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理论概略1
时间:2021年08月31日|1872次浏览|1次赞


高水平人格病症的心理动力学疗法(dynamic psychotherapy for higher level personality pathology,缩写为DPHP


 


导言


 

本书描述的疗法针对治疗高水平人格病症,具有这类心理病症的患者是相对健康的子群体。与严重人格障碍患者相比,具有高水平人格病症的个体一般能够适应现实要求。这些个体具有较稳定的自体感,拥有建立并维持一定人际关系以及追求目标、相对坚持劳作的能力。然而,高水平人格病症患者却在一些核心功能运作区(central areas of functioning)严重受限,特别是那些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或未能发展令人满意的友谊的个体。他们也许无法从事与自己的受训背景和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工作,或者被迫完全投身于工作中,从而忽略了人际关系和其他兴趣。


 

防御将患者内心的痛苦和威胁从有意识的自体体验中分离出去,从而避免其经历这些情感体验,所以患者不易洞悉这些防御操作及其背后的冲突。患者的冲突不仅会在日常人际关系中出现,在与治疗师的关系中也会出现。治疗帮助患者做到以下两点:(1)理解刻板的防御操作所具有的功能;(2)容忍对已经被防御性分离出去的、内心中不被接受的方面进行情绪觉察。


 

在心理动力学客体关系理论中,内化的关系模式被视为心理功能运作的基本组织者。这些人际关系模式指的是内在客体关系,是与另一个人(即客体)相互作用着的自体表征,与一种特定的情绪反应状态相关联。


内在客体这个术语指的是主体心理中的他人表征或存在。


内在客体关系源于与重要他人之间有情感投入的互动。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这些重要他人被内化并被组织起来形成持久的记忆结构。


 

DPHP的任意一次会谈中,情绪显著议题既可能存在于患者与治疗师的关系中,也可能存在于患者与其他人(除治疗师以外)的关系中,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与治疗师的关系会逐渐成为焦点,而且能够被联系到其他重要关系上(既有过去的重要关系,也有当下的重要关系)。包含着移情、当下关系和发展史中重要关系的三角结构,成为理解患者当前内在客体关系和无意识冲突的窗口。


 

与精神分析相比,本疗法疗程较短(一般14年),较分散(一周两次会谈)。


治疗师需要清楚地考虑治疗目标,我们制定的治疗计划应当与患者的治疗目标相匹配,开始治疗前,治疗师必须确保患者彻底理解并同意治疗计划。





 







标签: 读书笔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