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理疾病的分类
作者: 郑希付 / 28391次阅读 时间: 2008年10月01日
标签: 临床表现 心理疾病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le\ pUdV
 第七节 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障碍心理学空间l$xW4Oy;NOC\"{
一、概述心理学空间"Bm(k7i;DT

W!d y b?0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心理发育障碍、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儿童的心理发育障碍(developmental disorder)主要表现在语言、运动、学习、社交、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异常。根据DSM-III-R,儿童的心理发育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和特定性发育障碍(specific developmental disorder)。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指儿童自闭症(autistic disorder),还有其他缺乏详细说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特定性发育障碍主要有学业技能障碍(academic skills disorder)、语言和言语障碍(language and speech disorder)、运动技能障碍(motor skills disorder)。儿童的行为障碍(behavior disorder)和情绪障碍(mood disorder),据DSM-III-R,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抽动障碍(tic disorder)、情绪障碍以及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和排泄障碍(elimination disorder),另外还有性别认同障碍。心理学空间J|D/bN:O{3^6j

g8H.j"\j:g0下面将具体介绍儿童青少年期主要的几种心理障碍,从概念、临床表现及类型、治疗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
"EI(W8r'yo3e0
m;A-onA-r0二、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学空间b'q#w*F r$^b%N

1T9mZH0{ l0(一)概念
UX2@F;@cpc y3c0心理学空间] _n i)e(Mo
精神发育迟滞指18岁以前由于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引起的多种机能的缺陷,基本特征是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智力水平,并在沟通、社交、学习、工作、自理、健康等至少两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适应不良。据ECA调查显示,精神发育迟滞的患病率接近1%,男女性别比为1.5∶1。我国198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智力残疾的患病率为1.268%,其中男性为1.315%,女性为1.220%。心理学空间nW'`]H.M
心理学空间$O Ic4pEe&W
(二)临床表现心理学空间],x8b`"b/bW2No

:os.rY w6}*h$QB0(1)轻度(mild)。患者智商从50或55至70,其人数约占该障碍人数的85%。学龄前(0~5岁)社交技能正常发展,感知运动技能稍有损害,但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区别。青少年后期,学校技能可达中学水平。成年后,可获得维持最低限度生存所需的社会和职业技能,但是面对社会或经济压力时,可能需要引导和支持。目前,几乎所有的轻度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都可正常独立地生活。
1i$Q7[W"kPY0心理学空间 w]'C^'i
(2)中度(moderate)。其智商最低为35~40,最高为50~55,大约占该障碍人群的10%。学龄前能与他人交流;可接受职业培训,具有中等的管理能力,能照顾自己;能获得社会和职业技能,但学业成绩难以达到中学水平。青少年期,社会适应困难,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成年后,在监管下,可从事无需技术含量的工作来达到自立,但面对压力时需引导和管理。目前,在家庭的监管下可在社区里正常生活。
Go,K] Wb8w!V0心理学空间{\#y@ l-E;^
(3)重度(severe)。其智商最高只能达到35~40,低至20~25,所占比例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总人数的3%~4%。学龄前运动技能很差,语言词汇贫乏或几乎不能与人交流。学龄期可学会交谈和初级的保持个人卫生技能,可获得诸如字母和简单计算等有限的学业知识,但不能掌握诸如正确识别“男人”、“女人”和“停止”等单词的技能。成年后,在严密监管下可从事简单工作。除非有相关残疾而需要特殊照顾的,大部分患者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或生活在社区里。
cN7@QP]0心理学空间.ca6f)t5t1mjs
(4)极重度(profound)。其智商低于20或25,大约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总人数的1%~2%。早年,这些儿童几乎丧失所有的感官运动机能,在非常结构化的环境和频繁的帮助及照管下,患者和照管者的关系也需要特别小心地处理;如果能得到合适的训练,患者的运动技能、自理能力和交流能力可能得到提高。目前,该障碍患者中的很多人同家人生活在一起或生活在社区里,在严密监管下可从事很简单的工作。心理学空间5s%f ^8~3~.SE
心理学空间ErS:b9w3x
(三)治疗方法心理学空间uE5nl(FkF?^V

SB.JjDG0对精神发育迟滞进行心理治疗时,常采用各种心理学和教育学措施,如语言疗法、音乐疗法、行为训练等,还有游戏、气功等体育疗法,公益劳动、职业训练等作业疗法。具体而言,对轻度者,尽可能采用接近正常人的方法,使之尽可能接近正常人水平;对中度者,以训练适应能力和简单劳动为主;对重症者,虽然需要终生照料,但仍可通过长期训练教会其简单卫生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
)SXIl)I:g)Mc*t0
V&L k$EG0三、自闭症
ud3y*s @ \db0心理学空间 |r"_&fwW
(一)概念心理学空间C vTMPT
心理学空间V,w3X&oC$d+V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其基本特征是在社交中表现出明显的不正常或交流技能受损,活动和兴趣十分狭窄。社会交往缺陷是其明显标志。发病于童年早期,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患病率男女比例为2∶1或高达5∶1,每十万的儿童中就有四到五个患有自闭症。心理学空间;TXKcL'}J

%M.QI4SUp7o0(二)临床表现
_VJIP#ko]'^w0
{X'ezgl%k]0(1)社交退缩,不喜欢与人接触,也避免与他人有目光交流,独自活动,常保持缄默;讨厌身体接触和社会接触,对类似于亲近性的行为有很大攻击性。心理学空间%W'Hy9ML][9u

E@;n W \h._}1{0(2)语言方面,有惊人的词汇量,但沉默少语,很难与人交流;所用语言通常是古怪的或难以理解的,重复所听到的话,词语颠倒,把自己称为“你”,而称别人为“我”。心理学空间-ya4wDf6e

6w,h.G}+f O&G*M0D e0(3)动作刻板重复,偶尔也会自伤或攻击;有些患者对某种物体表现出迷恋兴趣,如圆形的东西、玩具的胳膊等;对物体的摆放位置有特别的记忆,一旦发现变动,则表现出极大的不安和烦躁,会大发脾气、尖叫等。心理学空间n*Bg3X0`y
心理学空间Hg0n S4wl`
(4)社交和语言缺陷明显,但运动技能良好,灵活性很高;有奇怪的习惯,如独自站着时,会用手捂着喉咙,伸出舌头,发出奇怪的声音,亦或扯头发,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摇晃身子。
J!XQ\+r I3hS{0心理学空间say}A$E%a P~
(三)治疗心理学空间9PY@2k~Wp4M`

$B/y e,K(b+su0药物治疗时常用的有舒必利、匹莫林等。也可以进行行为治疗,通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训练改变其刻板重复动作。此外,还有放松疗法和游戏疗法等。心理学空间&U8|_u}|1s#z

N&Qoj RrP(a/b G0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3p da5vW gV*sG#rX0心理学空间*Ko4nzZ.n
(一)概念
quuID$Wy _0心理学空间![r"~x Y GL.o#Ra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为运动过度综合征,指持续的注意不集中、涣散,多动,好冲动,易激惹(这些症状与同龄人相比是更为频繁和严重的),同时伴有情绪不稳、学习困难和攻击行为的一组症状群。据DSM-III-R,该症较常见,患病率高达3%;在3~9岁的儿童中,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对城乡男女儿童的调查发现,总患病率为6.04%,男女之比为10∶3。心理学空间W0`0\[6]'w)Z

!W"}0u Buu J{3L0(二)临床表现和类型心理学空间G"G6n#Hk WJ-xTu
心理学空间3E9B6Frn@\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三种类型:注意不集中型(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 type)、多动—冲动型(predominantly hyperactive-impulsive type )和混合型(combined type)。后两种类型比较确定,注意不集中型仍有争议。其临床表现如下(Christopher A.Kearney,2004)。
9|v/lj5r:dcz(J+L7b0心理学空间8R"SQ\4y|H
(1)注意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上课不能专心,很难将注意力维持在课堂上,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听不清楚;当老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似乎较能集中注意,但随后又很快转移;不能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容易分心;不能按指示或指令坚持到底,常常丢三落四。心理学空间O5r&t fMD3V ~n
心理学空间 _r-SD)je+O
(2)活动过多。常始于婴儿期,到处乱跑乱爬,不能安静地坐一会儿;不能忍受等待,骚扰别人,还说别人作弄他,与同学关系疏远,打架;有不良习惯,如咬指甲;上课时,因老师布置作业,就对老师无礼,还跺脚、发脾气等。
vX4Cl}p7@'{]0心理学空间/B+O |F0`PR5U
(3)情绪不稳,烦躁易怒,说话太多;冲动任性,易伤人毁物;坐立不安,无耐心做事,即使做事也没有条理,也不注意后果。
3U'rJ!~ S*U R T1E0心理学空间EZ7]*\1DsP~1~B4n
(4)智力正常,但学业成绩测验整体水平不高,学习成绩处于平均水平之下;得到鼓励后,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心理学空间 C,OCI0m3]
心理学空间_7E|-ob9`BR8C
(三)矫治方法心理学空间E-|8I-A&rbr
心理学空间4h%nR7c'jH-b;|5p
常采用综合疗法,重点是药物治疗和行为矫治。药物治疗多采用兴奋性质的药物。行为矫治时可采用代币法改善其注意力和学习能力。
-S"dn | D*T\:z0
,ak"jw,ep"o0五、抽动障碍
6x.]6Tc,{6a2u+U0S\0
+\j;N'?*bd$c!t0(一)概念心理学空间4o#_n{2[Y%^']

nqrM _1f6R0抽动是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一时性抽动障碍这三种抽动障碍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尽管这三种障碍同属于抽动障碍,但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临床表现。心理学空间-w bn_!_f'Y$f.j:N

2D\mny`0抽动是一种不随意的、突然的、快速的、刻板的、非节律性的运动或发声。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分为简单的和复杂的两种类型,尽管区别不甚明显。简单运动抽动(simple motor tic disorder), 如眨眼、扭脖子、耸肩和做鬼脸;简单发声抽动(simple vocal tic disorder),如咳嗽声、清嗓声、“哼哼”、吸鼻声和狗叫声;复杂运动抽动(complex motor tic disorder),如打自己或咬自己、跳跃、触摸、跺脚、用鼻子嗅物体等;复杂发声抽动(complex vocal tic disorder),如重复说一些无意义的词或短语,重复自己的声音或话语,模仿他人说话的声音或重复他人一句话的最后一个词,另外还可能模仿他人的动作。
#r6x/KH9Kp2j0
$m5k2MTw0(二)临床表现及类型
jt~0q6kB8x/G0心理学空间?I+JyiFA
(1)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 Tourtte’s syndrome),基本特征是在发病时,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该障碍的患者一天发生多次抽动,几乎每天都抽动或间断性抽动,至少持续一年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抽动会变得更频繁、严重。这里的抽动主要是指一种头部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胳膊)频繁地运动,同时伴有各种声音,如“咯咯”、“哼哼”、咂嘴声、吸鼻声等,还带有无意义的嘟囔声。一种关于发出淫秽声音的复杂的发声抽动占该障碍的三分之一。而更常见的则是复杂的运动抽动,如走路时伴有下蹲、头后仰、旋转、跳跃等。据DSM-III-R,一般起病于7岁,大部分于14岁之前发病。终身患病率约为0.1%~1%。男女比例为3∶1。心理学空间zR+W+AM,}

? B[ L$M:J0(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 ,基本特征是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但二者不会同时存在。除了严重症状和少量的功能损害外,其他的特征和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一样。21岁之前发病,与遗传有关。
#Wlfzu&D ZZmr0心理学空间_S+u5S"u }v7f{
(3)一时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基本特征是一天发生多次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每天都会抽动且至少持续两周,但不会超过一年。常见的抽动是眨眼或其他的面部抽动,但头和上肢也会抽动。另外也伴有发声抽动。患者可能只有一个抽动或多个抽动,如果是后者的话,抽动的发生可能是同时的、连续的或随机的。据DSM-III-R,起病于儿童期或少年早期,但也可早到2岁,5%~24%的学龄儿童曾有过抽动历史,男女比例为3∶1。心理学空间!}L7m,o2@0\u Ll)v

%t U7~v/G0(三)矫治方法
`8aa(J)G&V.HJ(|0
N U j dD#@HZVjj0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解除患者及其家长的心理困扰,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加重抽动的因素。如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采用药物治疗,一般多用中枢兴奋剂。
z1T{ N'}P0
fS:D$mv0六、儿童情绪障碍心理学空间-RSz5l0p
心理学空间 _ y%cqXv6~9p@5V:y
(一)概念心理学空间|;rU3Q8bMk M

8C h.n T8pz ^kN6iB(f0儿童情绪障碍指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时期的焦虑、恐惧、回避等情绪异常。最常见的是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 or adolescence)。焦虑是其临床特征,可分为儿童青少年分离性焦虑障碍、回避型障碍和过度焦虑障碍。对前两种障碍来说,焦虑主要发生于特定的情境;而在后一种障碍里,患者可在各种情境中表现出焦虑。心理学空间.N6Fk z,^ U9h

&w,r(dEw*P0(二)临床表现和类型心理学空间v,JR9Dd1P(jc
心理学空间2k4?I1H}.M'Tu+B
(1)分离性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其基本特征是过度焦虑,担心与亲近的人分离,且这种焦虑状态至少持续两周。一旦分离,这种儿童会焦虑到恐慌程度,这种反应远远超出其身心发展水平。患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儿童一旦离开家或其熟悉的地方,就感到不安、不舒服,如不愿去朋友家过夜、害怕待在学校等。当与其认为重要的人分离后,他们会被一种强烈的恐惧所占据,即害怕其亲近的人发生事故或患上疾病。这种儿童还害怕动物、怪兽或他认为对其自身或家人有危险的情境。入睡困难,坚持家人陪同睡觉。据DSM-III-R, 该心理障碍始于18岁之前,可早至学龄前;该病不常见,男女患病率相同。心理学空间g3m7X%KU3L;M!c0B
心理学空间7Q:B+k7q"S$L$Qo
(2)回避型障碍(avoidant disorder)。其基本特征是过度回避与不熟悉的、陌生的人的交往,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其社会功能,该症状至少持续六个月。同时伴有与其熟悉的人交往的强烈愿望,如同龄的好朋友和家人,同家人和熟悉的人的关系和谐亲密。回避型障碍的儿童面对陌生人时,极有可能表现出社交退缩、尴尬和胆小;当向一个陌生人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时,也会表现出焦虑症状,当焦虑严重时,患者会变得木讷、不善言辞,尽管其交流技能正常。据DSM-III-R, 该障碍不常见,男女比例相当。心理学空间 \v.fk|)`I$R

!A%W/_kc&\$s5M0(3)过度焦虑症(overanxious disorder)。其基本特征是过度的、不现实的焦虑、担心,症状至少持续半年或更长。患有过度焦虑症的儿童的表现:极其的忸怩、不自然;担心未来事情,如考试、发生伤害的可能性等,甚至担心已经发生过的行为;在有些情况下,伴随焦虑的躯体症状非常明显,如抱怨嗓子有肿块、头痛、呼吸困难,入睡难,不断感到紧张有压力。据DSM-III-R,该病不常见。
c ^eb;I7X%c}0心理学空间x&[8W \ or y
(三)治疗方法
%\ f^W%[#?v5XG!h0心理学空间sY,Jr2QD4]-`-u`8F
治疗儿童情绪障碍常用的心理疗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即耐心倾听儿童诉说,对他们表示关心、同情、鼓励,指导其适应新环境,增强信心。还有家庭疗法,主要是改变不良的教养模式,多给儿童鼓励、支持和感情上的交流。此外,还有行为疗法及游戏治疗等。心理学空间ks,fq/low

G;b`-A(f0Ls0七、行为障碍
%Z2[#k@[6v0心理学空间,X c!|zf[
(一)进食障碍
Y i~ ~mC0
\ o(i;?O0进食障碍以进食行为的极度混乱为特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异食癖和婴儿反刍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是明显相关的两种障碍,始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异食癖和婴儿反刍障碍是两种主要的儿童障碍,可能与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无联系。
jTm!k8G'vr0心理学空间"A\|4|A4\#m^/Z
(1)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基本特征是:拒绝维持最低限度的体重,尽管低于正常体重,但仍惧怕增肥或变胖;体形扭曲;因压制食欲而月经失调。
H+a/?K6x'M5Ee/F(D)d0心理学空间HB_1[3XO#k
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的人尽管已经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甚至憔悴、瘦弱,仍认为自己很胖。他们极关注自己的体形,一般都不满意自己的躯体形象。其减肥途径是通过过度减少食物的总摄入量或过度运动,甚至通过自我引吐把食物排出体外。心理学空间w0W9@]6RRZ

hzn'q(f4@g*x0该障碍的显著特征是体重大幅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85%,伴随的躯体症状是体温低、心跳减缓、血压过低、水肿和各种各样的新陈代谢的紊乱,还可能出现体重过轻后无月经现象。心理学空间5K6W6X"c9_4N9t/c:K
心理学空间jR/B` i ~
据DSM-III-R,该障碍多见于女性,12~18岁女性的患病率是0.1%。心理学空间2w0L$@"Y7\/o*o u n

0{(M(X3q [(?0(2)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基本特征是周期性暴食,暴食期间缺乏对自己进食行为的控制,又通过呕吐、吃泻药、限制饮食或过度锻炼控制增肥,同时经常被自己的体形和体重所困扰。每周最少出现两次暴食且持续时间不少于三个月,才能被诊断为神经性贪食症。心理学空间J?9nTKUbT

*o2|+F*L&^o0暴食可能是有计划的,所吃食物一般是高热量、含糖分和易消化的。患者会偷偷地贪吃,吃食物时很少咀嚼并快速下咽。此行为只有在腹部难受、睡觉或外界干预时才停止,但通过呕吐来减轻腹痛后会开始新一轮的暴食。
%G)r+]9@-|E1X(P2k0心理学空间cI&L#x)Fa m
患有神经性贪食症的个体常被体重所困扰,经常通过泻药、呕吐、节食等形式控制体重的增加。但由于暴食和速食,体重经常波动。这些人经常感到生活就是与饮食作斗争。据DSM-III-R,该障碍始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对大一新生所进行的调查显示,4.5%的女生和0.4%的男生曾有暴食历史。心理学空间,j3z gP x!^3c&j

TclkX0(3)异食癖(pica)。基本特征是经常吃与营养无关的物质,如患有异食癖的婴儿常吃的典型食物是颜料、塑料、绳子、头发或布料,稍大一点儿的儿童则吃动物粪便、沙子、虫子、树叶等。但他们不厌恶食物。据DSM-III-R,最早始于1岁或2岁的婴儿,也可能更早。
8T3? X-DD0
sM du\rw w[8t0(4)治疗。可接受住院治疗,也可进行门诊治疗。药物治疗时,一般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心理治疗一般是矫正其对体形的歪曲认知
n2j N p9z`cfX*o0心理学空间Y4T*W2^2zR
(二)排泄障碍
'l Zg"X.TZ0心理学空间 q!SI6fW
(1)大便失禁。基本特点是患者非本意地、无意识地、频繁地在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如卧室地板、衣服)大便。每月至少发生一次且持续时间不低于半年,才符合诊断标准:同时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不小于4岁。大便失禁的主要症状指在大便失禁之后至少有一年时间大便不正常,次要症状是在此之前至少会有一年排便正常。大便失禁的儿童会因羞耻、尴尬而逃避去上学。据DSM-III-R,该障碍始于4岁,5岁儿童的患病率大约为1%,男孩较女孩常见。
,EK Dr'{0心理学空间Sx&qU+U g i c#@
(2)遗尿症。基本特点是患者白天或晚上无意识地不断尿床或尿裤子,而此时患者已过了尿床的年龄段。5~6岁的儿童每月至少出现两次,稍大一点儿的每月至少出现一次才符合诊断标准。遗尿症的主要症状是在确认患有该障碍前至少一年时间小便不正常,次级症状是在此之前不低于一年时间排尿正常。一般遗尿发生在夜晚的前三分之一时段内,且大都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状态,正在做排尿的梦。据DSM-III-R,发病始于5岁,此年龄段男女比例为7∶3;10岁时,男孩为3%,女孩为2%。
-q&A2W,i1V3eT^#H0心理学空间UoR)n,K+y MS\D
(3)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时,一般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如丙咪嗪等。对于遗尿症可采用电铃电褥法,就是一尿床就电铃大作,或每两个小时起床尿一次直到不尿床为止,也可采用集体疗法,原理就是增强其神经系统对尿道扩约肌的抑制作用。心理学空间+X+^.u C W5e:S#[

'n8G3kkvW"i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临床表现 心理疾病
«第七章 心理诊断方法(下)——其他测验 郑希付
《郑希付》
第九章 临床会谈的准备»

 郑希付

郑希付,1963年生。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应用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版专著、译著十多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