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誉王殿下的一封回信
时间:2016年01月04日|1899次浏览|1次赞

文/应飞


誉王来信——

    树洞,你好!在夺嫡之战中,本王一败涂地,现在幽居之际,看月光隐隐,浮在监牢黑空之上,突然悲从中来。想本王当初,也是深怀圣恩,父皇一直宠爱器重,七珠亲王之贤,闻于天下,为何如今却是跌落尘泥,父皇视我如芥,我视父皇为仇,兄弟之谊,一朝而断,王图霸业,尽归于死。九安山兵败之时,我在父皇面前如癫如狂,愧悔心痛,怒愤交加,语锋如刀。而今思之,竟心惊不已,何至于此?何至于此?故歃血为法,将此信寄于后世,万望解答本王之惑,何错之有?何至于此?


————我是跨越时空的分割线————


誉王殿下:

你好!

来信收悉,一时扼腕,想君一代贤王,左有皇后扶持,右有般弱辅佐,后又有夏江相助,更曾有朝中诸大臣拥戴,皇帝更视你为储君备选,最后竟沦落至此,实在唏嘘不已,也有一些话不吐不快,冒犯之处,尚请宽宥。

殿下自小聪慧颖悟,心志坚定,杀伐果断,应对迅捷,确有王者之风,对下属多次护短,对贤者求之若渴,拳拳之意,感人肺腑。然而,从根本上说,有几件事,殿下疏忽了。

其一,殿下未明“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皇位,是殿下大志,然而,皇位所代表的是天下,殿下获得皇位之后,应当如何,是否想过?当年祈王为太子,虽还未在皇位之上,却已视天下为己任,整顿朝纲,肃清吏治,远击外虏,近献诤言,他要的是整个国家蒸蒸日上,而不是自己的一得一失。着眼点高了,心胸格局就会不同,心胸格局不同了,在意的人和事,说的话做的行为,都会不同。

在现代心理学概念中,一个有趣的理论叫作“自我预言的实现”,它通过经典实验说明,我们在心里认定自己是什么样子,我们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祈王已在心中认定自己是未来的君主,所以,他珍视自己的国家,无论何时都不会做出有损于朝纲民生的事情。

而你呢?私炮坊一案,你为扳倒太子,竟狠心炸掉作坊,数十条人命,民怨沸腾,你却毫不在意,津津乐道于太子的倒台。殿下啊,你仔细想一想,就是因为你内心压根不相信自己会坐上皇位,压根就不相信天下会是你的,所以你才无所谓那些百姓的死活。那倒未必全是狠毒,而是事不关己罢了。

其实太子和你是一样的人。你们内心都有强烈的不自信,总觉得皇位不是自己的,整天考虑的都是怎么防备别人来抢,却从未放心思到治理国家上来。

而祈王,从来就没争过什么,也不需要再争,他认定自己是君主以后,通过自己的言行,使身边的人和整个大环境都成为他的拥趸,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其二,殿下未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般弱以璇玑公主遗属之力,建立了情报网,可惜,殿下似乎从未有全局观,总是孤立地看待表面情报,而没有着眼全局、纵向分析的意识。比如,梅长苏是个什么样的人,殿下可曾细究过?你固然是摆出一付求贤的样子,可是,整天往人家家里送那些贵重物品,屡次被拒绝还没有察觉自己分明就是不曾走心,人家江左盟盟主,会在意金石玉器吗?人家有偌大的江湖势力,眼界会低到一个区区谋士之位吗?在这点上,殿下却是太自信了,以为凭七珠亲王的身份,只要略显姿态,任谁都会归到你的麾下。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很好地阐明了像梅长苏这样的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已是当下精神层面的追求了。就算殿下不知道他想实现什么,但至少可以尊重一下人家的境界吧。你以国士待之,人自以国士待你。殿下没有真诚之心,又何怨人家没有真诚待你呢。

梅长苏布局缜密,时常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靠的是精细的情报分析,以及站到至高点上的全局意识。他从不求一时之胜,求的是因势而动,赢得长远,殿下却总是囿于眼前之利。就以殿下最后的举兵一击来说,五万精兵对战三千禁军,又是秘袭,本是铁定的大胜之局,最后竟然惨败,殿下大喊“怎么可能输”,我也是憾之极矣。请问殿下,你是否考虑过以下问题:一是九安山地势如何,布防优势在哪,据险而守之地在哪;二是在突发状况下,以梅长苏的谋略,可以想到的资源有哪些,是否可以截断;三是蒙挚率领的禁军战力极强,但毕竟人少,将战线尽可能地拉长,各个击破,而不仅仅是正面强攻;四是在春猎之前,是否可派滑族人或府兵死士埋伏于九安山上,伺机发难;五是保密措施如何做,一旦事成,朝中官员如何安置,如何在最短时间稳住局势……等等等等,如果殿下想的只是怎么干掉障碍,那反倒一叶障目,只看得到自己的兵力优势,而丝毫没有想到去获得全面的情报以及进行精密布局了。

其三,殿下未明“父母之爱,重于泰山”。

虽说史书上常说“天家无父子”,可殿下成人以来,皇帝对你的期许和宠爱是显而易见的,即便最后因私炮坊案事发、勾结悬镜司被识破,严重触到了皇帝的底线,却仍是对你放了一马,未动殿下根本。殿下明知大势已去,却在般弱几句挑拨之下,将心中的猜疑和不满发作出来,认为皇帝从来就将你当作棋子,从来就没有属意你继承皇位。当这些情绪包裹着你,你的判断力也失去了。

在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中,“投射”被作为一个重要的防御机制而提出。它通常是人们内心想法的外化,像一支箭一样射到对方身上,将那种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观点放到别人身上,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殿下内心将旁人视作棋子,也担心别人将你视作棋子,于是,一旦有所引发,殿下就认定了皇帝的无情与刻薄。但实际上,只要在情绪中稳一稳,等平静下来,也许理智就会回来了。毕竟,你曾是那么聪慧。

正如俗语所说“成功从来不是偶然”,那么,“失败从来也不是偶然”,若人生能够回溯,不知殿下将会何为?

标签: style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