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肿瘤君┃像管理生活一样管理死亡
时间:2015年09月07日|1625次浏览|1次赞

文/应飞

 

曾经和朋友们讨论过死亡,大意是如果自己只余一个月的寿命,会怎样安排最后的日子。大家的答案各有奇葩,但有一点相同之处,就是都会为家人及挚友做些安排,仿佛死亡只是一场没有归途的旅行,如同暗夜里急驰在漠漠荒原上的列车,平静如潮水起伏,无穷无尽。

 

然而那是在假设的情况下,没有致命危机猝然降临带来的惊慌与恐惧,没有生命即将燃尽的绝望,我们的考虑,自然都是圆满而理性的。

 

可是熊顿不同。遭遇失恋、失业、急病一连串打击的她,尽管内心郁闷酸楚,却连做的梦都是彪悍勇猛的,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似乎也不担忧病情的真相,一门心思只是盼望获得帅气的梁医生的好感,不惜做一些很奇怪的事情。但更奇怪的是,熊顿在前半部影片中的行为,例如在男友亲戚的婚礼上捣乱,发现男友移情别恋时顶着桌子逃跑,对上司的批评发飙,似乎“二”得可笑,让人觉得如同小孩一般;但在几乎都是绝症的病友中间,在紧张窒闷的病区气氛里,她的夸张行为却给人带来阳光般的灿烂温暖。

 

因为只有在绝境里,才更能展现人格的魅力。所有的浮华都会被死亡涤尽,留下的是一个人最为纯粹的本质。

 

熊顿是单纯、善良而美好的,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为之努力和追求。而她最为可贵的一点,是对于任何困境都勇于承认和接纳,并努力在困境中寻找转化为顺境的可能。这种纯粹的、本质的思考模式始终充盈在她的生活中,使她能够在失恋后期待新的恋情,在失业后期待朋友的支持,在病倒后幻想一份新的爱情,她似乎总能在逆境里宣布:是的,困难,我看到你了,我很难过,但我还看到了希望,我要和希望在一起,那么拜拜了,困难~~

 

即便二次病发入院,确定自己已无生机,她也没有以泪洗面,终日惶惶,却仍是平静地与家人、好友,甚至活着的自己告别,她赠送给梁医生那团对她意义重大的毛线,暗藏表白与祝福;她留言试图与吵翻的艾米重归于好;她与妈妈依偎在一起说悄悄话;她为自己录下葬礼时要说的话——她的泪水与遗憾无时无刻不在,却又丝毫没有绝望与干枯,我们能够回忆起来的,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她的笑容与狡黠。她的生命定格在30岁,她的影响却真的如同蝴蝶效应,在世间留下了久久不会消散的印记。

 

于是我开始思考一个严肃但似乎非常必要的问题,我们如何在生前管理自己的死亡?

 

首先,我们不必避讳谈及死亡。从狭义上讲,任何生命体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从出生开始,就一步步接近死亡,死亡只是生命的一种状态。从广义上讲,整个生态环境循环不息,生命体存活时是独立的,死亡后,就融入大自然,成为四散的无机物。有位朋友曾有幸近距离看到“天葬”,那种对于生与死的透彻理解,深邃悠远,观之内心震动。

 

死亡是没有神秘感的,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曾说:“死亡,是每一个诞生在光线之中的人的共同命运。”既然如此,思考它、探索它,也就相当于思考生命的意义。当我们将死亡坦然地当作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当它猝然来临,我们心理上受到的冲击,会大为减轻。

 

这种“减轻”的作用在于,我们依然会悲痛、哀伤,却不容易沉溺,那么在最后的时刻,我们还能从容地作出一些安排,平静地面对家人,将死亡带给亲朋好友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其次,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生活。许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身体底子好,熬夜、过度饮酒、饮食不规律,怎么方便怎么来,殊不知,这些糟糕的生活方式,很可能会成为各种致病基因的诱因。

 

每个人的基因里面,暗含着多少疾病的DNA片断,往往不得而知,有时这些疾病,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发作,但一旦出现诱因,就很容易爆发出来。所以,合理生活,作息规律,是降低发病风险的基础。

 

其三,我们需要定期体检。相对意外而言,大部分疾病在萌芽状态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现在的医学检查手段也较为多样,如果能够在体检中发现疾病的早期隐患,并做进一步筛查,悲剧也许会减少许多。

 

其四,我们需要及时清理烦恼。压力和情绪对于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每天处在不同的社会角色里,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事件,免不了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果这些情绪没有被及时清理,就会沉淀下来,累积起来,导致精神压力越来越重。所以,适当的放松方式,比如旅游、适当购物、找好友倾诉、写日记等等,都是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果发现这些方法都没用,或者经常失眠,或心情经常低落,处理事情也变得力不从心,或者出现反复的胃痛、腹泻、肩背酸痛、胸口烦闷,却又查不出病因的,医生判断属于心理原因导致的,可能就要立即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科医生的帮助了。

 

当我们能够像管理日常生活一样管理死亡,也许我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命长度都会获得提升吧。

 

总之,我们都要好好活着,向生命致敬,向熊顿致敬!

标签: 心理  心理咨询  电影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