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曾在排斥面前瑟瑟发抖|如何从容应对社交排斥?
时间:2017年04月06日|1965次浏览|1次赞

编者按:我们都害怕被排斥,被忽略。你知道为何人类天生怕被排斥吗?当遭遇排斥时该怎样应对才不会伤人伤已?

知己主义(微信公众号 zhijizy)出品

作者: Andrea F. Polard /编辑: 娜子 玉言 /美编:汪翱翱

全文共字3288,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忽略我们时,我们特别害怕,以为他们不爱自己了,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这样;上学了,班级里好像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不受老师或同学欢迎,遭受欺侮排挤的同学,你知道那样给他们造成的痛苦吗,还是你就是那个人;长大工作了,会担心能不能融入团体当中去,上司、同事之间的人文氛围是影响我们去留的一个重要因素;谈恋爱、结婚了,遭遇伴侣对自己置之不理或者家庭聚会没有邀请你参加时,几乎没有人会不伤心不生气……

通常,人们会羞愧地隐藏痛苦,觉得表现出来可能会使事情更糟。同时,被排斥之后,我们总倾向于给自己判罪,要么觉得是自己的错误,要么觉得自己小题大做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表达出来真的会使情况更糟吗?感到痛苦真的是小题大做,是羞耻的、不应该的吗?

社交排斥是人类的天敌

———

在研究人类应对排斥时的反应方面,Williams及同事的传球游戏最具开创性和启发意义。在实验中,有三个人被安排在房间里(其中一个参与者是被试对象,另两个是工作人员假扮),三个人都是刚刚认识,用传球来打发等主试的那5分钟,在游戏的第一分钟被试经常能接到球,会感觉轻松愉快,但之后的4分钟,另两个人便不再把球传给被试,只相互传球,完全忽略被试,既不看被试者,也不管他的抗议,就当他不存在,被试普遍反应自己受到了伤害。

Kipling Williams等人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我们甚至在虚拟世界都介意被排斥。调查人员设计了一款简单游戏,电脑屏幕上的三个点之间互相传一个球,其中一个点代表参与者,另两个玩家并不真实存在,动作完全受电脑操控。随着另两个点不再向参与者传球,而是彼此之间传球,参与者通常会报告:感觉越来越糟糕,控制感减少,归属感丧失。甚至在参与者知道游戏是被操控的情况下,结果还是如此。

甚至你不屑的团体排斥你,你都可能感觉受伤(Gonsalkorale &Williams, 2007)。人类似乎对最轻微的社会拒绝都十分敏感。

假设被排斥不会造成个人利益的损失反而让人获益,人们会享受被排斥状态吗? Williams 的实验显示:人们被接纳时比被排斥时感到满意和开心,不论是处于获益还是受损的情况下。实验中人们也反应被接纳时比被排斥时更快乐,即便被接纳会让他们损失钱时也是如此。

进化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察提出:人类大脑很难理解和解决其祖先生存环境中不存在的实体及环境。人类是高度社会物种,他们相互依赖、扶持得以生存,因此总是以社会群体的形式居住在一起,人们的生存通常都取决于是否被族群接纳。

因此,所有人类都进化出了寻求团体归属,避免被排斥的心理机制。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显示被排斥所激活的大脑区域与人类经历身体疼痛时所激活的区域一样。考虑到人类被放逐后所面临的生存危险以及被排斥后的损失,就很具进化意义了。

社交排斥对我们的影响

———

a. 归属需要受到侵害

人们面对排斥时具体的反应取决于个体的哪种需要受到了威胁(Williams, 2007)。如果归属需要受到侵害,受到排斥的人会努力重新获取伴侣的尊重,百依百顺、言听计从(Williams, 2001)。然而,他们也可能寻找新的较为宽容的伴侣。被伴侣孤立后,人们通常特别急于结交新的、更友好的朋友(Manner et al.,2007)。

b. 控制欲或者自我价值观受到侵害

如果排斥侵害到人们的控制欲或者自我价值观,就可能发生更为敌对的反应。拒绝使得人们贬抑那些孤立他们的人,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那些排斥者的观点没有根据、不合情理、鼠目寸光而不予理会。

更糟糕的是,一般来说拒绝会使人不再慷慨、不再仁慈地对待他人。因此那些感到孤立的人可能会变得更加乖戾暴躁、好勇斗狠(甚至对待无辜的旁观者也是如此),而不是战战兢兢、惟命是从。

事实上,很多暴力恐怖事件发生之前,施暴者曾有被人排斥或者示爱被拒的人际经历,Leary调查学校枪击事件发现高达80%的射击者曾遭受长期的同伴拒绝。(Moon.C,《亲密关系》

c. 对痛苦麻木

社交拒绝会导致情感麻木。这种情感麻木就像受伤后的镇痛效果,我们不会感到疼痛,一直到我们得到安全为止。实际上,在一系列研究中,Baumeister 和同事发现被拒绝后,人们不仅会情感麻木,身体的痛感也会变得相对麻木。

所以,排斥是非常令人讨厌的体验,其引起的敌对和顺从几率是一样的。如果遭受冷遇,高自尊的人比低自尊的人更有可能结束与排斥者的人际关系,去寻找能更友好相处的新伴侣——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们不太会遭遇沉默对待。

相比之下,低自尊的人会经历更多的排斥,更可能心怀怨隙、对他人报以排斥。低自尊的人不会离开那些排斥他们的人,而会继续接近却心怀恨意。

总之,当他人排斥我们时,我们会感觉悲痛、愤怒和受伤,这类情感体验的核心成分是知觉到他人并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珍视与我们的关系。

感觉被排斥时该怎么做

———

1. 积极面对

被排斥后感觉糟糕,那不是神经过敏,而是人类的自然反应。不要妄自菲薄,觉得一定是自己哪里不好才让别人如此对待,自贬自卑。也不要妄自尊大,觉得别人那样子莫名其妙,脑子有病。一味地怨天尤人,不愿面对、承认、接纳,便是不接纳生活,不接纳成长,最终也不过是沉浸在痛苦之中浪费宝贵的年华而已,倒不如勇敢坦然地去面对,去解决。

2. 分析原因

放逐的发生有时是有意的,这是团体或个体维持秩序的一种原始手段,将那些不合的人分离出去,来塑造他人的行为,以适合社会需要。

以好奇的眼光来看看你的感受,了解排斥的存在,并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去觉察你当前所遇到的情况,因为几乎任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生活给我们的课题,让我们有所领悟,并有所成长。一旦我们把事情想清楚,就足以将我们自己与这种感受隔离开来,保持平静和集中精力。

a. 先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反省自身看看什么原因别人会排斥或冷对自己,检查自身言行是不是有什么不妥而触犯了别人,正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外界对我们的反馈,可以做为我们的镜子,让我们进一步看清自己,然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b. 设身处地感受别人

看清自己后,要清楚,人际关系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问题,别人是我们的镜子,我们也是别人的镜子,别人对我们的方式或看法也反应出了他们的问题。带着善意和同情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对方,试着去理解对方可能会极有帮助。

比如有些选择排斥手段的人会冠冕堂皇地认为他们的排斥行为是一种惩罚伴侣、避免对抗或者在冲突之后平复心绪和低调处理的有效手段,而且他们通常还相信排斥有助于实现他们的人际目标。但实际上对方根本对被排斥的原因一无所知,一个不问,一个不做解释,双方就这么彼此愤怒、伤害。这时如果你冷静下来,跟对方心平气和地沟通求证一下会是更好的解决办法。

排斥的最终原因不是要伤害被排斥之人而是为了自我保护。每个人都有内部的无法看见的仗要打。也许那个人正极度需要有人安慰,而那个可以安慰到他的人不是你。也许他被什么事激起了情绪,而你能做的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尽管确切的原因通常很难弄明白,痛苦和焦虑一般都会涉入其中。保护好你自己,也尽量宽容些。

3. 挺身而出

由于排斥的发生可能是无意的或者根本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时为自己挺身而出,提醒别人你的存在。当然,最好是在你自信和平静的时候再这么做。

4. 接纳排斥

一个我根本不喜欢的女人突然中断对话,转身走开,以南加利福尼亚的“Hiiiiiii”尖声叫着然后开始与另一个我不甚喜欢的女人闲聊,我为什么要在意呢?有什么必要为此伤心难过,去理论要个说法呢。这个世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等着我去经历,那么多美好的人等着我遇见,又何必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浪费时间呢,一笑置之就可以了。

内向的人听从天性,决定静静独处时,是他们自己选择了离开,离开时就会更有力量,但被踢出去话就会是个悲伤的故事。既然情况就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那么便接纳这种排斥,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应对时的心境,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伤害你,可以选择接纳排斥,也可以选择接纳的同时不受伤害。

5. 与自我联结

如果无法重新链接,以最爱自己的方式将注意力集中于自我。像对待你最好的朋友那样跟自己在一起。如果需要,结交一个好朋友。关键是,加强你与生活的链接。无论社交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你都是宇宙中的奇迹,大自然的一部分,永远都不会失去与上帝的联系

知己主义观点

———

最艰难的不是没人理解,而是自己无法理解你,无法接纳自己。当你不再自我对抗,会发现世界对待你的方式也不一样了。

标签: 心理学  情感  心理咨询  职场工作  能力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