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没有效果怎么办
时间:2016年02月18日|1809次浏览

文/应飞新手九问之五

我们一般将首次咨询称为“初始访谈”,咨询师会至少做两件事:一是评估来访者目前的状态是否适合咨询,是否仅是一般心理问题;二是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关注来访者的情绪。因此,来访者至少可以在咨询过程中获得评估及疏泄情绪的机会。

然而,尽管来访者能从中获益,但这仅仅是狭义的咨询效果,即咨询可能为来访者带来咨询前没有的体验甚至是变化。而咨访双方关注的,通常是广义的咨询效果,即:双方协商的、来访者想要的、咨询师评估有可行性的咨询目标。

在想像中,协商确定咨询目标似乎非常简单,但在实践中,这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从咨询目标的两个特性说起。

一是模糊特性。大部分来访者在咨询之初提出的目标,看上去十分明确,其实极为模糊。比如:希望让孩子自律一些、希望夫妻关系能够和缓一些、希望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离婚、内心苦闷希望心情变得好一些、希望睡眠能够得到改善、希望自己与别人相处得更好、希望自己获得成长,等等等等。有时甚至只是发生了应激事件,希望找咨询师聊一聊。还有一口气提出三四个目标的。

二是易变特性。我们已经知道,有时来访者提出的问题或症状,只是浮于表面的,随着咨询的一步步迈进,来访者慢慢会明白真正重要的并不是这些问题或症状,也慢慢接近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或者内心视野的盲区。比如“希望让孩子自律一些”,随着来访者的讲述,可能就会变化为“如何克制自己的焦虑,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还可能变化为“如何请爱人加入孩子的管教”,也可能变化为“如何增加夫妻单独相处的机会”……

对于咨询师来说,评估与确定咨询目标,是一直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有时来访者还会不自觉地干扰或阻抗。而有趣的是,有时一旦来访者真的确定了自己想要什么,咨询可能也就接近尾声。

基于以上特性,咨询效果的评定变得极为复杂,对于新手咨询师而言,也许会认为评定的唯一标准是来访者下次还来不来。但显然不是,这在下一篇文章中会谈到。本文着重要谈的,是来访者究竟因何而愿意持续咨询进程。

来访者不来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但持续来的原因可能只有一个——来访者对实现咨询效果抱有期待。

这和咨询师表现出的专业程度有关,可能也和咨访双方匹配度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咨询师能够让来访者“看到”一些什么。

第一,让来访者看到咨询师对于咨询效果的重视。

重视,并不只表现在咨询师不断与来访者澄清、具体化咨询目标,还在于咨询师敢于说“不”。对于过于模糊,或者实现可能性太低的目标,咨询师毫不推托,如实、委婉但坚持地表达自己无能为力,反而能给来访者带来安全感。来看两个对话:

来访者:我已经说了这么多,你还不能告诉我怎么做吗?

咨询师:我知道的信息还太少,你能再多说一些吗?

在这句回应中,似乎存在着一种假设:只要咨询师知道足够多的信息,就可以指点来访者怎么做。事实上咨询师未必这么想,可能只是觉得自己暂时无法给出有效建议,希望从来访者进一步的叙述中找出切入点。但在来访者的角度,TA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说得足够多,咨询师并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在拖延时间而已。甚至,一些敏感的来访者,可能会觉得咨询师是在推卸责任,好像是因为自己说得太少,咨询师才没有办法似的。

 

咨询师:是的,我也不知道你该怎么做,这真是一个难题。你已经告诉了我不少信息,可我还是想更全面地了解你,也许说着说着,我们能够找出一些线索,你愿意和我一起试试吗?

在这句回应中,首先咨询师坦承自己无法直接给出答案,其次,承认来访者的努力,即已经讲述了不少信息,最后,表达了一种希望,可能会在后续谈话中找到线索,并且更重要的是,那是和来访者一起寻找,既强调了咨询中的“合作”,又暗示来访者本身是有力量的,如果找到了解决方法,大部分也是来访者自己的功劳。

当咨询师真诚地拒绝自己做不到的部分,承诺可以做到的部分,那恰恰是对咨询效果的重视,以及对来访者的尊重和信任。

第二,让来访者不断看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变化。

前文说到“狭义的咨询效果”,呈现它也是有作用的。咨询必定可以给来访者带来变化,哪怕这些变化非常微小,对于来访者来说,依然是进步。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去发现、甚至寻找它们。再来看一个对话:

来访者:我觉得咨询好像没有什么效果,白花钱了。

咨询师:是吗,可我看到了你的一些变化哦,想知道吗?

来访者:你说说。

咨询师:以前你不太愿意去理发,可上一次听你说,你主动去理发了。还有,以前你在家里随处乱扔东西,可刚才你说你出门前整理了一下客厅,你爸爸还夸你了。好像还有,你爸爸说你现在偶尔会主动提个垃圾袋下楼了。

来访者:嗯。最近心情好了些。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有时一些微小的变化,虽然不是最终的咨询目标,但只要和咨询目标相关,依然会增加来访者的信心。毕竟,每一个人心中,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咨询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布置家庭作业,来促使来访者自己寻找甚至主动进行“咨询前改变”。也许在咨询前期,需要咨询师去发现、引导、强化那些微弱的变化,但到了咨询后期,来访者将会习惯将关注点扩大一些,既注意到自己的失败和糟糕,也注意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这本就该是来访者的自生长能力啊。

当咨询师有勇气、不回避谈论无效的咨询目标,不断澄清并具体化有效目标,重视并鼓励呈现来访者的变化,咨询没有效果?怎么可能。


-----更多心理咨询相关原创文章,欢迎移步个人公众号“喵心理”:flymiao77-----

标签: 心理咨询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