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麦克威廉姆斯《人格组织织与动力性心理治疗》
作者: 南希·麦克威廉姆斯 / 11241次阅读 时间: 2015年5月11日
来源: 宋文哲整理 标签: 精神分析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 F%lk2WI)a7B(m0南希·麦克威廉姆斯《人格组织织与动力性心理治疗》工作坊

'X(Il6cqt q.l0

'y!c d&x.R*Kx/I0(宋文哲整理。未经南希本人审阅)

0u4aK[%m's0

Ad,MQLT0心理学空间~.c6r5Y$?'f

心理学空间9nL"tCT(H:b

按:这是今年3月23--27日南希在杭州工作坊的现场记录。杭州的同道王韶宇和郭文滔做了一件大好事----邀请到了南希.麦克威廉姆斯来中国讲学,让我们领略到一个优秀精神分析家的风采。

!x$XZd(qKS C0心理学空间2k8lV.r$]9q,g

为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南希的专业修养,我尽可能一字不落地将五天的演讲记录下来,以飨同道。同时希望我国的心理咨询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抱歉的是,记录中有个别字句没有记全,我将在正文中以***标注。

}#u mr8w3T T0心理学空间0i.T8jB*C

心理学空间MQ$w-Wl4p

$e'Yu s(PX,Day(|0心理学空间 sF oG8R

心理学空间M2E3B.\#Wlb

E"mg:f5O/M0r Td`0

^eC b S%L0个性:十种精神分析视角的治疗性含义心理学空间/y wsaC*f.to

心理学空间;Yt{ \ Lc_

心理学空间$N-g6k~6zi!eT

]zyR*pE NU0一、个性

Q|m*I `Y:f:M n"U0心理学空间yB8Z-e:^`eC)`jd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治疗师和来访者关系会远远比治疗技术更有用。这个星期我会谈每个个体的不同和人格特点及含义,与不同人格工作时需掌握怎样的节奏和风格。我们从10个不同的精神分析视角看个体之不同,以及从特别轻临床状态到特别重的状态,和指导意义。

axQ9r2JWP0

z&v^mOa01、气质:

1}\@ f;mf0

*d5h9T9^7V)GV f\!J0研究发现,1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不同孩子出生时就有不同的脾气,这是天生的。这就是气质,这是稳定的,终生不改。过去通俗理解为人格,性格。心理学空间N{Xn+} W.r0s.J

U.kV ysw8b0气质来自两方面:一是基因,二是胎儿期间母亲与外界互动中情绪的变化,母亲会分泌不同的内分泌,会对胎儿气质带来影响。

+a!^d`'D }Q$Y G0心理学空间cyh&k:d#u-q

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气质对临床工作很重要。回到分析态度上,治疗的一个任务是帮助他接纳他自己,如害羞,我们不是让他外向,是帮助他接受气质上的害羞,不会因为害羞而多难受。心理学空间U~7dNu4S4S

心理学空间A1Y b%k EL3X;O

治疗的态度是帮助父母怎么接纳他的孩子,而不是帮助治疗孩子什么。好父母,与孩子共舞,接纳孩子。

0U7RTFQd[~3^0心理学空间HFiFj]W

治疗中,重要的层面是,如何扮演一个角色,非常共情地与他的气质和谐,让他感觉到是被接纳的,这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是在互动中你给他的感觉。这是非常重要的。

2R0oe7U6n^6b8R0

:j%})]$d.~5f;g Qk o02、依附风格

8L'U XH^9Z7m\~0

V o8^~U fxK#Ur1H0鲍比与弗洛依德有不一样的地方。鲍比让人观察小孩与最重要照顾者间的依附模式,发现这模式是不一样的。共三种:1、安全型,2、焦虑型、3、回避型。后面我再说这三种型的各自意义。(后面还有一种混乱型)

s c O0f:Y#Q7q p%L(E8Ao0心理学空间y { r2L-k/Px

在一个陌生情境下,请2—10岁的孩子及母亲到一个陌生情境,让他们在这情境中玩,再让母亲与孩子分开,观察母子是怎么玩的,再看孩子一个人在情境中是怎么玩的,再看与母亲重聚后的反应。心理学空间 ^)h3M8He1^9l0B$uo H6Z

心理学空间 ^J6wUrxVp

研究结果是:心理学空间 Lx"E!} Z Rs

心理学空间&BM%j+? g)f

1)安全型的孩子,当母亲离开房间后孩子有一点点焦虑,之后独自玩,之后又高兴地与母亲玩。统计中发现,在西方,60%孩子属安全型风格。心理学空间c\I*W%u u*zeg7s

4|ACHr(ukN02)焦虑型孩子,当母亲要离开时,他会粘着,母亲离开后,他很焦虑,母亲再回来时,他对母亲有很大愤怒。

9J9a dF-EbP^"wB0

8X~,L aXl$a"u03)第三种回避型:当母亲离开时,孩子表现无所谓,一个人玩,当研究者测试数据时,血压、心跳都比较高和强,他在不停地对内心的焦虑进行管理,母亲再回来时,孩子还是表现为无所谓。心理学空间M(Z \)s_U.u

心理学空间O Nn)w&~%^\#x0n0~

对后两种孩子家庭研究,焦虑型孩子父母本身也焦虑,或父母与孩子间有太多或太早或太长的分离。回避型孩子的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是让孩子过早独立,或反过来对孩子的自主性有太多的干预,导致孩子无意中要把父母推开。

)OPz)q$G8}h T0

3a#H*?-u5m8c$w0这三种结论不久,又有人发现第四种风格,出现在成长于战争环境,颠沛流离,或如父母有精神状况、小孩做乞丐等,他们对父母又爱又恨,称混乱型。他很想与依附对象靠近,靠近后又咬他们。心理学空间(z W(Ie"u$~bs)R

心理学空间Vx9s^"Y\8JB@

依附风格对临床有帮助,让我们嗅到他与我们的关系模式。安全型的会对我们友善。焦虑型的当我们迟到、放假时,会对我们的改变很难受。回避型表现出不需要我们,混乱型一会感觉我们是他的神,理想化,只有天上有。下一秒,把我们当成坏蛋。心理学空间(?VNs)r/{~

BVS$n,M$k0]l(k03、观察到的临床模式心理学空间 |V{w W4c

心理学空间+W,v ` ze(KU

目的是衡量他人格强度、脆弱性是怎样的。弗洛依德研究有癔症的人是有人格特质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都与人格特质有关。心理学空间2U2zlIVv

n1?&xxa M i:H0今天和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会从这个视角看人格和性格的差别。明天讲偏执型的、后天自恋型的,表演型的、解离型的等人格特质。心理学空间 a `;s\'c%x)M

心理学空间-MA"~0[A

4、防御组织心理学空间!]0Bm}6`$U

V9xj-\1|)Q0从第四个视角看,人与人的差异----防御。心理学空间Hc m;}YMbU1l(^

+V&sa'D$l-p q0当人遇到应激性事件,会如何处理?如吵架,认为自己不好,认为别人的错,心情不好但不表现,很压抑,或完全否认。每个人面对应激情境如何应对,这是一种防御。

m0]kR {$W` nu0心理学空间`]b.g7X,A

防御是处理内在情绪的手段。每个人会有一套防御手段,各有不同。很有意义的工作是,在临床中我们去识别他常用的防御是什么。例如他用否认,这种人常有成瘾现象。你可以说:“我觉得你就是成瘾,但是你否认”。我们就是推动,给一点力。有的治疗师柔和,说“我觉得你有酒瘾,是不是”,他可能说“不是,不是”。

I)J o7]C4WY t eO^0

@$H @*G w0有时我们用强硬手段,有时我们用柔和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

0X[Md {yuDY0心理学空间&Z-o0gq4WE$mK%z9R

5、内隐的认知心理学空间I9~2G/NzB

心理学空间g#V7Uj!V

在治疗圈中常讨论一个议题:人常常无意识地有某种信念、价值观,如男权、女权,这价值观的产生源于他早期的生活环境,在未来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影响着他。

x'b| on,NI-k0

!]g?.?\'FD|IT;K"[0我们很重要的工作是探索他无意识的价值观、信念。如抑郁者归罪于自己的问题。可能他小时候母亲死了或父亲住院了,他认为可能“我不好,导致我的父亲母亲怎么怎么了”。他一直带着,面对一些人和事时,无意识地认为什么不好的事发生,就是我不好。心理学空间)ye0Pqr%qt9O

n!z Y9y E z3`0在临床工作中,搞认知最多的是认知治疗师,他不会说是内隐的,他会说是非理性信念。这与我们理解不一样,这不是非理性信念,当时产生这信念的儿童,不认为是这样,他只能产生这种所谓非理性信念,他认为这就是真的。生活在打他的环境中,我们不认为他有非理性信念。我们也不认为生活环境平和的环境中的信念就比前者理性,而是后者对现实生活有更强的适应性。前者认为环境是敌意的,在现实环境中他也这样认为,这是一种适应不良的状态,结果他却创造了这种敌意的环境。我们做的是改良这种适应不良的信念。

MqA,hp4_7r)I4h#b3G0心理学空间SN {5|c1bG[

治疗中,来访者来到治疗中希望我们针对他的适应不良信念进行工作的,我们并不知道他确定需要什么,我们在互动中慢慢摸索。我们对适应不良的信念直接给力的面质,告诉他这认知是不适当的。有时,我们貌似没做什么,他的认知却在悄悄改变。所以,我们要看情况,他来这里,是带着有问题的信念来的,让我们纠正他,也许这是无意识的。有时我们有意识直接了当给力地点出来,如:他说:“现在,我发现我有什么想法就去实践一下”。他小时候母亲遇到麻烦如灯泡坏了,是不会去换的,他也不知道去换。后来,他和你工作一段时间后,他会去换。心理学空间 b$t){uOb-F

心理学空间*u p6r},L pc

6、情感模式心理学空间;h2p[1S"s

心理学空间8u R@Sq(Tg2G#{}j

根据研究,跨文化的研究,人有九种情感。如惊讶、沮丧、开心、害怕等。心理学空间c!@%`Ux

:I*{(j5y:|'F!s0人对情感有某种倾向性,还有一定的顺序。如,你看一个人的脸,能看出他经历的历史,如表情、皱纹,通过看他的外表能看出他遭遇过怎样的人生体验。心理学空间*l-CgJc)z7B

$F)olBqsv1g/}0我们面对来访者,他情感的变化和影响是隐形的,暗中影响我们之间的互动。在临床研究中,摄录治疗师和来访者的表情,病情重的患者,不论是哪个流派的治疗师,遭遇一个严重的患者,可以发现,患者表情和治疗师的表情不同步。如患者表现出生气,此时治疗师表现的不是与生气相匹配的如生气、害怕,而是好奇。这些并没有言语交流。如患者脸上带着生气,治疗师表现为好奇。这可能他过往体验的不是好奇,在这里发现了好奇,他感觉的不一样,会对他产生影响,是新的东西。(这是否意味着,病情重的来访者,咨询师很难与之共情?)心理学空间1wi/iXSI|Jjq

心理学空间/W nq+{O1S

7、驱力(动机系统)心理学空间.f dCYp[-n"A

_:O8G|s,X{0在研究人与人个性时发现,每个人的动机系统有不同的倾向性,如有的人容易受到多巴胺的影响,有的人容易受血清素的影响,或性激素睾丸酮的影响(大脑里就这么几个素)。研究的领域目前还很新,只有近10几年,但没有太多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的。但有一个作者,他研究很多这个动机系统对现实生活有什么用,电脑速配系统,可以测出一个人可以受什么动机系统影响更大,然后在电脑中找与之相匹配的人。仅此而已。没有大量的临床应用。(找对象)

9be["U!H:~i [N0

Q9DiGs08、个人主义对比社群取向

2B4V+GZ1u;r,A_"u0心理学空间:ezr8z!^

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到了极端,更利已的角度看问题。还有强调东方集体主义的。父母教育孩子行为要附合社会规范,无论哪两类,都应在一个人身上具备,比例可因人而异。有时,判断一个人,不一定要研究什么,而是有种直觉,他是否有病理性的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如有的人特别自私,不尊重别人、社群,这就是病理性的个人主义,走向一个极端。还有依赖型的,事事以别人为先,没有理想,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偏向集体主义一端。我们可以靠直觉辨别出来,极端都不好,我们任务是使之达到平衡。心理学空间tn;})b8f#x]/x

心理学空间s9z#zq ?V&Fy5r.J*s%~

9、内化的客体关系(内在工作模型/图式)心理学空间 ^e6rpX6^.~I RL

心理学空间,PtV$|@ ELvJ+G PX

这个领域研究很多,术语也多。讲的是这个人内心人格是什么样的主题、感觉。

2{cZ4g6JcIm!C I0

X(@4a,weK-f|3?0从这个视角看人格的区别,这个主题当中常有冲突,常有对偶的关系,如在人身上看到他的主题围绕疏远和亲密、信任和不信任。如偏执型的人,表现不信任,怀疑很重。当他说不相信别人时,你又同时会发觉他过度信任某些东西,如“我认为政府要让我干什么”,如偏执型精神分裂的人,政府让我做间谍。还有一种对偶的人,如自恋的人,我很棒,我是垃圾。彼此是冲突的,这形成这种人的人格主题曲。

~6n1n t-}"ikO0

5R&pmU d7N[`p09(续)、更多内化的客体关系概念:心理学空间5O$laF7][z0o0|

9Aa8E{C&f0这部分术语很多。在这个议题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我们常与他的互动中去理解他的主题曲是什么。他是认为我们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抛弃他还是不抛弃他。这是我们主要工作之一。

%\9e+[ Tp'V6f0心理学空间,?.[Q3Hb3|YO)?

10、组织的发展性议题(“严重度维度”)心理学空间8}4ye},d3Y2v

Y \c0aLQ/\7Y;~:g0人的心智结构中的组织(人格组织)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H ^c#{}0`q5d`}v}0心理学空间L_7Y*e:e4e

人刚出生时,组织发展程度让人感到“我是不是安全的”;年龄再长,“我是分离的还是依附的”;到第三个时期,他进入到的发展议题“别人不爱我,我如何自己生存”,如父母相爱,不管我了,我怎么自处。

j*O0R%X+z;s0心理学空间}F%Y7QUi,dt8N

在精神分析学派有不同理论,讲人格的发展,似乎大家有一个共识,分水岭是差不多的,如0至1岁半,1岁半到3岁,3岁到6岁。从精神分析视角来理解心理问题,在无意识中人的心智退行到上述三个阶段的哪一个阶段。休息后我们再讲第10点对临床有什么作用。他退行到1岁半以前,涉及到安全感,3岁,涉及到分离。6岁以前,涉及是我内在的问题还是外在的问题。退行到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心理学空间9t B#}+^*qXyIWb~v!j

T$_&y0bz3u0问:内隐的认知心理学空间y Q+o&a D-f"`

心理学空间 E1]:S$HZO a

答:从小形成的无意识的想法。如:一个人小时候认为父亲强大,母亲软弱,他的定义就形成男人都是强大的,女人都是软弱的,她长大后,认为我是软弱的,我要是个男人就可以是强大的。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特点,我带着这个想法在社会上混。我想我太男性化,会不会在来访者面前很凶。后来我意识到这一点,我调整自己,成为温和的有男性力量的治疗师。我有觉察并有调整。

#XZ js-\0

9c"N#gj!t0问:第七条,和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和力比多有什么区别?心理学空间z1EMd4^1a II6E

心理学空间Kq ~&N LD

答:相当的不同。根据我的了解,弗洛伊德把驱力分两类:性,攻击。但以目前的视角看,应该有更多的驱力系统,弗洛依德过度简化了。后来的人对弗洛伊德讲的驱力是有异义的,他们通过否定,也产生了自己的驱力。从字面上理解,这是一种本能,向某种方向靠近。后人认为不只是两类,还有别的。在精神分析教学中,一个难点,我们都信仰弗洛伊德,但他也有演化,后人又有演化和拓展。现代精神分析师不局限于自己是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师。心理学空间q LEojo(~.D*z

OXN d s V0问:一些患者退行到儿童状态。你是否会讲当前精神分析学派对这方面的研究。如安娜弗洛伊德的研究。心理学空间o}(`Fa3y%T ^]f

心理学空间 mR~ bWz

答:根据你们的需要,我会展开谈。对退行概念,我认为不是特别的好。我们会认为退回到过去,又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我们一直带着这些阻滞,外在诱发了某个阻滞(CBT理论持同样观点)。这些阻滞是恒常存在的。第三个阶段,俄期,他会看到那两个人和自己无关,他会注意到这方面的事情。在每一个阶段,他进入另外一个阶段时,他大脑关注的东西会有变化,分析师对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些说法,我尽最大努力把我知道的研究总和起来与大家分享。

!w |q2c`{0

]0T&h-Cu\-_0问:普遍是这样分析,临床中......

2l5Eu\9um `%nv}9l0

u-bh:A4D;Is7y-S0答:我的经验:安全型依附的人也会出现在治疗中,如创伤,他亲人去世,他也会找治疗师。一定要分的话,焦虑型、回避型、混乱型更多一些。心理学空间%fzKe7Ly7q2n-N gW

RzOc:X8|'k0刚才最后两个提问,给我们带到了接下来的讲课内容。心理学空间;X{$jq5Iq

心理学空间 oA X'_e~

边缘心理学:各种不同的概念及其治疗含义

s1ZxS:I_0

2U R,A%hOc0I ~0这个概念的起源:心理学空间}'X mt.u(^+S]

%qq7fh}8g;A? H-L0先谈概念的历史。过去对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的分类很粗糙,就是健康和非健康。对不健康的:再检验你有没有现实检验能力。如果有,属于神经症,如果没有,属于精神病

X&[h Wc-t0心理学空间9~gx{+H"p-w,fv

精神分析起源于弗洛伊德对神经症领域的研究,包括癔症、强迫、恐惧,只要有这类问题的,统称神经症。神经症领域的人,他们常有内在痛苦。他也知道有精神病人存在。但他当时没有办法处理精神病人。因为弗没有相关治疗理论治疗精神病人。后来人开始治疗,他们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来理解精神病人。针对神经症人工作的治疗师,发现这些人有些离谱,但又没有到精神病人的水平。慢慢地治疗师达成共识,不能这么简单分成两类,看成连续的谱比较好。有些人比较健康,有些人神经症,有些人精神病,从一个谱系来看更妥当。(不能截然划段)

3P8E:~.O M8v9n_L r%k6J*u0

Q.FAt/J0最早期弗洛伊德研究的是癔症,与此相关的文献非常多。近40年有更多的临床对边缘水平的研究,近10年有少量精神病临床研究。大家可以想象,大量神经症水平的文献,一部分边缘水平的文献,少量精神病水平的文献。我不会太着重讲神经症水平的,因为太多了,我们周围也有很多的人是神经症水平的人。我会聚焦在边缘和精神病水平上。

^(rO6_!h)Rb |E0心理学空间-h)F Kj%`An

简要讲一下从健康到神经症水平的人。他看见治疗师会认为治疗师是善良的、安全的。偶尔“伤害”到来访者,他也会认为这是善意的、有治疗意义的。不会认为是伤害他,故意“对付”他。他通常会把遭遇到的往内看,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认为是别人的问题。还有一个特点,他能同时抱持两种对立的想法:我知道你是想帮我,但我感觉很痛苦。我知道你在为我好,但我很讨厌你。心理学空间qp6}A$@)h

心理学空间rM8r X9t6hi/ehQ

边缘的人不是这样,会认为你是个坏蛋。神经症的人通常用成熟的防御,如幽默,开自己的玩笑。但边缘的人用否认、分裂等。心理学空间 B2WDHqYpns!J

v#b j ? T1sv0神经症人他们有这种特质,在遭遇冲突时,会很好地用精神分析来帮助自己,或用其他流派来帮自己。因为他们会认为别人会帮自己的。心理学空间't*Q)k7`9Rs

}!{2e-WIj;R0随着精神分析工作的进展,你会发现,你认为是神经症的人有些厉害,超过了神经症水平,边缘化了,他没有办法反思,没有办法把别人看成分离独立的大脑,这样的人在分析性的情境中,他不仅在治疗中退行,在生活中也退行,对治疗师有强大的移情。这就不能把他理解成神经症水平的人了。心理学空间l)a2B(i3p Fl

心理学空间1dt]iy*PF]"}

边缘人格组织

/_,xC M5E5V0

y\"h5a Ck]s1Y0所以,后来看到这样一些人,表面看象神经症,深度后,发现他不能定为神经症,一些人对此做了研究,出了一些文章。概括性地判断:持续的不稳定。稳定的不稳定。如果这些人放到精神分析治疗中,而且是传统的精神分析中,鼓励他自由联想,情况会更坏,他会沉浸到更混乱的状况下。慢慢地治疗师形成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创始人是肯伯格。心理学空间e ND^-E1O

t,g3F e J*Xvr0肯伯格认为,他和我们生活在同样的外在世界,但他整合有问题,要么看自己是全好的,要么是全坏的,看外界也是如此。而且用的是原始的防御机制。之前有人理解,边缘水平的人用的防御太弱了,到了精神病型的防御,需要给予支持,但肯伯格认为他们的防御是强大的,但是原始的。肯伯格对边缘水平的人的建议,我们后面再说。先说其他人对边缘人格是怎么说的。

+sj1HU\5TV!SX0心理学空间p `9mmG

第二个相关的是马斯特,边缘的人处于马勒理论的分离个体化,固着在这里,孩子在与母亲处于分离个体化过程中,要么是母子绑得太紧,对孩子有过度控制,或孩子与母亲分离时感到被抛弃,他长大后会固着在分离个体化阶段。

4o6yR5j7P!c1KN'y0

/h,]HWk6E{8t0John的分类,他认为边缘是一种类别,不是一种发展水平,dsm是按他的标准写的。他关注在病房里这类人是如何很乱的,他研究如何在病房里管理和处理他们。这是他的主要贡献。心理学空间Q$Z l`/N7wq)lO

n6mwalcVP0Giovanni liotti和发展性认知的焦点:心理学空间 i7A(\6|Pi'w,L

心理学空间R$U)I:@'^6_f:p

这是意大利学者的研究,依附的理论对这个研究影响大。边缘人格的人内心总是上演童话故事,有三角关系:加害者,拯救者,受害者,治疗师要么是加害者,要么是拯救者。心理学空间ZRp:\W:xK

w9d@.u-x\(WpP x0这个意大利群体关注于认知层面的研究:

G1qJHfu\0

q8{%q8aK\-l0研究对情感及其交流的贡献心理学空间'`k5u.q v3o1G"P0]

心理学空间d|.q6PDz-^ AA m

在这个群体研究中,主要研究边缘人格人对情感的容忍力,发现他们放大了情绪,他们常有强烈的情绪出现,治疗师要帮助他们增强情感容忍力和幅度。如他们可能对愤怒能容忍,但对其他不能容忍,要帮助他们能容忍更多的情绪。

W g8d&pI,h,~S.I4X0

{B Ay3T$m0Peter fanagy和心智化为基础的治疗:心理学空间Bx,Z8C:gZ

$y,X v$Se~7WqHU.@0接下来的研究核心在伦敦,理论依据来自依附理论和认知。边缘人格水平到了第二层,上不了第三层,即父母与我的关系与我无关。他们分不开。如治疗师

g7u'wiLa I0

(IA,{Wv,G0w0要去度假,他会觉得这肯定是要抛弃我。他没有达到俄阶段。治疗师帮助他们实现一种能力,在别人身上发生的事情未必都跟你有关。心理学空间 H l3FH3_

~P5u@7cqC0Russellmeares和对话模型:心理学空间V+Tq'Yx];D

-w&L\o*AZ_&n0这个研究团体在澳大利亚,他们主要的理论来自对创伤性边缘的患者他们经历中有创伤事件,理论还有科胡特自体心理学。发展出对话模型。处理这些有创伤体验的患者,他们可能会有解离症状。

Q1h.Wc5m*h2g0

-o8z8D[c0Marshalinehan和辩证行为模式:心理学空间+M%d8tu!s#c#]

ux,Q\%Uy-}0接下来的是辩证行为治疗和下面这个图式治疗

u(A/{ FB0心理学空间z,I\R0t-Z

Jeffreyyoung和图式治疗:

'WqZw J(pjue0心理学空间Z,H'R?'t]

他们都是认知行为治疗。为什么我也要介绍,因为他们对边缘人格的人的理解与精神分析的理解是不谋而合的。

JSzy%N0心理学空间6U:z6U&L.Yqay3T7P k

现代关系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学空间7o4Xf lf)JF

S,M*t4[(xT9Fm0另一个对边缘水平的人的治疗有贡献的是这个学派,他们的焦点在解离状态,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身上有不同的子人格,不需要从一个子人格跳到另一个子人格,而是知道自己有好几个子人格。心理学空间Hl3b2M!qH

/u4`cCd'm6J1q'r~#W0我快速地讲这些流派,是要讲7个原则,不管是哪个流派,都是从不同侧面看边缘人格,但有几个原则,不管哪个流派都要遵循的原则。下面我就要讲。心理学空间[j;w,P os/}

7k} {0T$z)q0第一点,所有的学派有一个共识,都关注治疗关系,所有会危害关系的议题都要被讨论,被挑明。如他不来,他迟到,他自杀。心理学空间Z%KB6_#x6sMa\

心理学空间g Z Kh4?m*{

治疗关系也叫工作联盟,对边缘人格的人特别重要,他不但要尊重病人,也要尊重自己。

;v;aB[};x M1Q0心理学空间g.JM0Ig0B6g*\7e

第二点,关于边界。边缘的人常对治疗师做测试。如通过钱,迟到等,来突破界限。有的患者有意无意拉着你,进入拯救他的境地。各流派都重视边界。心理学空间:p+b)sbFA-~

){F&rj4S#jIj0边界如何理解,如你付费的标准,什么时候来见面,迟到怎么样,缺席怎么样,治疗时都要确定,并遵守,你要保持界限的稳定性,始终不变。

`e1e \K@ Vx @0心理学空间N(~a-x`)N

当设了边界后,他一直想突破,步步紧逼。治疗师可能会想,不要太死板,退一点吧,他还会紧逼,最后你退到不能退为止,其实这也是个边界,所以你最早就设一个边界,不动。

2~,^ ~ }H$f;s~S0

]-{ tc&tn0H.r0第三点,大家有共识的,我们不鼓励在治疗中退行。如果退行,不停讲他的过去,感受,这对他不利。我们要找他现实中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和神经症不同。神经症是体验那时的感受,鼓励他们自由联想,讲感受。对边缘人,这是原地踏步。

*h.Pl c;iX5l5da.i0

)sEBTi3HK0第四点,你还没有能够在治疗中承受张力很强的,你不要接边缘患者,因为在这种治疗中充满力量,他会有强烈情绪,我丢下一诺千斤, ****** 如果你不能hold强烈的情绪,你别接。心理学空间b,i?(J(I

2]F@wje;E g ]E0因为他有强烈的情绪存在,治疗师要擅用自己此时此刻的反移情,不要解释,如:“这是你和你爹的关系”。他的情绪就是对你的,你传递给他你此时此地的体验,关注当下。心理学空间o r;e e*V I

R;@n W"N7f,}m0第五点,关于边缘者会带一个主题来,左右为难。有时你会遇到一个沉默的人,你了解他,会发现,你要是打破沉默,他会认为你操控他,如果你不讲话,他会认为你抛弃他,反正你是个死。怎么都不对。这就是边缘患者的情况。心理学空间wK2w;f.vm

Tc/@0m+T0对于这样状况,肯伯格用的是分裂的机制来解释,玛莎(辩证行为疗法)用的说法与此差不多,她说是一个东西在两个端点摆动(我理解就是CBT中的两极化思维,即:好或坏,对或错)。心理学空间A _v5v8Kg-O8X

心理学空间.A3A%n"v;K.X{

在治疗中,治疗师要帮助他看到,他不能总是理解为要么、要么,不是全或无,黑或白,而是明白两者都存在。

0t:g/?b?7Or T0心理学空间3v{1p(m9\g

第六点,面对边缘患者,你要变得真实,这针对神经症患者是不一样的,后者,治疗师可以是一个白板。边缘的人知道自己是很难弄的,会把别人的情绪调动起来的,你要是白板,他会认为这是个假人。

6W9GM4Xpj(Pw W%G&?;{0心理学空间xS7}`-]X)k-R

如,他来了,他说我之前自杀了,你是不是对我很生气?治疗师说,你为什么认为我会很生气呢?这是传统的分析性说法。对边缘人不能这么说。

bpwo ?$eR:yz!z Z`0

s7oR*ti-\0这时,更好的说法是,作为你的治疗师,我的工作是避免你自杀,你告诉我你自杀,我当然是不高兴的。你对此怎么看?心理学空间&^.yYA m0M

心理学空间Q!u&v4b/A"HF3O$[8V

最后一点,当你面对边缘人时,你要接受督导,获得同行的支持。

$~Md {'|;G&F%z0

E7px"zk\0肯伯格每周三与他的小组讨论,分享个案,玛莎每个星期都与治疗小组开会,讨论。只要你从事这个工作,终生都要有督导,群体讨论。

_,U#My'e0

$y0n7F#zz6geo0上午的课到这里。精神病的部分没讲,明天自然就会讲到。心理学空间dN1\7[v$s

X@7^b {ct4~0下午2点上课。先提问,再开始看录像,讲解。

3py4OE;V/e*A;l-D7x0心理学空间'|b:i+_3f:}2E`5?+Ly;F

提问:

cL`;foo`{0

bwq6]t0问1:对边缘性病人不鼓励退行,和早年感受。边缘人会主动反复讲当年创伤和当年感受,老师有什么建议?心理学空间EM*d(v;O!Rm;I,l

心理学空间.Dt*LE:F6F2a(y(c~D6u

答:面对不停讲创伤的人怎么办?没有唯一的答案怎么应对,根据具体情况。如他不停讲,他只是讲体验,还是边讲边整合,边讲边对创伤经历做梳理,完全取决于当时治疗师如何与他互动。有些创伤的患者,他确实需要讲述创伤,我们也让他讲。我们作为旁听者,成为他的见证者。但有时,他对曾发生过的创伤经历讲不清,需要一个旁听的人帮他讲出创伤的经历是怎样的,帮他梳理。创伤时,有的人的海马会发生功能失常,但他的身体会帮他记住一些东西,通过讲述,治疗师按照经验和直觉,帮他梳理,这很重要。

xGRo? m+Y-}+n:C0心理学空间+l-ALp(|

我们治疗,不要让他重复而再,再而三讲同一事情,退行到无力,不能改变当下生活,不能为当下自己的生活负责,这是我们要防止发生的。治疗师要有很好的感觉,他讲创伤体验时,讲体验,讲梳理,整合,还是只是重复,无力,不向前迈进,而是停步,治疗师应该有这个能力区分。

\(Y#U3P*z7b0心理学空间&L;i$pLI"[v0C

问2:治疗师需要回到此时此刻。怎么把来访者带回来?

;z iL;bLo OC"o0心理学空间)A_!gL&e"k$m

答:我认为,怎么做到关注此时此刻,很难传递,它不象药。一会看录像,可以展示一些。例子:创伤患者,他不停地说,他是不是不想面对现实的困难,你努力引发治疗师对他的同情?治疗师觉察到这一点后,治疗师就说:“你说的这些,让我很难受,让我觉得你不愿意关注婚姻中存在的问题,我往那去看时,好像我在逼你做什么事”。他不时地说,可能是一种防御。这是我工作的风格。心理学空间ys,H6Nr|X

心理学空间"|8]T{~

另一个例子,与我刚才说的风格不一样。我一个患者的太太边缘,她是肯伯格的病人,她有全好全坏的防御。她不停地想她婚姻以外的一个男人,在婚内认为老公很差,但又觉得全好。她对想念的那个男人有很好的评价,但对老公的评价很差。她讲男的有多好,但在她讲的同时,又讲周围的朋友说这个男的有多坏,肯伯格会做这样的诠释:你有没有注意到,你的这些朋友都对这个男的有负面看法,你只有正面的看法。所有这些信息都是你说的(说他不好,说他好)。假设她是个神经症水平的患者,她会对不是她老公的男人想他有多好,理想化。她就不会分裂开来,老公都是坏的,外面的男人都是好的。神经症的人不会分裂。面对神经症的人,她说外面的男的,治疗师可以说:你能不能谈谈他有没有什么不美好的?你想起他时,会不会让你想到早年的某个人?

d2|b@Ed0m0

0cCv-G~4A!jn0刚才对神经症患者可以这么做。对一个边缘患者让她这样做也可以,她可能也乐意这么做。但她有分裂,此时此刻治疗师要点出她确实有全好全坏的特点会更重要。肯伯格这样操作,是想让患者觉察到她内心对这个男的也有意见,但她没有把这个意见据为已有,而是抛出来,丢给了别人,说别人认为男友哪哪不好。心理学空间,~dC,_%p Wq

hkL,bpd0问3:边缘性人格患者如何在早期发现,尤其是童年时期,如何干预?跟成年人有何不同?

CgF.h[.e3t Q0

)k7K\Y ?5U4l&?0答:我不是儿童青少年治疗专家,就我的认识来说,专门对儿童工作的治疗师,当感觉到有边缘特质的话,是能感受到的。经验。我想分享一个经验。这个经验也不是百试不爽的。有的也会一下子退行到边缘状态。一种方式,你可以邀请他谈他自身,或他熟悉的亲密的人,父母哥等。如果他说,我的母亲很爱我,但她很焦虑,她对我过度保护,但她还是支持我去做冒险行为。你可以在脑中构建一个活灵活现的人,里面有好或坏。但边缘的人会说:我母亲是个怪兽,或她很恐怖,或她就是我妈。这可能就是边缘患者。心理学空间'N*MB aPGxH N]AM

心理学空间UXejL0c

第二个经验,根据治疗师反移情的强度来看,不管是正性还是负性,只要是强度很激烈,我会提醒自己,这个人可能是边缘。一开始,我经验到的常是正性反移情,我会有非常非常强烈的欲望成为他的保护神,养他,把他接回家,做干儿子,这时,我提醒自己,可能是边缘患者。心理学空间G{xjP2Ne

心理学空间Wl r|4k3Sd2x km)d)k

刚才的例子不是边缘患者都有的。边缘一部分是靠近神经症,一部分是靠近精神病,我做的也有漏洞。心理学空间'XNb4DLr

,{,?-BD D"B}V:S0一个患者,做几次,他就对治疗师批评,他认为治疗师对他有批评。我会有感觉的。对神经症水平的人,我会这样回应:好象看起来,你觉得我对你有批判,好象当年你母亲一样。神经症水平的人会认为我说得很有意思,认同。如果是边缘患者,他的表达是:真倒霉,我找了个和我妈一样的治疗师。心理学空间#X1_ h2Z3eD7EK

心理学空间V/PTf.vUm$I _

问4:个案对治疗师的批评。边缘的批评非常一针见血。此时我觉得他没有缺陷,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治疗师的不足,老师怎么看?

Q)?#H7Wh0心理学空间|D"o,c6}*[~:c.z

答: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个精神科医院,一个访客开车来,车坏了,有个人跑过来,弄好了。访客说,看起来你很厉害,你是干什么的?修车人说,这里的人有时候疯了,但他不是笨蛋。在临床中,我遇到过这种情况,边缘很聪明,比我聪明,让我感觉,我要去与他共情,与他同步,调频。有时,他共情于我,与我调频。这很象儿童早年,他在家庭中,他能看到一些状况,但他未必能表达清楚,他产生的情绪不知道怎么处理,但他不是看不见。他们当中有一些很有社会地位。他生活中有一个剧本,但他不是看客,他只能去演。(这个剧本不是他写的)心理学空间zx7z`F ?%x3g Z

R"\&q"N|5b0问5:边缘,他小时候诊断为感统失调。这二者有什么相互影响?

[)]y3D0w4m4W7N] [5o&G0

jB0^#g(l}_0答:第一,我不很懂感统失调。因为边缘诊断被泛滥,这个人很难搞,就诊断为边缘,就象双向情感障碍。我在美国使用的诊断与中国可能不一样,我们诊断为感觉整合。有些诊断是这样的,18岁以下诊断为品德障碍,一过18岁就是反社会人格障碍。我不是儿童精神病学家,说得不一定准。开始可能诊断感统失调,可能成人后被诊断为边缘。

|kS!y+M4Bk0

4m$KE9Q8V9v&n z&m8I0问:一个15岁的,各方面都是边缘,就是年龄不够。我不明白感统失调和边缘治疗诊断不一样在哪。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心理学空间 g@R H {i3J

G7AZ2V moh)`0答:我们有时候有惯性,说到诊断时,总是分类分块,把诊断把一个人看成一块一块,如边缘,感统,看成各自独立的。这是以前要对人进行研究,这需要一些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观察,对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做观察。这么一来,把人分割开了,这对研究是可以的,但在临床上就困难了,临床上不能看成一块一块的,人是个整体。可能他身上没有很清晰的边界,他共融在一起,不同的归纳方式,会不同的理解。(注:我也没弄清楚)

%K;U7m6lDn0

y-D3z no0p h-L0下面,我们看录像。来访者奇奇,单身女孩性。她自愿来录像,她不是真正的患者,但谈下来,她确实有痛苦。她在工作中、关系中都有些问题。她工作开始阶段会很好,过一段会变得要被开除,换了很多份工作。她和许多男性在一起,没有一个男性和她是成功的。她的一个模式:和男的相处一段,不知道为什么会惹起男人对她的愤怒,如老板对她那样,她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

|'p_VoY0心理学空间 w dl:|S.|xm

再补充她成长背景:她父亲是外交官,她总是跟父母全世界跑,两三年就要换一个住的地方、学校、朋友,家人没有人关注她的感受。好象她是外交官的孩子,她就应该过这样的生活。她看起来对治疗师没有太多的防御。 

'a$W,K7O1\*p0

mybm/Eid0录像解读:心理学空间%}w7_9T`

YG-g0d3CAij1T0这是第二次访谈。我问她,你对上次访谈有什么体会,她说没想过回顾过去的事情,她觉得过去总是更换社会环境会造成影响,她没有反思过这些。上次访谈让她想起、回忆起过去的事情。

+p5dw8}9@]'~:j`,Sm0

7}o l5O#E0t2_0第一次我帮助她回顾之前在家庭中的经历,我总结说,你不觉得这是一种丧失,你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她没有办法将她的丧失和她现在的人际关系不好结合起来(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被老板开除)。她也急于打断治疗师的话,似乎很急于认可、同意治疗师的话,但她无意识中跟治疗师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疏离的,貌似附和,实则不想让治疗师讲下去。心理学空间U7J%q;t }Z%N w

心理学空间Q$L5AoCp

舒而思:在前一部分访谈,她用心理学术语表达,似乎她是一个旁白者,与自己本人无关。当治疗师干预后,她开始更接近自己,更有情感。心理学空间mI:t3~8} OE

I&| ] Z"zAa8wa.Q3Gr0在这段,她会谈到成长过程中搬来搬去,家人也没有制造空间让她表达她的感受。长大后,她怀疑是否(需要)应该讲这些。我和她谈到移来移去带来的痛苦,她确认性地联想,当我提出移来移去是挺痛苦的,她并没有立刻提到自已,而是说朋友谁谁谁,恨死父母了,搬来搬去,她如果有孩子,一定不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她还是没有与自己连接。

oN hT{;O Z0^ W&e'V{[~0心理学空间+{p7OGG^7H

我要打断在这里,有个难处。在做教学录像,我总既想治疗,又想教学,我走得很快。几分钟做了两件事,她有防御,一般治疗时,我会停下来,等等,但这里我没有,这不是好的做法。我猜想,她童年的经历会给她产生什么样无意识的认知,她漂泊,可能会有这样的认知:我不好,所以父母会把我从安全的环境中抽离出来,是因为我不好,他们在惩罚我。这是我说出来的。没办法,是教学。心理学空间gm0B h]

-R LC'U ` ~*?4a0这一段差不多5分钟,可以看到她还是不能链接到自己的痛苦与过去流离的生活的关系,但是她已开始意识到她愤怒的情绪见诸行动的地方,如吸毒等。她是问题少年,家人不知该怎么管理。我开始被她悲伤的表情吸引到了,此时。让我体验到她此时此刻她与自己的悲伤感觉有触碰。心理学空间.?,wR Ug&w$@

心理学空间1eQC&L5^1Y&[K

这一段5分钟,我做了许多事情,还是有这个尴尬,我要展示给看的人,精神分析是怎样进行工作的。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我发觉她在刚才那段中她进入到一种情绪中,我感觉到她沉浸到她亲手摧毁的那段情感,她很懊悔,我也需要把她抓回来。心理学空间!`k"j.W E|p

^7TX6K8cs4\^7I:Q0问:为什么此时转到taimin的话题上?

%\n2ta&GStZ zn`0

&p3b6n$v)C9`0答:我之所以那里转换话题,她很难靠近那个痛苦。我想用过往的方式,帮她触碰深层的情绪难。她在与治疗师访谈前,先与录像的治疗师访谈,人本的治疗师,那时也是谈不下去,就哭。我想,之前的办法谈不能,我转一种方式,看是否能更容易触碰她的情绪。注意,这只有两次的节目,我只能这样操作,如果长程,我会更多等待。

b"R\\C-e^0心理学空间\)X8H$xep0k7J

讨论:心理学空间l k*\5\#w

n f.TP.Dj#Sq0在录像的后面,我问她为什么愿意做志愿者做apa的录像,她说我一直以来有出现apa的很多教学录像里面。她总是会参加各种如认知什么的,当模板,我猜测她想从一次的治疗中得到治疗,但她害怕投入到长程的治疗中,她害怕又被抽离出来,所以她宁可搞一点,搞一点。心理学空间 t,g*K |iM

x `v$}N0在这个访谈中,我做这样一个诠释,她做过许多短的一次性治疗,不知她有否收获。我想给她一些东西,让她能有所收获,所以我说,你想进入一个短暂关系,只有这样,你才有把握,比如被开除,失去男友,如果真的进入更长的关系,你可能会有一种恐惧,害怕被抽离。心理学空间Ax Q/q:y%Y5f

!g2^oJ6x6hD0在这个45分钟,后半部分,我做了很多努力,在促进她以后能勇敢地在治疗关系中慢慢向前走一走,形成更长程的关系。以避免她稍有深层触碰,就又脱离。是否达到我的目标,我也不知道。

)K Y&M.rF0

v#ht2|*`ME4L0问:个人体验。老师用的治疗技术、共情方式更存在、更人本。她作为女性的治疗师,老师是怎样定位自己的,是精典精神分析治疗师、人本存在主义的、后现代的、整合的?我看你的作品,那两本书(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精神分析诊断)更象存在主义的,我想核实一下。心理学空间1Dx"SM@8FL"^

心理学空间"Od(O3n lLFV

答:我很喜欢传统精神分析,我也是这种精神分析下的患者。通常,有高功能的人、愿意做精神分析的人,适合做经典精神分析。这个人我不了解,需要做几次评估才可以知道,我可以和她讨论以后是否可以做经典精神分析,那里,我会很少说话。但我不了解她,所以我更多的是建立关系,我多说话。所以这次,我更存在一些,但这不代表我一惯的风格。

K[}"xi0心理学空间$ck] ~oih D"G

问:不去考虑这个人就医的过程和背景,仅从访谈过程看,如何评估她的人格发展水平?心理学空间:l.^ q/{n U;m

心理学空间 Y xT_9p4m7u D*MYq

答:有可能做些假设,但未必是定论,治疗是会终结的,但诊断会永续下去的(安娜弗)。我们也可以尝试,这么短的对话,结合上午谈的内容,尝试评估她的水平。首先,她的依附风格是回避型的,她不愿意与我有链接。当我们听到她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她表达认为,早年的生活是很正常的,移来移去。她在成长过程中就有这个味道:固定的依附是不应该多谈的,你有什么感觉你自己消化。在访谈中这一点也有再现:她不愿意与我走得更近,愿意走更远一点。除了我们上午谈的横向发展水平来理解,你们觉得她属于哪一种类别的人格特质(抑郁型、强迫型、癔症型。。。)?受虐型,她总是让自己成为很糟糕的那个人。

n8bL2nvaoWhc0

qgk2D r(e+xG W^ C0逆恐人格(我不怕),逆依附人格障碍(我不依附),逆抑郁人格(我不抑郁)。

&z+?J k)B7t7`4c0心理学空间A`9jyL v7vM _MM

外界资料表达:她朋友说,也有很多事要做,忙碌,有活力。这是用来防御抑郁。她用狂躁的行为防御抑郁的内在。她的防御是:否认,还有见诸行动。这些是原始的防御。

(~M R4_U:ys0心理学空间`M)u$Z9z8Ky5S/u(x

舒尔思:开始时,请她讲上次感受时,她说没什么,很理智化,好象在谈别人的事。这是否可理解为解离?心理学空间 i @(e u4TdG

心理学空间 _&` o-G#ro

答:是的。切断自己与有痛苦人的关系。

7g*u a3s-\9\*mXw0心理学空间:W6f'T%s&X+k^

问:这样个案,这种解离的性质是否一样?我的来访者50岁,父母是老师,被忽视的童年,她的存在不重要。以后找先生结婚,也不知对方喜欢不喜欢自己,生了孩子,她死死地控制,孩子18岁了,不受这个,她受不了了。她说女儿,不带入自己的感受。我引入她童年的经历,她认为这很正常。这是否也是人格解离?

/~]I#ps}f'XC0

*jZ ~rUwJ g!Q0答:这是一种解离。以前对解离有一种认识,近些年重新认识。某种防御机制如压抑,是对想法的解离,见诸行动,是对行为的解离。似乎不是你做的,又是你做的。这都与解离的性质相关。现在对解离的理解有新的认识。这个母亲很难接受女儿与她的关系那么差。她有许多的爱,对女儿,又有很多别的情绪。为了再去看这些情绪,她仿佛在讲别人的事情。心理学空间fhHH,s'a"s8~

:gnMvCg6f9\0问:她认为她做得很好,女儿要改。

U'K*i/Cx0

)l uP%Y&Ay(J$F;~0答:这就是边缘的人经常做的事情,自己没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你的病人,挺难的。心理学空间%Y,z-Q RzU ?B*PR

"J+G5} lCV0我的这个访谈者,再来探讨另外一个层面,无意识潜在内隐的认知,可能对她来说,所有她看重的的东西,都会被拿走。因为这种感觉是很失控的,为了抓回控制感,她就会自已切断,这也是导致她受虐的人格,好象是她可以自我控制,实际是自我伤害。

8td3yJ V8J6J ^]1xCd0心理学空间6]wM!f(dY7S

我想问你们,我做第二个诠释:你的好的东西总是被拿走,你的东西之所以被拿走是因为你不好,所以你要被惩罚。是这样吗?也许这么短的时间,这个诠释推理猜想合适吗?心理学空间 d$gu_$H

心理学空间 koNN3v!`

学生:她内隐的认知,她不应有好的朋友,出于她的恐惧。

v*~U!^ y}A0

[7G P]NsE@0答:还有一点,我同意你的联想。她不能够涉入长程深入的治疗关系,是害怕治疗师看到她是一个无价值的人。所以她短一点时间,让治疗师看不见这些。

.O,M-Ol] s\ Jo&tl0

?_4tu%Si{0舒而思:有一个作者,写了一本书《因为之前的内疚而产生的罪过》,这个人身上,也认为自己不好,她有内疚感,产生了后面的破坏关系(罪过)的作法。

SD E6A8[ y'XU0心理学空间.jH$\'^ g,a

答:是的。很高兴现场有知音提到这个作者,这个作者对我有影响。他还谈到内疚是一种来自童年期无意识幻想,自己是很差的,产生内疚感,想象成自己是无助、悬浮的,看不见摸不着,却在那。这种感觉会推动当事人创造条件让别人否定他,内疚后面不停勾引别人惩罚他,然后,他认为别人惩罚我是因为我不好。他更关注后面这部分。前一部分虚无漂淼,却存在着,影响着他。

+W6aB/p0C,o0

9b4xU4_(w0最后从两个层面总结:心理学空间A2`%@l0k` nWC

dO+P4VSj,@Uj0一是情感,可以很明确的在录像看到,她有悲伤,沮丧,因为她的东西总被拿走。二是愤怒,来自于被逼着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搬家。

p u"S%dm0M0

(jOqK%v;]0最后,发展水平。她应该处于高位边缘,就是接近神经症水平的边缘。她常用原始的防御,她对情感忍受力差,会用见诸行动的方式来表达。如果做长程治疗,她会是难缠的来访者。心理学空间C+^(W*Y5?-h

ra'k?0tE(p0最后,如果说她再来找我,我首先强调治疗有很多契约,一周一到两次,不建议三到四次,因为太靠近,会吓到她。我会特别提出如果她要退出治疗,一定要说出来,而且接下来的三次左右,要讨论退出,不能让她轻易跑掉。这是与其他治疗不一样的。这种不安全型的依附关系能够慢慢朝依附关系移动,有两种状况,一种是恋爱关系,一种投入的恋爱关系,达五年以上,可以让不安全依附变成安全的依附关系。另一种是长程治疗,两年以上。心理学空间r4fAiv!F(XE3`

心理学空间-N l9f j:a,mQyurZ A

明天讲广义的精神病性人格特质,具体讲偏执、分裂人格。下午两个案例讨论,展示我的工作方式、思考方式。(2015.3.23)

&is1d!r&d7W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精神分析
«缪绍疆博士:治疗的长度 精神分析实操技能
《精神分析实操技能》
阻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