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着死这一件事情——读《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一)
时间:2016年06月14日|2012次浏览|1次赞

“从读大二那年的七月起,直到次年一月,多崎作几乎只想着死这一件事。”


翻开这本书,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句话,关于死亡。

---------------------

“作没有尝试自杀,或许是因为死的念头太纯粹太强烈,与之相配的死亡方式无法在内心世界呈现出具体的意象。”


看到这里,我会觉得,没有尝试,是对的。因为,对于那些死掉的生命,死亡留下的的痕迹,不仅不会很久,而且全然不会呈现出一个人想要表达的那种更为强烈的意象。恰恰相反的,是那些没有死去的人,以一些强烈的姿态,在表达着自己的内心。

----------------------

“也许那时死去就好了,多崎作常常想。那样的话,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了。那似乎是件诱人的事。眼前这个世界不存在了,这里被视为现实的东西变得不再真实。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已然不复存在,同样,这个世界对自己来说也将不复存在。”


到这里,关于自杀,村上说出了那个部分

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已然不复存在,同样,这个世界对自己来说也将不复存在”。


确实,对每个想把自己干掉的人来说,把自己干掉的同时,也是把这个世界干掉


因为实在没有办法与这个世界抗衡了,所以,只有把自己结束掉,以此来控制这个世界的存在,在自己这里的存在,而不是现实存在与否。


或者,实在没有办法让自己变得对自己满意,所以,把自己结束掉,连带那个让自己无法快乐起来的世界。


有些像是孩子,蒙住自己的眼睛,然后恐惧的东西就看不见了。虽然这样比喻,有些大题小做,但是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的,只是到底是眼睛,还是整个的自己。

-----------------------

多崎作的死,这个念头的起因,是曾经的五人小组,其余四人彻底与他莫名绝交。


绝交,这样的事情,孩子们经常做。绝交之后,还会复合,分分合合惯了的人,不会觉得是多么大的一件事情。


然而,成年的过程中,似乎我们对于绝交的耐受能力,越来越差。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少用“绝交”这样的字眼。


不用这个字,是因为知道,它会伤人。知道,有些人,离开了不会回来。更因为知道,关系,不容易,尤其是一份珍贵的关系,充满着友情、爱情、亲情的关系。


所以,大二才发生的绝交事件,让多崎作产生了只想着死的状态。


也许是太过年轻,所以那四人,只是当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便没有任何解释的一致行动了。而多崎作,则因这一致的决绝来得如此的蓦然并且强烈,痛苦的无法承受。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是关系的断裂,还有对于发生的所有的事情的怀疑。没有缘由,便会猜度。从对这个行动的猜度,到曾经的五人之间那么美好的感情和记忆的质疑。


美好的过往,不是不能相信,而是若相信,当下的断裂,便是地狱一样的存在。

-----------------------

质疑,最后的对象,便是自己。自己到底对于他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过往的快乐,是否也是自己的想象?

于是,质疑之外,开始嘲讽:那么简单的相信和快乐,是多么的可笑?


米兰昆德拉写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十多年前读的时候,很困惑。明明是重得无以复加,为何要用“轻”来表达?几年前再读的时候,明白了那个轻和重。


最重,是不能承受的轻。


因为轻,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承受。


所以,多崎作的生命,在那一刻,被“绝交”宣判了死亡。轻飘飘地不见不谈,仿佛一切的过去就变成了空气,似乎是很简单,但是被宣判的人内心激起的一切否定,却重得无法承受。


这个世界里面那些同样想着死的人,一半感觉到的是重,无法承受的重,以至于要用死来解脱,而另一半的人,则是觉得太轻,太轻,轻的活着感觉不到自己的分量。


多崎作的分量,在被绝交的时候,也一起失去了吧?


本公众号的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联系kaye-psy@qq.com。如需了解本人专业背景及心理咨询联系信息,请在公众号内查看。

原文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cyNjkwOQ==&mid=401893491&idx=1&sn=5f6c163b9783569a20ed4b9d3aeac0e4&scene=5&srcid=0329rapE7oHeLwCSKCOPwRv3#rd


标签: 色彩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