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之前的发展
作者: 今日心理 / 4154次阅读 时间: 2015年11月10日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心理学空间m3^E;L&Mwm3J5A)o

心理学在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之前的发展

7nb(G{/uSaz0

5O%g!C)w3wT0文章来源:今日心理

V'v'k:c"t;r0心理学空间 tk cfPS

人类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19世纪中叶,对心理的探索和研究,都是处于一种无明确的研究目的、目标,无明确的研究思想、方法的混沌状态下自发的或不自觉地进行的,夹杂在对哲学和神学的研究中。心理学的内容融汇或包括在哲学和神学的内容体系中,心理学家是由哲学家、神学家、医学家或其他科学家兼任,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辩的方法。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可以说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心理学专著。心理学空间![4Hu8~W

+[yc7kJ!`iW K0  心理学的真正历史,是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才开始的。

%V6ce2i(s_0n0

b'cFj Z1u _2{!G0  冯特,是公认的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本真正的心理学专著。心理学空间,xq.v0Irs nkZtz9C

3w~,Y'^s6M0  心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rx1Z Z;_0心理学空间^7e6BhM!iHwm

  心理学在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之前的发展心理学空间y ^:VtL#hu:pf} vj

_H8^xS0  古代东方的心理学思想

"xR? Tt?Ge`p\0

vVd6[4O4k!O0  禁止解剖肉体造成对人体构造的不理解。在东方各国(而后在古希腊)都认为血液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认为生命力的基础是两种因素:血液的浓度和血液中的空气。古埃及的医学纸莎草文献认为,人类是一种“起源于用鼻子吸入万灵气体的生物”。中国医学文献认为心脏是身体之本,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气是生命机能的基础。气在人体内与其他的组成部分相混合,既有生理的功能,也有心理的功能。它赋予人以语言的能力,成为“思维的动因”。心理学空间3b!Z/|&Hm_

s"us#t&HD4n0  古印度到后来在“心脏中心”说的同时又出现“脑中心”说。

Q,z.W {J0心理学空间O2h l-ii*}

  

8zZ:Y%s9h:X0心理学空间'k Z(T7I;l5]

  古希腊罗马的心理学

6d#?Sh[U%?0心理学空间T9}V9}/rd

  朴素唯物主义的出现,使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因果起源存在于自然界本身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超感觉世界中的、经不起逻辑分析和试验研究(观察)的、随心所欲的力量的作用之中。心理学空间1P0?p%YLC$X a"d5o o&XP

心理学空间8L2R"W&au(\

  德漠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心理学空间 D ^(R5luf

I0_`}#I0  封建社会的灵魂学说心理学空间 z~A4?!W"OVG7HhH

心理学空间(M,@/ef1]/e4hRk

  在欧洲,基督教取得胜利,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后,严重摧残已经衰落的古代文化。它让人们仇视一切以经验和理智为基础的知识,而强调教会教条的千真万确。古迹被毁坏,图书馆被封被烧,书本被用以各种诸如取暖的莫名用途。

2Y0o QQ8J J0心理学空间jz Pvu8tX X

  阿拉伯文化则向经验、向对自然的实证知识接近。伊本-西拿和伊本-鲁士德

S7Wn k$n0pDw%A-T0

L6Ao~*L |0  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心理学空间f%u1c]o'zt4?

4V(`&hS(K3_)p0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历史也是从对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学说的争论开始的。思想家们对亚里士多德学说持否定态度,在他们看来亚里士多德学说已被改造成符合教会和烦琐哲学的教条。他们自己对世界不能作出解答时,便把希望寄托在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各种学说上。心理学空间 pD6kU#K[3Z

心理学空间kW$T5d| `

  十七世纪的心理学说

Vr3Cg.[0心理学空间 |3QfMY/r

  机械决定论。认为,活的躯体是一种机械系统,不需要任何隐秘的质和灵魂对它加以解释。意识是个人所固有的,通过内心观察获得关于本人心理状态和动作的尽可能确切的知识的能力。激情是在人体内由于人的本性而形成的指使人趋利避害的行为调节器。

cq6ua#` m;i0心理学空间{W$b9G&I/y0?s(R0L

  十八世纪的心理学说心理学空间.w2I0o+t-Q ^(R8V(U

心理学空间U'~cC"R%Y

  牛顿物理学和哈勒生理学,决定了这一世纪自然科学的面貌。心理学空间8[5D_1S;t{3[1yh

ey6~D0v0  心理学空间 T![r&_G0eZ)`jU%v7e

心理学空间)l8i|FD/zF-FH

  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心理学说心理学空间 ]2a?-?4_Y"^s

心理学空间{0xhj,cw

  反射学说

8SN'S4cW*lh_3h%]s0心理学空间5{+u!p0p A0Wh `V

  

e(_[8R*~p(B&o:z k0心理学空间&r0_$O3|L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出现了以冯特、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学派,以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为代表的机能主义学派,以华生、托尔曼,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以维台默、考夫卡、苛勒为代表的格式塔学派,以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等等。这些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不同,研究的范围和方法不同,却都想以自己的理论体系来统帅整个心理学,于是形成长期的争论和对峙。这在一个新学科的开创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它表明这个学科的不成熟,也表明它正在发展壮大。到了20世纪30年代,有些学派萎缩了,有些学派发展了,新行为主义和新精神分析学派成为两个比较有影响的学派。到了6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它反对用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观点研究人,主张心理学应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价值、尊严和自由。与此同时,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决定于认识活动,强调心理学主要应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过程。还应该指出,二战以后心理学的研究中心是在美国,其他国家多是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心理学。近些年来已经出现了从本国实际出发研究心理学的倾向,这种倾向先是出现在欧洲、接着出现在亚洲。心理学空间1N_7[8y T oe)}

;DGMQ0X Efa0  

*uK1] ?b:h]0

4Ip)pCukc{0
:mzn6xMDz-O!O8[0心理学空间 g/u\b,[&GO6f u d^

心理学空间gU9dA XMA&Q~A

  古代前期的心理学观念古希腊人信奉万物有灵论。

RL:oP6i5@0

U,s1T+dSE-p^zp0  秘教相信人死后可以得到快乐的永生。阿尔阜斯秘教的影响最大。心理学空间(n\W[#\ x(A

v!oDS)nJ0  泰勒士(米利都学派):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自然现象的基础不是物质的始源,而是数及其关系。数构成了宇宙的"秩序"??社会"秩序"的原型。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只有人三者齐备,三者中只有理性是不死的。毕达哥拉斯由实验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的关系是整数。

{-s#_ rJq0

7O6U!fxkP q.w'v0  爱弗斯学派与埃利亚学派是对立的。前者是古代西方辩证法思想的代表;后者是古代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代表。赫拉克利特(爱弗斯学派)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变化是世界万物的本质:以火代表万物的根源;万物由火生成。并认为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巴门尼德(埃利亚学派)认为只有思维、逻辑才能达到真理。心理学空间l0R6s`:Z;eQ G

心理学空间$^'Fd2X4u{3CD y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四根是土、水、火、空气。他认为土、水、火、空气是不能自动的,必须另有物使之运动。他称这种物为爱、憎。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离。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身体由四根构成。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构造;演说家是舌头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心理学空间 Jq;w#K7a9E r.U.^(t)W

k g6S!G!c9up0  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挥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世界只是原子和虚空。灵魂是物质的,是细小圆滑如火那样的原子构成的。

6e9QH c;{E p0心理学空间hf'TB(b1^u

  灵魂原子遍布全身,但特别集中于感官、脑、心脏和肝脏。脑是思想的器官,心脏是意气的器官,肝脏是欲望的器官。

\F uQ6@Pl"@4D0

_ C6u%wmfxu0  阿尔克美恩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动物解剖的人。认为脑是感觉和思维的器官。

*onbV`$~8Y0

? |5^h'H r OR*G3F0  希波克拉底长于外科手术,善于诊断和治疗,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认为,一切病都是由于自然的原因,与神无关。著作《论圣病》是一本专论羊痫疯的书,认为此病是由自然的原因造成的。他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他将四液说系统化。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生于脑,黄胆汁生于肝,黑胆汁生于胃,血液出于心脏。并认为羊痫疯是由于脑失去了粘液。他在《论水、空气和地域》一书中,论述了地理环境,气候等决定人的体质和民族的心理特性。心理学空间$qct0by2BL

心理学空间'jZ,M#n0m1h/bd6o

  普罗泰哥拉第一个"智者",错误的相对主义的结论:人是万物的尺度。心理学空间$l,E&uN:fX&py

!n `3x.e$X"x0  苏格拉底是普罗泰哥拉的后辈。他的论辩方法是先给对方提出关于某一事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陷入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这个最后定义,苏格拉底自己称这个方法为"产婆术"。是将人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亚里士多德称苏格拉底的这个方法为"归纳的论证"。

6BS8V+t;S ]0n0

eJ$dvbShT!n0  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等并与他的"理想国"的等级相应。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理性位于头部,意气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横膜与脐之间。柏拉图认为事物的普遍性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的,并且先于这些事物存在。他将这些普遍性称为伊迭耶。只有对伊迭耶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所以真正的知识都是回忆,这就是他的知识即回忆说。心理学空间+u/|~9O}

o2_;I ClV0  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他著《畀思黑》,有人译为《灵魂论》。他把灵魂分为三等: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仅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舌等,还有执行特殊感官的感觉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中间功能的"共同感官"。亚里士多德区分心理功能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功能。

dXtJ q;` S0

8?$V[o wV,C ~0  古代后期中世纪西方的心理学观念心理学空间 MT8US]tT

7?K$i%A/B0  皮浪是怀疑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神恬静。心理学空间 b(JN bR

心理学空间yEL`*Y(d4D

  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卢克莱修。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在虚空中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卢克莱修长诗《物性论》以宣传伊壁鸠鲁主义。心理学空间$f"K6@A7]

心理学空间@6a!R.z3T {I];\:J~

  格林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并有目的论的思想。世界除了开始与神有关外,其后与神没有什么关系。世界的一切受自然规律的支配。格林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格林对医学有很大的功绩,从他开始,脑作为心理的器官的看法才逐渐被巩固下来。心理学空间u4?m^^kVj];V

心理学空间 Y3W6v:p*w c

  最有影响的教父:奥古斯丁。奥古斯丁信奉二元论的心理学。认为,"心"是存在的,但不是物质的。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活动和心理的活动是统一的,灵魂有三种功能:⑴自觉的记忆;⑵理智;⑶意志。心理学空间Y6i.r4C%nN

#o)`y1hqm![ E0  近代西方心理学

&eE7JTP/X1w {nBQ"Q0

J`5fw'j!mxDR0  (一) 文艺复兴时期从十四世纪下半叶起,便产生了资产阶级反宗教、反神学的所谓"人文主义"运动,即是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决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舆论准备。"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文化运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相对抗。

A?zU ~b\&d2O0

*S1s0|%Pv-Q t0  波兰杰出的天文科学家尼古拉?哥白尼恢复了古代希腊人的太阳中心说,是冲破中世纪宗教封锁的开始。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证了行星系是以太阳为中心而不是以地球为中心。这就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也称"地动说")。

-}]$X/S_]trar0

o Rf*w2\*jUq0  塞尔维特发现肺循环。心理学空间)g(Y2pD6Y {.nv^

!nh4Q|^.hpo!lr0  哈维以动物的实验证明了血液循环。

v6D$Y7e$I2G2k#V0

"m8]1f8r8t9b z&I0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是西方最先进的国家。达?芬奇的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并是个多方面的天才。斐微斯《论灵魂与生命》《论科学》。他是人文主义者,他曾极力提倡改革教育,反对经院式教育。心理学空间g K"vZ]V

心理学空间@zUO0Qz

  17世纪的法国和荷兰

f0^g S1j&A0

psn*T_#}1j;M5v%B0  笛卡儿是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数学家与自然科学家;他创立了解析几何,第一个将代数方法应用到几何学中去。笛卡儿的认知论是唯理论,他相信人有固有观念亦称天赋观念。他看重追求知识的方法,不重视实验方法,而偏重数学的演绎推理。他认为只有象数学那样由明白无误的公理推导出来的知识才是可靠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由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主观上的明白清晰才是真理的标准,笛卡儿的真理标准使他得出灵魂存在的结论。"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认为主观上明白的观念,并非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观念",也称天赋观念。笛卡儿的唯理论,其实质是唯心的。因为真理不能凭主观感觉作为标准。笛卡儿运用他的唯理论,进一步获得了心物二元论的结论:心理学空间 s\_Hf Vi

[ k+aI(mh)}m0  认为世界上有上帝,有灵魂(心),有物质,三者都是不依赖他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绝对独立存在的只有上帝,灵魂与物质只是相对的独立,它们须依靠上帝才能存在。认为心与身是两种互相独立的实体。心身交感论:笛卡儿认为,心能影响身,但是他又说身对心有着更大的影响。心身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他对心身间的关系的看法是心身交感论。并选择脑中的松果腺作为灵魂的驻所。在心理学史上笛卡儿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反射"术语起用于笛卡儿,但其具体意思却与后来的"反射"概念有着一定的距离。笛卡儿著《论情绪》认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其他情绪,虽然很多,但都是这六种情绪之中的某些种的组合。

2O\5{"\;k5O6b9h ~0心理学空间f A4w6t~s

  逢会论:格林克斯提出了逢会论(亦译偶因论)。认为感觉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与人体;而是上帝。当物与人体正发生作用时,是上帝使其灵魂产生感觉,外物与人体的作用只是适逢其会,是偶然的原因。马勒伯朗士《对真理的追求》。他受笛卡儿灵魂与肉体互相独立的思想的影响,认为不仅肉体不能作用于灵魂,使灵魂产生感觉或思想,灵魂也不能作用于肉体,使肉体产生动作。马勒伯朗士认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独立的感觉而是复合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马勒伯朗士称为"复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意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判断。自然判断是人明知其不正确也无法不那样知觉的一种判断。心理学空间4Z7\,v-Kon ?

心理学空间(v5p,bf$r4DDd J \F

  斯宾诺莎生于荷兰。笛卡儿认为世界有三个实体:上帝、灵魂和物质。斯宾诺莎则认为只有一个,他称为上帝的实体。他所谓的上帝实则指无限永恒的自然界。自因说是由斯宾诺莎提出的,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处于错综复杂、无穷无尽的因果联系中,它们存在和变化的原因,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称自因说。

,xI%u@6HtNj0心理学空间!^m/}a R

  斯宾诺莎认为唯一的实体是无限的自然界,它的属性的数目是无限的,人只能认识这无数属性中的两个,即心与物。斯宾诺莎《伦理学》1675年,认为知识分三种:第一种是感性的知识,第二种是理性的知识,第三种是直观的知识。心身平行论:在斯宾诺莎看来,思维和广延并不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实体。可是他将二者看成互相平行,却不能互相决定。斯宾诺莎认为人有相似联想或同时联想,斯宾诺莎认为情绪有两类,一类是心的主动状态,另一类是心的被动状态。斯宾诺莎是一元的世界观,却又有泛心论的错误观念。

DiG&nvq1d0心理学空间1s9gD7f;sf"FQ [g

  (三)17世纪的英国和德国

;B-l+]'W[5e}6N0

5M @!oD'u \8}0  1620年英国唯物主义的开山祖弗兰西斯?培根出版《新工具》,提倡求知识的新方法。培根提出要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及控制自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名言。

hC*{g9l&_Y0心理学空间vTU,YB

  机械唯物论:霍布斯认为,世界由具有广泛和各种形状的物体所构成。物体的运动遵从着数学的规律,都是机械的运动。霍布斯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的,都要压迫他人,提高自己。霍布斯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认为一切知识都由感觉开始。他认为每一感觉过程发生以后,都留有残余的运动,这残余的运动就是想象。平时想象的这种残余运动比较微弱,被当前感觉过程更强烈的运动所淹没,因此平时显现不出来。只有人在睡眠时,感觉运动不存在了,残余运动才突显出来而形成梦境。联想主义的萌芽是由霍布斯开始的。认为联想是由于两种感觉的运动在发生时间上的接近。

X[Is:i0

4h"xBc^u0  洛克《人类悟性论》1690年出版。反驳了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宣传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洛克反驳当时传统的"固有观念"或"天赋观念"。他认为人不存在未有经验之先就意识到所谓固有观念或固有原理。洛克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是指个人出生以后的阅历。他认为人心在出生时象张白纸,最初没有字:一切字都是由经验印上去的。洛克把人所能意识到的心理现象统称为观念,又将一切观念分简单与复杂的两类。他以为反省是观念的另一来源,称它为内感官,以别于耳、目等外感官。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最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他把外物的性质区分为原始性与次起性。广延、形状、体积、动静、不可入性、数目等是原始性;外物由于它的原始性的种类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色、声、香、味等感觉的能力是次起性。洛克最先使用"联想"这一词语,在《人类悟性论》中,题作"联想"。他认为,观念要靠经验而来,也要靠经验而发展。简单观念,通过联想就会合成复杂观念,而使心理经验得到了发展。心理学空间(SO1o9OP`_

心理学空间-@MulCb/BY5Y8dnc;E

  洛克的联想主义思想,后来为英国的联想心理学派所继承,尤其后来的心理学的创始人冯德所继承。冯德的实验心理学及其构造心理学就是建立在洛克联想主义基础之上的。

`X6yN/q6?\#]#B h0

+c.W8|An0  莱布尼茨《人类悟性新论》,他在认识论上,同笛卡儿一样,是唯理论者。他相信人有固有观念,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但他与笛卡儿并不完全相同,他认为天赋观念并不是生来就是明白与清楚的。它需要经过一段发展的过程,即需将人们心中潜在的普遍的知识,逐渐地展开,才能成为一种非常清晰的观念。他认为人心既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一座成形的雕像,而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经过加工、琢磨才能渐次成为一座雕像。莱布尼茨认为存在两种真理,一种是理性真理,一种是事实真理。他认为单子是实体,是"物的元素",单子有无数等级,从最低到最高。预定和谐说:莱布尼茨认为神在创造单子的时候,就已经保证了它们的一致和谐。每一个单子都是一个完整的宇宙。他用"预定和谐说"来说明心与身的关系,使他去为当时的宗教政治、宗教制度辩护。莱布尼茨将最不明白的观念,称为微觉。最明白的叫做统觉。心理学空间 V9E'?$vhWD"NB:YyH

心理学空间(r t5D\ fC ZqV:h

  (四)18世纪的英国巴克莱是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蓍《视觉新论》。名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巴克莱在他写的《视觉新论》中提出空间知觉的问题,人的视网膜如何感知对象的距离,他也是运用联想的原理来说明的。总起来说,巴克莱用联想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空间知觉,没有太大的错误。心理学空间7F P8c8]4B(o)C(mv Niu

V@k/o0MN.a(x'@G0  休谟是十八世纪英国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继承了巴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他认为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他把世界的一切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否认心理活动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提出不可知论。联想主义的心理学是指休谟用联想主义的分析方法处理心理现象,他的联想主义来自洛克,但表现出唯心主义的特点。休谟认为联想的条件包括:⑴相似;⑵时地接近;⑶因果关系。心理学空间,yS'c0dx wFR

心理学空间l"lI3R*@/W

  哈德烈强调心理对生理的依存性,被称为生理心理学的创始人。《对人,其结构,其义务及其期望的观察》简称《对人的观察》。哈德烈提出振动说。他认为振动是神经的一种活动,神经不是空管而是实体组织,神经能传导是因为它能振动。他认为微振是指神经的振动是由外物引起的,引起之后在脑中要保持一段时间,这时的振动就叫微振。微振与振动基本一样,二者没有性质的区别而只有量上和程度上的不同。哈德烈反对洛克的反省说,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源泉。他还是一个平行论的二元身心论者。他受洛克影响,对联想心理学加以系统化,是系统化的联想主义。用联想来解释一切复杂心理现象,他认为联想的条件只是时间接近,联想包括同时联想和相继联想。认为三大联想规律可以归结为一个规律即接近规律。哈德烈用神经振动解释联想的生理基础,提出联想的三条次级律:心理学空间 [y l/`"\

心理学空间UJ!v'D3?] [

  ⑴复杂观念的性质不是简单观念性质的算术总和;而是具有新的性质;

0P w V q,h5?e]8EU|0

JDM m5m%t c B0  ⑵原来有意识的活动,由于多次重复,最后可能变成无意识的活动,他称之为"次起的自动化活动"。

KZj/Q(G3wQ8r0

J$u[2A)M1d9{Y0  ⑶有些观念的强度和生动性会由于联想传染到与它相联的其他观念。他认为人的同情心、怜悯心就是这样由联想发展起来的。

7}`6fQav5s*Q$L0

/Q5t%_;]id%zAv|0  十八世纪中到十九世纪初,苏格兰大学的教授为维护宗教信条就出来反对休谟的不可知论,这些人就是所谓的苏格兰学派,又因为他们自称根据常识立论,又叫做常识学派。苏格兰学派强调许多问题的认识可以凭常识。他们反对联想心理学,认为联想心理学已经排斥掉了心的作用。他强调心的主动性,认为习惯、经验都是外加的原因,是被动的。黎德是苏格兰学派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他的《论人的理智材能》《论人的活动材能》这二部书列举许多活动材能和理智材能,所以他的心理学是材能心理学。司徒亚特的理论大致与黎德相同。苏格兰学派的基本观念为反对联想主义,强调心有主动性,相信材能心理学。

:UrbMi Hk@d0心理学空间"q4yr_6K2wb@W0f7kp

  近代西方心理学(五)18世纪的法国

7[ ~"n*@-_(}s7Q`0心理学空间}^TD9G-_ xA1z)Q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出版《论法的精神》,他认为社会生活服从自然规律,而不是服从什么天命。孟德斯鸠是近代"地理学派"的首倡者,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体和法律受本国土壤和气候决定。拉美特利认为思想是脑的机械作用,著有《人是机器》就是宣传这种机械唯物主义。

|*b}J2D~5W!@/J0心理学空间gF dg(O

  狄德罗提出意识是人脑的属性,人脑是思维的器官。

p/|s_.F]0

zxe9U1a0  爱尔维修提出教育万能论。《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论精神》。爱尔维修受洛克和孔狄亚克的影响,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爱尔维修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他反对先天素质决定论,认为人生下来时根本没有任何倾向。他认为人们的机体构造相同,所以人们受教育的能力相等,提出教育万能论。

w"Xo [G)H5b0

T8V1E.w9HL0  卢梭主张进行自然教育,主张培养孩子走向自然。《爱弥儿》假想的一个男孩的教育成长过程,包含了许多儿童心理学思想。

Go{)p]xK8mR0心理学空间b/@t p&eS X)gjx

  孔狄亚克著《人类知识起源论》《感觉论》,心理学思想的特点为感觉主义心理学。他承认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认为心理过程是感觉的变相。感觉主义的认识论和感觉主义的心理学的区别:感觉主义的认识论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感觉主义的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过程都只是感觉的变相。孔狄亚克认为一切高级的心理作用只是感觉的变相,忽视感觉以外还有高级综合作用,这是不对的。

"J'Re w'k;yB2I?g0

je8q7y iZ0  感官分工说是由波纳提出的,就是主张不同的感官适应不同的物质刺激,而每一感官又有不同的分工。卡巴尼斯认为人的一切心理都是神经的机能。他的心理学是唯物主义的心理学。笛卡儿说的我思故我在,我是指灵魂,卡巴尼斯认为我是指脑,是指神经系统。神经阶层说是由卡巴尼斯提出的,他认为神经分为高层和低层,神经系统的高层是脑,低层是脊髓。高层具有意识,低层没有意识。高层和低层之间还有一层,即中层,也就是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半意识。卡巴尼斯提出内感觉,内部感觉不是指洛克所说的反省的内感官,是在人的全部意识之中代表内脏、肌肉和膜等的状态的感觉,即后来说的机体感觉和本受感觉。决定人的整个心理状态,人意识不到它们。内感觉属于神经低级阶层的作用,这种作用和机能不被意识到。

*[-t,c{'G:zD0

P/UUS ?_0  (六)18世纪的德国

[t,WR5?['iI0心理学空间"e'@j h\

  伏尔夫是第一个用心理学这个名词写书的人。著作:1732《经验的心理学》、1734《理论的心理学》。在《理论的心理学》中他讲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身心关系问题。伏尔夫的世界观是二元论的目的论的世界观。主张二元论的身心平行论。他是材能心理学的创始者。他把人的材能分为认识材能和动求材能两大类。材能心理学并不特别受人欢迎,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并没有对心理现象做深入的分析,更没有找出心理活动的原因,而只是给某个心理现象标一个名称,就象贴标签一样,标上"某某材能",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极表面地回答了问题。

yc_+C,p5PJ1S!?P0心理学空间?^R;fJ fn

  提顿斯1777年《对于人性及其发展的哲学研究》。对内省法的系统阐述是从提顿斯开始的。贡献如下:⑴提顿斯认为心理学应该用内省的方法。他所说的内省法是指人对于自己的主观经验及其变化的观察,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观察经验的变化,也要在同一情境中重复观察心理经验;内省不是指在心理现象发生的此时此刻进行观察,而是指对心理现象所遗留的"最初记忆"的观察,所以这样的内省过程不会妨碍心理现象的进行。提顿斯把心理过程分为理解、感情和意志三个部分。心理学空间I1Ya:I-D2al g}p9sZ

心理学空间Lt8Z Qn$Z7T&TZ

  康德的认识论为不可知论。康德的空间超验论引起了心理学中空间知觉的天生说,认为空间知觉是生来就有的,不是从对外物的经验发展而来。康德的看法相当片面,而且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极不好的影响:

MJ[Hb W_dl0GZ0心理学空间w J/i+YE1{

  ⑴康德认为研究人的意识很困难。他对心理学的这种评价使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看不到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心理学不能用数学。使另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为了使用数学方法而使用数学方法,而不是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考虑,勉强用数学方法解决不适合于数学处理或者还不能用数学处理的问题及研究结果,以至陷入玄虚。使心理三分法流行的人是康德,他提出心理三分的理由是:认识、感情和意志三者之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由其他任何一种派生的。康德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心理学空间 Li jJ n m%Gx

`*\'B mD$DL+Qz0  19世纪初期的苏格兰学派及联想主义心理学空间^#`/LbC"VNE2b

心理学空间(b2V.\)E&DOu#N)r

  骨相学不是一门正统的学问,它开始于十九世纪初期,由哥尔创立。骨相学这个名称只是到了哥尔的门徒斯铺宰姆才开始使用,斯铺宰姆扩充了哥尔的学说。

/zM]uM5y-H/X2D0心理学空间3i:vv4G.xt

  骨相学的主要论点有三个:⑴一个人头骨的形状与脑的形状相应,可以从头骨的外形来判断脑子的情况;⑵心可以分解为若干材能;⑶每个材能在脑子上和特定的部位有关,即每个材能与脑的特定部位相应。

y$[.} _g j? Fu"f0心理学空间j$R&]$WP*ZY Y

  骨相学在学术界从来没有得到过承认,但是它在社会上却很流行。

C n#S/ydQT0心理学空间Yxbt @7J

  反联想主义是指反对联想学派关于一切认识皆来自感觉,从而得到观念和印象。心理学空间'{#V%Wx*MI

"Z3H"A/FF-SQM0  拉娄米杰名言:"我愿,故我在"。强调意志。

-w]S.C6b"F0心理学空间 xI4kA7q2S^

  蒲朗是苏格兰学派司徒亚特的学生,著《关于人心的哲学讲演》。心理学空间Q6T]CR!{y

R5V7o8?!dB;?qN@0  蒲朗吸收联想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但不用"联想",采用"引示"这一概念。他认为,"引示"就是由此及彼、互相引起,这是心的主动作用,不是观念间有什么粘合力。

%U%] V7UTV4hZP0

4_ {\ Oz#tR$u2l0  蒲朗认为人有两种经验:⑴简单引示,一般人所谓的联想;⑵关系引示,相当于马勒伯朗士的自然判断,即知觉或设想两个对象时,立即能觉察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蒲朗认为这种关系感虽然是直接觉察到的,没有任何中介的心理过程,但它并不是感觉,而是完全新的经验。

c}5OCOZ&` N0

@~n2@]GA0  蒲朗提出"心理化学"。他认为,由"引示"而引起的复杂心理状态,不只是集合而溶合,就是说,它具有与构成它的成分的性质不同的一种性质。他把这种作用称为"心的自发化学"。

-M,Az8N)I3g9?2I-Z3kl(m0

W%P_Y f;^x K;s0  蒲朗九条联想次级律:⑴持久:同时或相继留心一个对象的时间越长,注意越久,就越容易在将来重新想起它;⑵生动:观念越生动就越容易联想起来;⑶频率:重复次数越多的观念,越容易被引起;⑷新近:越新近的经验就越容易回忆起来;⑸迭代:迭代项目多时容易冲淡,而迭代项目少,则很容易想起来;⑹体质差异;⑺情绪状态;⑻生理状态;⑼思维习惯。

6r_:R)h+m1|q*Uh0

)[A&f^/Y*D0Q0  詹姆士?穆勒把联想主义推向到极端,成为一个彻底的联想主义者。1829《人心现象的分析》。他认为,联想都可以归于一个原因:接近。心理学空间jT-x-W2W;W

.z1prN'T0  穆勒受苏格兰学派的教养,但考虑问题持完全的联想主义机械观并走向极端,从而充分暴露了其缺陷。他对心理学的贡献是使联想主义心理学暴露了机械性。

kX`)F"F;X)B0心理学空间'bFBE GsT~

  19世纪初期的德国心理学

|0ra"E~;z^0

|s X*cf2I2Y#q0  谢林"自然哲学"。

8?-@|yr(j+_3K0

f,f;SC6z!mM!|0  赫尔巴特著《心理学教科书》、《作为根据经验、形而上学和数学的科学之心理学》。赫尔巴特是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最先将心理学与哲学、生理学分开。

wG/}0Ap Nq g0心理学空间R})},aTT

  赫尔巴特认为,世界由许多实子构成。每个实子都是单一的、不变的、不可消灭的。

F!m&B,^IQ:\0心理学空间 H'|c*lXNe4{

  赫尔巴特认为,观念有两种结合的方式:属于同一感官的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结合为溶合,如蓝与红合成青莲色;属于不同感官的观念,如一个声音和一个颜色,可以同时感觉到而杂凑在一起,为纠葛。

L~VmN,[0心理学空间js F LF-N l$K

  赫尔巴特认为,观念具有相合相排的力量。时时刻刻占据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允许与它自己可以调和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之中,而将与其不调和的观念抑制下去,排斥出去。心理学空间&r0qvhWC}

心理学空间8`.i*`de

  赫尔巴特认为,一个观念由完全抑制状态过渡到真正观念的状态似乎应跳过一些界限,这些界限即是赫尔巴特所谓的意识阈限。他的意识阈限概念后来被费希纳所继承。弗洛伊德的某些思想,如观念不会被消灭,只是处在意识之下,是因为受到了抑制等等,与赫尔巴特的看法极为相似。所不同的是弗洛伊德的观念是情欲性的,而赫尔巴特的观念则主要是认识性的。

~tDMm%v;d0心理学空间F5h'@rr e'vB!e

  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观念集团,即是赫尔巴特所称的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这就是统觉作用的规律。心理学空间MLL&JJ%J(^

b GI1u ?:Z2u6W1q0  本尼克不赞成康德以后德国的思辨式哲学,更反对谢林的"自然科学",认为自然现象应该用"机械观"来解释。

(S-o(ja#\RN|_F0心理学空间L@#Q2X mal

  对心理学的贡献:原始材能说和痕迹说。

"IM9N*xSx;_0

g^s9j/wN?h0  痕迹说:本尼克认为心不是一大群的观念,而是一大群的冲动。

y~ ] Z,q|+S7bC0心理学空间 oRw!`_Vl1X'j

  陆宰《医学心理学,即灵魂的生理学》、《心理学大纲讲演笔录》。他的《医学心理学》曾被称为第一部生理心理学的书。部位标记说是由陆宰提出的。

/\*]nwHc-g0心理学空间2D!etTCX

  实验心理学的酝酿时期

Q(A_?h(^0心理学空间LWDf1A!u |o

  蔑勒在1833年及其后发表了《人类生理学手册》。蔑勒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神经特殊能力说。这并非是他一个人的创见。他认为,人的各种感官是有所分工的,如眼只对光反应,耳只对声音产生反应,而舌只能反应味觉等等,它们之间不能互相代替。各种感官只有一种适宜的刺激物。在特殊条件下,其他刺激有时也会引起某个感官的活动;但只能使此感官发生惯有的特殊的感觉。如压迫、敲击,或电刺激作用于视感官,只能引起光的感觉。心理学空间$n7F1t,M'?1r}

_r)Vs)u4cm0  在心理学史上是韦柏第一个将实验法与数学测定法结合起来对感觉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说实验心理学开始于冯德,但应该说实验心理学由韦柏开始。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感官生理学。

'\]/uS,l0心理学空间(a%Lpj2S

  韦柏将被试刚好能觉察出两点刺激的两脚规距离称为"两点阈限"。心理学空间!l0I0J9z8o

H]-ci0U$A,UyuN0  韦柏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I/I=K,其中I为原刺激量,△I为此时的差别阈限,K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9K.jX;I(p,q0

aR P/hu(u_I0  费希纳想到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感觉与引起感觉的刺激都是可以测量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S=ClogR/R0。S代表感觉强度,C代表适应任一不同感觉领域的常数,R代表刺激强度,R0是阈限刺激强度。

;H&{&K~rj8[0

-p,E h/]BAO-S0R0  费希纳的研究结果,与韦柏的一致,但费希纳的概念并非是在得知了韦柏的研究结果后,受了启发而获得的,他的原理实际上早已为韦柏的研究成果所证明,而且超出韦柏找到的事实之外,后来有人称它为韦柏、费希纳规律。心理学空间 g]$fPy([]2K i3Tc,s

D o \e1N[ L0  赫尔姆霍兹:空间知觉经验论。在视觉方面,赫尔姆霍兹还支持杨氏的理论,对杨的三色说作出了新的发展。心理学空间 |zWE PzQ i

心理学空间$b(\0?AW?7F

  赫尔姆霍兹并以无意识推论这一概念,完成了色盲以及补色理论的论述。心理学空间&Wr})]#p*o'[~

4P2}\U%sn{ S(g0  赫尔姆霍兹认为,有些知觉好象是直接认识,其实仍然有旧的经验的作用,因为有意识的作用最后变成了无意识,从而使知觉看来似是不可抵抗的、直接的。他把这种作用称为"无意识的推论"。

6eC.P"E+r{:NJw0心理学空间Trt F'Ot#K7g

  黑灵空间知觉天生说。他认为空间知觉是生来就有的,在他看来,网膜上生来就存在三个部位标记,一个是关于上下的,一个是关于左右的,一 个是关于远近的。

,K^.E8L+l?U"I0

/D|(s2}:R0  黑灵的色觉说与赫尔姆霍兹相对立。赫认为基本色有三种,黑则认为基本色有六种。并以此来解释补色的现象。黑灵色觉理论的最大成功处是它的色盲学说。他认为,一般色盲的人对红与绿的反应是一同消失的,好象都取决于一种受体。

`:w6tV Jn0

r!UB[}8y0~(J1M#i0  黑灵认为皮肤有它自己的"生理零点",外物温度比皮肤零点高则感温,低则感冷。皮肤的"生理零点"会随适应而有变化。这个看法不同于韦柏以为皮肤温度上升则感温,下降则感冷。黑灵提出生理零点的看法是对的。心理学空间d$yI(_'s0^S"N

心理学空间;NH q6{ Pr

  17世纪的法国和荷兰

Z*rD4\ u8{|7?0

(y/M/R&U V/c ?-x0  一、笛卡儿是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数学家与自然科学家;他创立了解析几何,第一个将代数方法应用到几何学中去。心理学空间4j As)\Uv1c|

心理学空间W3Ln2g m P

  1、简述笛卡尔的体系:①+②+③+④+⑤心理学空间SAbT\$k+y

J5^E"l$a7Q+gud0  ①唯理论:笛卡儿的认知论是唯理论,他相信人有固有观念亦称天赋观念。他看重追求知识的方法,不重视实验方法,而偏重数学的演绎推理。他认为只有象数学那样由明白无误的公理推导出来的知识才是可靠的,一切直接或间接由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主观上的明白清晰才是真理的标准,笛卡儿的真理标准使他得出灵魂存在的结论。"我思,故我在"。

o h'n tuM#]W0

:Fq+g {B@0  笛卡儿认为主观上明白的观念,并非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观念",也称天赋观念。笛卡儿的唯理论,其实质是唯心的。因为真理不能凭主观感觉作为标准。

.o)_1}&IJo4cV0心理学空间 w0aP5nAk)C'e

  ②笛卡儿运用他的唯理论,进一步获得了心物二元论的结论:认为世界上有上帝,有灵魂(心),有物质,三者都是不依赖他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认为心与身是两种互相独立的实体。心理学空间,Z/mgtalW J7@'T

*kLij]V.o9{P.rE0  ③心身交感论:他对心身间的关系的看法是心身交感论。并选择脑中的松果腺作为灵魂的驻所。

.^|8doKY]0心理学空间D y]!nXH4t

  ④在心理学史上笛卡儿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

l2X[ ew}(G0

8Q0B]][-xA0  ⑤笛卡儿著《论情绪》认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其他情绪,虽然很多,但都是这六种情绪之中的某些种的组合。心理学空间iD4carAe;xk\3v

心理学空间Y6U6_+w/F0?%lI

  二、逢会论:

J3N U4@X.y5vZT$m0

$xip{+gGbQ0  1、格林克斯提出了逢会论(亦译偶因论)。认为感觉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与人体;而是上帝。当物与人体正发生作用时,是上帝使其灵魂产生感觉,外物与人体的作用只是适逢其会,是偶然的原因。心理学空间v;~)y{qD:e,j#Q

;@)[U4b$~j?1H vESj0  2、马勒伯朗士《对真理的追求》。他受笛卡儿灵魂与肉体互相独立的思想的影响,认为不仅肉体不能作用于灵魂,使灵魂产生感觉或思想,灵魂也不能作用于肉体,使肉体产生动作。

*N Eas^)Ru*M0

/F(w&\+~ BN^ L+~0  马勒伯朗士认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独立的感觉而是复合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马勒伯朗士称为"复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意即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判断。自然判断是人明知其不正确也无法不那样知觉的一种判断。心理学空间Q|/v8_#C

心理学空间hu-VV m3~5ZC

  三、斯宾诺莎生于荷兰。心理学空间$B3bfmb3bp%A

OBPuG.]6f+[&^t0  斯宾诺莎则认为只有一个,他称为上帝的实体。他所谓的上帝实则指无限永恒的自然界。心理学空间Bc3@7z[0P2VzN

心理学空间YS V.{$h:v

  自因说是由斯宾诺莎提出的,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处于错综复杂、无穷无尽的因果联系中,它们存在和变化的原因,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称自因说。心理学空间%Q4n NB6m@L#\I

心理学空间7{Dc$p]

  斯宾诺莎认为唯一的实体是无限的自然界,它的属性的数目是无限的,人只能认识这无数属性中的两个,即心与物。心理学空间Wdd T.`E5hOF

2|I._*Z ]jI0  斯宾诺莎《伦理学》1675年,认为知识分三种:第一种是感性的知识,第二种是理性的知识,第三种是直观的知识。心理学空间KB K kPn1z

心理学空间2k2~9BUb qm S

  斯宾诺莎认为人有相似联想或同时联想,是根源于人性的规律。心理学空间(y*Q8E2Pi#eM8h'qN

心理学空间c A:N8q.Ro!Y

  斯宾诺莎认为情绪有两类,一类是心的主动状态,另一类是心的被动状态。心理学空间n)K1\ SQ)Y

心理学空间 zYF\H['g*_d;C

  斯宾诺莎是一元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并带有辩证法的因素,却又有泛心论的错误观念。

KT$A V j[ alx0

*Y6\ |LI+~w!d.Js0  心理学空间xO3tb(Eo%C[

,VK Z0z5n4b0  18世纪的英国心理学空间X y)E ?H1sS Zo

{~A3E Pj"FI0  一、巴克莱是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蓍《视觉新论》。

8Fw7D0s.x0

I`"`ms c0  1、名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

e J6} B:d_&W{2bU0心理学空间]ak*S2C!CK'B3Xq4P

  2、空间知觉的经验论。心理学空间)r/I;J}`9HI#OIA

/\x!P9r0b@Jk G_+ZA0  3、巴克莱用联想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空间知觉。心理学空间/f*[np1CZQ;c B

心理学空间z(\u!\c i~}!Sq

  二、休谟

Tn VRi9V0

:J5|:x(_g4s@0  不可知论:休谟是十八世纪英国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继承了巴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他认为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他把世界的一切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否认心理活动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提出不可知论。心理学空间])m7}4F!A,a3O

C G{Y+a-?0  三、哈德烈

1p-I(HO x\I5F4f0Z0心理学空间tWsR&^1cNkr:f

  1、振动说:是系统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生理心理学的创始人。哈德烈提出振动说。他认为振动是神经的一种活动,神经管看成是空心的,神经不是空管而是实体组织,神经能传导是因为它能振动。心理学空间s+I4A2o(O%w%E

心理学空间QK!JR:J8Y%[xY/G

  2、哈德烈认为微振是指神经的振动是由外物引起的,引起之后在脑中要保持一段时间,这时的振动就叫微振。心理学空间!c5kIPN!kc4L

_\*v {6C;Q0  3、哈德烈反对洛克的反省说,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源泉。心理学空间3r)v5|6F4n8ev?Vm+J

{1uea2D+y0  4、系统的联想主义:哈德烈用联想来解释一切复杂心理现象,认为三大联想规律可以归结为一个规律即接近规律。

{gtIF)o0L0心理学空间$jei-kRO

  哈德烈提出联想的三条次级律:(曾考过简答)

"mz/H|L4R0

(| hsE3xq6p0  ⑴复杂观念的性质不是简单观念性质的算术总和;而是具有新的性质;

D3]k"W}Y#S0

8I"]7K0H0r7}9f0  ⑵原来有意识的活动,由于多次重复,最后可能变成无意识的活动,他称之为"次起的自动化活动"。

2c.wS5[9u;b+b0心理学空间3[d#\7E(i^.W[

  ⑶有些观念的强度和生动性会由于联想传染到与它相联的其他观念。他认为人的同情心、怜悯心就是这样由联想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空间,g q'R.A+c2Qw

心理学空间fy:L6u6WmBZ

  四、苏格兰学派心理学空间d"c6]hMR2F

心理学空间|%A|?rj9HA{&Y

  1、十八世纪中到十九世纪初苏格兰学派,又因为他们自称根据常识立论,又叫做常识学派。观点:主动性、整体性、能动。

F,JAJo0

8S3m*c T+m$rj0  2、苏格兰学派的基本观念为反对联想主义,强调心有主动性,相信材能心理学。

-C2Rc} b6~n8kw {0

1d#]3W&f$wu0  引自2003年1月北大"心理学史"串讲笔记(一)

+F)M@5n@c/{0心理学空间3LLO0KO U

  心理学空间T!FTj9CY

心理学空间j/B/lX7x$G

  心理学的源头 责任编辑:西区天使心理学空间3~)e{:QQ7]

yp4N%v-w{0  心理学有两大源头,一个是自古流传的哲学,特别是西方近代哲学,另一个是兴起于十九世纪的实验生理学。

np(g@N7`8R1R0

wR"OwM2W3J:g0  1 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心理学空间 wF SU7C#B#w

:G:e"E:h!sPC)f3Ht0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指"灵魂的学说"。像其它学科一样,早期的心理学泛化于哲学之中。心理学空间$XdE(Z+G/O?

;dc Ra)U-^DR S0  在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法国的笛卡儿(Ren's Descarts)以及十七世纪英国的洛克(John Loke)等三位思想家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最大。心理学空间c-Moo&U*qh

W:PD{wy0  亚里士多德对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灵魂的种类和功能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Ln+Gyu9bZ+_"K2?0

)UY\L5O[ [0  笛卡儿提出先天观念论,认为人类生而具备足以产生感官经验的心理功能,且这种与生俱来的理性控制身体的一切活动。他的心支配身的理念,后经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发展成哲学思想主流之一的理性主义。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他对理性和天赋观念的重视,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rgS.N#E7s`;~%c7@0

x'J(R7Z pF.i0  洛克反对笛卡儿的先天观念论,提倡经验主义。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均来自后天经验。经验主义演变到18-19世纪,形成了联想主义思潮。联想主义把联想的原则看成全部心理活动的解释原则,认为人的一切复杂观念是由简单观念借助联想而形成的。心理学空间&[_+?q'x)W{3N

心理学空间?&P*H)kT3c

  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斗争一直持续到现代,并表现在现代心理学各种理论派别的斗争中,而联想主义的兴起,对现代学习、记忆和思维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h)y-RAW p(ljas0

xJd8} x k6ok B[Ke0  2 实验生理学心理学空间-Jfx6x{hgf6Vz

心理学空间1u Eu{!^

  如果说近代哲学为现代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那么现代心理学的某些内容,尤其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IKt h)O9f0心理学空间3vQ0E"t-i/hYUj8j

  19世纪中叶,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在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研究上,有了新发现。例如,1811年,英国人柏尔(C.Bell)和法国人马戎第(Maaendie)首先发现了脊髓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差别。1840年,德国人雷蒙德(Du Bois-Reymond)发现了神经冲动的电现象。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P.Broca)确定了语言运动区的具体位置。1869年英国神经学家杰克逊(H.Jackson)提出了大脑皮层的基本机能界限:中央沟前负责运动,中央沟后负责感觉。……。与此同时,生理学所采用的许多科学方法也相继被运用到对个体行为的研究中。例如,德国学者赫母霍兹用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了神经传导速度,为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应用反应时的方法奠定了基础。德国学者费希纳(G.Fechner)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建立了心物之间计量的关系以及心理物理方法。德国学者韦伯(E.Weber)通过有系统地变化刺激的强度来观察个体的反应,在感觉阈限的测量等方面为心理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这些研究工作和实验手段,对心理学摆脱哲学的附庸地位,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f'g[q_{J1?~hm0心理学空间^!v*@o^T s

  3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O9O,H k5aYJ0心理学空间 {bw [7v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宣告了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界把开始系统的实验研究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因为科学特征中所强调的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三大标准,只有实验法才可能做到。冯特本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之父。他的著作《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和心理学两界推崇为不朽之作。受当时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和物理学影响,冯特及其弟子主张研究意识的结构,并由此诞生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学派。但该学派不久就遭到反对。由于反对者的主张不同,这种反对逐渐演进为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的局面,先后形成了一些心理学的经典流派。

F)m!g I H ZD$Ud0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国外复杂问题解决研究综述 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
论禅宗心法及其与西方冥想观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