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理疾病的分类
作者: 郑希付 / 28390次阅读 时间: 2008年10月01日
标签: 临床表现 心理疾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g'HS"~!d HLq!I;?0t

8M:Kaiu5w n0第八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心理障碍
(bj"WL.~LF)@_0在西方社会,某些情形下使用某种物质来改变情绪或行为,一般来说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如饮酒娱乐(很多成年人都会参加的)、以咖啡或茶的形式引用咖啡因或茶精(兴奋剂)。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某种文化背景下,饮酒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然而在另外一种文化背景下,通过使用各种非法物质来改变情绪的做法也是社会所可接受的。另外,某些精神活性物质可作为医学用途来缓解疼痛、减缓压力或改变食欲等。
Q&Jh)V-h.DC0心理学空间;ckrR%rX$X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心理障碍(psychoactive substance use disorder),即由于精神活性物质的无规律使用或滥用导致行为或心理出现适应不良的变化和症状。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是不被接受的。例如,由于过度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而导致持续性、周期性出现社会、工作、心理或生理问题,尽管情况会变的更糟,而且还会因这些活性物质使用的停止或量的减少而出现严重的戒断综合症,但使用者仍会继续下去。此种情况即构成心理障碍。下面将具体介绍有关概念和几种常见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心理障碍及其矫治方法。心理学空间 h9kt/[ B6k {0{
心理学空间q+JKOrQ
一、基本概念
B8Y'^`,tA#@\0心理学空间"LP"@j#lE
(一)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心理学空间[+Ko hO] {

.q{4g/Y1sfXd0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基本特征是出现一组认知、行为和心理上的症状,这些症状表明个体对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量的控制能力减弱,尽管这些物质的使用会带来不良后果,但个体仍会继续使用。依赖根据程度有轻度、中度或重度,依赖综合征有戒断状态(withdrawal)和耐受性(tolerance)等。其典型特征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S7_5x@3r6{5E e Vt0
M2Cj(I KV%El6w,d([0(1)一旦开始使用精神活性物质,随时间的延续,患者对精神活性物质的需求量比起初会更大,依赖的时间会更长。
E,on m*~0
8NF Ae^0(2)一旦过量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再减少或控制使用量是不可能的。心理学空间iF#e^ S`)@7Y
心理学空间-sr/SCe9h+x
(3)为获取精神活性物质,个体将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得到的途径,甚至会偷窃。心理学空间 T1q;eP)scv8M8l6ER}

M?$|-i"Q)Z0(4)为履行主要的社会角色(如工作、学习),个体会遭受戒断症状或中毒现象。
f4m.}Ol_i0心理学空间Oy#x_ X/z#rj[*U N/H
(5)由于使用了这些物质,个体会减少参加重要的社会、工作或娱乐活动,甚至完全取消。心理学空间 f%K]:djD2^B"WG
心理学空间fu)c1B yX
(6)由于长久地过量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会导致各种社会、心理和生理问题,并因继续使用而使问题加重。
$lvyz$|@p0
P Y$Zv!s`4Rq0B\ A0(7)继续使用同量的物质,个体的耐受性将显著降低,即为达到同等程度的心理期望效果,个体必须加大活性物质的使用量。
tx7X3Nq7Rq0
j c-A0rSd:x4G0(8)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当停止或减量使用时会出现明显的戒断综合征。
PC @ L&c:Nf^!z8w O.f0
^Ios:p`+r5w6D F$F.@0(9)当出现戒断综合征后,个体再继续使用活性物质则是为了缓解或避免综合征的出现。只要符合以上特征中的一部分,即可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心理学空间e K"eo@p

`elyx.{#W%]%Hw6By0(二)精神活性物质滥用(psychoactive substance abuse)
f9Ys5nz'iDzn9s0心理学空间v`E2~o)E V9`j
当不能被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时,则可被归为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其特征是:(1)尽管了解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已导致了社会、工作、心理或生理问题,并会因继续使用而使情况更糟,但使用者仍不会停止;(2)在已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情况下个体仍继续使用。这些症状至少持续一个月或在更长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
*zy*zM9c9_1v+x0
u#IPxo^/E1qc0(三)戒断状态心理学空间v3zq|*d)zm
心理学空间]7J$j!hDL
戒断状态是指停止使用或减少使用活性物质后所出现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心理学空间1}@O,B1IIO
心理学空间W1D_mQ+ii(m
(四)耐受性心理学空间XC c5k@^w
心理学空间u Q2u~ y
耐受性是指使用者为了达到所期望的活性物质使用后的心理效果,必须加大活性物质的使用量。心理学空间+u:q6T7Pf~b'rNh
心理学空间] v4y$dxK P[0].g
二、精神活性物质分类
F bs]/Xj3YH&H0
o3T^V3U0依赖和滥用的精神活性物质有九类:(1)酒精;(2)苯丙胺或拟交感神经药品;(3)大麻;(4)可卡因;(5)致幻剂;(6)吸入剂;(7)阿片样物质;(8)苯环己哌啶;(9)镇静剂、安眠剂、抗焦虑药。心理学空间Z0J OS)NJ8u
心理学空间3AbJQ!Q*[&v$e
其中酒精和镇静剂、安眠剂、抗焦虑药具有相似的特征,同属于镇静剂;可卡因和苯丙胺或拟交感神经药品具有相似的特征,同属于兴奋剂;致幻剂和苯环己哌啶具有相似的特征,属于致幻剂。这些物质的过量摄入或滥用,会导致各种器质性心理综合征,如表8-2所示。心理学空间 WW8f u/DH

njFRiI`0表8-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器质性心理综合征(引自DSM-III-R)
9W:Q:w8~1^)cl]E0心理学空间Man.rgM@K2P4O)}
       中毒 戒断 谵妄 戒除性谵妄 妄想障碍 情绪障碍 其他综合征
]v5f7H%{Mg ~0酒精      ×  ×      ×                1
} ?w Tf8M0苯丙胺类    ×  ×  ×         ×
*WR8E;U-Y'U!fp0咖啡因     ×心理学空间0j/A9u&^Lk+z4v#G
大麻      ×               ×心理学空间W e"a$IR$@
可卡因     ×  ×  ×         ×
+o@0Bj)?d.f O0致幻剂     ×               ×    ×     2
YF;AK'v'B)\Xu0吸入剂     ×心理学空间|?o`c"o%pa[E
尼古丁        ×心理学空间Nr.}7j1z!z_%]'B
阿片类     ×  ×心理学空间2v2z k Hlj` X
苯环己哌啶   ×     ×         ×    ×     3
yr9M?`!DZ%\} c0镇静剂、安眠剂 ×  ×      ×                4心理学空间&^ o\1\7o
和抗焦虑药心理学空间usb E0r
心理学空间W4Jk8Qbf"[4}BO
注:心理学空间(F#VA:kU(Mt l$e S
1代表酒精所致的特异性中毒、幻觉性精神病、遗忘障碍和痴呆;心理学空间NY O zR&AJ;j)e
2代表后幻觉性感知障碍;心理学空间o2A"MU*dq1[`V s ~
3代表由苯环己哌啶所致的器质性心理障碍;
p-}qa kF c04代表镇静性遗忘障碍。
s'd1ZdO*Xd+]U&Em0心理学空间@H0C ?Qh
三、常见的物质依赖
&dw-Y/i0?w/[0
Y/Wi'\&H3C*j#GB.w8Y0(一)酒精依赖和滥用心理学空间.z(Rr3LO.K9r,E
心理学空间'Na!p$|o-tPK
酒精依赖和滥用(alcohol dependence and abuse)引起的器质性心理疾病包括如下七种。心理学空间 AZ"L%Rj#Nq@'W#X
心理学空间)sq cmP eh
(1)酒精中毒(alcohol intoxication),即由于近期酒精的摄入而出现行为适应不良的现象,如攻击性、易激惹、注意损害、情绪低落等各种社会或职业性功能损害。
9Bm}w3DLk0
s^Nqd \S0(2)反应性醉酒症(alcohol idiosyncratic intoxication), 即由于近期饮酒过度而体力不胜所引起的行为的显著变化,如一个性情温和的人过度饮酒一周后会变得具有攻击性,亦称为病理性醉酒(pathological intoxication)。心理学空间vt"j qA's

_4P@"[o*j%to0(3)简单的酒精戒断症状(uncomplicated alcohol withdrawal),即当一个人饮酒几天或更长时间后,由于停止或量的减少所导致的手或舌头的颤抖、呕吐、血压升高、焦虑、暂时性幻觉等典型性症状。心理学空间@K} z GJwv&Ds%C F
心理学空间OK|2d[,~*b
(4)酒精戒断性谵妄(alcohol withdrawal delirium),在停止或减少酒精的摄入后,通常在一周内所出现的谵妄,如心动过速、出汗等,也称谵妄震颤(delirium tremens)。
$Xc1p8DE,Cu\0
S_x fEe4]B0(5)酒精幻觉症(alcohol hallucinosis),即已产生酒精依赖的个体在停止或减少酒精使用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通常是两天内)所出现的器质性幻觉,如幻视或幻听。
3Mj_aHt0
/P6V#G$m#dl d_0(6)酒精所致遗忘障碍(alcohol amnestic disorder),长期过度的酒精摄入导致维生素缺乏而引起的遗忘综合征。心理学空间ab.J4[%N~n$ro:}

w? h2Hl5`Ljg0(7)酒精中毒所导致的痴呆(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alcoholism),由于长久过度的饮酒后所出现的痴呆障碍,且是出现在停止使用酒精至少三周后。心理学空间9CK%Y%g1_.L0i
心理学空间 igTj p8E
21~34岁是饮酒量高发的年龄段,据DSM-III的标准,有大约13%的美国人曾有酒精依赖的历史。心理学空间] ii-B-`)HT|
心理学空间{ f X!C \h
(二)烟草依赖心理学空间k |(o@/cao:[7~

v'M^M S$MI)z1X0烟草依赖(nicotine dependence)导致的心理障碍主要是尼古丁戒断综合征(nicotine withdrawal),即在长久、过度使用含有尼古丁成分的物质(如香烟、雪茄或咀嚼烟草)后,突然停止或减量使用所导致的戒断综合症状,如渴求尼古丁、易激惹、情绪低落、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烦躁不安、心率降低和食欲大增。重度吸烟者可能在无烟的两个小时内就可显现情绪或行为的改变;在停用后的第一天对尼古丁的渴求度达到顶峰,接下来或几天后有下降趋势。据DSM-III-R,成年人中吸烟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在青少年中无性别差异。
OlTo P"sk0心理学空间7^/M'HM p^U
(三)阿片类依赖和滥用心理学空间k!L#b a'nEk

*`F'WW`0l|0阿片类依赖和滥用(opioid dependence and abuse)引起的器质性心理疾病有以下两种。心理学空间MS;U.w)Q+MGgt*s

)`/dFX4f-PP D0(1)阿片类中毒(opioid intoxication)。由于近期使用阿片类物质所出现的适应性不良的行为和有关神经系统的症状,出现于使用后2~5分钟内,且包括10~30分钟的精神欣快状,随后视所食阿片的种类和剂量而定,会出现更长久的烦躁不安或无故生气。
I%At-~&G7~3`&Y0心理学空间$s_An4L&u
(2)阿片类戒断综合征(opioid withdrawal),即由于停用或减用所出现的典型性戒断综合征,如流泪、流鼻涕、竖毛、腹泻、打哈欠、心动过速和失眠。阿片类物质包括海洛因和吗啡因,及其类似于吗啡因作用的合成物质(如麻醉剂、止咳剂,它们通过阿片类受体起作用)。据DSM-III,大约有0.7%的人有过阿片类依赖和滥用历史。
-c-}%c}f0
(};eq8D-_ M0(四)大麻类依赖和滥用心理学空间/zMJ-m$p,x],tJ
心理学空间*e;S#|qO Y.jz!_ W4y
大麻类依赖和滥用(cannabis dependence and abuse)导致的器质性心理障碍有两种。心理学空间?3~c4DQq#J&c
心理学空间I!o#BjGh.o
(1)大麻类中毒(cannabis intoxication)。由于近期使用大麻类会导致出现适应性不良的行为和各种生理症状,如欣快、焦虑、怀疑、时间延缓感(如患者会感到5分钟似1小时那么长)和社交退缩。在对大麻没有耐受性的人身上还会出现不适宜的大笑、恐慌和烦躁不安。心理学空间"y]1k&\ k|-^fG(S

e"` X_L(Uw!EK&e0(2)大麻类所致的妄想障碍(cannabis delusional disorder)。使用大麻类物质后立即出现类似受迫害妄想型的器质性妄想综合征。在美国常见的大麻类物质有大麻、大麻制剂和四氢大麻酚(THC),其中所含的精神活性物质可被吸入或混合食物食入。据DSM-III, 有4%的成年人曾有过大麻类依赖和滥用的历史。心理学空间 G V9z^7b9R| f2fB
心理学空间A/^G(p8c
四、矫治方法
^+Y6B~ R2R:^0心理学空间 b"y'Q5[(D[p
物质依赖的治疗因其种类不同而不同,治疗目标是要解决生理依赖、心理依赖和社会功能康复三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治疗过程包括脱瘾和康复两个阶段。脱瘾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动员成瘾个体积极接受戒毒治疗,使之解脱滥用毒品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达到摆脱毒品的目的。国际上现行脱瘾方法多采用药物疗法,以减轻个体的戒断综合征,减少死亡率。各国使用的方法各不相同,我国的治疗方法包括美沙酮短期脱瘾治疗(14~20日)、α2 受体激动剂可乐定的10日快速脱瘾方案和阿片递减脱瘾治疗。康复阶段的治疗目的在于巩固脱瘾的成效,防止复发,以期最终走向社会。康复期为时较长,需要医疗和心理的双重康复与干预,国际上对脱瘾后吸毒人员的康复设置了许多类型的康复设施,如缅甸的社会支持中心、新加坡的寄宿康复中心等。我国近来对戒毒康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现时已对反复吸毒者采取劳动康复矫正措施,而且已开始与国外TC机构携手合作,以建立适合国情的TC机构。所谓TC(therapeutic community)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住宿康复机构,它是在结构严密的生活环境中,发挥友伴间的团结互助、各尽其责,以严格批评和互相促进的精神来培育个体诚实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作风。
.c] ^-L@0本章摘要
| A;^#D2m+f6k.pr M0
v)YcaD I!?0要保持身心健康,除了要预防身体疾病外,也不应忽视心理疾病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心理疾病是相对于身体疾病来说的。后者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多可通过药物来缓解;前者多是无形的心理痛苦,一般是药物所不能缓解的。心理疾病虽是内在的,但还是可通过一定的标准如统计学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等来区分。重视心理健康,就要对心理疾病作出诊断,DSM的五轴评估系统可对心理疾病症状作出全方位的评价。随着对心理疾病认识的深化,其可识别的种类在不断增加,目前已有近三百种疾病的诊断标准。DSM-IV描述了十七种主要的疾病类别,主要有焦虑性心理障碍、情绪障碍、精神分裂症、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及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障碍和物质依赖。这些障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心理健康的杀手,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警惕。识别了这些疾病的外在表现和症状,人们就可以充分认清它们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缓其对心理的副作用,从而更好的维护心理健康。心理学空间l/~Rf0A6n/qe e
心理学空间g4H un5g-h,o'R
  复习思考题
yu a Kw"JLS2n$~?0心理学空间7y.R D+a+[Q"D4z
1.简述你对心理疾病的理解。心理学空间AJkj S,mI
心理学空间W&O ^;kwq {,T _%jY
2.简述各种焦虑性心理障碍及其临床类型和主要的症状表现。
~hrevS-^;f0心理学空间-q.c i{*B z;m Z%p
3.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心理学空间)n-i9IvP5M2j

f!r6M3~/}| J5F+P-[$T04.人格障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心理学空间 G3m$IT&|ry
心理学空间 j~hxNx
5.简述性欲倒错的类型及表现。
!t6A+X!EP[9^0
d;D'NRP&G:x5M}"I06.简述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类型。
|nu$JI0心理学空间6b^\:NE&[ k
7.情绪障碍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_H+?y l ZI0心理学空间W8FF Vx\/_(^qK
8.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类型。心理学空间8M C4k/@;L ^ q

(AfVB&N09.妄想型障碍的临床类型有哪些?心理学空间2wU4HjY J f

-P \ [}T+\Q010.简述自闭症的临床表现。
{2~Xn5O`x0
{3N qkQ;D2c U p01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xmM[0SS:I!{0
:{ V+x-o0a_5_9z'i012.简述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和类型。
7N*fd1q P_`lL'T{0心理学空间i[6|1]j0Zta*`
13.简述进食障碍的临床类型及症状表现。心理学空间p%K4Vs Awa

.o1O8pF"b!P(y4Gu g014.简述常见的物质依赖。
t&H$zb8WX/A"u&_0心理学空间9pzqr9vI){
推荐参考书心理学空间3? CZ.a] ]i)g ]-n
心理学空间FD$w's Y:}S
1.梁宝勇.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心理学空间,T)y qf5Qt

|R%n.l8P6O9z02.[美]Christopher A.Kearney著,孟宪璋,冼漪涟译.儿童行为障碍个案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wL+T5pye `_j0心理学空间 s4O"nS5p6k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1987
B.NVt/A0
-|#xZ(ef&cb0参考文献心理学空间*Y b7M)L2P

%{ F\u+K*x01.龚绍麟.抑郁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心理学空间f(C/f;M5j vu
心理学空间;@#O L0ll$AU*j
2.李维,张诗忠.心理健康百科全书:障碍疾病卷.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97,203—206
!BN}?b!nwUa ]0
!sU a(E \S03.梁宝勇.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57-173心理学空间e wr A~3r.v

8b/R8_ p\*\+?:S04.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402心理学空间s2?$n;o1MjM

~?5\P:W|h!v05.汪斌.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3,109
/A0s9HD+E!v1}'y0
W@7S _xW06.王玲.变态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8心理学空间5a]fTQA"h
心理学空间J0E)mCf{6T[
7.徐韬园.现代精神医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8
,pyzlng0心理学空间"pfwUa
8.曾文星.心与身的关系与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3—106心理学空间1XX0BLFq8@
心理学空间#Hy,h G]b1`?
9.朱晓旭,谢鸣.焦虑症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心理学空间^&K&W2O K,U~
心理学空间Z5y K7c7{S0A,]
10.[美]Christopher A.Kearney著,孟宪璋,冼漪涟译.儿童行为障碍个案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84心理学空间u/g G g'J$z G'i

M-V \"l8q5t|g011.[美]库恩著,郑纲等译.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03
*t4J)a&X;pl,E0
A y5@ i\|h*a+tY$K012.David H.Barlow, V.Mark Darank. Abnormal psychology: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homson Learning Academic Resource Center, 2005:51—58心理学空间^7H;tYU
心理学空间-l3M+o%nGO,Y p%~)A
13.James N.Butcher, Susan Mineka, Jill M.Hooley. Abnormal psychology. 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107—113

Iv4^H"B)i$f9p1Q6k0

3m D3R~ YGW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临床表现 心理疾病
«第七章 心理诊断方法(下)——其他测验 郑希付
《郑希付》
第九章 临床会谈的准备»

 郑希付

郑希付,1963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专著、译著十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