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结构与测评
作者: 陕西师范大学 / 21278次阅读 时间: 2016年7月10日
来源: 公共心理学课程组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vbYJWKEr#n0

第四节  人格的形成与培养心理学空间mU;c+}U!a.{

5Fmn"G|4b0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没有环境,遗传便不起作用;没有遗传,环境也不起作用。二者相互联系着,不断地相互作用。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具体包括: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学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和自我控制因素等。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这些具体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了具有普遍共性和个性的人格。

,_"Mpy:A^2c Fm0

%iU??ES3N0(一)生物遗传因素

'mPtd0q f8c0心理学空间0{#q6g,I4jp)a'@zh.v^d

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生物遗传基础。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双生子研究(twins studies)是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双生子研究能够证明遗传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的理由是:第一,由于同卵双生具有相同的基因,所以他们间的任何差异一定是由环境的差异造成的;第二,异卵双生子的基因虽然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如出生顺序、母亲年龄等,故可以提供环境控制的可能性。第三,同时研究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就可以评估相同基因类型下不同环境的作用,以及相同或类似环境下不同基因类型的作用。心理学空间&m^Yf,oT3H U

心理学空间d-x'[,`!l

根据以往研究,遗传的作用主要有:

"d^.?&p"~fuI0心理学空间-L!PYm7`w3l#m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弗洛德鲁斯等人(1980)对瑞典的1200名双生子做了人格问卷的施测,结果表明,同卵双生子在外向和神经质这两个人格特征上的相关系数是0.50,而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是0.21和0.23。这说明同卵双生在外向和神经质上的相似性要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在这两项人格特征上具有较强的遗传成分。心理学空间} `rR#L#K$W

&J~,D5Ta/o z-f0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心理学空间9n)@ {+{f

心理学空间&eDlc(L w |J];[:Vi

3.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既具有生物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在胚胎状态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开始了,这种影响会在人的一生中持续下去。后天环境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会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心理学空间EU9|$w$t?

心理学空间0vM C.h,n

(二)社会文化因素

Nd*n6V1\!PP0

-J']!A2` nR;G1j0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极为重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的“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里。

e)R2^AL9K0

.Wn:@(X"@D+G R0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这里的“勤劳勇敢”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的人格特征。

s+Y)m4y)CgP0心理学空间3k@SUnF+Z

地理环境、民族特质、经济制度、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等不但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如民族性格。米德等人研究了新几内亚的三个民族的人格特征。这三个民族居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显示,居住在山丘地带的阿拉比修族,崇尚男女平等的生活原则,成员之间互助友爱、团结协作,没有恃强凌弱和争强好胜,人与人之间一派亲和景象。居住在河川地带的孟都古姆族,生活以狩猎为主,男女之间有权力与地位之争,对孩子处罚严厉。这个民族的成员表现出攻击性强、冷酷无情、嫉妒心强、妄自尊大、争强好胜等人格特征。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社会的主体,掌握经济实权,而男性则处于从属地位,主要从事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社会分工使女人表现出刚毅、支配、自主和快活的特征,而男性则有明显的自卑感。心理学空间'N-s&Su;G

心理学空间y'k zW?P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V1sdE d ]1]?z0心理学空间fg-D,EQYB:pD

个体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环境是家庭。家庭不仅具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着社会的“遗传”因素。家庭结构的类型(如核心家庭、残缺家庭、寄养家庭)、家庭的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子女的多少等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空间-f1?5Cq T$_!l

Y0Lk/\$h]aN3p01.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儿童人格发展。钱铭怡、夏国华的研究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则可能是其子女某些不良人格特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三类方式:第一,权威型(专断)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儿童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第二,放纵型(溺爱)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对儿童过于溺爱,娇惯宠爱,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了失控的状态。这种家庭的儿童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查、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人格特征。第三,民主型(宽容)教养方式。这类父母对儿童是保护与文化教养并重,满足与限制并用,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这种家庭的儿童表现为快乐、谦虚、待人诚恳、富于合作、思想活跃、亲切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心理学空间+g Z s-g-y4L

心理学空间 R!F U*j'zC;|

2.父母自身的影响。父母自身的人格特征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儿童的人格。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心理素质、品行素质、文化素质等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形成。

w#Wqj*q0T OSO0心理学空间#Oy*?7^XX L"N

3.家庭气氛。在一个家庭里父母之间感情和谐、互敬互爱,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往往使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吵闹,易使儿童形成粗暴、蛮横、孤僻冷漠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S!?EM],e"fK0

"px^Q5s R jj0(四)学校教育的影响

#VA*G4P/oZ |0心理学空间-L-THe$wHm

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第一,人际关系。在学校环境中师生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不同。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对教师的信赖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能随时得到教师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不同的同学关系也是影响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学生能与群体中的其他同学进行广泛的交往和联系,特别是与兴趣相同的伙伴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不仅可增进理解,心胸开阔,而且更可以使人感受到信任感,大大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的减少心理危机。第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具体由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等组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既可起到直接指导作用,也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优良的校风,尤其是班级风气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发现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勇敢、坚强、艰苦、求实、自信、自制、积极乐观、团结友爱和敢于创新等良好人格特征。心理学空间(b g_YwQ

[w:n(M-n3J0J X0(五)早期童年经验

;pF @3X1K!B)C0

i-R3p\#TVU0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历来为人格心理学家所重视。对孤儿院的儿童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早期被剥夺母亲照顾的孩子,以后在各个方面发展均受到影响。许多孩子患了“失怙性抑郁症”,表现为哭泣、僵直、退缩、表情木然等。有人提出被遗弃的孩子会产生心理疾病,会形成攻击、反叛的人格。一些国家的调查发现,“母爱丧失”的儿童、包括受父母虐待的儿童,在婴儿早期会出现神经性呕吐、厌食、慢性腹泻、阵发性绞痛、不明原因的消瘦和反复感染,这些儿童还表现出胆小、迟钝、不与人交往、敌对、攻击、破坏等人格特点,这些人格特点会影响其一生的顺利发展,较易出现心理不健康、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

4Nh*`[ q0心理学空间}#@p{2v7o&qi

(六)重大事件心理学空间7o8riO1z*f(q

v$Er"Ex3r0一般来说,人格一旦形成就比较难以改变。但如果个体在生活中遇到不期而至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对自己整个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的创伤性事件。比如,亲人突然亡故、重大自然灾害、社会动乱等,当事人的人格可能会突然发生较大改变。心理学空间@;N*_^9R

心理学空间UcX F0S;Wg

(七)自我调控系统心理学空间M I+GS@*T ] M}0l

_!?&@;q&W7IZP;BF0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形成的内因,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控而起作用,保证着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的形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3BX8r,Y"TJtZ0心理学空间 o+LQ#G[ h

总之,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学空间B+~$rw$u"|h

+[PT7]%hD n$R0二、人格教育心理学空间9B%S-q,M`}[G

心理学空间)XqB HN\9h,G$d

人的发展不仅是身体的成长、知识经验的增多、技能和智力的形成,而且是人格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格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人格教育是以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主要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帮助学生发展潜能、探索自我和环境,以创造人生的意义。

qhRTrH3~X0心理学空间T!F!f$Pt%G'b

(一)人格教育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空间4C;QP.C.Zp(@'n$D

_u0\f%Ogu#w01.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个性化是指随着身心的发展和成熟,一个人越来越显现出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的人格特征。社会化是指特定社会通过各种措施使个人形成该社会所规定的具有一定共同性的行为模式或人格模式。个性化和社会化是人格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因此,在人格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格特征,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促进学生独特性的发展。

bI?bC|~0心理学空间9NG"uQ8Bk8rW$g0[

2.全面渗透性原则。人格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和长时期的熏陶、教育和训练的过程。教育者、课程和教学方法等都应注重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比如,教师的人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数学课、语文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灵活创新、勇敢、坚强、高尚的美感等人格特征。因此,应把人格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个层面和每一个教育环节。

c$eeN2C6wh.W0N;zo|0心理学空间#L sv V~Y Ul)Y{

3.早期教育原则。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早期教育不仅可以有力地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重视对学前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人格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心理学空间 KH2G/tDdmq1F

L[l)?q4A3rV p04.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原则。人格教育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形式进行,更要通过个人的自我驾御来调控和建构人格结构,把外控转化为内控,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各种教育形式之间要相互协调。否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混乱和心理冲突,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9dF!awdD7T0心理学空间)zV ce8t9W,i+Xp0V

(二)人格教育的目标

hs @z7q2^`3|~0心理学空间Vt5V5M#gi_^&e4xh

1.预防和矫正不良心理与行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部分儿童和青少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与不良行为倾向,如任性、攻击性行为、冲动、说谎、恐惧和焦虑等。对于已经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要通过适当的人格教育和行为训练加以矫正。对于尚未出现的问题,要及早预防,防止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出现。心理学空间 nl4Z2nd@:WD&B|4yh/T

C_n9?2zOT&P0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具体包括:(1)培养坚强的人格。通过人格教育使儿童、青少年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相信自己;勇于挑战,争取成功;敢于承担责任,具有强烈责任心。(2)培养关爱的品格。通过人格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学会爱人,学会帮助他人。(3)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个人终生幸福的重要基础。通过人格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树立正确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应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心理学空间0j{+v0td

心理学空间0ag m6oH'Qd

3.开发智能,促进人格发展。智能是人格中的重要成分或因素。智能发展是其他人格特征形成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也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应重点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开发个体潜能等。心理学空间*MN9QRDJ9Z

心理学空间 M5w4F.Dkdg

 心理学空间:ffkP6dZ1oPW

心理学空间:pRW&kk#?0]Qcy7A

反思与探究心理学空间@*f6GV:s9oZ

心理学空间+L.]6{5ZR{fn8j~

1.概念解释:人格,气质,性格,自我,特质,大五,人格测评,自陈量表,MMPI,16PF,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评鉴情境中的行为。

'`CB3[]/Z5x kAM0

@)u&q kP'l02.如何理解人格的内涵?

*_3URg&m0心理学空间q-r$}v}.ZJ-O

3.气质与性格有何关系?

g\|&W{+M(hMN0

$DG e$i#?~04.分析人格的精神分析论、人本论、特质论、学习论之优缺点。心理学空间-d%q+[/^'R4k6?

心理学空间sx"o0G,C5oD^

5.比较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的利弊。心理学空间1Y(Gz'Krm,o e

心理学空间Ze*cb9`h Z

6.描述自己或一位熟悉者的人格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gc.N f^+Uw+Xz0

7.案例分析心理学空间'qne oC

,PJ`mK;m4lp0地点:某剧场门口。

kp$bA5b0M4b6@"C0

i#CG5kN0da;fW0时间:演出开始10分钟后。

'n,zB g)Ch!qf"[0

AF8V@ l K G X0人物:查票员和4位迟到的观众心理学空间|'p@:R{B%G?

心理学空间g_hVjv oM1g

情节:剧场演出开始10分钟后不许入场。4位迟到者面对查票人的阻拦其表现各不相同。第1位:大吵大嚷。第2位:软硬兼施,找机会溜进去。第3位:不吵不嚷,虽然遗憾但还是理解剧院的做法,并自我安慰“好戏都在后头”。第4位:垂头丧气,委屈万分,认为自己总是很倒霉。心理学空间zs{,ftG$_;N

心理学空间.`ZQ$} I y

问题:这4位迟到者分别属于哪种气质类型?典型的气质类型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jd/G k+Q E0

WW k`h/_$F"~h(^0 心理学空间0N h9Q*z9A|7k

心理学空间 n cEvd\/^K

拓展阅读心理学空间6~7w(~ j4d&cB C DG

4y9H1Y`3Z[&IDd01.范德著.许燕等译.人格谜题.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心理学空间"h2r+mT C;i*YV

心理学空间||P1FM1}"XY+u/j

2.瓦尔·西蒙诺维兹,彼得·皮尔斯著.唐蕴玉译.人格的发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心理学空间RXR~ ? z*x!` c6@0b

C | F#a t1HZ03.许燕主编.人格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S T`P:n$hT6m0心理学空间8nY%V;_K;}A5c

4.杨东,吉沅洪.实用罗夏墨迹测验.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心理学空间Ndrm r9Q-c}

r/KS|%s3dLO05.海伦·帕尔默著.徐扬译.九型人格.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心理学空间1V8EFf+Y4?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社会阶层的心理学研究:社会认知视角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自我实现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