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记忆是提高思维效率的方法
时间:2014年02月22日|2120次浏览

    假如棋盘上你有一马一象和王,对手只有一个单王,你能不能将死对方?这就是经典的马象擒单王的残局,在正确的策略指导下你一定可以将死对方。
    但是,如果你没学过正确处理此残局的理论,而你在实战中刚巧遇到这种局面,很可能花费一两个小时都无法擒王,除非你的思维能力比世界棋后还要高,或者对手的水平远远比你要低。2013年国际棋联女子大奖赛日内瓦站比赛中,时任棋后乌什尼娜对俄罗斯棋手吉尔娅,最后进入了这个残局。执白的棋后多花费了50个回合,还没将死黑王,按照规则判为和棋。很多棋迷为此嘲笑乌什尼娜不配棋后的称号,因为连小棋童可能都会的残局她都不会!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乌什尼娜的问题出在记忆上。很难想象她没学过这一残局,也许她多年以前学过,但在实战中太长时间没有用到,结果给遗忘了。可见,正确思维的效果要建立在一定的正确记忆之上。
    最近媒体报道,由于英国中学生的成绩普遍不佳,远远不及上海的中学生,英国教育部次官将于下个星期率领一个由学校校长和教育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前往上海,考察中国学生获得成功的原因。
    我们作为接触过中西方两种教育体制的人,知道造成中小学阶段两国的差异在哪里:英美中小学生该记的东西记得太少,中国的学生不该记的东西记得太多。
    举例来说:中国学生从小就熟记了乘法口诀表,从此终身受益;而英语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口诀,能否记住个位数的乘积全看个人的努力和天分。于是,在相关的数学问题上思维效率就反映出来了。有人说这种死记硬背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在是以偏概全的错误观点。在这种低级计算中需要什么创造性思维?如果连这都算不对,更高级的创造靠谱吗?
    但我也得说,一些不需要或不应该记忆的东西,我们的学生记得太多,这才是影响创造力的心理因素。对于没有严密科学依据或逻辑定论的东西,不应该死记。极端的例子是:当年有首歌,其中有段歌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嗨,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就是好!……”这就是强迫让你记忆不该记的东西。当一种描述固化成了隐性记忆,你就很难再重新思考了,在这个问题上的创造性思维就丧失了。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教育传统既不应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要仔细分析,特别是运用心理科学的成果来分析研究,汇各家之长,造福于我们的子孙。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