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访谈的逻辑
作者: 吴张彰 译 / 4934次阅读 时间: 2021年7月16日
来源: 神分析行知学派(EPS) 标签: 初始访谈 拉康 吴张彰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初始访谈的逻辑心理学空间 WX9N F#E:P
作者:Jean-Marie Jadin心理学空间 e&Yzvpek
译:吴张彰心理学空间}4eIZM6p+T
校:贺丹雅
5T,c$F$v5|{G7@q0来源:精神分析行知学派(EPS)
jdE5Xh~4_ J0
L w|d M0心理学空间2^9s%y?J#S:]

t!{fJ1@oYu0

7c%A6htRnbi0初始访谈的问题一开始就尤为困难。的确,我们对此富有一些多少有点长期的经验,也有着散布在弗洛伊德拉康(文献)中的一些建议,但是我们又缺乏一种可以些许给予我们指导的总体性规制和原则。

v JPm+u ^Yh+]0g.y$i2S0心理学空间QG9x4a9pM `

在第一次可以预期的平淡的接待中,初始访谈之所以具有“初始”的意味,这仅仅是因为,除了其内容之外,这些访谈在时间上先于在躺椅上进行的精神分析。这是不言自明的。我们这里说的这个初始都是在一个日常的线性时间的意义上,也就是日期、时钟的那个时间。

7ejfys"sq0

]5a(Q-x? vfh0W/]0有时候,这就是我们第一时间只能认识到的时间,但理性、逻辑的理想过程并不总是如此。只有当分析者在躺椅上说话,出现面对面说话之后时,情况才是如此。但是,在此,去关注这个“看”会得到一些结构性的结果。不论如何,只要分析家不说太多,分析者位置的改变都是越来越明显的。心理学空间!c7n:j0kmJ*Rm

心理学空间aWB6\~_m(~z

在日常的时间中,只有分析家可以放过这位准分析者的一种线索,并且也未能引入什么作为逻辑判断的东西时,才做出这样的决定。有时候,只是对于分析家来说,面对面的话语的数量已经足够了。有时候,只是督导的提议,创造了转向躺椅的机会。心理学空间 EstXK6V_

心理学空间)i,j|-[;l0mp |y

分析家给出一种有点分析架子、有点专断的命令,于是很明显就处在一个近乎神的位置上,即一个知道的角色,拉康称这个位置为没有划杠的大他者。但是,不要忘了,这个分析家也有自己的无意识。他是一个划杠的大他者。他并不知道自己建议分析者上躺椅,是出于什么无意识的理由,但是这种理由就是存在。

"O4D{x4J7mQW3D0

e$h3H*J k3egIzJ0更理想,也更常见的情况是:上躺椅是在一个不同于时序时间的另一种时间上,一种由非时间的瞬间所关联的时间,一种不连续的时间,所谓的辩证时间,即一个颠倒的时刻。如拉康所提到的[2],这就是弗洛伊德在面对杜拉时的那个时刻,当时弗洛伊德问这位先前在抱怨自己父亲的女病人,她在这件事上扮演了什么角色。杜拉之前回忆起,父亲经常把她交给K先生,以便自己去找K夫人,而她自己也在照看K夫人的孩子的同时喜欢这种关系。

f q+nG#PC4y1i[0心理学空间/aC1IZ)jI.b

还有其他一些可能的上躺椅的摆动,比如说,当主体对自己、对某个他者、对分析家从一种事实描述过渡到评判时;或者病人之前描述了一位残暴而令人创伤的父亲,并把自己的症状都归因于他,而当病人承认,这位父亲同时也曾经是他所爱戴、敬仰的人时。还有可能是这样一个时刻,即先前对于发生在病人身上的事情的冗长描述,突然之间变成了一种对某个愿望的阐述。因此,也就是当一位女性准分析者断然声称,她不想成为自己母亲那样的人时。更宽泛地说,最好的时刻就是,主体意识到了,至少部分意识到了,在自己问题的源头上,他归结于命运或归结于父母的某些东西。心理学空间jL(R{Dv8P#\N

"a e)Qxb0我们可以说,这常常就是“自我”的引入,自我被当成了一个过渡的信号。我们每一次都要从“它我”走向“自我”。当然,分析家要试着去激发这种摆动,正如弗洛伊德所做的那样。他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于准分析者的类似者的位置上,好似他对分析者低语:“我向你提议的,就是让你到我这个位置上来,正如我做过的那样。”后一句明显是潜台词。在这种辩证的返回中呈现的“自我”和“类似者”可以用拉康L图[3](图1)中的a和a’来代表,而这个L图又可以很轻易的变成“内8图”[4](图2)心理学空间iX2K k?"W$l

图1:拉康的L图心理学空间'h z X(rMg:_
图2:转变成“内8”图的L图

(_v |n,j(P0心理学空间1K!j'[+f7VQ eA

.i)Q"kUF PP0

%Nx*[W8]4m:~0在这之前,准分析者身上必须显露出一种欲望。这是一场分析成为可能的必备条件。在咨询的开始,分析者的这种欲望的第一次呈现,往往隐藏在去除痛苦的要求之下。心理学空间Z G|T7c,\*Q

%|P;eT/L*Y0`0这种要求是有缺陷的。比如,当分析者有一种“成为”的愿望,如“成为分析家”时。倘若没有任何表达出来的痛苦,那么在我看来,最好先不要进入分析。同样,当一个倒错者满足于自己的倒错,比如说以这样的形式给予肯定:“我就是个暴露狂”,而没有加入某种愿望时,也是如此。想要“成为”或肯定“成为”是不足够的。有时候,主体只是想找一个说话的地方,除了这种乐趣之外毫无其他原因,那么这肯定就是完全不够的。

:V9{Wnz-EIHZ0u0

B#Ng_ {,x:R7j0但是,与这种期待相反,有时候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便没有明显的痛苦,分析家还是可以通过某种情景发现,分析者想说话是为了被听到,比如说被一个父亲听到。那么这个欲望就可以是被一位父亲承认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也是可能的。在此,正是分析家创造了上躺椅的最小节奏划分。

Bm#Y K`~v"[0心理学空间-oq(A v%W1R S

我认为,这种辩证摆动的出现,就从分析家听到真正的要求的那一刻开始,这种要求涵盖了一种平面的欲望。事实上,这也就是分析家的欲望起了作用,这一刻也就是辩证时间开始翻转时刻。这种欲望的引入的作用,就像是分析者欲望的回音。心理学空间;pRPj0X@qv

8d'C2s ?Q6z0因为,这种辩证具有一种“对话的”“对话逻辑”(dialogique)的对话的特征,即对一个问题的回应的期待。上躺椅也呈现在这种回应中。“辩证”这个词源于dialektikos,其词根就是legein(说话)和dia(彼此之间)。而且,不要忘了,拉康曾说过一种“分析的辩证”,他通过杜拉个案详细阐述了这种辩证,同时还提到了一种翻转的过程。

*Z#AEs\(xk0

Uki4F[0很有可能的是,初始会谈具有一种逃避真相的特征,仿佛这些会谈包含了之后的分析将要呈现的内容,有点像一场否定性的初始分析,就像否定性的神学图景是通过上帝不是什么来定义上帝的。上躺椅的过程可以让我们发现,到底什么被隐藏了起来,是什么完全阻止我们找到一个开始躺椅分析的准确时刻。

\S%~ a ^(`1HM,` ~ t0心理学空间4j f"o#y!C.b@-c?

我们可以展示出这样的材料:一个年轻人想起了他的痛苦,感觉不到活力。这个主题本来可能会一直说下去,说到世界末日的那一天。但(上躺椅的)摆动时刻明显是以一种武断的方式被选择的,是为了终结这一地狱般的重复。此人上了躺椅,自上次以来,他就一直想要上躺椅。结果,一种幽暗的沉默出现了。或许他无法在分析中承受这种“成为”[5]?这种张力变得极为强烈。分析者突然坐了起来,重新回到了面对面的状态。他讲述到,在他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才两岁半,他的母亲让他躺在父亲的尸体一旁,并要求他不要发出噪音。而躺在分析家旁边,他完全重新体验了这一事件中的这些能指。我们本可以随便选择一个时刻让他上躺椅,他也本可以不会更好,也不会更糟糕。这里并没有一个恰当的辩证时刻。关键在于,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讲出的东西。必须的一点就是,这种摆动要出现。初始访谈之所以初始,是因为这些访谈避免了一上来就说重要的主题。通常,初始访谈的功能就是:通过不说,来避免最根本的东西。心理学空间 I*fX+K ]

心理学空间4eRd)U:gZ~u-a3`2t

在线性、牛顿式、柏格森式连续时间这边,时间是持续的和共时的[6],而在辩证的巴歇拉尔式断续时间这边[7],时间是所谓的辩证时间,其是通过对立、颠倒、整体代表部分的方式演进的;还有第三种时间,即更为普遍的逻辑的时间,即拉康的逻辑时间。在我看来,它包括了日常的历时时间和辩证时间,二者就像俄罗斯套娃,因为三种时间是同时在运作的。我们可以确信,在线性时间中,一切已经被说出的东西,都可以被认为是初始的,其是相对于对在那(涉及到第一次会谈)之前的,在那几次会谈之前、在第一次会面之前、甚至在几年前做的第一场分析之前的内容的重提而言。整个分析都可以如此铭刻在一种后续的辩证关系中,正如拉康通过杜拉个案所阐述的。

6Z6\4`]t0

I$V3v3m _,z0可以同时整合、包裹这种辩证关系的逻辑时间在哲学上是神秘的。这是事后一连串的、内嵌的反向的、多倍化的前未来时间。用动词式时间和官方语法的坐标式连接词来描述它们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一种拉康一直在关注的嵌套式时间。这种逻辑时间总是被结构为三个时刻,每一个时刻都只能通过另外两个时刻而到达:看的一瞬间、理解的时刻、结论的时刻。最后一个时刻可以通过对之后的一些时间重新思考,从而再次成为新的“看的一瞬间”。逻辑时间可以不断的巡演。它也是一种分形时间[8],在其中,整体和部分具有同样的结构,而且可以再次成为更大的一个“超整体”的部分。心理学空间#|Y:y2p3c~#c

心理学空间'Z!TiMo\}vO

我们可以说,这种时间把主体的实现的时间分解成了三个运动,而主体实现的时间在我看来,总是要重新开始的。主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分析所获的一种重新吸收总是可能的。一场分析就是穷尽要求,直到捕捉到欲望。拉康提到,对一位分析家来说,至少处理两个围绕着欲望的要求是必须的。我们可以自问,这种建议难道不正是拉康所描述了主体的出现的内8环的暗指吗?难道这里面不是必须要有两个圈吗?最终通过一种理论工作的形式,分析家延长了自身的分析,而且他可以把这两个圈带给他的分析者们。心理学空间p ~(] w*y/q+y5y

2v^t h+^%yh]0为了理解这种逻辑时间,我们必须想起,拉康是从一个数学谜题开始的。在这个谜题中,三个囚犯每人背上贴着一个黑碟子或白碟子,碟子是从三个白的、两个黑的中选出来的。这些犯人只能看到这些碟子,而不能说话,他们得到了一个承诺,三个人中谁先通过推理找到自己碟子的颜色,谁就可以获得自由[9]。实际上,每个人背后都是白碟子。这三个人同时找到了答案。每一个人都会发现,另外两个人所想的内容,都是在猜测第三个人的想法。这种推理包含了两种“悬置的节奏划分”,一种是第三个人的迟疑,另一种是另外两个人的迟疑。不用说,这个谜题并不实际。它只是一种抽象的活动。心理学空间*Dj9{w'b0L

N"g9~%D4by{&rhN0这种逻辑时间与拉康的“L图”有着同样的结构,也等同于“内8”环(图1和图2)。我们可以如此想像这个环:数字8上面那个圈比下面这个圈小得多,然后再把这个小圈折下去,折到下面这个大圈里面。“L图”的A点,即话语出现的大他者那个点,代表着观望着另两个人的三个囚犯种的每一个,当他观察到另外两个人都是黑的时候,便可以一瞬间得出结论。在“内8”中,我们必须从底下开始。从左边开始,你们可以追溯到一个点,其中,线条开始勾画一个小圈,直到跟自身发生重叠。这也是A线的第一次停止。这意味着,没有人可以在一瞬间得出结论。接着,出现了一个类似者,也就是自我。这就是“L图”中的“a”和“a’”,两者迟疑的时间更长了一些,因为两者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看到两个白色时,反思了一定的时间。这种迟疑的时间更长一些,因为必须理解一个事实,即没有人立即做出结论。一个主体的到来必须经历这个时间,才能理解。

X'z"~/~.Ue;~ t0心理学空间5c K Fl:m5s8_

代表着第二次迟疑的“a”和“a’”的小环重叠的一个新过程之后,我们又回到了A的大环,但是这一次,这里构成的是主体S。它和A是不同的。由于正字法特征,一个话语的书面化在此覆盖了A所创造的“啦啦语”[10]的纯粹声音,也就是说,覆盖了最初的声音面团。例如,声音[sinj]在此成了动物“猴子”(singe)或者“乳房我”(seinje),指代着对于乳房的一种口腔认同。这就是“L图”的左上角。也就是目前三个人的每一个人的位置。这个位置满是A和“aa’”,还有他们的迟疑。这条通路不断地在运作,无意识地结构化了A的日常历时时间,并把辩证时间变成了其“aa’”时刻。“内8”的这条路构成了主体S,S也就成了欲望的主体。心理学空间2en/l%~ r6WK

&~4YB6^$H0在分析家的欲望的构成中,这条路也呈现出来了,其从分析者的欲望开始,接着成了一种从事分析的欲望,最后成了对前两种欲望的整合和超越。分析家的欲望使得将基于三个时刻的三种欲望裹挟在一起是必须的。倘若三者之一的任何一个欲望缺失了,那么三者就会解体。心理学空间uu6KG%a;Y

心理学空间vJS$n c'FEv[$U

一个分析家可能会固化在前两个时刻的其中一个上。当他询问分析者有关其事实的传记性内容时,他可能固化在日常的历时时间上。也就是在狼人个案中发生的事情,弗洛伊德为此建立了一个有关其童年的连续材料[11]。然而,他仍将狼人固化在了第一个时刻,因为他人为地决定了一个结束分析的日期。心理学空间u p7v_%cQs

0^!Z"~J!d0在“aa’”时刻之外,主体同样也成了缺失的主体,这就是“交叉帽”[12](图3)垫圈的切口和丢弃所呈现出来的,交叉冒垫圈代表着想像的身体客体。这种垫圈的丧失只留下了上面的部分,即一个自我跨越的“莫比乌斯带”,其有着一个“内8”的边缘。

,AG$_se0
图3:拉康的“交叉帽”

V K0h&qU\(W9ai0主体或多或少可以从这种想像的身体客体中摆脱出来,这种客体被假设为可以填补大他者的缺失。这种缺失在“内8”图中呈现为A和“aa’”(图2)的两种悬置性节奏划分。A起初是使得主体所想像被其类似者剥夺的东西缺失的东西。拉康的幻想公式,$<> a[13],总结了在“内8”图线路出口处这种操作的结果。主体此时成了“a”的缺口。第一个时刻是一个全知、全视的上帝的时刻,这个时刻也在说着实在[14]。对于上帝来说,一个词可以代表一切。第二个时刻出自想像的“a”,这个a来自于类似者。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诸多能指的建立,过渡到符号阶段,每一个能指都通过词符号化了物的丧失。由此,符号很明显地区别于想像。不论初始会谈的内容如何,都构成了一个对来自于大他者的“啦啦语”的异化时刻,主体必须不断地依赖于这种啦啦语,并将之放入文字化中。上躺椅的时刻就是对类似者的客体进行异化的时刻。在穿过这两个时刻之后,幻想公式就可以从整个实在或想像的故事中剥离出来,被代数化、符号化为$<> a。

`/o"IW3XD_q J0

LA3\2o5U~7j5i7FK0上躺椅不应该成为一种付诸行动。它应该以一种“凯洛斯讽刺式”的打断,打断准分析者的对话,这种方式最好的表达就是前苏格拉底的乔治亚斯提出的凯洛斯[15]。也就是从恰当的话语到恰当的时刻,恰当的话语只能在逻辑时间的出口才能实现。

!Q)|!["| y,P'\n$Wn0心理学空间6\;ucm.m2fs8W

这是一种准备。对此,重要的是,分析家一开始就要参与到准分析者这边;这样某一天,我们才能过渡到分析,这一点打碎了第一个时刻的完美。他在此失去了暗示的能力。随后,比较好的一点是,他可以说出(此刻,或者之后)在他看来,精神分析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精神分析倾向于面对面。最后,对基本规则的提出,同样应该在一次或多次的初始会谈中呈现,即必须说出出现在心灵中的一切,即便是一些琐碎的、不重要的、离题万里的东西;而分析家要做的就是以同样的一种关注去倾听,时不时地说点什么。当主体第一次躺上躺椅的时候,我们需要再一次明确地阐述这种基本规则。再次阐明时,我们可以简略一点来说。这不是一种礼拜式的仪式,而是一种对不对称的强调,即“aa’”对话双方的不对称。这一次,是主体导向了他的话语,而不是第一个时刻的大他者,或者第二个时刻的类似者。

vgk{3Ulg0心理学空间O!oDU#W^E.a

正如弗洛伊德在《释梦》中的描述,基本规则本身是以一种“侵入观念”(Einfall)[16]、一种“掉入”的形式被强调的,,也就是说一种观念掉入了头脑中,它类似于一种他者的观念。自一段分析之初,分析就准备好了接受那些能指。那些能指的特点是:不论它们是什么,它们都像是他者。此外,在“侵入观念”中有一个“一”(Ein)。每一个能指都是“一个”片段能指,等同于一个“一划”,而非一个浸入在连续流中的东西。这种离散的整体性片段构成了能指。这是隐喻和换喻的条件,也是替换和联结的条件,因此也是主体的条件。心理学空间B PGb5eTA

"q3Tq4p7H-F8@+i0逻辑时间的三个时刻也出现在弗洛伊德那里,其运作的方式改变了年岁的时间性。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17]的第三章提到了这一点。在讨论《弗洛伊德技术论》[18]的第一个讨论班中,拉康划分了弗洛伊德的不同理论时期[19]。“萌芽期”是从一开始直到1910年左右,“中间时期”是从1910年到1920年,最后是“元心理学时期”或“结构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对应着另一种理论构想。我们可以将之安置在逻辑时间的三个时刻中。心理学空间i3p)m'?0Y2eo^7Ab

心理学空间mWd9S]*cJfu

一开始,在“萌芽”时期,分析旨在猜测一直隐藏在分析者身上,并且向分析者诉说的无意识。于是,分析家应该具有一种猜测的才能。这就好像逻辑时刻的A主体在看的一瞬间,分析家立即根据他独有的知识做出结论。分析家倾听主体的话语,将之视作一篇神圣文本,从而解码主体的这些无意识形成。许多分析者由于抱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来找我们。

6Q!{ vr2yP$[h0心理学空间7Gr(Ej;Pf

弗洛伊德在中间时期,即技术论时期所给出的建议,可以被视为引入了某种裂痕,一种对于基于猜测而作出解释的保留态度。自此,这里被引入的是一种“不知”。在多篇文献中,我们会发现,弗洛伊德肯定了一点,即独一的认识是不够的[20],理论知识从属于方法论[21];其建议就是,不要立即向分析者揭露他所压抑的无意识[22]。揭露无意识只是治疗必备的初始条件之一,他的确用了“初始”这个词,即Vorbereitungen[23]。因此,知识只是一个最初的时刻。弗洛伊德还指出了其他的一些限制:只在单独的一次会谈中去解释一个梦,而不要在之后[24]的会谈中重提这个梦。他不建议使用“这个”符号[25],其意味着一种即刻的解释。所有的建议都在知识中引入了一种“悬置性节奏划分”,也就是一种无知。我们可以说一个德语的词语游戏,即unberwissen,这个语词新作代表着将无知放入到知道中。Unbewußt(无意识)是引入到第一个时刻中的第一个失败。心理学空间-^0[!RB:n7d

o yp~J&A0这个技术论时期开启了一个相互性时刻,对于弗洛伊德而言,此时涉及到,要求分析者肯定分析家的观点。因此,他如此要求狼人,期待狼人肯定从一个梦推导出来的原初场景的现实。众所周知,这是一次失败。

1md3t:S#d/F?i0

X @C4u!yN:A w @0j@4ge0第二个时期的结束,在于在技术中引入了弗洛伊德之前发现的“重复的强制性”,即Wiederholungszwang。想像的相互性中的失败于是在“符号”时期有了位置;在“符号”时期,分析旨在抵达在转移中经历的重复。我在这里引用《超越快乐原则》第三章:“他(分析者)只是被迫在当下重复了被压抑之物,即一种曾经经历过的经验,而非将之作为一种过去的片段进行回忆,后者正是医生所期望的[26]。”这类“成为-主体”有三个阶段,这种主体化符合拉康的逻辑时间,也符合他的“L图”或“内8图”。弗洛伊德在一生中重复了整个分析的运动,这也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分形特征。一场精神分析只是有限的一个部分,但这有限的部分能够并应该在整个一场理论生命的更大运动中重现。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或应当如此。

`_@F:\ fkHL^:L.f0心理学空间h a2K0xg~x%OD

注释

y y'N+UC*Y2]t0心理学空间 V T9r"BmR

[1]本文摘译自《LesEntretiens préliminaires à une psychanalyse》中的一篇,作者为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精神分析家。

I&~8t|ci+f0心理学空间D;M.^)x8guA"]$?

[2]J. Lacan (1951), « Intervention sur le transfert », dans écrits, Paris, Le Seuil, 1966, p. 215-226.心理学空间U2~g I5_\.qX

!\w|W?d0_3yk2t0[3]Ibid.心理学空间!mR q6a1X)Yx

心理学空间7L6nxa*e F;v5C

[4]J. Lacan, Le Séminaire, Livre XI (1964), Les quatre concepts fondamentaux de la psychanalyse, Paris, Le Seuil, 1973, p. 142-143.

-N-Ok"ucH}0心理学空间 F9pF-E"jR5p

[5]Patrick Landman a évoqué cette difficulté dans un article, « Les entretiens préliminaires », Figures de la psychanalyse, La structure et la névrose, n° 12, Toulouse, érès, 2006.心理学空间8p#[fO;^x5~

心理学空间#s9^'^2DUX,@O

[6]G. Bachelard, La dialectique de la durée, Paris, Puf, 1950.心理学空间Yhcsi!v.M5`;X1}

(^n$IA;fq7Q9I0[7]J. Lacan, écrits, op. cit., p. 197-213.心理学空间JY7RH:O"t

]%Eu t~g0[8]B. Sapoval, Universalités et fractales, Paris, Flammarion, 1997.心理学空间JTu+d9}J

*J$x;n,H0pj#e*ko0[9]J. Lacan, écrits, op. cit., p. 198.

RU1o0lX:Fy0心理学空间U e%S&v)a'b\

[10]M. Ritter, « L’inconscient nodal II », dans écritures de l’inconscient, Strasbourg, Arcanes, 2001, p. 291-295.

eak.k dG'D)aR0

9tA_4z-JSmL#y0[11]S. Freud, « Extrait de l’histoire d’une névrose infantile. L’Homme aux loups », dans Cinq psychanalyses, Paris, Puf, 1967, p. 325-420.

MTy0n3]-ytx N)pw0

JK!~ B ^0[12]J. Lacan, Les quatre concepts fondamentaux de la psychanalyse, op. cit., p. 143.心理学空间 }\#w2PS&rf5F^Z

?bZ/Rlu0[13]Ibid., p. 190.心理学空间,^2{ `g&^NH

k {UP6`5e'W&t3x g0[14]O. Mannoni, Un commencement qui n’en finit pas, Paris, Le Seuil, 1980, p. 91-93.

7n$srD-^4F#St0心理学空间$p*Nz? P|6k9Y%}

[15]A. Tordesillas, « L’instance temporelle dans l’argumentation de la première et de la seconde sophistique : la notion de kairos », dans Le plaisir de parler, Paris, Minuit, 1986, p. 31-61.心理学空间 t+a E;n_)[

心理学空间*^ a0]G Dc3g

[16]A. Rondepierre, « Concept essentiel de la règle fondamentale de l’analyse freudienne : l’Einfall – le “ce qui vient” », dans La règle fondamentale, Apertura, volume 1, Paris, SpringerVerlag, 1987, p. 89-98.心理学空间q/}3}q AN~

心理学空间e*\"V!b u2l

[17]S. Freud (1913), « Au-delà du principe de plaisir », dans Essais de psychanalyse, Paris, Payot, 1981, p. 57-64.

Z&yO,h fb,m0

mfk`+Q9]3@0[18]S. Freud, La technique psychanalytique, Paris, Puf, 1953.心理学空间!Zff5W[8t

Q P ]8TP$L E0[19]J. Lacan, Les écrits techniques de Freud, Paris, Le Seuil, 1975, p. 14.

:dI/\5w'FXU&o!J0心理学空间[.Yp,K'Q a5X_zl:GY0Y

[20]J. Lacan, Les écrits techniques de Freud, Paris, Le Seuil, 1975, p. 14.心理学空间 Yf,IU9K3u[0H

心理学空间+z%\}m8U:gH

[21]Ibid.

H } z1p:WHls0心理学空间c!fXg~|

[22]S. Freud (1910), « à propos de la psychanalyse dite “sauvage” », dans La technique psychanalytique, op. cit., p. 35-42.

&d$XxBz5E.SAL!A0心理学空间e+x bY$@xVM:\+{O _2g6G

[23]Ibid., p. 40.

Krx+jk:Y"X&P,e h;A0心理学空间aQNow

[24]S. Freud (1912), « Le maniement de l’interprétation des rêves en psychanalyse », dans La technique psychanalytique, op. cit., p. 43-49.心理学空间o d g-oD

心理学空间+D6dv:Y,y.h+c;z

[25]Ibid.

6u:j%V1Lv `'A;n6y*|0

l _FC _ |+|0[26]S. Freud, « Au-delà du principe de plaisir », op. cit., p. 57-58 (souligné par Freud).心理学空间uAU6e$fZ,E

@$Pr-f!@0B~$V"c.x0

t6n g8{Xz$F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TAG: 初始访谈 拉康 吴张彰
«认知在精神病理学中的重要性 问诊策略与技能
《问诊策略与技能》
情绪词汇表»
延伸阅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