出具有成为意识的能力,并不足以表征某一内容处于前意识系统或无意识系统之拓扑位置:“若想贯彻对心灵生活的后设心理学思考,则我们需要学会从‘具有意识’这个症状的重要性中挣脱出来”( β)。

2i5e ^5F3h x0心理学空间9[-J(I4ff"T

心理学空间2`PU/zY

心理学空间9_P9p.Xt j~

3.在治疗理论中,有关意识醒觉(prise de conscience)与其效力等议题仍是反思的主要课题。在此宜评估以下这些作用于治疗中之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与复合运作:回忆与建构,在传会中的重复与透工,以及最后诠释——其影响所及不仅止于有意识的沟通,因它会引入结构性修正。“精神分析治疗是建立在意识对无意识的影响之上,并且它一再证实,无论这项工作如何艰辛,它并非不可能”。但另一方面,佛洛伊德也愈来愈强调,仅仅告知病患有关某个无意识幻想的诠释——纵使该诠释是适当的——并不足以引起结构性修正:“若我们告知病人一个他过去所抑制,但被我们猜出的表象,这暂时不会对其精神状态造成任何改变。总之,这并不会取消抑制,消除其结果……”。心理学空间t;B(\T*ZO+nf!@(Y

心理学空间,|"^j6U$OTun6~

#[5q/cT-r OS0

h)MG+vOGy5ndaz0单只有过渡到意识,并不表示被抑制物真正地被整合入前意识系统;它还需由一整个工作来补充,这个工作必须足以揭除阻碍无意识与前意识系统交流的抗拒,且能够更加密切地建立起无意识记忆痕迹与其语言化(verbalisation)之间的关联。只有在这个工作的最后,“听到(Gehärthaben)与体验过(Erlebthaben)[这两件]在心理上性质完全不同的事——即使它们有相同的内容”才会汇合在一起。透工的时间将使这种逐渐整合入前意识成为可能。

9f@Cr!?#c(P@d$`0心理学空间Js4s#s+cI%E

心理学空间4J1ED+s)a D

心理学空间4Bk"bbAwp2`1G BY

(α)形容词bewusst指主动(对……有意识)、被动(被意识之对象的性质)双重意义而言的意识。德文具有许多基于bewusst形成的名词。Bewusstheit =作为被意识之对象的性质,我们主张译为lefaitd d’êtreconscient(被意识到)。Bewusstsein=作为心理现实之意识,且较倾向指称活动、功能(道德意识则完全由另外一个字表示:das Gewissen)。Das Bewusste=意识物,比较用于指称一种与前意识、无意识内容有别的内容。DasBewusstwerden=即某表象的devenirconscient(成为意识),我们将之译为accès à la conscience(进入意识)。DasBewusstmachen=使某内容成为意识。心理学空间o k @jd1y E)P

心理学空间 F[O/X&`]

心理学空间4cX `Y3jP$j`

B e:bi(M^3Vl%}0(ß)关于这点,应注意在第一个精神装置理论中,各个系统的称呼是以意识为参考主轴:无意识、意识、前意识。心理学空间 [e JD-Q0O

O/a o&VD q3o^0_0心理学空间c:G:O:F k;`0i

心理学空间xd\{)tvtFU

62.建构construction心理学空间gGB.xG,b&oG

7od!^S9KP I0

}3n A;WK C d+IW0心理学空间!mx+X%bw]z

佛洛伊德提出的词汇,用来指称相较于诠释,分析师对材料的一种更为广泛、更为远离的加工。其主要目的如下:同时在真实与幻想的层面上重建主体儿童期历史的一部分。

D` L5j O0

#ii5qA|-~XI v2s7b&T0心理学空间}O8BL1FKA

心理学空间 Fj&j,F9\5C c;\&VF

很难,或许不应该,将建构一词局限在佛洛伊德于《分析中之建构》一文中所指定的相较而言的狭义下。在这篇文章中,佛洛伊德主要目的在强调达到理想治疗目标的困难性,亦即获得完全回忆,连带解除幼儿失忆:分析师应当进行真正的“建构”并将之提议给病人。此外,在一些有利的情况下(建构精确,并且在病人已准备好接受的时候告知),可使记忆或被抑制记忆的片断涌现。即便未造成此效应,根据佛洛伊德的看法,建构仍具有某种治疗的效力:“时常无法成功地让病人记起被抑制物。然而,若分析正确地进行,便能在其心中取得对建构真实性的一种坚实信念,这与找回的记忆具有相同之治疗效应”。心理学空间 }~9yk| e:y

心理学空间;v#Q1s:Y[^

心理学空间Jer T{T,fC K

心理学空间*[L{@&J@

*:建构一词所涵指的特别有趣的概念不能被化约成佛洛伊德1937年文章中的一种拟技术性用法。此外在他的著作中,也可发现建构——材料的组织——此一主题一开始就出现,并且以多种面貌出现的迹象。在佛洛伊德发现无意识的同一时期,他将之描述成治疗必须能够重建的一种组织。在病人的言谈中,实际上“……整个在空间上扩张的致病材料团被一狭窄裂缝穿越,因此抵达意识时已割裂为断片或细带。精神治疗者的任务在于将它们重新组合成推测的组织。那些喜欢作比较的人在此可能想到拼图”。

vr(u k!z2{T3k0心理学空间1Y.e!aWn:T;@A

心理学空间 ?|q`a:^*gJ

;WxP!z }3O0在《一个小孩被打》中,佛洛伊德所力图重建的是某一幻想的整个演化;虽然此一演化的某些阶段本质上似乎无法被记起,但是一种真正内在逻辑令人必须假设它们的存在,并将之重建。心理学空间GD'P%F7g gg6L

心理学空间A n ]cUD L

心理学空间C)VtP%L2Jq8H

_;s2_!p&w;j7h0就一种较普遍的方式而言,不能只论及分析师或治疗过程中之建构:佛洛伊德有关幻想的构思,假设幻想本身便是主体的一种加工模式,一种由现实所部分支撑的建构,一如儿童性“理论”的存在所阐释。最后,建构一词引出了所有与无意识结构、以及治疗所造成之结构化相关问题。心理学空间L"XU&uXl zr4u

)[k5~x6O].Un B0

/A$b|{(f!e0

3\:Zbv+h.zqV063.隐内容latentcontent

d1S:D~7k N!O i0

eU8DT"JNT0

%W1vJI0T'`5s [9n"k0

IuB0PF)k!icQ C0指对无意识产物——特别是梦——进行分析所获致的全部意义。一旦被拆解后,梦不再是一个影像叙事,而是表达一个或多个欲望的某种思维组织、论述。心理学空间zjZ.l+?!A1wy0n$j6h

w~6Z o(B,U0心理学空间 m2t:x+f9@ LMg

l4d5w.mAZd6?0隐内容的说法可被广义地理解为分析相继揭露的所有事物(被分析者的联想、分析师的诠释);一个梦的隐内容于是可由白日残余、童年记忆、身体印象、以及对传会情境的暗示所构成。

g'AsDHd0

3A0{8GNal6be5^0

E"j+^ogA0心理学空间~2|#C1s"rYYCj`

较狭义而言,相对于脱漏、捏造的显内容,隐内容表示对作梦者话语完整且忠实的翻译,对其欲望的适恰表达。显内容(佛洛伊德时常只将之称为“内容”)是删节的版本,由分析发现的隐内容(又被称为梦的“思维”或“隐思维”)是正确的版本:它们两者“对我们而言,就好像同一内容以两种不同语言的两个表现,或更恰当地说,梦内容似乎是梦思维的翻译(übertragung),为另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应当藉由原文与译文的对照来学习认识后者之特征与构成法则。一旦我们得知它们时,梦思维对我们而言立即可以理解”。

;}4i*CC E.ai0心理学空间 aEEH:gW m

心理学空间y o ehN{,{

心理学空间^-mcm Pnr

依照佛洛伊德的看法,隐内容先于显内容,梦工将前者转变为后者,就这个意义而言,它“并不具有创造性”。然而,这并不意味分析师能重新发现:“即便在被诠释得最好的梦中,人们经常必须留置一个地带于晦暗处……这便是梦挤”;也因此并不意味一个梦能有决定性的诠释(见:多元诠释)。心理学空间0qEw._ D

iBSI:WI0心理学空间X {@s3n d}~]

8MURD!jWp;f064.显内容manifestcontent

r f&kC"]^0心理学空间5lS)g VB4}K+G

心理学空间C"_9s^m'P#JtX#n

心理学空间7q'i;sOs$@0~C

指梦者所梦见且叙述出、但尚未经分析研究的梦。透过引伸,显内容亦指所有将依据分析方法来诠释的语言化产物——包括从幻想到文学作品。心理学空间5C1lC {|"}v

Fa KP2R*ll0

:m E%Qhfg!k1O-H~0心理学空间)r.Wi G!S [nJT"D

佛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与“隐内容”相关而提出“显内容”的用语。不带形容词的“内容”一词,时常被使用以相同的意义,对立于“梦的思维(或隐思维)”。对佛洛伊德而言,显内容是梦工的产物,而隐内容是反向工作——亦即诠释工作——的产物。

S|8ZRE \7g0心理学空间)R&o0E9wBt

有人曾以现象学的观点批评此一构思:对保利茨尔(Politzer)而言,梦严格来说只能有一个内容。佛洛伊德所理解的显内容,构成当主体无法掌握他的梦所表达的所有意涵时,他对他的梦所作的描述性叙事。心理学空间j i7q}gQt

:q-Z5[8xj4NM0

'c|`%ov,?0心理学空间(m#mK)q)Pb B

65.逆投资anticathexis

5u"j ^.f~ Z)Z B?7N0心理学空间D y5RC'Vo

3G M;ro'WCJ3f0心理学空间 PWfh&W;B

佛洛伊德假设作为自我的许多防御行为之基础的一种经济过程。指自我对一些可能阻止无意识表象、欲望进入意识与活动的表象、表象系统、态度等的投资。

(Q9H D4J ~,]l8GX0{8X0心理学空间&v9R8t0Mt8F7s4T r

该词亦指这种过程之短暂或持久的结果。心理学空间7C ~x!@o

心理学空间O*m J$x3h8KK"b"P

心理学空间+[ nw*y!B Ug

XSSFH3OWGh0?1x0佛洛伊德主要在抑制的经济理论架构下提出逆投资的观念。要被抑制的表象,由于持续受到欲力的投资,不断试图突围进入意识;因此只有当另一股同样持续的力量从反方向作用时,才能将它们维持在无意识之内。所以,一般而言,抑制预设着两个互相牵涉的经济过程:

5`e;DR9vMX-S0

P*^V6]4K0

mG+YF,yb r N0

%CfoI7BUgJ01)前意识(Pcs)系统撤回那些到目前为止附着在某个造成不快的表象上的投资(撤回投资);心理学空间j.wIn7q&|+I+V9jB

心理学空间y f6ZAbfaK

2)运用上述作业释放出的可能能量所进行的逆投资。

x pq3b.~$h ID|Z9{0

C o8U2^w0

:C,q(q,V#~gjC0心理学空间dvv-|T2q C

在此出现一个问题:逆投资所选择的对象为何?我们应该注意到,逆投资的结果是将一个表象维持在产生欲力能量的系统之内。因此,它是对前意识-意识系统中某个元素的投资,以便阻止被抑制的表象在其位置上窜出。被逆投资的元素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质:它可能是无意识表象的一个单纯衍生物(替代形成[物] ,例如:恐惧症中的动物是一个特别受到提防的对象,并且被用来维持对无意识欲望与相关幻想的抑制),或是与此表象直接对立的一个元素(反应形成[物],例如:一个母亲对其子女过分的关切隐藏着侵略的欲望;洁癖的产生是为了对抗肛门倾向)。

l+^z6d,V0

g(mt9R9t5oZ;x0

.Ub I6[4Is*v0心理学空间2{%eBiU^;i {

此外,和表象一样,某种情境、行为、人格特征等,也都可能受到逆投资;其目标也都是尽可能恒常地维持抑制。就此而言,逆投资的观念便涵盖了自我防御这个动力观念的经济面向,它解释了佛洛伊德形容为“同时受到两方面维持”之症状的稳定性。无意识欲望之不减性对立着自我防御结构相对的刚硬性,而后者需要持续地消耗能量。心理学空间,~1k{)|dw5S

心理学空间#To0H,N D

心理学空间D(j8K4WR ZPf$pU

心理学空间G1v,k+i*K&k#q

逆投资的观念并非只能应用在无意识系统与前意识系统的边界。佛洛伊德在抑制理论中首先提出的逆投资,也出现在许多防御作业中:如,隔离、回溯性取消、以现实作为防御等。在这些防御作业或在注意力机制及区辨性思维中,逆投资也作用于前意识-意识系统内部。

0\ F3f;}_JZ0心理学空间LUj _Uk `7NA%G_

J7AqN:y8Nw} z:z0心理学空间E XqB8^D%_Ri

最后,在生命体与其周遭关系的架构下,佛洛伊德曾借助逆投资的观念,说明面对破坏刺激防护(疼痛、创伤)的外部能量涌入时所产生的防御反应。此时生命体会不惜藉由减少活动,以动员其内部能量来形成一道防护墙,以便预防或局限外部刺激的涌入。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Modern Conflict Theory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从地形说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